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內有熱吃得多消化快,胃強脾弱不是胃陰虛,健脾理氣是重點

前幾天接觸了一個患者,巧的是他是中醫愛好者,平時自己也看一些中醫的課本,對中醫也略懂一二,他說他最近舌紅苔黃(體內有熱的表現),脈數(脈搏跳動快且有力),口渴欲飲,消食善飢,經常覺得餓,並且吃了東西也消化的快,但是又大便溏洩,他根據自己的猜測說到陰虛則陽氣盛便會有熱,那麼舌苔就是紅黃苔,他問我這是不是胃陰虛證呢?

體內有熱吃得多消化快,胃強脾弱不是胃陰虛,健脾理氣是重點

我一聽他的症狀,很明顯,他是消食善飢,吃的多消化的快,怎麼可能是胃陰虛證呢?胃陰虛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叫飢不欲食,就是你餓了但是你不想吃東西,胃陰虛為什麼會有這個特點呢?這個飢不欲食是胃陰虛以後,胃失滋潤,虛證則胃的消化功能就比較虛,所以容易消化不良,即使你覺得餓了,但是你也不想吃東西。所以我們不能一看到舌紅,脈數,口乾,就以為是胃陰虛證。

體內有熱吃得多消化快,胃強脾弱不是胃陰虛,健脾理氣是重點

那麼他究竟是什麼病呢?

因為他消谷善飢,平時容易餓的快,舌苔還是紅黃苔,脈跳動快,很明顯是胃熱熾盛的病症,因為胃熱胃的機能亢進,所以容易餓而且吃的也多。那麼問題又來了,胃熱為啥還大便溏稀呢?按理說,熱傷人體的水液,不應該是大便乾結才對嘛?中醫認為,一方面胃火熾盛,一方面大便溏瀉,我們中醫將其稱之為脾胃不和中的胃強脾弱,也就是胃收納,消化食物的能力很強,但是脾胃吸收和輸布水谷精微的能力卻減弱了,脾弱那麼就容易出現大便溏稀的現象。

體內有熱吃得多消化快,胃強脾弱不是胃陰虛,健脾理氣是重點

那麼對於治療上,應該遵循怎樣的治療原則呢?

對於胃強脾弱,我們應該本著健脾理氣,改善一下胃熱的情況。平時飲食多注意吃一些清淡的,少吃辛辣的食物,更容易產生胃熱,還可以吃一些健脾和胃的藥物,可以去醫院遵循醫囑拿藥。那麼除了藥物治療,我們還能用什麼方法治療呢?中醫認為還可以用艾灸的方法來治療,艾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並不陌生,我們自己也經常艾灸,那麼對於胃強脾弱我們應該艾灸哪裡呢?


體內有熱吃得多消化快,胃強脾弱不是胃陰虛,健脾理氣是重點

下面我就來介紹一下胃強脾弱的常見艾灸穴位。

一,脾俞穴

脾虛首先當然要艾灸脾俞穴,不僅能夠健脾益氣,還能治療大便稀薄的現象,而且脾虛往往伴隨水腫,艾灸這個穴位還能有效的祛除水腫現象。

二,湧泉穴

這個穴位有的人稱為長壽穴,艾灸這個穴位首先具有強身健體的功效,而且對身體的臟腑功能都有調節的作用,可以對胃強脾弱進行調節,健脾和胃,改善消谷善飢以及大便溏稀的症狀。

三,關元穴

醫學家都認為關元穴是一個具有“起死回生”的穴位,可見它的重要性。那麼對於本次治療中,艾灸關元穴可以健脾和胃,調整胃腸的功能,改善胃熱的現象以及大便溏稀的症狀,使病情得到緩解。

四,氣海穴

這個穴位是人體重要的一個養生保健的穴位,艾灸這個穴位具有健脾益氣的作用,氣強能夠推動津液的補散,改善大便溏稀的現象。另外還能調節脾胃功能,改善病情。

五,足三里穴

足三里可謂是健脾和胃的非常有效的穴位,能夠燥化脾胃溼氣,改善上述所說的大便溏稀的現象,還能強身健體,是人體保健非常重要的一個穴位。還能改善胃火熾盛的現象。

體內有熱吃得多消化快,胃強脾弱不是胃陰虛,健脾理氣是重點

艾灸方法是每次艾灸30分鐘左右,根據個人的身體狀況選擇合適的艾灸次數。艾灸完不宜洗澡,可隔天洗澡。

最後,要注意胃強脾弱是糖尿病的前兆,也要去醫院檢查一下,降低糖尿病風險。另一個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要注意自己飲食習慣和作息規律,不要熬夜,不要吃太過辛辣厚膩的食物,這樣才能保證身體健康呀。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