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吃網重點推薦---廣東雲浮小吃連灘釀豆腐

特色小吃網重點推薦---廣東雲浮小吃連灘釀豆腐

特色小吃

連灘釀豆腐,廣東雲浮鬱南特色美食。鬱南各地普通百姓人家逢年過節或貴賓來臨都習慣釀豆腐,連灘的水豆腐以嫩、滑、白、可口馳名西江及海外,港澳同胞還帶回去讓親朋品嚐,沿襲至今。人們還認為“隔夜豆腐”別有一番風味,更脆、更滑、更 、更香,回味無窮,因而往往釀多些留待翌日再吃。

特色小吃網重點推薦---廣東雲浮小吃連灘釀豆腐

豆腐介紹:

豆腐,古稱黎祁。據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載:始於淮南王劉安(公元前179~122)。豆腐一詞見於文字記載,則始於宋朝。十一世紀末,寇宗《本草衍義》中有“生大豆……又可為腐,食之。”宋代大詩人蘇東坡亦有“煮豆為乳脂為”句,詩人陸游有“拭盤推進食,洗釜煮黎祁。”翻開菜譜看,中國民間豆腐吃法竟有400種之多,可謂琳琅滿目,美不勝收。

特色小吃網重點推薦---廣東雲浮小吃連灘釀豆腐

特點:

鬱南各地普通百姓人家逢年過節或貴賓來臨都習慣釀豆腐,連灘的水豆腐以嫩、滑、白、可口馳名西江及海外,港澳同胞還帶回去讓親朋品嚐,沿襲至今。人們還認為“隔夜豆腐”別有一番風味,更脆、更滑、更、更香,回味無窮,因而往往釀多些留待翌日再吃。

俗語話,豆腐好吃功夫多。早上9點鐘,便要浸黃豆,半小時後磨,只見“一輪磨上流瓊液”。磨完即倒下鍋中煮沸,正是“百沸湯中滾雪花”。再舀上袋子榨出豆漿(其袋中留下的豆腐渣可炒食亦可餵豬,營養豐富),稍後下的石膏有講究,要放是準確適量,石膏下多了,做出的豆腐“老”,不好食;石膏下少了,會出水,豆腐作不成。用兩隻桶輪番倒兩三次,這叫“撞豆腐”。再過一小時,把豆腐(半成品)舀上用白粗布墊的底,包好,稍用物在上面壓,冷卻後放在盛有清水的盆裡,約半小時後即可上篩待釀。

俗話說“豆腐水做”。連灘豆腐之所以別具風味,很大因素與水質有關,尤以當地喜泉(今連灘中學)之井水為最好。

豆腐是我國食品史上的重大發明之一,歷代文人雅士視為上珍,中國豆腐烹調技術可謂無以復加,使中國的“豆腐文化”成為“世界一絕”。(雲浮)

做法

釀水豆腐製法是:把水豆腐切成厚0.6釐米,寬4釐米,長5釐米的長方塊,分放案板上,把適量制好備用的餡(餡肉最好用塘蝨魚其味道特別清甜),再蓋上另一塊豆腐,用慢火將豆腐兩面煎黃,放適量鹽水、豉油膏(雲浮產最佳),然後大火煮20分鐘,撒入寸長韭菜段,再用豉油豆粉勾芡即可上碟。吃前撒點胡椒粉更佳,其豆腐色黃紅,味鮮美,軟滑可口。四時皆宜製作,老少吃用平安。在生菜季節包著豆腐吃,則另有一番風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