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知識為什麼不能遺傳?

豬娃崽崽


感謝“盒子在手世界我有2019”的邀請!

首先一句話申明觀點:我認為這個問題不是科學的問題,而是進化邏輯的問題,人類至少在現階段不需要知識或者記憶遺傳,這是人類進化中自然選擇的結果,是對人類的一種保護。用劉慈欣的話說就是:“對前面漫長而莫測的人生之路,他毫無準備,因而準備好了一切!”

知識遺傳從表面上看是文明高效發展的條件,但實則會帶來不可預知的問題!

一個物種,為什麼要在進化中丟棄自己的一項巨大的優勢呢?但大自然做的事總是有它的道理,它肯定是意識到了某種危險,才在後來的進化中關閉了人類的記憶遺傳——劉慈欣《人生》

我認為劉慈欣先生的短篇《人生》是對這個問題最好的回答,只可惜的是這片短篇很多人沒有看過,其實寫得非常深刻。它講述一個博士通過科學的手段,使一個胎兒獲得了母親的記憶,讓這個胎兒在母親的溫暖的子宮中就具有了成人的一切知識,也不可避免的使他提前看到了母親作為一個打工妹所遭遇的種種艱辛。最終這個胎兒用他稚嫩的小手拉斷了自己的臍帶,他拒絕出生,因為他不想面對險惡的人生……


劉慈欣先生的這篇短篇可以說深刻的探討了知識,或者說記憶遺傳的惡果。記憶遺傳雖然從表面上能提高知識的傳遞效率,在他其他小說中高級文明也確實如此,但放在人類身上則非常恐怖,會導致嚴重的後果。輕則像《三體》文明一樣,整個社會形成一種固化的思維定式,文明、科技發展停滯,整個社會呈現一潭死水,再也沒有新的思想出現,重則甚至會導致一個物種的滅絕。

從孟婆湯說起,知識和記憶遺傳的惡果在神話時代人類就有認識。

在進化科學中,有一個特殊的現象,那就是物種總會向其希望的方向進化。譬如說魚登上陸地希望快速的行動就進化出了腿。知識遺傳無疑是人類世世代代夢想的,但人類為什麼千百年來沒有進化出這項技能,只進化出了類似條件反射的埋藏在基因深處記憶呢?那是因為人類在很早之前就發現了記憶或者知識遺傳的惡果,開啟了一種自我保護。

譬如說中國神話傳說中的孟婆湯,說人在轉世之前一定要喝一碗孟婆湯,忘掉前世的一切記憶才能轉世。說的其實就是這個道理,如果人類擁有了記憶遺傳天生的窮人、社會地位低下、以及所有有瑕疵的人將不再出生,或者即便出生也失去了奮鬥和改變的思想。因此權威將不再被質疑,維權將不再接受挑戰,社會將不再向前邁進,

人類文明徹底失去知識和社會體系蛻變的原動力,這就是知識遺傳的可怕後果。

全息解讀《三體》,深度解讀科幻,歡迎喜歡科幻的朋友關注:深度科幻!


深度科幻


2013年,《自然》雜誌上發表了這麼一篇研究。

說的是,通過訓練,讓小白鼠們害怕某種特定的氣味。

訓練方法我沒有細看,但有可能是這樣的,比如說:

當小房間裡面衝入某種氣味後,就開始電擊小白鼠。

氣味消除,電擊消失。

氣味出現,再次電擊。

來回電擊那麼n次後,小白鼠們當然就害怕那種氣味了。

這不神奇。

神奇的是,這些小白鼠的下一代。

也就是剛剛出生的幼小的小白鼠,它們之前並沒有聞過那種氣味,可是,當把這種氣味給它們聞時,這些幼小的小白鼠顯露出驚恐,害怕。

這也許能說明,極為強烈的深刻的記憶(知識)是可以遺傳的。


題主問的是“人類的知識為什麼不能遺傳?”

我的可能的答案是這樣的:

因為你眼中的知識,對於基因來說,根本就不是重要的知識。

而重要的知識是可以遺傳的。


舉個例子。

人類得到了一次,向幾光年外的半人馬座發送一束信息的機會。

但這束信息要想成功傳達到半人馬座,信息量必須極度壓縮。

比如說只有3KB字節。

那麼,你選擇將什麼信息(知識)傳遞過去?

你會將一部有幾兆字節的新華字典傳遞過去嗎?

你會將一部幾兆字節的C++教程傳遞過去嗎?

你會將一部水得不能再水的十幾兆網絡小說傳遞過去嗎?

……

……

顯然,你不會。

人類也不會。


(圖片來自mevans/Getty Images)

同理,基因在遺傳給下一代的時候,載體其實只是一個精子和一個卵子而已,很小很小,小到你的肉眼差點都看不見。

精子這麼小,它怎麼能把你這一生學到的裝逼知識都裝進去呢?

你看了一部網絡小說,這就去十幾兆字節了。

你學會交通法則,學會游泳,學會說話,學會寫字,這又是幾兆的信息量了。

你的精子裝不下。

怎麼辦?

只能攜帶最最重要的知識。

這些知識,有的是你的本能,有的是你強烈的遺傳記憶。

比如說,到了一定年紀,你就會想女人,漂亮的女人,這就是遺傳給你的“知識”。

這個知識很重要,沒有這個知識,人類就沒有未來。

斷種了。

剛剛出生的小羊羔就會走路,這是極為重要的知識,沒有這個知識,小羊羔被吃掉的概率就會很大。

剛剛出生的小牛,就知道到牛媽媽身下,去找奶嘴,你說,這是不是知識?必然是的。

誰教給小牛,那個圓圓的,從肚子下凸出來的奶嘴會噴奶?

牛媽沒有告訴它,但它一出生,不多一會兒就知道了。

這就是遺傳的知識,極為重要的知識。


我孩子不到一歲時,有一次我抱著他在陽臺玩。

陽臺上掛著一大串晾曬的黑色海帶。

結果,我孩子對那串黑色的海帶表現出極為強烈的恐怖。

當我抱他向海帶走近時,他極力想從我懷中掙脫。

我又壞壞地,殘忍地試了一次,結果他還是很恐懼。

問題來了。

那串黑色的海帶,他之前併為見過,他為什麼會害怕?為什麼那麼恐懼?

唯一的解釋就是,這是來自於他的遺傳記憶。這個記憶不是我形成的,而是人類上萬年來逐漸形成的記憶。我得到了這份深層記憶,又傳給了我的下一代。

你說,對某個東西產生害怕,這是不是知識?

我認為是的,當然,你也可以用“經驗”來描述它。

但是,你再想想,當我把我的“如何在悟空問答上回答問題”的經驗寫出來,你讀了後,你就會認為,那就是知識。

既然經驗寫出來後就是知識。

那經驗為什麼就不能是知識呢?


寒木釣萌老師




為什麼知識不能被遺傳?主要是因為知識這種信息不能被寫入人類的DNA裡面。

遺傳物質DNA所攜帶的信息,和知識或者技能這類信息是兩種類型的,它們分別有不同的儲存方式。



遺傳物質DNA的主要作用主要是兩個。一個是提供生物身體建造的藍圖。比如說蜘蛛為什麼是八條腿?有些昆蟲為什麼是六條腿?魚、鳥、獸、人的身體構造都由這些藍圖決定。

第二,DNA記錄的信息必須保證生物的生存和繁衍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像一些生物的基本運動能力,吃食的能力,交配產卵的能力,這些動物生出來自己就知道。比如說,小魚孵化出來就會游泳;海龜出生就會爬向大海。而且這些對越是低等的動物來說,越重要也越明顯。DNA優先儲存的這些信息就是各生物體的本能,不需要學習就會有的能力。



而我們所說的知識或技能,都是通過學習得來的信息,一般是存在我們的大腦之中。

現在普遍的科學理論認為這些信息是以記憶的形式儲存的。而記憶就是神經細胞之間的某種特定的聯繫,通過加強外界的刺激轉換成神經信號。如果這些神經信號,以一定的迴路在腦中傳遞,並不斷被加強。我們就可以把這些信息保存下來,同時也就可以被讀取,就是被記憶或者回想起來。

但是大多數這樣的神經信號是短暫的,很快就會消失,這就是所謂的暫時記憶。

只有通過長期持續的加強,這些信息才可能成為長期記憶,成為個人積累的知識。

所以說,儲存方式的不同導致了,知識這類的信息無法被遺傳,DNA信息攜帶能力有限,讓它肯定優先儲存生物生存技能。

知識無法遺傳其實並不是一件壞事。雖然有人可能會說如果我們能出生就繼承上一輩人的知識,這樣一定更加優秀,而且節約更多時間研究新知識,但如果我們真能遺傳上一代的知識,就意味著我們還會遺傳上一代的記憶,這太可怕了。

因為這樣每一個出生的人都不可能成為一個新的人,一個真正的“我”,而是上一代生命的延續。

其實不需要遺傳,人類也學會把有用的知識,通過語言、文字、影像等方式來記錄,供後代人去學習。

不僅讓舊的知識得到了傳承,還可以通過新的個體思維,對前人的一些知識進行迭代,以及更正。這個更有利於人類智慧文明的發展,社會的進步。

總之,不能通過DNA遺傳知識,其實對人類來說是一個好事。它給人類自身的發展,帶來的更大的可能性。


想法捕手


知識是我們的記憶,簡而言之,記憶是經驗的結果,是無法通過遺傳物質傳遞的。

為了幫助理解這個問題,我們先一起來看一幅圖。

藍圖、房子、家

這是一套商品房,一套標準的商品房。它是空的,但所有的東西構成一套房子。它有四面牆,幾個房間。有一個客廳,一些臥室,一個廚房,一些浴室。有了這個藍圖,你可以建造更多的這樣的房子(只要你的資源允許)。

現在來看第二幅圖。這不僅展示了你的房子,也展示了你的家。它有一些獨有的特性。個人的品味,愛好,顏色,這取決於誰住在這裡。

你可以建造一個完全一樣的房間,但是僅僅一天之後,它就會看起來和原來的不一樣了(不同的人使用它,造成了不同的混亂)。

有許多相同的房子,但每一個都是獨一無二的,因為不同的人住在那裡。現在回到記憶和遺傳學。

記憶是家而不是房子

我們的父母給我們的是藍圖,是建造人類的指令(或更具體地說是建造我們,因為它是兩個特有藍圖的混合)。

這不是一張白紙,就像一套房子不只是四面牆,它還配有公用設施、浴室和廚房。人類也有一些額外的功能,包括行走、說話、感官、智力和個性,很多東西都是由基因決定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房子變成了家,隨著時間的推移,人變成了獨一無二的人(這在你出生之前就開始了)。記憶和經歷造就了今天的我們。我們的生活方式影響著我們基因潛能的發揮。

大腦剛形成時,完全是一團糟(就像下面右邊的圖片,左邊為成人的)。這是一個巨大的網絡,有著比我們所需要的更多的神經元和連接。

這或許是故意的,神經元很特殊,我們只有在年輕的時候才會長大,之後就被抑制。就像你種了一棵灌木,然後把它剪成形狀,而不是試著讓他隨意長。

我們還不知道記憶是如何運作的,大腦真的很複雜,所以我們需要更多的時間。但我們確實知道一些事情。

思考記憶的最好方法是把它當作一個網絡(而不是一個電腦文件)!記憶就像一條路徑,通過連接不同的神經元在網絡上刻下。

在下面的圖片中,那將是綠色和紅色的路徑,兩種不同的記憶。在現實中,這當然要複雜得多。

記憶傳承非常難

你可能已經想到了繼承記憶的困難。為了繼承這種記憶,我們需要有特定的指令來構建一個非常複雜的通路,將許多概念連接在一起。

我們還需要傳遞指令來形成這些概念,這些概念需要其他概念……等等。

第一個問題是:每個記憶是不同的(就像家而不是房子),雖然你和我有相同的記憶(比如一些數學概念),但相同的記憶在不同的大腦中有非常不同的路徑。

第二個問題是:即使有了這些指令,實際上也沒有建立這些連接的機制。

我們生來就有一些實用工具。人類自動學會走路和說話,但這需要大量的練習。我們的生物學非常傾向於讓這成為可能,但這些途徑需要被創造出來。不過有少數事情不需要這樣的學習,比如反射(我們不討論反射是否算作記憶)。

我們就是太複雜而無法傳遞我們的記憶,我們成長的方式不允許這樣。我們必須通過教學和分享我們的經驗,用傳統的方法來做這件事。

有些經驗會被遺傳

話雖如此,但並不是所有的經歷都消失了。表觀遺傳學告訴我們,在某種程度上,環境可以改變基因的表達方式,這種改變可以傳遞給後代。

如果發生了一些迫使有機體適應的事情,比如饑荒,這些經歷就會傳遞下去。孩子們現在某種程度上繼承了父母的經驗。

要將其與示例聯繫起來的話,經驗可能會導致藍圖中的一些更改。然後傳遞此更改。也就是說有些房子現在正在建造額外的牆壁或太陽能電池板。

每座房子最終都會變成一個獨特的家,每一個人也會變成一個獨特的人。


怪羅科普


記憶可以轉移,但不能遺傳。

在醫學上有很多案例,主要是換心臟帶來的記憶轉移。你可以百度一下,國內外的很多案例。捐獻者的記憶會通過心臟轉移給接收心臟移植的人。

另外,在國內打算接收心臟移植的患者,醫生會告知你,如果換心臟可能帶來性格的改變。我一個親戚此前打算換心臟時,醫生就這樣告知他的。

所以古人說“用心記”,而不是“用腦記”是有道理的。但古人是怎麼知道的呢?


IT與隱私安全


由於父母遺傳給後代的只有DNA,因此,除非知識(包括經驗和經歷)烙印在我們的DNA上,否則就不能遺傳。

然而人類的大部分知識是通過經驗積累的,儲存在大腦的記憶中,記憶是不能遺傳的。為了要使記憶能夠遺傳,必須有某種機制將母親的記憶轉移到胎兒的大腦。在妊娠期間,母親和胎兒之間的聯繫主要是臍帶,只能為胎兒提供營養。記憶沒有轉移的生物學機制,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不能繼承知識。

儘管如此,並不是所有的知識都消失了,在某種意義上,本能可以被認為是我們祖先知識的記憶形式。

我們生來就帶有祖先的記憶和經歷,這些記憶和經歷烙印在我們的DNA上。許多動物為了更好的覓食機會進行季節性遷徙;有些動物通過冬眠度過寒冷的冬天;海龜一出生就爬向大海;人類天生對蜘蛛和蛇的恐懼心理。這些動物知道遷徙、冬眠和恐懼,因為是它們的本能告訴它們的。本能是寫在基因中的,是動物祖先在遙遠的時期通過習慣和對它們的效用的經驗慢慢地獲得的,現在卻嚴格地遺傳了下來。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本能是遺傳的知識,類似於記憶,以某種方式塑造你的大腦,遺憾的是科學家現在並不真正理解這些本能是如何工作的。

記憶必須塑造遺傳物質,必須以某種方式影響你的遺傳物質DNA,才能使之遺傳後代。表觀遺傳學(epigenetics)告訴我們,在某種程度上,環境可以塑造基因的,這種改變可以傳遞給後代。2013年年12月,科學家在Nature Neuroscience發表的一篇研究成果表明記憶是可以遺傳的,如果成年老鼠被訓練成害怕某種特定的氣味,那麼它們的後代也會表現出害怕,表觀遺傳學被認為是其作用機制。


科學閏土


知識是可以遺傳的,越是低等生物,遺傳的知識量越大,建築學方面,蜜蜂造巢,蜘蛛織網,蠶作繭,最簡單的,雖然是高等動物,但是原始狀態的單細胞的精子,到達安樂窩後就“知道爭先恐後地遊向它們的另一半,海龜出殼後就知道大海的方向,越高等動物遺傳的知織量越少,少到只知道生下來就能吸吮母親的奶頭,動物的行為知識遺傳現象太多了,本人沒作過這方面研究,只舉以上幾個簡單常見的例子,高等動物的人雖然不能遺傳知識,但能遺傳性格,品質,天分等等適合幹某種工作的條件以及人生髮展的方向,顯著的例子:一娘生九子,九子各別,幾乎在同樣的環境下成長,有的善良柔弱,有的兇狠惡毒,有的很平庸,有的有各種天分,遇到一定的適宜條件,成為各種“家”,理工科的、文科的等等,如果位置顛倒也許就是十足的笨蛋,這又要看命運了,天分雖不屬知識範疇,而是學習某種知識的必要條件,但複雜程度大概不次於知識,因為比人低一等的高級動物可能就不具備,了但比人的技能低一些的天分可能是有的,如馬戲團動物可以表演一些高難的雜技。科學技術知識沒有必要遺傳,因為人的壽命和精力有足夠的條件去學習和掌握,文藝方面只能遺傳天分,沒有天分是絕對沒有必要去費力的,例如文學藝術、繪畫、歌唱、表演等,但天分再強,沒有後天的功力也是不行的,這個不能遺傳,每個人都只能從頭作起而沒有任何捷徑,所以,科學可以無限發展,因為後人可以踩在前人的肩膀上繼續登高,而藝術則不然,功力不可能踩在前人的肩膀上繼續高攀,每個人都得從頭作起,而人的壽命有限,精力有限,所以藝術在達到一定的歷史高峰後就難在發展,甚至創新的餘地都沒有了。也許藝術與科學技術的區別就在這裡,藝術是有頂峰的,而科技沒有,遺傳學很複雜,涉及的面很廣,所以越扯就越遠了,但是還有一個最難回答的問題,動物的進化當然離不開遺傳功能,但動物(也包括植物)在進化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功能和適應力是怎樣傳遞給它的遺傳物質的載體一一精子和卵子的呢?這個問題達爾文時期(恩格斯在世)沒有解決,如今呢?恐怕這也是一個最難最難回答的生物學基礎理論研究課題。


杜嶸盆景


造物主告訴我們:

從理論上講知識有可能被遺傳,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似曾相識。但我們的知識如果被遺傳了,實際上同時記憶也就傳遞到下一代了,這就造成了混亂,舉個例子說:一個五歲小孩問媽媽七年前和你在一起的小張現在還好嗎?得!一家全瘋了!

可能這也是人類起源時設置的知識和記憶不能遺傳,同時被時間割裂的原因之一吧!但也造成了人類科技發展緩慢!

根據自然發展的利己規律,動植物都會把讓自身更強大的基因傳下去,隨著時代的發展人類比其他物種更進一步,有了傳授知識的學校。

隨著科技發展,我們可以有選擇的將知識進行加工後植入大腦🧠不久的將來應該可以做到的。

從遺傳學角度來看,我們的DNA最基礎部分是一直沒變的,現在已經可以改變,那設想下,一百年後,我們是不是已經可以通過改變DNA的方式讓知識可以遺傳,不過到那時候世界全瘋了,老師也都失業了,家裡做長輩的也都瘋了!



洗不白的豬


人類的知識是在生存競爭的過程中產生自我意識後逐步累積起來的。自我意識就是把認知對象指向自我。人類所有的知識都是以自我意識為基礎而產生的認識自然及自然和人類關係的信息結晶。這種信息上升為書本理論知識就是科學知識或人文知識。如果僅僅作為個人的信息還可能存在許多錯誤性。因此知識必然在後天形成,而且是一種彈性存在。

而基因信息是生物體生命形成的編碼程序,是一種基本確定的存在,如果不受到某些特殊干擾,基因信息是不會改變的。基因序列只能給予人類形成人類智慧大腦的物質基礎,比如超多的神經元,複雜的腦溝。

然而知識或認識卻不是一種確定存在,它具有完全的自由度,可以由正確變為不正確,也可以由不正確轉變為正確,它是一種可以變化的彈性存在。可遺傳只能輸送確定的信息,即基因編碼。

更何況,知識的正確性具有時代特徵。現在正確的知識未來可能會變為錯誤的,如果知識被遺傳了,人類將固步自封,停止發展。

所以人類能遺傳的最重要的東西是學習知識的能力。





科學的奧秘


知識可以複製。

絕大多數人在晚年都能回憶兒時讀書的情景,最初學到的簡單知識都能簡單寫出。

為什麼呢?

因為在生命中,腦細胞的新陳代謝是一個不斷重複更新的過程。如果從初生細胞到次生細胞不能複製,那麼,晚年的大腦經過N次細胞新陳代謝之後,兒時的事就會忘得一乾二淨。

知識是否可以遺傳呢?

暫時還不能作出肯定回答。

但是,可以肯定獲取知識的捷徑是可以遺傳的。拋開勤奮天才不論,單說聰明就足夠。

一般來說,聰明的遺傳首先歸功於母親而不是父親。所謂“一代靚媳婦三代好兒郎",容貌及聰慧不會差到哪裡去。

至於白痴會不會遺傳呢?這個問題在遺傳學裡已經得到肯定回答,它和天才往往共生在遺傳基因中,是兩個極端的問答,暫且不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