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久天长》:情感泛滥的王小帅和克制的演员们

《地久天长》是那种第一次看被感动得有话要说,二刷除了演员的表演亮点不多的电影。影片讲的是北方钢厂工人刘耀军王丽云夫妇和钢厂干部沈英明李海燕夫妇是关系亲密的朋友,他们两家的儿子刘星和沈浩经常在一起玩耍,有次两人去水库玩,刘星溺水身亡,自此,刘家夫妇远走他方,直到二十年后李海燕身患绝症才回家探望,葬礼之后,沈浩说出了当年的秘密,两家和解。

《地久天长》:情感泛滥的王小帅和克制的演员们

《地久天长》在柏林展映时,外媒用“epic”(史诗)这个词来形容,应该说导演王小帅是有这种企图心的,电影里的时代符号俯拾皆是,从知青返城、严打、计划生育、下岗潮、下海到四处拆迁,改革浪潮下的中国家庭不乏精彩故事,导演从失独这个角度切入,可谓四两拨千斤,这本是一个五星的电影题材,然而呈现出来的效果没有想象中那么好。

王小帅编剧的过往作品通病是叙事太过平铺直叙,虽然在《青红》、《我11》里表现为一种文艺散漫的风格,但时间跨度很大的电影必须要有足够戏剧性才能吸引观众。因此在《地久天长》里他打乱叙事顺序,采用了许多闪回镜头,即使这样,电影的留白并不多,其后半部分冗长、拖沓到完全就是电视剧的拍法。

导演多处设置悬念,比如开头第一个画面,少年沈浩不时回头看,仿佛背后正在发生什么事,几秒钟后镜头移过去,原来是他在看少年刘星,很笨拙的拍摄手法。在情节设定上,导演先吊观众胃口,将王丽云自杀进医院和李海燕的肿瘤图片剪辑在一起,将沈浩的秘密留在最后,还有沈茉莉的混血儿,可是处理方式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没有预期那么惊喜,徒增多余的镜头,青年沈浩先是在卫生间里冷静,而后在车上犹豫,接着上了楼才向刘耀军两口子坦白往事,忒婆妈了!

《地久天长》:情感泛滥的王小帅和克制的演员们

而且沈浩那一席话,基本上暴露了整个电影的台词水平,连用多个“就”、“我感觉身体里面长了一棵树,快要把我撑破了”,低年级小学生遣词造句的水平。王小帅的电影台词一般介于文艺腔和大白话之间,而且话不多,说好听点叫平淡自然,实际上是语言贫乏,没有嚼劲。

当然,电影最大的问题还是导演创作动机的可疑。就像《活着》,福贵女儿和儿子的不幸矛头都直指当权者和那个时代,让人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无奈和愤怒,而《地久天长》,在指向上是暧昧不明的,前半段王丽云被车间主任兼好朋友李海燕强行拉去引产,这是国家机器对个人的戕害,而后刘星被沈浩推下水溺亡,这是两家的个人恩怨,然而在后半段,故事发展成完全是两家人之间的恩怨,等于说,导演从之前对家国时代和个人命运反思的高度直接降格为寻求和解的家庭伦理狗血剧,他已经预先原谅了一切。

《地久天长》:情感泛滥的王小帅和克制的演员们

出现这种情况也不稀奇,无论是80年代还是90年代,甚至现在,历史在王小帅的电影里只是一个怀旧的背景,安放他内心那种知识青年的情感泛滥。《巴比伦河》、黑灯舞会、喇叭裤、电壶、火炉、搪瓷缸子这些历史符号在王小帅的电影运用得一次比一次纯熟,不变的是青春的感伤。

《地久天长》:情感泛滥的王小帅和克制的演员们

在他的早期电影里,偏爱“红色女郎”,《十七岁的单车》里保姆穿着一身红裙,红高跟鞋,涂大红唇,是快递员小贵的欲望对象,《青红》里让青红穿上红高跟鞋,象征情窦初开,《我11》里结尾探监的女孩穿上了大红色棉袄,成为少年回忆中的一抹亮色,更巧的是这三部电影里的女孩分别叫做红琴、青红、觉红,可见导演对“红”有执念。

《地久天长》:情感泛滥的王小帅和克制的演员们

或许是年少时的所见所闻太过刻骨铭心,或许以前被辜负过,王小帅的另一个执念是展现被玷污的美丽姑娘。《十七岁的单车》里高圆圆饰演的女中学生跟了混混,在小坚看来她就是爱慕虚荣,《青红》里本地青年为情欲所困,强暴了喜欢的女孩,被判死刑,《我11》里也是知青女孩被强奸致孕,哥哥为她杀人。在这些电影里,导演的视角都隐藏在一个瘦弱的少年身体内,不断哀叹,唱着挽歌。

《地久天长》:情感泛滥的王小帅和克制的演员们

《地久天长》:情感泛滥的王小帅和克制的演员们

这也是王小帅的电影沾着禁忌历史的边儿,为什么拍不出那种荡气回肠的力量和情感来?因为表面是反思历史,内核却是想当救世主的少年的情欲流动。

“好姑娘在受难”的执念在王小帅的前几部电影里已经挥发得差不多了,在《地久天长》里变成了“好人受难”,对父辈的深厚情感和导演的自觉认同让影片显得很不克制,一方面把刘耀军王丽云美化了,一方面又安排煽情的大团圆结局,局限于家长里短和儿女情长,只能说可惜了。

虽然剧本和思想上有硬伤,但《地久天长》还是会在某一瞬间直击人心,毕竟是王小帅饱含深情之作。刘耀军和王丽云避世在一个谁都不认识的海滨小镇,却逃脱不了往日的梦魇,真的是“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他们是活在回忆中,失落的一群人。

《地久天长》:情感泛滥的王小帅和克制的演员们

据说拍摄影片时,导演王小帅经常被演员们的表演看哭。王景春(饰刘耀军)和咏梅(饰王丽云)凭借在此片获得了柏林影帝影后,他们的表演是《地久天长》的魂儿。王景春和咏梅默契地传达出了一种相濡以沫,平淡又沧桑的中国式夫妻关系,有种克制的诗意和美感。

《地久天长》:情感泛滥的王小帅和克制的演员们

王景春成功地将刘耀军的窝囊演绎成了一种善良,他长着一张极具喜感的脸,幸好八字眉上结着忧愁,再加上胡子拉碴,皮肤黝黑,声音沙哑,一看就是劳动人民。

王景春有四场戏令笔者印象深刻:一是喝酒吃花生米,起初是美滋滋地喝小酒,到后来喝闷酒,不同时期王景春的表情和手势停顿都各不一样;二是两次抱着亲人穿过隧道去医院,第一次演绎出了那种慌乱空白的感觉,第二次则是“我不能让她死”的坚定;三是送走茉莉,“哇”一下哭了出来;最后一场是连线时得知茉莉有孩子,当时脸上的表情真是如黄渤所说“每一个褶子都有戏”,细致入微地诠释了那种得失感。

《地久天长》:情感泛滥的王小帅和克制的演员们

咏梅塑造的王丽云坚强贞静,演员出色的形象气质在一定程度上理想化了中国传统女性,在影片中,王丽云说过最重的话是“我累了”,情感最外露的场景是多次流泪,堕胎路上的委屈,手术后的伤心,被下岗时的隐忍,丧子后的压抑痛哭,得知真相时的平静,层次分明,这个角色身上既有让人心疼的柔弱,也有温柔如水的母性。咏梅长相端庄大方,她能拿捏那种既贴合她本人又贴合角色的感觉,比如《曼谷雨季》里布邑斓是有手腕的干练女强人,《中国式离婚》里肖莉是独立坚强的离婚女性,《刺客聂隐娘》里她呈现出唐朝丰润美,《地久天长》里收敛掉知性,多了些贤妻良母气,真是难得。

《地久天长》:情感泛滥的王小帅和克制的演员们

李海燕的扮演者是艾丽娅,笔者对她的印象还停留在《大宅门》,李海燕这个人物塑造上后期比前期好,前期怎么看都不像一个统管千人的车间主任,可能是发型原因,后期够悲情,艾丽娅在餐桌上看沈浩的眼神,真的是那种精神濒临崩溃的老人的眼神。

《地久天长》:情感泛滥的王小帅和克制的演员们

沈茉莉为刘耀军和王丽云空白的感情生活增添了一丝紧张气氛,涂红唇,穿红衣的茉莉仍旧是王小帅电影里的欲望投射,不过这次,是男主角自己拒绝了,齐溪的表演一如既往地棱角分明,几个火辣辣的眼神为这部电影提了不少劲。

《地久天长》:情感泛滥的王小帅和克制的演员们

另外,李菁菁、赵燕国彰等成熟演员很稳,年轻演员中,王源比杜江的表演要好一点,起码不出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