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抓到的野生泥鳅,是大个头的好吃还是小个头的好吃呢?你喜欢吃大的还是小的呢?

三番种植


说真的现在我特别的羡慕那些水稻田里面还有黄鳝和泥鳅的农村地区,因为他们还能够经常吃到纯野生的黄鳝和泥鳅,不过这也是因为当地的人对于环境保护的非常好,没有大量的使用除草剂,导致了他们当地的野生资源当然比较多,从而有这么好的口福。再看看自己老家农村的稻田里面,现在不要说黄鳝和泥鳅,就算里面的一些以前常见的害虫都已经少了很多,而且连蚂蝗都已经没有了。

想想以前在农村生活的美好时光,吃黄鳝和泥鳅简直就是特别简单的一件事情,只要扛着电机装备,随便去哪个水稻田里面击半个小时就能够捕到一碗泥鳅。当然现在这种,用电击的方式捕捉泥鳅的方式是已经坚决不可以的,毕竟对于环境的影响非常的大。不过在我们那边已经无所谓了,因为就算你击上一天的时间,也打不到一条泥鳅。


以前每到秋天水稻收完之后,稻田里面的水放干以后,我们就每天扛着个锄头到田里面去挖泥鳅,基本上从放学之后到天黑那两个小时之内,我们就能够挖到半桶泥鳅,够吃两天的时间。以前稻田里面的泥鳅大小一般相差的会比较大,不像现在市场上卖的泥鳅个头普遍都一样大。而以前我们农村吃泥鳅的方式基本上特别的简单粗暴,不像现在,购买的泥鳅还要剖开肚子,去掉里面的内脏,以前我们基本上就是将整条泥鳅直接下锅煮,根本就不会去内脏,味道真的特别的鲜美。

不过在野外挖的泥鳅普遍不可能出现太大个头的,基本上都是小拇指大小的个头,因此这么大的泥鳅我们煎的时候都不用去内脏,然后吃的时候连同内脏一起吃掉,基本上一口一只,也不会出现口感不好的情况。但是如果个头太大的话,比如有些泥鳅可能达到大拇指那么粗,我们也不会将内脏去除,而是和其他大小的泥鳅一样下锅,不过到最后吃的时候,多多少少会对口感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对于我来说,我宁愿吃个头小一点的泥鳅,也不愿意去吃个头大的泥鳅就是嫌麻烦,因为整条吃的话,可能会吃到泥巴。


不过说实话,野生环境下长大的泥鳅个头也就那么大,最大拇指大小,真正从肉质和口感上来说其实相差不大,都特别的鲜美。不过中等个头大小的野生泥鳅,会比个头大的泥鳅好吃一点,这是我个人的感觉。但是现在,人工养殖的泥鳅最大的可以长到一斤重,而且泥鳅的肉质相对来说没有野生泥鳅那么鲜嫩,少了野生泥鳅那种味道,因此现在我一般很少购买泥鳅吃,因为你也买不到野生的泥鳅,只能吃人工养殖的,而且还得剖开去内脏,就感觉吃鱼一样,并没有什么新鲜感。大家有没有跟我有同样感觉的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