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蜂王走失谈蜂王保护:陈道泽

那天,我去孙师傅蜂场看看转地去辽西采荆条的准备工作做得怎么样了。赶到蜂场,只见孙师傅戴着面网在 1 群揭开的巢箱旁正提着 1 个有密密麻麻蜂的框,眼睛紧紧地盯着,从一面看过来再换到另一面,不厌其烦、翻来覆去地搜索着……

我有点纳闷:都养几十年蜂了,侍弄蜜蜂可谓是老手,查蜂这事是轻车熟路,今天他怎么老黏着这框蜂?平时孙师傅做这事是眼疾手快的,可今天怎么摸摸捏捏的?按这样的速度,180 箱的蜂场那要花多长时间?现在都进入 6 月中旬啦,辽西葫芦岛那边的荆条恐怕已经见花啦,运蜂的路上还要耽误两天,难道今年荆条花期推迟啦?

这检查,不外乎是了解巢内情况。看蜂王是否健在,若见着了,不就 OK 了;查饲料存储,上下左右瞟几下巢房也就行了;什么样的花,采回来的粉就是什么样的颜色,瞥一下房里的色彩就心知肚明了。至于看蜂蜜,封了盖的一目了然,未封盖的,闪闪发光,想估计储存的量,将手中的脾掂掂其重量就清楚了;要是检查蜂群患病情况,特别给蜜蜂诊断,需反复观察蜜蜂的症状,幼虫的色泽、形态、气味等,都要认真地观测,还有蜜蜂在脾上的表现,如舞蹈、吻接、爬行、吸食、饲喂等。养蜂人像医生那样,对蜜蜂进行望闻问切,依据病蜂的症状,作出分析判断,得出蜜蜂患的是什么病,然后才“对症下药”,选择治疗方案。孙师傅是附近知名度很高的养蜂能手,他蜂场的蜂一直是以健康强壮而闻名啊,眼下怎么像寻找丢失孩子似的?

再看师傅表情,那可是一脸的愁云。还没等我开口,孙师傅说:“说来也蹊跷,在这张脾上寻找一只产卵王怎么这么难呢?双王群,隔王板的两边一边各有 4 张脾,我足足花了二十多分钟找王,可右边的一只就是下落不明!这蜂数也实在太多了,左三层右三层地堆在脾上,着实让我眼花缭乱,这边边角角已查了不知多少遍了,就是不见蜂王的踪影!马上就要长途转地了,不能无王转运啊!”

确实有些奇怪,不就 4 张脾吗,再躲也躲不到哪里去啊!为什么总不见身影呢?或许这蜂王已经遗失了,花再多的时间也难以找到。继续找王,岂不是在浪费时间?

我说:“估计这只王已经失去了,到哪里能找到啊!”

这时的孙师傅像一个正从梦中惊醒过来的人,说:“我怎么这么傻呢,这明明是没有蜂王,却反复搜寻,到哪里能搜得到?这 2 只王都是油菜花期的春王,中间有隔王板,始终想不明白造成这失王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我问:“失王的发生一般有哪几种情况?我们养蜂人怎么做到避免失王的发生呢?”

孙师傅说:“你这句话提醒了我,造成失王的原因有很多种。

(1) 我面前的这群失王很可能是因蜜源的突然中断所引起的。事情是这样的:前几天连日的好天气,益母草花大流蜜,加上还有女贞子花也跟着绽放,蜂场的所有蜜蜂都处在一种积极兴奋的采集状态。大前天晚上,遇到了突如其来的一场暴雨,导致外界流蜜的突然中止,巢内蜜蜂无所适从而骚动不安,最后导致围王,以致将蜂王过度地‘爱护’——围死,这是一种过度保护而致死蜂王。

(2) 有一种是“围而攻之”的失王,其原因是介绍蜂王的方法不对,其准备工作又没做到位,被介绍的无王群对新介绍来的蜂王还不予接受而遭‘围攻’,或排斥、或驱赶,以致蜂王被“围”致死。

(3) 新王交尾回巢而误入她群,认错巢门的蜂王遭到围攻袭击。还有的是特殊另类如蜂具出了问题,隔王板质量有瑕疵,竹签的间隔距离发生了位移,造成 2 只蜂王有了碰面的机会。由于‘一山不容二虎’,结果是 2 只蜂王之间发生了一场“生死决斗”,“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失败者被对方咬死或“刺死”身亡。这情况对这群来说是不存在的,隔王板质量没问题,不存在蜂王从隔王板的缝隙钻进来。

(4) 处女王婚飞被胡蜂、鸟雀啄食,或者落入水中等。

我一看脾上那厚厚的蜜蜂,说:“依我判断,这失王还不一定是流蜜突然中断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因高温闷热,许多蜜蜂爬出巢门外纳凉,蜂王也爬出来蹭凉,由于这隔王板之间的间隔距离短,蜂王可能误入了另一边而导致双王互斗而亡?”

孙师傅一惊,恍然大悟似的说:“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外界温度过高,傍晚,采集蜂全部归巢,巢内空间更加狭小,以致蜜蜂爬到巢门口的箱壁板上‘乘凉’,随大流的蜂王也夹在其中,返回巢时发生了爬错巢门,以致两王碰面,发生一场你死我活的‘格斗’,强者获胜,另一只成了牺牲品被蜜蜂拖弃!”

如何避免失王现象的发生?在蜜蜂饲养管理工作中要注意些什么?

(1) 组织新王交尾群时要考虑辨认巢门的问题,新交尾箱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巢门口最好做上不同色彩的标记,这样,新王婚飞时记住自己的巢门标记,不致于返巢时误入它巢;在高温高湿的大流蜜期间巢内的蜂路适当拓宽些,保持巢内空气流动,减低巢温,避免蜂王爬出巢门纳凉;无论是竖式隔王板,还是继箱隔王板,都要选择优质品牌产品,选择经过蒸煮过的竹丝,那样的隔王板材质不走样、不变形,保持稳定的间隔距离,真正起到隔离蜂王之间碰面的作用。

(2) 介绍蜂王时一定小心谨慎,严格按照书上介绍的步骤去实施。一是“直接诱入法”,在无王群里提出 1~2 框蜂抖落于巢门口,趁蜜蜂混乱地往巢内爬时将要介绍的蜂王放进,蜂王和爬入的蜜蜂一道进巢。注意:这种方法要在大流蜜期间,或气温低的情况下,蜂王爬进后一切都很平静,蜂王也安然无恙。也可用“间接诱入法”,即将蜂王连同几只蜜蜂一同放入“蜂王诱入器”内,将诱入器扣在有蜜圈巢脾上蜜和空房之间,过一两天检查,诱入器上蜜蜂已经散去,有蜜蜂正常饲喂蜂王,这样就介绍成功了。若发现蜂王被围,可迅速向被围蜂王的蜂团上喷以雾状的水,驱散围王的蜜蜂。也可向蜂团喷稀蜜水,趁蜜蜂吸食蜜水时“气味混合”这一契机,解除被围状态,达到解救蜂王的目的。还可将蜂团投入清水中,蜜蜂受凉而散开,可将蜂王救出。大流蜜期,流蜜因种种原因突然中断,要避免开箱检查,保持蜂巢的安静,避免围王的发生;蜂场要运用“一箱多王法”储备因换王时被更替的多余蜂王,一旦失王, 可以启用储备王,这样,失了王,这群的情绪还不受什么影响,蜂群的稳定,一切还可以按部就班地进行。

(3) 给蜂王做标记,或者替蜂王做“剪颚”或“剪翅”一类的“小手术”,事先都要反复练习 (练习选择在换王时,因为那时有许多多余蜂王拿来“演习”训练),将操作要领“练”得十分娴熟,熟能生巧,然后再去实体操作。如剪上颚,左手掐王,右手拿剪子,剪的长短要控制,剪长了,伤了蜂王,剪短了,没达到预期的效果。剪蜂王的尾刺也是这样,要控制好长短,剪在最佳位置。平时捉掐蜂王,动作要轻柔,用力要适度,防止伤着蜂王。

孙师傅说:养蜂的重中之重是养好王,包括管好蜂王,想方设法保护好蜂王,尽量避免蜂王的损失,这是养蜂人的神圣职责。 如何做到保护好蜂王的安全,这就需要平时工作的认真细致,视蜂王为养蜂人的宝贵资源。


从蜂王走失谈蜂王保护:陈道泽



从蜂王走失谈蜂王保护:陈道泽



从蜂王走失谈蜂王保护:陈道泽


文献仅供参考学习!如有不正确请纠正与补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