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麗和現代的韓國有關係嗎?

庭州行者


關係當然有,不過絕不是韓國人所謂的“高句麗是韓國祖先建立”這種關係。如今韓國對於高句麗的態度,讓澹奕想起了小品裡的臺詞“親孫子沒找著,倒是碰到個裝孫子的”。古代在東北亞地區曾經盛極一時的高句麗繁榮了數百年,對於祖上向來磕磣卻又虛榮的韓國來說,自然拼命貼上來,到處說韓國是高句麗的繼承者。

現代韓國與高句麗關係主要概括為兩點:

  • 第一,高句麗主體與韓國先祖並非同族;
  • 第二,高句麗與半島土著可謂是仇敵。


高句麗並非“高麗”,正宗東北土著

古代史書與如今很多人不能真正區分高句麗與高麗,也是如今韓國攀扯高句麗的重要原因之一。高句麗是東北亞著名的古國,其主體主要是穢貘人與扶余人,這兩個民族都是正兒八經的古代東北土著族群。漢朝時代,扶余首領朱蒙在當時漢四郡之一玄菟郡的高句麗縣建立王權,因而得名。

雖然都有“高麗”兩個字,但韓國的祖先並非高句麗人,而是位於半島南部的“三韓”土著,並且融入了不少中原移民等雜糅而成。當時三韓之一的百濟上層貴族雖然是扶余人,但大多數被統治的百濟人都是三韓土著。高句麗與古代韓國的族群構成有巨大而明顯的差異,無論是語言、習俗等都不同。


高句麗與三韓互敵數百年

高句麗自公元前一世紀建立歷經八百年,經濟繁榮軍力強盛,是東北亞地區的強大存在。在歷史上,高句麗曾大規模進攻半島南部的三韓,迫使新羅、百濟與伽倻臣服納貢。南北朝結束後,中原的隋唐兩朝開始著手解決高句麗,唐朝與新羅聯合,最終滅亡高句麗。

由於中原混戰,古代的半島南部長久屬於高句麗的統治範圍,三韓臣服於高句麗。而今的韓國所謂的“朝鮮三國時代”,指的是高句麗、百濟與新羅,而將最先滅亡的三韓之一伽倻除名在外。


雖然如今的韓國堅持高句麗是韓國古代文明,甚至當年吉林境內的高句麗王陵申遺成功都在韓國引起軒然大波。諷刺的是,雖然韓國言之鑿鑿,在韓劇裡各種腦洞大開,可由於高句麗相關古籍都是用漢字書寫,韓國研究起來非常費勁。

澹奕認為,高句麗的建立者是東北的土著族群,與韓國祖先三韓並沒有直接聯繫,高句麗與韓國古代的文化體系也存在顯著差異,當年的高句麗再強盛也與韓國沒什麼關係,唯一的關係就是半島北部曾是高句麗的領地,三韓曾向高句麗稱臣。用個不恰當的比喻來說,近代英國曾經建立起日不落帝國,可廣大海外地區都不曾將英國本土歷史作為自家的。韓國與高句麗的關係,雖然各家說各話,但是非曲直終在人心。


澹奕


高句麗,史書中記作“高句驪”,簡稱“句麗”或“句驪”,是公元前1世紀至7世紀時期生活在中國東北地區的一個古代民族。漢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扶余人朱蒙在西漢玄菟郡高句麗縣(今遼寧省新賓縣境內)建國,故稱高句麗。

高句麗作為一個扶余人漁獵民族,在當時最鼎盛的時候佔據了遼寧、吉林、部分內蒙古和朝鮮半島中部北部地區。



668年九月十二日唐朝右威衛大將軍薛仁貴攻破高句麗首都平壤,高句麗作為一個國家徹底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唐朝和新羅以大同江為界瓜分了高句麗的國土。

高句麗和韓國沒什麼關係。韓國是源自於高麗王國,新羅王國。

9世紀,新羅王國因統治階級過於壓榨百姓,致使國內爆發大規模起義,全國陷入動盪之中,各路實權派開始擁兵自重。

918年建立的高麗王朝,因其第一代王是王建,人們稱其為“王氏高麗”,是在高句麗政權滅亡250年後建立的,都城開京(今朝鮮開城),其活動範圍沒離開朝鮮半島。



現代的朝鮮族人是在高句麗國家滅亡以後,經過長時間的民族融合與交流,以新羅人為主體形成的。在融合過程中也包括留在朝鮮半島上的少數高句麗人後裔、渤海人、漢人等。

韓國總是認高句麗為祖宗,其實混淆了高句麗和高麗的區別:

1、存在時間

高句麗存在於公元前37年~公元669年這段時間裡,在7世紀時被唐王朝所滅;高麗存在於公元918年~1392年,是被權臣李成桂所篡。兩者時間差距數百年之久。

2、民族政權

高句麗是中國古代的扶余族在東北建立的少數民族政權,起源於吉林,後來才進入朝鮮半島發展,文化歸屬感更接近於中原;高麗是古代韓國人王建所建立的政權,脫離於新羅國,起源於朝鮮半島南部。



3、民族成份

高句麗的民族成分雜糅了扶余人、契丹、鮮卑、漢人、新羅人(古代韓國人)等多民族;高麗人的主體則是新羅人,民族歸屬感更傾向於三韓部。兩者民族成份不同。

4、版圖

高句麗的版圖包括了今天的遼寧、吉林部分地區、朝鮮全境、韓國部分地區;高麗的版圖包括今天的朝鮮半島中南部,比高句麗少多了。

綜合來講,高句麗是曾經統治過朝鮮半島北部的中國古代地方政權,而高麗則是朝鮮歷史上的第二個統一王朝。兩者是根本不同的。


非常道畢延河


近年來韓國經常回憶起大高句麗帝國時代,所謂的大韓民族擊敗百萬隋軍,大戰盛唐大軍,佔據中國東北等等,韓國上下以此為榮,似乎過了把乾癮。

其實,高句麗和高麗是兩個民族。高句麗在中國東北,是放牧的;高麗在朝鮮半島,是種水稻的;高句麗覆滅後,這時朝鮮半島出現一個高麗王朝。兩者只是名字近似罷了,往往會造成混淆。

中國高句麗

魏書載:高句麗者,出於夫餘。夫餘是什麼?就是鮮卑別種。鮮卑在哪裡?大興安嶺來的遊牧漁獵民族,高句麗的意思就是高大黑馬。

漢朝高句麗民族由三部分組成:一為南下的消奴、絕奴、順奴、灌奴和桂樓等夫餘人,另一部分被匈奴壓迫東遷的夫餘人,再一部分就是當地土著濊貊人。三國時高句麗已擁有3萬戶,居住在中國管轄的東北漢四郡。

高句麗的發源地在渾河流域,鴨綠江中游的恆仁和集安地區,北到長白山,西到遼東半島,東至日本海,南至朝鮮北部的大同江流域。高句麗人定居東北南部後,除了小部分從事農業生產,大多數仍以原來的漁獵為主。“全體炙烤,各自以刀割”,都是拿著刀子割肉吃的。

高句麗從來不是什麼雄踞東北亞的帝國,它一直接受著中原王朝的管理。因為中原王朝不再授予其管理地方的職權,才導致了高句麗與隋軍的交戰,且打敗百萬隋軍。

高句麗人是遊牧漁獵民族,也是騎射民族,與女真人一樣。我們在高句麗壁畫上可以看到,高句麗人都是頭上插著羽毛,善於騎射的輕騎兵和身披重甲的重騎兵,與朝鮮人不搭界。高句麗起源中,沒有一個是來自於朝鮮半島的土著,高句麗也沒有去過韓國搞過什麼行政管理。

大唐滅高句麗

大唐時期高句麗有城市176座,居民55萬戶。唐軍攻擊高句麗,薛仁貴兩次大戰共斬高句麗軍6萬人,其居民輾轉逃亡,死難無數;668年20萬高句麗人移民中原,其中包含高句麗王、王子、王族大臣等;669年再次遷移20萬高句麗人到江淮之間;還有5萬戶高句麗人北上與當地民族融合。高句麗人反對唐朝移民政策而舉行起義,引發了持續4年唐軍對高句麗人的殘暴鎮壓,以致高句麗人口損失了一半。戰亂中,一部分高句麗人逃往新羅。

新羅就是朝鮮半島,新羅就是朝鮮民族的直系祖先。它由朝鮮半島52個部落、29個小國建立起來的一個新國家,503年定國號為新羅。直到隋朝時,中國人才知道存在一個新羅。唐軍不準新羅接收高句麗難民而討伐新羅,新羅降服。

735年唐朝廷將大同江以南一小部分高句麗的邊緣疆土賞賜新羅,居住在此的少數高句麗人也就融入了朝鮮民族。融入中國的高句麗人達到數十萬,融合在朝鮮半島的高句麗人最多萬餘人。

朝鮮高麗

繼新羅之後,高麗成為朝鮮歷史上又一個統一的國家,稱為高麗王朝或王氏高麗,歷經34代君主,共475年(918年-1392年),高麗人也就成為朝鮮民族的別稱。

高麗先後向中國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北宋、契丹(遼朝)、金朝、蒙古(元朝)、明朝等稱臣,曾與契丹、女真、蒙古等北方民族爆發戰爭。1392年李成桂取代王氏高麗而建立了朝鮮王朝。

高句麗是公元前一世紀至公元七世紀在中國東北地區和朝鮮半島存在的一個政權,高麗王朝是公元九世紀才建立的國家,兩者根本粘不到一塊兒,這是歷史事實,卻被韓國學者說成高句麗是它們先祖,是橫跨中韓的偉大朝鮮古代帝國,這是閉著眼睛說胡話,混淆視聽,恬不知恥。

實際上高句麗是一箇中國民族,高句麗侵略過朝鮮,而不是高麗人征服了半個東北,中國高句麗民族和現代韓國人扯不上一絲一毫關係。

(圖片、資料源於網絡,如侵權請告之,立馬刪除相關部分)


天寧閣


有關係,但不是繼承關係。半島歷史撇不開高句麗的歷史,但高句麗的歷史不盡屬於半島歷史。



把歷史上存在過的國家往現代民族國家的籮筐裡放是不合適的。因為歷史變遷導致人群不斷結合又不斷分散開來。認識文明,一定要跳出現代民族國家的範疇和其目前的地理範圍。



今天的朝鮮和韓國,是對李氏朝鮮王朝的繼承,而朝鮮王朝繼承的是王氏高麗王朝。高麗王朝是統一的新羅時代之後的又一個統一時期。半島的第一次力量整合,是由源自三韓的新羅最終完成的,即半島人群,作為一個文明,一個民族,一個整體性的歷史存在,是從統一的新羅開始的。從新羅開始,直到今日,半島文明(體)的範圍從未跨出過鴨綠江和長白山。與之相比,對半島歷史產生過重要影響的歷史存在高句麗,最初是一個發源於漢朝東北邊境的政權,其對中國中原王朝時服時叛,後趁中國分裂侵奪了故漢四郡之地而擴張到半島,後來甚至將都城遷至半島,是半島上最強大的勢力,但即便如此,高句麗大部分領土都在今中國東北境內,其大部分時期都著力在開拓半島以北的區域。從時間上看,正是唐和新羅聯合打擊使高句麗作為一個文明消亡了,才有後來新羅乘隙吞併高句麗故地而完成半島史上的第一次統一。所以,從文明的脈絡看,高句麗並不屬於朝鮮民族(,但我們可以說,他屬於東北亞)。



高句麗對朝鮮半島後來的歷史產生了不小的影響。高句麗存在時期,對應於中國的漢到唐,國祚長,相對半島的三韓各勢力而言,是一個強大和先進的存在,尤其是佔據漢四郡故地之後,無疑充當了中原文化向三韓傳播的中介。一些記載表明,高句麗人的使用漢字,或影響三韓。高句麗的影響力,導致後來“高麗”國號的出現。新羅時代後期,半島陷入分裂,新羅王子叫弓裔的,冒充高句麗王后裔,在半島崛起,曾用高句麗建號,後被部下放逐,一個叫王建的部下上位。王建和屬下商議認為,他們的統治中心開城,正是當年高句麗的一箇中樞,於是正式建號“高麗”。後來高麗完成了半島統一,並因貿易活動被阿拉伯人把高麗之名傳播到西方世界,這就是英語用“考瑞亞”指代朝鮮半島的根本由來。其實,“高麗”就是“高句麗”,從中國史書來看,隋唐史中的“高麗”,就是漢代以來的“高句麗”。而由於半島亦使用漢字,那麼詞彙的變化會有一定的一致性。但王氏高麗繼承的是統一新羅,只是借用了歷史上那個高句麗之名而已。所以,我們最好只用“高句麗”稱那個跨越了長白山的東北文明,只用“高麗”稱王氏高麗,以避免不必要的混淆。

半島民族有受到高句麗文明的影響,但他們絕不是高句麗的繼承者。高句麗是一個消亡了的國家,沒有後繼的斷絕了的文明。一些半島之人針對今天中國東北一些地區的那種歷史主張,是無恥的。韓國之“韓”本為“三韓”,三韓僻處半島南隅,開化晚矣,不過在一些人看來有助於消除中國的影響。可是半島之人近年來毫無顧及地把高句麗的全部歷史當作自己的歷史,這是什麼邏輯,難道歷史上的高句麗能撇清與中國的關係?


見微45


高句麗與現在的朝鮮沒有直接的傳承關係。

從歷史而言,當地有如下變遷:

周朝時,商朝王族箕子在朝鮮半島北部建立箕氏朝鮮。

漢初,燕人衛滿逃入朝鮮,推翻箕朝,建立衛氏朝鮮。漢武帝時,又滅衛,在半島北部直接設郡管轄。

直到東漢,東北的高句麗政權才興起,並在十六國時期進入了遼東半島和朝鮮北部。

唐朝李治滅高句麗,設立安東都護府。

而朝鮮半島的南部是朝鮮的土著“三韓民族”建立的政權,後來逐漸演變成新羅、百濟、辰國、加羅任那。

唐朝時,百濟被唐朝滅,日本佔領的加羅任那也滅亡,辰國滅亡的更早。

後來唐朝撤軍,將百濟舊地交給了新羅,可以說新羅實現了對朝鮮半島的第一次統一。

因此,說是新羅的傳承更為妥當。。。


樂帥Martin


高句麗和韓國關係就好像唐朝與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係是一樣的都屬於歷史上的一個朝代。高句麗名將李成桂篡位之後請封與明朝,明太祖賜國號朝鮮,從此“朝鮮”做為半島正式的國號一直延續到清末。後來朝鮮分裂,南部國號為韓 北部則仍用朝鮮


不才歷史觀


沒有關係,當時朝鮮半島有高句麗,新羅和百濟三個國家,高句麗被李治滅國了。

高麗是幾百年後新出來的國家,之後統一了朝鮮半島,但是和之前的高句麗沒有關係,就像唐朝和宋朝的關係一樣。


西瓜吃葡萄123


有關係的,就是統治同一片領土的不同民族的關係


一葉神藍


高句麗是我國古代東北地區建立的一個政權相當於春秋戰國時期的燕國,當時的燕國疆域有小部分延伸到了朝鮮半島地區,高句麗也是如此,是東北地區的多民族組成的政權,不是韓國人人建立的政權,高句麗的文化傳統與中原王朝大致相同,書同文,車同軌。根本沒有是韓國人建立一說!高麗政權才是朝鮮人建立的,高句麗與高麗完全兩個時期兩個不同的政權!


才華pan豆豆


沒有一絲關係。現在的韓國人總想把牛馬不相及的事扯在一起,給所謂韓國曆史貼貼金裝裝門面,成了東施效顰的傑作,鬧一番張冠李戴之笑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