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漢字兩千年興衰史,曾以漢人自居,最終卻在幾十年前廢除漢字

越南這個中國南方的友邦,許多人並不知道,這裡的文化是全世界最像中國的地方,其幾千年來受到中國的影響,甚至高於中國周邊的日本和韓國。如果行走在河內或者越南任何有歷史的城市,你都能從當地的建築上看到漢字門匾,如村亭寺廟大門前那對仗工整的漢字對聯。在越南最普及的傳統娛樂方式是下中國象棋,“楚河漢界”的棋盤搭配漢字棋字。而且越南人婚禮上必掛雙喜字,逢年過節或者升學考生,人們大多喜歡前往寺廟前求助圖翁(寫漢字的越南人)寫上幾幅漢字書法。但是現在的越南人對這些傳統的漢字很陌生,許多人並不懂這些漢字的真實含義,而且越來越多的羅馬拼音對聯書法正在取得漢字。而這一些都是源於60多年前的越南的那場廢除漢字推廣國語字運動。

越南漢字兩千年興衰史,曾以漢人自居,最終卻在幾十年前廢除漢字

越南古建上都是漢字

越南千年郡縣,漢字成為通用文字

越南不使用漢字的歷史只有短短的數十年,在越南數千年曆史上,絕大多數時間都是使用漢字。早在先秦時期,漢字就隨著中原統治勢力進入越南這塊南方土地。《尚書•堯典》曾載:“申命曦叔,宅南交”。《史記•五帝本紀第一》則載:“帝顓頊高陽者……北至於幽陵,南至於交阯”;“虞舜者,名曰重華……南撫交阯”。

秦朝時期始皇帝派五十萬秦軍滅百越,而後秦軍將領趙佗趁秦亡割據嶺南,建立南越國。南越國當時將秦朝先進文化帶到當時包含越南北部的嶺南,史書記載趙佗在當地推行華夏文化,史書記載趙佗主政期間“武功懾乎蠶叢,文教振乎象郡。以詩書而化訓國俗,以仁義而固結人心”,這說明南越國時期漢字已經在當地推廣開來。漢武帝后滅南越國,在南越國設立九郡,在現在越南設立交阯、九真和日南等郡進行深度治理,而且在當地推行漢文化,史書記載當時漢城“頗徙中國罪人雜居其間,稍使學書,粗知言語,使驛往來,觀見禮化。”可以說西漢時期失勢官宦及罪人被貶交趾是越南文教發展的起點。

越南漢字兩千年興衰史,曾以漢人自居,最終卻在幾十年前廢除漢字

越南古廟

東漢時期交趾吸引了更多的文人南遷至此,尤其是當時交趾太守錫光在當地建立學校,導之禮義,使得交趾人破重視文教。東漢未年,交州太守士燮治理有方,四十餘年境內安寧,當時許多中原人士(有記載的就有桓譁、許靖、許慈、劉熙、程秉、薛綜等人)前來交州,而士燮學問優博喜歡取中原經傳翻譯音義,教交人學習,交人始知習學之業。士燮對越南地區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作出了傑出的歷史貢獻,被越南史家尊為“南交學祖”,後世越南人更是認為“我國(越南)通詩書,習禮樂,為文獻之邦,自士王始。其功德豈特施於當時,而有以遠及於後代,豈不盛矣哉”。南朝時期交州較為安寧,文教興盛,漢字在越南傳播越來越深入,現在越南許多南朝時期的文物碑刻可以看出當時越南人的漢字水平並不低,平民百姓都知姓氏,通曉文言。

隋唐將交州改為安南,並強化對此地的管轄,尤其是唐朝時期在安南行科舉,開辦官學和私學教授漢字和傳播鞏固漢文化。唐朝時期安南文教日漸盛隆,人才輩出。也正是如此當時李唐王朝還允許安南人通過科考選任補官。安南人通過明經、進士入仕於朝廷,如當時愛州名士姜公輔中進士之後最高做到宰相之,被稱為姜相公。有些文人隨沒有考中科舉,但依然頗有文才,如廖有方就是其中一位佼佼者。而且唐朝還是中原士大夫被貶之地,許多被貶士大夫來到安南,如王勃之父王福畤、褚遂良及其兒子彥衝、彥甫以及杜審言、沈佺期、李巢、李友益、高儉、韓思彥、斐夷、劉瞻、賓參、李仁鈞、陳蟠叟、楊牧、李乾佑、嚴善思、宗晉卿和盧藏用等二十人,這些人的到來逐漸安南漢文化的傳播和發展。也正是在這種風氣之下,漢字在唐朝時期成為安南的通用文字。

越南漢字兩千年興衰史,曾以漢人自居,最終卻在幾十年前廢除漢字

河內封建王朝時期建立的廟宇,都是漢字

越南宋朝脫幅自立,漢文化越來越深入

五代十國天下大亂,安南土豪各自割據,先是曲氏割據對抗南漢,後世吳權稱王自立。到北宋滅南漢時,安南土豪丁部領已稱帝建國,建立越南歷史第一個王朝丁朝,丁朝朝貢宋太祖,得到宋朝冊封,成為外藩交趾,從此安南從原來的地方郡縣上升為朝貢體系下的外藩,開始拉開自立建國的序幕。安南自立後,一切制度皆仿效中原王朝,繼續在安南推行發展漢文化,當時越南第一個穩定王朝李朝時期(1070年),在大越國都城升龍(今河內)修文廟,塑孔子、周公及四配像,畫七十二賢像,四時享祀,皇太子臨學。1075年,越南首開科舉,此後成為歷朝取士的重要途徑。越南科考內容、形式和組織方法均以中國景點為主,現代越南學者陳仲金在其著作《越南通史》中稱,越南自古沒有文字和歷史,學的都是中國的漢字和歷史。可知越南在封建時代漢文化多麼的重要。

越南科舉實行了八百多年,是全世界最晚廢除科舉的國家,比中國整整晚了十幾年。在越南歷代科舉中,中進士者多達2818人,舉人秀才更是不勝枚舉。在科舉取士機制下,漢字和漢文化對越南的影響不斷擴大和深入。村社開辦私學傳授漢字、漢文化,兒童從念《三字經》、《千字文》開始識文斷字。使漢字逐步滲透至城鎮,甚至是偏遠村社,為廣大平民百姓所接受和使用。而越南丁朝開始上到頒佈政令和告示,下到民間契約文書往來都漢字,李朝穩固之後使用漢字纂修了越南史書,最早的是《大越史記》。越南文人及僧侶也用漢字著書立說。

越南漢字兩千年興衰史,曾以漢人自居,最終卻在幾十年前廢除漢字

胡志明市的文廟

在自立四百年後,明朝重新在安南設立郡縣直接管轄,當時明朝統治短短二十年間,在越南各州、府、縣廣設學校。據史載明朝在越南建立的學校共計161所,其中府學14所,州學34所,縣學131所。這些學校最終使得獨尊儒學的思想在越南確立,後來越南雖然在此自立,但是後世王朝始終未改獨尊儒學的國策。由於長期受到儒學薰陶,漢字在越南被稱為“儒字”,被越南人稱呼為“自己的文字”。

越南長期的儒化,歷代產生了許多漢籍經典,如李朝時期就有李太祖的《遷都詔》、陳朝時期的《大越史記》、《越史略》、《安南志略》、後黎阮薦的《平吳大告》、《抑齋詩集》、吳士連的《大越史記全書》、阮秉謙的《白雲詩集》、黎貴惇的《見聞小錄》、《蕓薹類語》、《群書考辯》、《北史通錄》、《全越詩集》、《桂堂詩集》、吳時志的《皇黎一統志》,以及阮朝國使館編修的《大南實錄》和《欽定越史通鑑綱目》等。

越南漢字兩千年興衰史,曾以漢人自居,最終卻在幾十年前廢除漢字

寫滿漢字的越南寺廟


兩百年前越南人以漢人自居,在東南亞推行漢文化

越南不光是漢文化的接受者,而且在封建王朝時期是漢文化傳播者,越南自立後向南開拓疆土,滅了佔婆等國,後逐步佔領了九龍江(湄公河)三角洲原屬柬埔寨的水真臘。越南沒佔一地,便在一地推行漢字,漢化當地土著。阮朝越南人在高蠻(柬埔寨)推行漢化,要求當地高棉人穿漢服、習漢字。《大南實錄》對此有詳細記載:“……耳濡目染,漸入漢風;若加之政教,用夏變夷,想不出數十年,可使與漢民無異。”當時的阮朝越南人自詡為“漢”、“夏”、“漢民”,凸顯自己是漢文化正統。

在越南漢化過程中,為了能字音相同,越南人按照漢字六書造了越南漢字,這就是喃字。用喃字給越南語注音,使漢字得到普及喃字於17、18世紀達到最高峰。產生許多喃字著作,甚至越南西山朝還用字喃發佈詔書。而越南最為著名的文學作品《金雲翹傳》就是喃字寫成。可惜喃字複雜,學喃字之前必須學會漢字,所以喃字始終沒有得到普及,只是漢字的一種附屬而已。

越南漢字兩千年興衰史,曾以漢人自居,最終卻在幾十年前廢除漢字

傳教士在越南制定的越南語字典


百年內漢字最終被羅馬拼音取代

越南的漢化進程在19世紀中期隨著西方殖民者的到來中斷,西方人很早就來到越南傳教,在16世紀時期在越南傳教的葡萄牙人為了傳教便利,按照越南語讀音造出了越南語羅馬拼音,並撰寫宗教材料。最初羅馬拼音系統不統一。後來,法國傳教士亞歷山德羅將各種不同的注音方法統一,於1651年出版了越南-葡萄牙-羅馬字典。17、18世紀到19世紀初這套羅馬拼音在越南傳教中廣泛使用,1820年到1833年,法國神父讓· 路易·塔貝德再次編撰越南語-羅馬文字雙語字典,配有喃字解釋,並於1838年在蘇格蘭出版,該字典中的文字與現行越南語文字基本相同。

越南漢字兩千年興衰史,曾以漢人自居,最終卻在幾十年前廢除漢字

阮朝宮殿

羅馬拼音雖然19世紀統一,但是當時阮朝依然實現漢字。真正讓羅馬拼音推廣開來,是鴉片戰爭後,法國人入侵阮朝,並在阮朝嗣德年間陸續侵佔越南領土,一步步實現殖民統治。起初法國人佔據越南南部,馬上在當地廢除漢字,實行羅馬拼音的越南文字。當時法國人覺得“羅馬拼音比漢字、喃字都容易學得多。羅馬拼音使統治階級與本地人之間的關係更為直接”。之後隨著法國人陸續佔有越南北部和中部,羅馬拼音在全越南正式推廣開來,甚至在法國殖民下的阮朝科舉制度上都出現了羅馬拼音考試。起初法國人廢漢字教育,以法語和羅馬拼音代之,遭到越南人的抵制,1885年,法國全面殖民越南後,改變策略實行漸進式推廣羅馬拼音,法國人允許在一定範圍內繼續維持漢字教育,而在輿論上營造羅馬拼音更佳的氣氛,先是許可大量羅馬拼音報刊出現,後是在科舉增加法語和羅馬拼音,最終在1919年,法國人廢除阮朝科舉制度。

從此,做為越南漢字傳播的最重要載體崩塌,漢字漸漸從越南人生活中消失。法國殖民當局後廢除公文使用漢字,過行政手段確定羅馬字拼音和法文作為正式通用文字。法國人這麼做的一個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讓越南的精英階層擺脫漢文化的影響,割斷越南與中國的文化聯繫。不過羅馬字得到推廣後,法國殖民統治者又擔心普通越南人學習羅馬字後能快速認字,民智漸開將會反法。因此又限制羅馬字發展,只許那些得到法國認可的學校教授羅馬字,這一措施使得1945年時越南人90%是文盲。

越南漢字兩千年興衰史,曾以漢人自居,最終卻在幾十年前廢除漢字

越南掃盲班

1945年越南越盟胡志明宣佈越南獨立,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國。當時胡志明表示越南人要自立,要林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號召越南人學習文化,進行掃盲。但是當時胡志明並沒有恢復越南人使用千年的漢字,而是轉而實行羅馬字。越盟當時對外稱,推廣國語字(越南人將羅馬拼音字稱為越南國語字)而不是漢字,是因為簡單易學,宣傳只要會說越南語就能寫字,所以當時胡志明領導下的越盟開辦普及國語字的掃盲班,參加掃盲班的人只要10到15天就能學會讀寫。

越南漢字兩千年興衰史,曾以漢人自居,最終卻在幾十年前廢除漢字

如今寫越南羅馬字的越南建築

做為越南精英的胡志明等越南建國者都明白,法國人無意推廣國語字,廢除漢字只是為了便於自己的統治。而且廢除漢字並非越南人的本意,殖民統治下的越南人只是被動接受廢除漢字的事實。本來越南人擺脫法國人殖民後,完全可以迴歸到越南歷史發展的正常規定,重新撿起曾使用千年,只是被短暫廢除二十多年的漢字,讓現代越南人和自己祖先能夠在文化上溝通,可是現代越南建國者尤其是胡志明並沒有這麼做,這些建國者想走的是越南民族道路,所以必須徹底擺脫中國幾千年來的影響,而廢除漢字是最關鍵的步驟之一。

參考文獻:

越南古代漢籍:《大越史記全書》、《欽定越史綱目》、《大南實錄》

現代專著:陳仲金《越南通史》、陳文《越南科舉研究》

論文:梁茂華《越南漢字興衰史述略》、葉少飛《越南李朝的儒術、讖緯與科舉之關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