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閣、寺院、宮殿群、復興中的美麗古城,就差個有趣的靈魂了


大同古城為明洪武五年,徐達奉命在遼、金、舊土城基礎上增築的,它是一個由主城和東、南、北三個小的衛城,共同組成的一座古城。古城的主城與衛城之間用吊橋連接。古城歷經千百年滄桑,在自然戰亂建設等人為因素下,失去以往的輝煌,2008年開始的歷史文化復興工程使古城再一次煥發生機。

跨過護城河從東門和陽門經三道城門進入古城,可以看到位於大同古城東門內和陽街北側的法華寺,該寺坐北朝南,由南到北沿中軸線分佈有:山門、天王殿、三大士殿、大雄寶殿、法華塔、藏經樓,寺院成四進式院落佈局。根據清道光十年(1830)的《大同縣志》記載:此寺,“明時建,久廢,磚塔存”。

法華寺山門為琉璃牌坊式建築,進入山門後第一重殿為天王殿,天王殿前左右分別是鼓樓鐘樓。

進入第二進院落後可以看到高臺上的三大士殿,

進入第三進院落後為高臺上的大雄寶殿,

進入第四進院落後可以看到,法華寺白塔以及藏經樓。法華寺白塔是大同古城惟一的一座覆缽式琉璃喇嘛塔。白塔高18米由塔座、塔身、塔剎組成,塔座設在3米高的磚石砌築的方形臺基上。

圖為白塔的塔剎

圖為白塔的塔身以及塔身上的拱式小窗磚雕琉璃金剛。

出寺院沿著和陽街繼續西行,可以看到位於和陽街十字路口中心上的太平樓,太平樓是明代建築,在清代數次重修,

沿著和陽街繼續走,可以看到和陽街北面的代王府,代王府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三個兒子朱桂的藩王府邸,他也是代王府的初代主人,這裡先後有11位代王在此處理政務和生活。代王府後毀於明末清初戰火,現僅存王府前的照壁,也就是著名的九龍壁,以及壓在玄真觀下的北門“廣智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