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朝吃面

我是懒人,为图方便,秋冬的大清早爱寻个面摊,吃一大碗面。哧溜溜,热汗冒出,胃口大开,又挡饥,又解馋。如果在宋朝吃面,就没有这么痛快了。

在宋朝吃面

吃面

在宋朝吃面

打卤面

宋朝的面条叫“汤饼”。在宋朝,大伙管所有的面食都叫饼,炉子里烤熟的叫烧饼,笼屉里蒸熟的叫炊饼,水锅里煮熟的叫汤饼。如果你读过《梦粱录》和《东京梦华录》,就不会产生鸡对鸭讲的麻烦。

在北宋,孟元老会带你逛东京(开封),在川饭店,能到吃插肉面、大燠面、大小抹肉淘、煎燠肉、杂煎事件、生熟烧饭等;在南食店,吃鱼兜子、桐皮熟脍面、煎鱼饭等。川饭店与南食店是专为四川与江淮以南的游子所开设的,怕他们饮食水土不服。

在宋朝吃面

宋朝的街市

在南宋,吴自牧会带你逛都城汴京(临安)的汤饼店,你可以在猪羊庵生面、丝鸡面、三鲜面、鱼桐皮面、盐煎面、笋泼肉面、炒鸡面、大熬面、子料浇虾燥面里选择。

上述这些汤饼店,装修高档,热闹花哨,大门口花团锦簇的,上边却挂着半边猪羊,喜感分明。饭厅的窗子上装饰五彩,饭厅里老饕咸集,群餮雅聚,小二服务周到,屁颠颠挨个询问:“大爷,今儿您想吃点啥”,还当众宣读“今日菜谱”。当然面价不低,一般食客只能打酱油,混在门口闻闻汤饼香。上述这些汤饼,能找到京味、鲁味、徽味、苏味的影子,有的是面条,有的是面片,面条过水,面片浇汁,过水的爽口,浇汁的浓鲜。

如果你手头紧,加上饿得够呛,吃素面最省事。《水浒传》第五十回,戴宗和李逵到蓟州寻访公孙胜,晌午时分,两个走得肚饥,进了一个素面店,吩咐过卖(伙计)造四个壮面来。素面店属于食店,在《水浒传》中又称饭店,是一种专营素面的食店。素面当是一种无肉的面条。那么,何谓壮面?壮者,大也。壮面,即大碗的粗面条。

在宋朝吃面

清汤素面

如果以爱吃面来定义北方人,那么宋代到处都是北方人。宋代福建泉州的紫帽山,曾经有位高人做过“梅花汤饼”:用水浸白梅、檀香末,然后用这种香水和面,做馄饨皮,再用梅花样的模子拓,包成馄饨,下到锅里,煮熟,捞在鸡汤里,味道好极了。所谓食不脍精,显然,汤饼到了南方,做法已经变异,变得精细、讲究。

今天早上我对面摊老板说,如果你有能耐穿越到宋朝卖饼,利润起码比现在高出一倍。因为《水浒传》写得清楚:武大郎整个就一自由职业者,一个雇工也没有。每天大概卖“十扇炊饼”,就算每扇有20个,也只卖200个烧饼,他却拥有一座临街楼房。那座小楼,前有相当宽敞的客厅,后有作坊。倘若武大不贪图一点房租,没把一楼租给王婆做生意,倘若媳妇潘金莲没有碰掉支窗棍、误中西门庆那高富帅色鬼的脑袋瓜子,武大活在宋朝卖炊饼,一定是超级幸福人生。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