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现100多头白唇鹿,雄鹿头顶“珊瑚角”,流行“比武抢亲”

祁连山脉由多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和宽谷组成,深居内陆,高山气候严寒。有一种被称为“高原精灵”的珍稀野生动物生活在祁连山,那就是优雅的白唇鹿。

祁连山现100多头白唇鹿,雄鹿头顶“珊瑚角”,流行“比武抢亲”

今年,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收集红外相机视频资料时,惊喜发现白唇鹿大规模的迁徙活动:成群结队的白唇鹿,长途跋涉,翻过高山,去另一个地方生活觅食。据统计,这群白唇鹿大约有100多头。

在画面里,背景是结冰的瀑布,也有皑皑白雪,一雌一雄两只白唇鹿在溪流边饮水;还有两只雄性白唇鹿,以头顶的角为“武器”相互攻击……一幕幕,美如童话。

祁连山现100多头白唇鹿,雄鹿头顶“珊瑚角”,流行“比武抢亲”

01体型像马一样高大,戴着“白口罩”,雄鹿头顶漂亮“珊瑚角”

白唇鹿是中国的特有物种,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地带的高山草原,属于典型的高寒动物。它体型高大,但是行动姿态却是优雅迷人,被视为“神鹿”。看到白唇鹿的动作神态,总觉得它们身上有一股仙风道骨的出尘气质。

成年的白唇鹿,体型像马一样高大且健壮,体长可达100-210厘米,肩高约120-130厘米,体重130-200千克。雄性白唇鹿头顶上有一对“珊瑚角”,形状像珊瑚一样多开叉,一般有5叉,个别老年雄体可达6叉,更显得威风凛凛,仙气飘飘。

它们的外表最明显的特别就是,嘴唇周围和下颌呈现出纯白色,被人戏称戴着“白口罩”。白唇鹿这个名字,正好体现出它的相貌特点。另外,因为它们的臀部尾巴周围有黄色斑块,所以又被人们称为“黄臀鹿”。

青藏高原气候条件恶劣,白唇鹿依靠自身的毛发来抵御严寒。它们的体毛粗且硬,没有绒毛,随着季节的转换,毛发也会有区别。冬天的毛被更厚,毛形比较直比较粗,而且有弹性,具有很强的保温性;夏季时,毛被薄而致密,通体色调多变异。

祁连山现100多头白唇鹿,雄鹿头顶“珊瑚角”,流行“比武抢亲”

02受到惊吓往不同的方向跑,既能爬山攀岩,也能游泳横渡长江

想要了解白唇鹿,首先得了解一下它们的生存环境。青藏高原,南起喜马拉雅山脉南缘,北至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北缘。它们是青藏高原特有种,分布在分布青海、甘肃及四川西部、西藏东部。

它们的栖息地海拔在3000-5000米,植被主要是高山针叶林和高山草甸,是栖息海拔最高的鹿类。它以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为食。

白唇鹿是群居动物,通常是一大群在开阔地带活动,它们有着极强的团队意识。在一定范围内,游荡在山麓、平原,开阔的沟谷和山岭。

在人的印象中,白唇鹿总是悠闲地迈着步子,神态傲慢,无忧无虑。其实它们有着比较规律的生活,每日晨昏最活跃,大白天时则会寻个僻静的地方静卧。

在不冷的夏天,它们会选择在海拔比较高的地方生活,9月份之后,气温开始下降,它们会逐渐迁移道海拔较低的地方过冬。

有意思的是,雄鹿与雌鹿在受到惊吓时,会作出同样的反应——逃跑,离开危险源。但是它们逃离的方向却是天差地别,雄鹿往高处跑,而雌鹿则向较低处跑。

白唇鹿的蹄子比其他的鹿类更大,在陡峭的山地,也能自如攀爬奔跑,就算在裸岩峭壁上,也是进退自如。

对白唇鹿来说,爬山、攀岩不在话下,游泳能力也不差,它们可以横渡湍急的河流。在三江源国家公园曾拍摄到白唇鹿群游泳渡江的画面。曲麻莱境内的长江某渡口,在近70只白唇鹿群,先后进入长江,向对岸游去。它们过江井然有序,雄鹿带头,强壮的鹿保护着老弱的鹿、幼鹿,犹如一支军队,慢慢游了过去。

祁连山现100多头白唇鹿,雄鹿头顶“珊瑚角”,流行“比武抢亲”

03高海拔地区严寒缺氧,白唇鹿如何适应?

在高海拔雪山上生存的动物,都有自己一套防寒防冻的“绝招”。白唇鹿没有绒毛,也没有厚厚的脂肪,它们的保暖设备就是身上发达的针毛。

白唇鹿的针毛不同于一般兽类,不但粗而且髓质指数很高,是保障白唇鹿在高寒地区得以生存的适应性演化特征。

青海师范大学生物系对白唇鹿被毛的形态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其被毛仅由针毛组成,针毛的毛径特粗;髓质极发达,髓质指数高达96%;髓质形态为蜂窝状网格型;皮质呈退化状态。髓质比例越高,毛的保暖性越好。

除此之外,白唇鹿还能利用小而多的红细胞,运输大量的氧气。与生存在平原上的鹿类相比,白唇鹿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多;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平均体积却随着海拔的升高而下降。

适应了高原环境,在高原上生活,白唇鹿就像一群跳脱的“高原精灵”,远离了人类的干扰,在大自然中自由生存。

祁连山现100多头白唇鹿,雄鹿头顶“珊瑚角”,流行“比武抢亲”

04白唇鹿流行“比武抢亲”,漂亮强壮的雄鹿更受欢迎,曾出现与马鹿杂交的现象

野生白唇鹿寿命大约20岁,一般在3-5岁性成熟,在繁殖后代这件大事上,白唇鹿群尤其重视。每年的10月-11月是发情期,它们长途跋涉去到一个水草丰美的地方交配。

在这个季节,看到大群的白唇鹿在高山上迁移,远远望去,就像是一条巨龙在游动。它们这是为了到一个更适合繁衍生息的地方。

交配期的雄鹿,会有明显的变化,几乎不食不饮,颈部肿胀变粗,性情凶猛,所以变得比平常更瘦削。它们常常高声嘶鸣,粗壮而低沉,还会用蹄子或角刨动地面,在地面上打滚,往身上沾泥土。

为了得到更多配偶,雄鹿往往会大打出手“比武抢亲”,一旦格斗,不分胜负不罢休。它们用自己头上的角去攻击对方,遇到不相上下的对手,激烈到将头上的角折断。

身体健壮,毛色漂亮的雄性白唇鹿,能够胜出,也更能得到雌鹿的青睐。雌鹿也乐意身强力壮的雄鹿们为它们“比武”,从而能够与更强壮的雄鹿交配。

一头雄鹿可以与二三十头雌鹿交配,而较弱的雄鹿则较少或没有交配机会,“强弱分化”。因为白唇鹿与马路的地理分布与发情期有交叉重叠,在四川西北部和甘肃祁连山北麓,还曾经发现过白唇鹿与马鹿自然杂交,并且繁殖出后代。

白唇鹿孕期8个月左右,每年的5-7月份产仔,每胎产1仔,偶尔也会有双胞胎出生。新生的幼鹿经常会躲藏在隐蔽的地方睡觉,一个月大就开始吃草,渐渐脱离母乳喂养。

祁连山现100多头白唇鹿,雄鹿头顶“珊瑚角”,流行“比武抢亲”

05繁衍了数十万年,目前整体数量下降,呈岛状分布

白唇鹿是世界上唯一分布海拔最高的鹿种,说到这个物种的繁衍历史,是非常古老的了。发现的较古老的白唇鹿化石大约已经有数十万年历史了。

因为白唇鹿的分布狭窄,栖息地人烟稀少,直到19世纪研究人员才认识它们。然而,目前白唇鹿的整体数量在下降,实际分布地区比过去已经减少,呈岛状分散的分布。

研究人员表示,岛状分布不利于物种的血缘交换,社群间缺少基因交换,遗传逐渐衰竭。此外,取食范围缩小,从而使物种的衰退,是物种临近最后生存的表现。

白唇鹿种群数量为何在下降?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方面,人类畜牧业的扩大,间接导致草场退化,影响到它们的活动、以及食物基地。唯利是图的盗猎者的捕猎,也影响到白唇鹿种群繁衍。

另一方面,白唇鹿的天敌有豹、狼等食肉动物,由于数量有限,威胁不是很大。但是高原上恶劣的气候条件,也威胁到它们的生存。

就在去年入冬后,青海玉树遭遇了重大雪灾。在这场雪灾中,藏野驴、藏羚羊、野牦牛、鹅喉羚等不少野生珍稀动物被冻死或饥饿而亡。白唇鹿也不能幸免于难。

祁连山现100多头白唇鹿,雄鹿头顶“珊瑚角”,流行“比武抢亲”

结语

如今,人们越来越注重野生动物保护,随着自然生态环境的恢复,白唇鹿的栖息地环境也有明显的改善,有充足的食物。

给白唇鹿留个家吧,这个世界那么大,别让白唇鹿无处可去!

雪灵谷自然实验室/出品

参考资料:中国林业网、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动物志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