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三百首》最有意境的10首寫景古詩,寓情於景、各有千秋

在詩人的筆下,

山石、樹木,飛鳥、明月,

都是那麼美麗!

《唐詩三百首》最有意境的10首寫景古詩,寓情於景、各有千秋!

《唐詩三百首》最有意境的10首寫景古詩,寓情於景、各有千秋

1.滁州西澗

唐代: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澗邊生著幽草,黃鸝在樹上不停地鳴叫。春潮夾帶著暮雨流得湍急,只有那無人的小船橫在江心。

《滁州西澗》是唐詩中的寫景名篇。全詩給人一種幽靜、自然、閒適的觀感。後人評價這首詩:寫景清切,悠然意遠,絕唱也。

《唐詩三百首》最有意境的10首寫景古詩,寓情於景、各有千秋

2.絕句

唐代: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兩隻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鳴叫,一行白鷺直衝向蔚藍的天空。

坐在窗前可以看見西嶺千年不化的積雪,門口停泊著從東吳開來的萬里船。

公元763年,杜甫回到成都草堂。當時,他的心情很好,面對這一派生機勃勃,情不自禁,寫下這一首即景小詩。全詩看起來一句一景,是四幅獨立的圖景,但詩人的內在情感使其內容一以貫之,以清新輕快的景色寄託詩人內心複雜的情緒,構成一個統一的意境。

《唐詩三百首》最有意境的10首寫景古詩,寓情於景、各有千秋

3.《桃花溪》

唐·張旭

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

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詩人遠望, 雲煙朦朧,隱隱隔著高高的橋,在石磯溪畔詢問過往的漁船。桃花整日隨著流水流走,可是那桃源洞口究竟在哪裡呢?

這首詩寫景自然清新,通過對桃花溪幽美景色的描寫和對漁人的詢問,抒寫了作者一種嚮往世外桃源,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情。

《唐詩三百首》最有意境的10首寫景古詩,寓情於景、各有千秋

4.《楓橋夜泊》

唐代: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月亮已落下烏鴉啼叫寒氣滿天,對著江邊楓樹和漁火憂愁而眠。

姑蘇城外那寂寞清靜寒山古寺,半夜裡敲鐘的聲音傳到了客船。

此詩精確而細膩地描述了一個客船夜泊者對江南深秋夜景的觀察和感受,勾畫了月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聲有色。

5.《題金陵渡》

唐·張祜

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光斜月裡,兩三星火是瓜州。

晚上宿在金陵渡口的小山樓裡,一晚上,都愁悵不已,難以入眠。看著窗外,落潮的夜江浸在斜月的光照裡,在煙籠寒水的背景上,忽見遠處有幾點星火閃爍,那裡就是瓜州!

這首詩清美之至,寧靜之至。那兩三星火與斜月、夜江明暗相映襯,融成一體,如一幅淡墨山水畫。

《唐詩三百首》最有意境的10首寫景古詩,寓情於景、各有千秋

6.《旅夜書懷》

唐·杜甫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微風吹拂著岸邊的細草,高聳桅杆的小舟停在江邊。星星垂向廣袤空曠平野,明月照射著奔流的大江。

這首詩首聯寫江夜近景,刻畫了孤舟月夜的寂寞境界。頷聯寫遠景,雄渾闊大,“星垂”烘托出原野之廣闊,‘“月湧”渲染出江流的氣勢,以樂景寫哀情,反襯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顛連無告的悽愴心情。

《唐詩三百首》最有意境的10首寫景古詩,寓情於景、各有千秋

7.《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把小船停靠在煙霧迷濛的小洲,日暮時分新愁又湧上客子心頭。

曠野無邊無際遠天比樹還低沉,江水清清明月來和人相親相近。

這是一首刻畫秋江暮色的詩,是唐人五絕中的寫景名篇。詩人曾帶著多年的準備、多年的希望奔入長安,而今卻只能懷著一腔被棄置的憂憤南尋吳越。此刻,他孑然一身,面對著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羈旅的惆悵,故鄉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滅,人生的坎坷……千愁萬緒,不禁紛來沓至,湧上心頭。“江清月近人”,這畫面展示的是清澈平靜的江水,以及水中的明月伴著船上的詩人;可那畫面背後卻是詩人的愁心已經隨著江水流入思潮翻騰的海洋。“人稟七情,應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劉勰《文心雕龍·明詩》)。孟浩然的這首小詩正是在這種情景相生、思與境諧的“自然流出”之中,顯示出一種風韻天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藝術美。

《唐詩三百首》最有意境的10首寫景古詩,寓情於景、各有千秋

8.《望嶽》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東嶽泰山,美景如何?走出齊魯,山色仍然歷歷在目。

神奇自然,會聚千種美景,山南山北,分出清晨黃昏。

層層白雲,盪滌胸中溝壑;翩翩歸鳥,飛入賞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頂峰,俯瞰群山豪情滿懷。

這首杜甫傳世的名詩,在描繪了泰山雄偉磅礴的景象,熱情讚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

在景色之外,“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詩人那不怕困難、敢攀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以及卓然獨立、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令人佩服不已。

《唐詩三百首》最有意境的10首寫景古詩,寓情於景、各有千秋

9.《夜歸鹿門山歌》

唐·孟浩然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岸向江村,餘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天色已近黃昏,山寺裡的鐘聲響起,漁梁渡口人們爭著過河,喧鬧不已。行人沿著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也乘著小舟返回鹿門山。皎潔的月光照映著鹿門山,山樹一片迷朦。

整首詩按照時空順序,分別寫了江邊和山中兩個場景,先動後靜,以動襯靜,寫出鹿門清幽的景色,表現詩人恬靜的心境,同時在清閒脫俗的隱逸情趣中也隱寓著孤寂無奈的情緒。

《唐詩三百首》最有意境的10首寫景古詩,寓情於景、各有千秋

10.《鹿柴》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幽靜的山谷裡看不見人,只聽得說話的人語聲響。

落日的影暈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處的青苔上。

如果只讀第一句,讀者可能會覺得它比較平常,但在“空山不見人”之後緊接“但聞人語響”,卻境界頓出。“但聞”二字頗可玩味。通常情況下,寂靜的空山儘管“不見人”,卻非一片靜默死寂。啾啾鳥語,唧唧蟲鳴,瑟瑟風聲,潺潺水響,相互交織,大自然的聲音其實是非常豐富多彩的。然而此刻,這一切都杳無聲息,只是偶爾傳來一陣人語聲,卻看不到人影(由於山深林密)。這“人語響”,似乎是破“寂”的,實際上是以局部的、暫時的“響”反襯出全局的、長久的空寂。空谷傳音,愈見空谷之空;空山人語,愈見空山之寂。人語響過,空山復歸於萬籟俱寂的境界;而且由於剛才那一陣人語響,這時的空寂感就更加突出。

注:圖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