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机每次降落后所打开的减速伞,是自动回收还是人工安装的?

冰雹蓝天


现代战斗机普遍装备减速伞,以备在特殊情况下尽快降低速度、缩短滑行距离。战斗机的减速伞一般安装在战斗机尾椎或者垂直尾翼根部,在战机起飞前由人员将伞包安装到位,在使用后也都是靠手工重新打包、安装!事实上,不仅战斗机减速伞是这样,伞兵的单兵伞、空投装备的降落伞、特种飞行伞等,一般也都是靠手工打包、安装!

歼-20战斗机降落时打开减速伞(双伞)

歼-20战斗机上的减速伞(“菊花”状的就是了!)

降落伞的打包是一项非常精细的活,伞兵部队战士在每次跳伞前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自己打包、检查降落伞,因为只有自己打包的降落伞才是最安全的,一旦开伞出现问题,那基本上就意味着再也没有机会犯错误了,也没有人会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战斗机减速伞以及人员使用的降落伞等,都是有数量繁多的绳索和大面积的伞面组成,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律和顺序逐层叠放,在使用时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全展开,已达到减速效果。而目前还没有任何设备能够保证万无一失的叠放伞包,唯一能够最大限度降低失误的方法就是靠多人手工叠放,即便如此降落伞或者减速伞也会发生无法正常开伞的事故。SR-71高空侦察机开伞降落

美国B-52战略轰炸机也安装有减速伞地勤人员在为战斗机减速伞打包

战斗机减速伞打包成品的样子:柱状物!

关于降落伞的质量问题,在二战中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故事(当然,在学生时代也是经常被当做教学案例,真实度存疑😂):据说在二战前期,美国国内生产降落伞的厂家对降落伞成品率要求是99.9%,军方要求必须达到100%,而厂家认为99.9%已足够高了,没必要再提高;后来军方想到了一个主意,那就是要求所有降落伞出厂前,必须有厂家主要领导随机选取进行跳伞检验,自从这一要求后,降落伞的成品合格率更高了!从这个故事也可以看出,对降落伞质量要求之高!

“精细包 保安全”,言简意赅!

“兄弟连”中有一句经典的台词:伞兵生来就是被包围的!伞兵这么一个天生的高危兵种,如果降落伞质量出问题那就更没天理了!对战斗机而言,减速伞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在战斗机需要尽快减速完成降落时减速伞没有打开或者质量太差而撕裂,那么就有可能造成战机滑出跑道甚至撞到障碍物,不仅会造成重大的损失也可能使飞行员丧命!因此,在各国空军中一般都是设有专门的战机减速伞整理部门,其任务重要度一点都不比负责维护战斗机发动机的部门低!“神舟”飞船返回时打开减速伞

工作人员在为俄罗斯载人飞船返回舱安装减速伞!


威呐解析


飞机的减速伞投放装置是带切伞器的,一般在减低到一定速度的时候会直接切段减速伞缆绳。这样,回收减速伞也就只能人工处理了。

一般的情况下使用减速伞不仅仅是因为跑道长度的不足,还是一种降低飞机轮胎消耗率的办法。

如果飞机在降落滑行过程中不使用减速伞的情况下啊,会使用点刹车的形式进行减速,这样在高速滑行的时候对轮胎的消耗率极高。

而相反如果用减速伞的时候,消耗掉的就只是一根伞绳。

对于遗落到饱到上的减速伞,自然也就会有地勤人员进行收回,经过检测后进行折叠后,在下一次飞机起飞前,放入飞机的减速伞舱内。


这是一个最经济实惠的办法。

相反如果一架飞机要自动回收减速伞的话,那么势必要在飞机上装备收卷装置。这个东西仅仅是在降落后才会使用,按照飞机减少死重的原则来说,收卷装置就是一个典型的死重。是一定不会安装到飞机上的。


军武数据库


看过飞行表演或者看过我军战机新闻画面的朋友们,一定对我军战机降落后抛出的那朵伞花印象深刻,很多人都会指着那个伞说:看,拉降落伞了!但是在军事专业术语中,那朵伞不叫降落伞,而应该叫助降伞,或减速伞。是用来帮助飞机降低降落速度,快速从起降跑道驶离的作用。

我军的减速伞使用非常广泛,从二代机J-7到最先进的四代机J-20都有拉减速伞的镜头,可谓“光荣传统”。这个传统当然也是继承自毛子---俄罗斯,在珠海航展上,俄罗斯勇士飞行表演队在降落的时候,还把“甩尾”抛减速伞作为一个表演科目,“谋杀”了好多军迷的相机内存卡。

减速伞打开后很好看,作用也显而易见,但是有抛伞就有叠伞,我军在航空兵部队中,就有专门负责叠减速伞的士兵,每天都要重复地捡抛落的减速伞,然后折叠好,打包好,再放入战机的减速伞舱中。

不仅费时费工,还浪费了人力。难道就没有好办法代替减速伞的作用么?当然有。

在欧美国家的战机降落镜头中,细心的人们就会发现,没有或很少有减速伞被抛出,最多就是战机打开减速板,这是为何?其实这一切都源自一个小小的零件,而这个零件,就关乎着一个产业的兴衰,它就是刹车盘。

熟悉车辆的人都知道,车辆在制动的时候需要刹车,而车辆的刹车方式一般分为通风盘式和碟式,飞机的刹车与汽车车轮的刹车方式类似,即通过刹车盘对机轮进行制动,在允许的范围内,将飞机的速度降低到最小。但由于飞机的速度要远远高于汽车速度,即便是飞机在降落时,速度依然大约在200km/h上下,所需要的摩擦力要远高于汽车使用的刹车部件,而大的摩擦力会直接导致刹车机构的过热,过热又会导致刹车失效。而飞机特别是作战飞机,更要严格控制起飞重量,不能携带一块大重量的刹车盘到处飞,因此,飞机的刹车盘,就是对高新材料学提出的挑战。

欧美在这类技术上起步非常早,因为民航产业的高度发达,民用航空器使用的刹车盘通过不断试验、创新、研发,形成了刹车盘产业的良性循环。而师承自前苏联的我军,则与俄罗斯一样在这类产业上十分落后,因此不得已而为之的采用了减速伞来进行作战飞机的减速。也难怪当年我军试飞员葛文墉在试飞法国幻影2000战机时,发出了这飞机刹车真好的惊叹。

有差距就会奋起直追,我国的航空工业,从型号研制到分系统研制,已经从过去的模仿山寨小作坊实现了如今的逐步自我创新跨越式发展,刹车盘也不例外,前文提到的幻影2000战机采用的是碳纤维刹车盘,这其中涉及到的是高分子材料领域,在这一领域,我国通过几十年我的研究,已经不逊于任何一个国家,在J-10的研制过程中,刹车盘的攻关也成为了一项重点攻关课题。后来成功研制出了而碳/碳复合材料刹车盘,碳/碳复合材料刹车盘因材料密度小,具有高比热、高热导和优良的高温力学性能以及极好的摩擦磨损性能而备受关注,最早有英国邓禄普公司于上世纪60年代研制成功,其后美国固特异公司也研制成功出GY4000和GY5000的碳/碳复合材料,我国于近年来研制成功的民用航空领域的碳/碳复合材料刹车盘,其源头也是由J-10项目来带动的。在推向民用市场后,由于刹车效果基本一致,价格却低廉一半左右,所以收到了广泛好评。











沙漠之湖


目前来说,减速伞还没有自动回收技术,一般战机降落的流程是落地-打开减速伞-速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后-抛掉减速伞,随后减速伞再由人工回收。下面是枭龙降落视频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1ce87000359e630763c5f\

青年先锋团


减速伞滑行到一半要抛掉的,当然是地勤捡回来在给他装上去


永煜中原


使用降落伞的战斗机 基本上是刹车系统不过关 才要靠伞来增加阻力


wesley847


有伞比较经济,冰冻地带就知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