一位老僧的告誡:不經意的這三句話,會傷父母心,有一個,也得改

一位老僧的告誡:不經意的這三句話,會傷父母心,有一個,也得改

俗話說:要求子順,先孝爹孃。

意思就是告誡我們,想要自己的孩子對我們孝順,我們就要先孝順父母,做個好榜樣;

我們也知道孝順,但是對親近的人挑剔是本能,有時候我們總會在不經意見說出傷害他們的話;

從我們牙牙學語到出身社會,父母都給了我們莫大的鼓勵與支持;

可我們也變成了獨立但是也“叛逆”的成年人,心裡想著對他們好,但是有時候面對他們卻失去了耐心,說出一些自己沒注意,但是卻很傷人的話;

所以有一位老僧告誡說:不經意的這三句話,傷父母最深,早知道早改掉;

一位老僧的告誡:不經意的這三句話,會傷父母心,有一個,也得改

第一:說父母無能的話

“說了你也不懂,別問了”

“你們那一套早就過時”

“跟你說多少次不要你做,做又做不好”

類似的話我們很多人在不耐煩的時候可能都說過,父母年歲大了,面對很多東西,我們可能覺得簡單,但是他們可能要學上好幾遍。

比如教他們使用智能手機、怎麼發語音視頻、怎麼打字、怎麼使用自動洗衣機,

這些我們看起來很簡單的事,對他們而言卻是一個“新世界”,可能我們會不耐煩的隨口說一句:這麼簡單都不會,

但是對他們來說,可能會傷心很久,傷心孩子覺得他沒用,傷心自己老了,什麼也做不了了;三五年後再他們心裡還是一個心結,而我們可能都不知道。

一位老僧的告誡:不經意的這三句話,會傷父母心,有一個,也得改

父母老了,我們就是父母的老師,像他們教我們說話走路一樣,做到百問不煩,這其實也是一種孝道!

第二:說父母囉嗦

“有事嗎,沒事我掛了”

“好了好了,我知道,真囉嗦”

可能就是一個很簡單的事,父母也會囑咐很多遍,讓我們多穿點,彆著涼,讓我們少喝酒,早回家......

這時,我們一定不要對父母說:“別囉嗦了,煩不煩!”“好了好了知道了,不用你說”

因為只有真的關心我們的人才會囉嗦,可能他們並不是一個囉嗦的人,可能換其他人,他們根本就不會操這個心;

一位老僧的告誡:不經意的這三句話,會傷父母心,有一個,也得改

而我們一句話回過去,可能會讓父母心涼很久,不讓親近的人傷心,是我們的孝順。

第三:對父母不耐煩的話

“煩不煩啊”

“瞎操心什麼啊”

“我知道了,別說了,你說的我懂”

古語有云: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

意思是:孝順可以分成三個種:最高的是言語、行為和內心都能尊敬父母;其次是不打罵侮辱父母,對他們好;再其次的是能給他們養老送終;

一位老僧的告誡:不經意的這三句話,會傷父母心,有一個,也得改

不得不說,我們很多人做的還不是夠好,大多數人都只是做到了衣食起居上的贍養,而在言行上忽略了對父母的尊重;

如果在子女的內心裡沒有這個“順”字,那麼很容易在溝通中喪失謙卑和尊重。

所以我們需要對父母多一些體諒,如果等他們哪天不能再教育我們的時候,我們可能會更加難過!

勞苦莫教爹孃受,憂愁莫教爹孃耽。父母一生不容易,老了,很敏感,我們要孝順,也要注意一些小細節,切莫叫他們傷心,家和了,萬事才興!


最後,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分析自己關於孝順的心得與看法,一起交流學習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