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木寺:1個人,1本書,3方寺院,1座古鎮,這裡是甘南的香格里拉


我國的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以“香格里拉”聞名於世,是因為英國作家詹姆斯·希爾頓寫作的《消失的地平線》一書,記載了那裡夢幻般的世外桃源秘境,這本書掀起了西方人尋找香格里拉的熱潮。這樣因為一本書而出名的案例還不僅於此。在甘肅的甘南藏族自治州,有一個地方,也是因為一位西方人寫的一本書而名揚海外——這個地方就是郎木寺。

郎木寺地處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縣和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若爾蓋縣的交界,雖然被稱為“寺”,卻是名副其實的一個已有600多年曆史的小鎮,它是一個地名。這裡不僅有禪意空靈的宗教寺院,還有遼闊壯麗的高原牧場。秀美的山川和濃郁的風土民情令人陶醉,人們稱這裡是“東方小瑞士”、魅力深邃的梵天淨土。

郎木寺的出名,最初很有“牆裡開花牆外香”的意味。郎木寺在國外的名聲比國內的名聲更大,來郎木寺的遊客裡,“老外”,特別是歐美人士佔了很大比例。這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一個人和一本書的緣故。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一名美國傳教羅伯特·埃克瓦爾來到藏區的達倉拉莫長期居住,融入當地生活。回國後,他寫了一本書《Tibetan Skyline》(中文譯為《西藏的地平線》)。在當時的西方人眼裡,藏區就是西藏。


羅伯特·埃克瓦爾出生在中國甘肅和青海交界的地方,他的父親就是一個早年來到中國的傳教士。1929年,他和妻子來到郎木寺,居住5年後離開回國,1939年返回郎木寺,3年後又離開,1952年出版《Tibetan Skyline》(《西藏的地平線》)一書。在書中記錄了作者一家在郎木寺長期居住的生活,描述了藏族人的生活、習俗、情感、信仰,具有很強的人類學意義。

英國作家詹姆斯·希爾頓沒有到過香格里拉、小說《消失的地平線》裡關於香格里拉的描述純屬虛構。而美國傳教士羅伯特·埃克瓦爾寫的《西藏的地平線》,是自己的親身經歷,所見所聞,向世人介紹了這個梵天淨土美妙的自然和人文景觀。讓更多的西方人知道了青藏高原東緣的神奇的土地——郎木寺,喚起許多西方人對東方傳統文化的嚮往和前來尋訪這塊東方秘境的熱情。

郎木寺的風水很好,用風水學的話來說是“金盆養魚”,四周被群山環繞,東南面是嶙峋光禿的紅色石山;西南面是林木森森、四季常青的納摩大峽谷;西面是山丘;北面則是岩石裸露的高山。小鎮處在山、丘合圍的一片狹長的河谷地帶,依山伴水的風水裡,處處呈現吉祥的寓意。


從納摩大峽谷發源的白龍江,自源頭流過約500米,即與支流桑溪河交匯,此河作為川、甘兩省的界河。自西向東穿過郎木寺,將小鎮一分為二,北岸歸甘肅省碌曲縣管轄,稱郎木寺鎮;南岸屬四川省若爾蓋縣紅星鄉下轄的回民村。一腳踏兩省,一邊是甘肅,一邊是四川。

鎮上有兩座同屬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寺院,甘肅一側的叫達倉郎木賽赤寺,簡稱郎木寺;四川一側的叫達倉納摩格爾底寺,簡稱格爾底寺,也稱納摩寺。兩座寺廟分別在不同年代由不同的活佛創建。幾百年來,兩座寺院香火不斷,成為安多藏區著名的佛教朝拜聖地。

甘肅一側的賽赤寺創建於公元1748年,在安多藏區名聲顯赫,主要是因其創始活佛具有至高無上的學養。"賽赤"為藏文音譯,有"金色的寶座"之意。賽赤寺的第一世活佛降參桑格聰慧過人,德行高超,獲得了佛學界的最高學位和榮譽--赤哇,俗稱"賽赤"。它的規模和名氣雖沒有拉卜楞寺那麼大,但主持的聲望卻非常大,據說在藏區活佛中地位僅次於達賴和班禪。


四川一側的格爾底寺系四川阿壩地區格魯派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寺院之一。寺院地勢比較開闊,周邊有高山牧場,寺內可以見到雄偉瑰麗的四個大殿,聞思院,也是主殿即大雄寶殿所在,醫學院、時輪殿和護法殿,木瓦木樓的僧舍建於其中,隨山勢層層疊疊。從規模上講,四川的格爾底寺比甘肅的賽赤寺要大,但從氣派豪華上講,前者較後者要遜色一些。

格爾底寺還是所有藏傳佛教寺院中唯一擁有活佛肉身的寺院,初建於於明永樂十一年,寺內供奉著第五世格爾登活佛的肉身舍利,五世活佛出生於1681年,於1775年圓寂,享年74歲。其肉體真身歷經240多年至今仍栩栩如生,令海內外遊客歎為觀止。

清同治四年,甘肅和寧夏的回族商人經商到郎木寺,在此地落戶,後信仰伊斯蘭教的回族、東鄉族、撒拉族等漸成村落,於1943年在郎木寺四川一側格爾底寺的旁邊,修建了清真寺。藍天白雲下高高聳立的叫醒樓與渾圓的佛塔並立,顯得十分壯觀。於是,郎木寺小鎮就有了兩座佛教格魯派寺院和一座伊斯蘭教的清真寺。不同的文化在這裡匯聚,藏、回、漢等民族在這裡和睦相處。


天葬,是藏族特有的充滿宗教色彩的民俗。在郎木寺,當地藏民的天葬過程對遊人是公開的。天葬臺就在甘肅一側的賽赤寺的後山上,當地的僧人與天葬執行者並不介意有旁觀者參觀或拍照攝像。但只能遠遠地觀看,不能隨意走動,以免影響天葬法事的進行和破壞宗教氣氛。盤旋在空中的禿鷲,幫助人們完成生命輪迴的最後環節。

郎木寺四面群山環繞,林木茂密,風景十分優美,有“東方小瑞士”的美譽。火紅的丹霞地貌、碧綠的草場、茂密的叢林、金碧輝煌的寺院以及平靜安詳的居民,構成郎木寺宛若童話的仙境。

郎木寺是一個有著600多年曆史的古鎮,幾乎與鎮上的佛教寺院同生同長,倚寺成聚落,因寺興村鎮。從最初為寺院建設和服務的生活居住點到發展成為甘、川交界茶馬古道上的商貿驛站,宗教朝拜和商貿交流使郎木寺鎮的規模和影響逐漸擴大,見證著這個塊梵天淨土的發展變遷。目前,郎木寺有居民600多戶,4000多人,其中有將近1000人是寺院的僧侶。


進入新世紀以來,國家加大旅遊開發力度。郎木寺的宗教寺院,除了前來朝拜的信眾,還迎來了越來越多的國內外遊客。這給古鎮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在傳統的宗教服務和商貿交流基礎上,旅遊服務逐漸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客棧、導遊、餐飲、土特產銷售等服務設施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圖為當地婦女在為遊客梳編藏族花辮,編1根兩塊錢,有好多藏族婦女從事這一服務項目。

旅遊帶熱了郎木寺,也吸引許多外地的經營者來到這裡投資興業,帶來了豐富多樣旅遊服務形式,以適應來自世界各地的旅遊者不同層次,不同風格的需求。不同文化風格在這個高原小鎮呈現,這裡儼然成為一個國際化的社區。

倘佯在傍晚的郎木寺小鎮街頭,旅遊旺季已過,街頭遊客寥寥。一位客棧老闆正在街上攬客。他叫馬險峰,回族,他告訴筆者,他在這裡經營客棧已經有六、七年時間了,現在鎮子上有旅館客棧大大小小86家,一部分是利用自家的房屋開店經營,一部分是出租給外地人經營。由於氣候原因,一般客棧每年只在五月到十月經營,即使是這樣,經營的效益也不錯。是旅遊,改變了他們的生活。


走進郎木寺古鎮,不僅能感受到宗教的神聖和神秘,還能體驗到田園般的休閒和隨意。郎木寺:1個人,1本書,3方寺院,1座古鎮,這裡是甘南的香格里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