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除了美國支奴幹直升機後,其他國家沒有再出現過同類型直升機?

豫州提督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很簡單,技術過於複雜。

我國在越南戰爭期間,1975年曾經得到北越贈送的一架擊落的美國支奴幹直升機,大體完好,尤其發動機基本完整。

我國當時極度缺乏重型直升機,開始試圖防止。

將支奴幹直升機拆卸以後,我國試圖進行逆向仿製。

然而,逆向仿製幾乎不可能。

首先,對於支奴幹直升機的雙旋翼縱列式結構,我國研究不多,甚至蘇聯方面也沒有什麼技術成果。

我國就算原樣仿製,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所謂離地三尺,性命相關,航空武器不是卡車、不是機槍,稍微有些問題就會機毀人亡。

在沒有吃透雙旋翼縱列式技術下,我們根本不可能仿造成功。

就算1:1原樣複製出支奴幹,試問有人敢用嗎?

其次,支奴乾的發動機過於複雜。

支奴乾的難點除了雙旋翼縱列式以外,還有它的重型發動機,兩臺2000千瓦的渦軸發動機(後來更是升級為3750)。

這種發動機不要說當年,就算今天我們未必能夠搞定,當然也就沒有辦法仿製了。

於是,仿製宣告失敗,拆的七零八落的支奴幹被放入了北京小湯山航空博物館。

中國如此,其他國家也差不多的。

其實,就實用性和維護簡單程度來看,普通的重型直升機比如俄羅斯的米26,未必低於支奴幹多少,也算夠用了。

別國也沒有必要可以去研究支奴幹這種特殊的直升機,代價太大。


其實,美軍新一代直升機,也沒有采用支奴乾的模式。

美軍目前下一代戰機,主要是貝爾公司的V-280“英勇”傾轉旋翼機,以及西科斯基與波音公司合作的SB-1“挑戰者”共軸直升機。


薩沙


不是支奴乾沒法重複,而是串列雙旋翼佈局是否還有型號採用。支奴幹不是美國第一種,其它國家也有過。

1951年,前蘇聯雅科夫列夫設計局研製的大型戰術直升機雅克-24“馬”(下圖)就是這種佈局,它採用兩臺串聯的1700馬力18缸星形發動機,貨艙長10米,可載40名乘客或4540千克貨物,有效載荷甚至超過了西方同型機的空重。


1965年開始研製的米-12“信鴿”更採用了更奇特的並列雙旋翼佈局,每側翼尖有一個五葉旋翼,各由兩臺渦軸發動機驅動。這種有史以來最大的直升機比波音727客機還大,載客120人,載重超過40噸,1971年還參加了巴黎航展。只是它從來沒有達到設計指標,最終只能取消。



米-12下馬的原因之一就是蘇聯的渦軸發動機取得較大發展,使超大直升機採用常規佈局成為可能,由此出現了米-26“光輪”,至今仍在使用,中國還在引進。

串列或並列雙旋翼大型直升機中,當然支奴幹是最成功的。但它以後美國也沒有繼續推同樣的型號,是因為傾轉旋翼技術既能大型化,而且能大大提高航速,不必要了。比如下圖這種V-2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