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剧里,杀了人经常一了百了,古代真的可以随便杀人,没人管吗?

嵩山派左盟主


古代真的可以随便杀人,没有人管?那你可想多了!

正所谓“杀人偿命,天经地义”仗剑走天涯,杀人不留痕从来都只是影视剧里的桥段,在真实的历史中,你整一个试试?

今天我们就从四类人来讲讲在古代,杀了人会咋样?

第一类,平民;第二类,官员;第三类,江湖侠客;第四类,皇帝。

首先我们来看平民这类人,举个最著名的案例,晋代恒温为报父仇,光天化日之下连杀三人。这件事具体情况是这样的,桓温的父亲被仇家陷害致死,他在光天化日之下把仇家三个人都给杀了,官府却没有追究他的责任,放他走了。

可能很多人会因为这件事认为古代杀人很随便,官府不会管。但是要知道,当时那个时代儒家之风盛行,所以说很多人认为他杀人是为父报仇,是符合儒家道义的,不应该被判处刑罚。

这就导致一些人,认为只要有理,平民也可以杀人。

那您可就错了,首先桓温为亲人报仇,官府可不是不管,只是因为他杀的乃是该杀之人,其仇人本就是国家罪犯,而且桓温他们家乃是江左望族,有权有势,所以没人找他麻烦。要是一般平民随意杀人的话官府肯定会管的,只不过是因为古代的追查凶犯的手段,比较匮乏,使很多罪犯都逃走了,才会让人觉得古代可以随便杀人,而且没有官府管。

接下来我们来看官员,可能很多人认为,平民不能随便杀人,是因为他们只是平民,没有权,而官员掌握有生杀大权,就能随便处死人。可能很多人就会说,如果是罪犯的话,官员应该能够把他们随便给杀了吧,但哪有想的那么简单,其实是在古代,法律也是非常严苛的需要一层层执行下去,经过各部门的批准才能够杀人。

所以说即使是官员有权力,也不能随便杀人。你看看水浒传里,杨志身为提辖,好歹是个官儿,他杀了混混儿牛儿,还不是照样被判刑。其实不仅仅是杨志,水浒传里许多人都是因为背了杀人官司才当的土匪,你像宋江,不就是因为杀了媳妇儿嘛!


至于江湖侠客们,那更是不可以随便杀人了。可能很多人受电视剧和武侠小说影响,看到那些侠客,随便杀人没人管。其实看似没人管,实则是因为古代追凶技术过于低劣,破案率太低,导致很多罪犯逍遥法外,给我们一种古代侠客可以随便杀人的感觉。但是通过事实来看,江湖侠客随便杀人,不受到刑罚是不可能的。即使你是天下第一大侠,也不可能随便杀人,杀人也要受到刑罚。

事实上,在古代那些侠客们别说杀人了,就是随便拿着刀剑到处走动,那都是犯法的,被官府捉到可是要进大牢的。

皇帝,那就更好说了。谚语云“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句话直接点明了,即使是皇帝犯了罪的话,他也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也要受到处罚的。即使是皇帝真想要杀一个人,皇帝也肯定是要找一些理由,也不能随便杀人。

通过以上对于平民、江湖侠客、官员、皇帝的分别来分析可以得到一个结论,那就是如果真的有人随便杀人的话,那么他一定会被判处刑罚,即使是皇帝和官员也不行。无论任何时代,稳定的社会秩序都需要法律来维持!


白话历史君


我们常常在古装剧中看到这样的情况:某个恶霸杀了人还大摇大摆的走,丝毫不感到任何害怕,好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单从这样看,古代好像是可以随便杀人的,因为没人管啊。

于是乎,很多人相信了古装剧里讲的杀人不用怕、可以随便杀。

甚至有人开始向往起李白在《侠客行》里写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而希望自己能做一名侠客,走遍天下,看谁不顺眼就杀谁,过个逍遥自在的生活。

但其实,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们常常讲: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在我国很早之前就有”杀人偿命、欠债还钱”的说法。好好的一个人,怎么能随随便便就杀了呢?

因为杀了人而逃亡、判刑的人数不胜数

在我国的民间很早就流传着杀人偿命,一命换一命的说法,你杀了人,怎么能这样轻易的就算了呢?在我国古代,因为杀人而逃亡在外,甚至被判刑处死的例子数不胜数。

关羽在三国时代里所向披靡,可他之前在老家杀了人之后就四处逃亡,无家可归,只能靠卖枣为生,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宋江在没上梁山之前怎么说也是一个官,日子过得滋润滋润的。可他在杀了阎婆惜之后不也要赶快逃跑,还被朝廷通缉,最后没办法,只能跟晁盖花荣他们上了梁山。

再比如,青面兽杨志杀死了恶霸牛二之后,不也是要被拉到官府那判刑吗?他的武功十分高强,为何不一路杀出去呢?

鲁达在街上拳打镇关西,杀死了镇关西之后不也要跑路,为了躲避朝廷的追杀,不得已只能落发为僧,变成了花和尚鲁智深。

许许多多的例子深刻的告诉我们:杀了人绝对不可能是一了百了的,随便杀人更是不存在的。

要让人死,没那么容易

我国很早之前就有法律了,任何一个朝代对于杀人的行为,都是禁止的,违反者都会受到严重的惩罚。

即使是官府在处理刑事案件,想要判某个人死刑,也绝非易事。何谓死刑?死刑是剥夺受刑人生命最严厉的刑罚,说白了就是让他死。

而决定人生死的大事,自然不是那么简单的。在我国任何一个朝代对死刑的使用都非常的谨慎,因为万一判错了,把人给误杀了,那该如何是好?不用担心,因为有个“死刑复核制度”。

我们现在常在电视剧里看到某个地方官员在审理案件之后判处某人死刑,直接就把犯罪者拖出去斩首。这种事情实际上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在古代被判死刑的人,地方官员是没有权利直接让他死的,他必须上报给朝廷,朝廷再上报给刑部,最后还要皇帝亲自定夺。

皇帝在收到刑部的信息之后,会安排人员对案件进行审核,把这件案子是为什么发生的、过程是怎么样的,通通调查清楚。等到案件调查清楚、证据确认之后再下令执行死刑。

这种所说的“死刑复核制度”最早起源于汉朝,当时只有年薪二千石以上的官吏,处死前才需要皇帝复核。后来逐步扩展开来,到普通人如果被判死刑,也会有这种制度。

比如,在《还珠格格》里面,萧剑一直想杀死乾隆,为父亲方之航报仇了,因为方之航被判死刑最后是乾隆拍板定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乾隆确实是他的杀父仇人。

因此,古装剧里那种人随便杀的情况在现实中是根本不存在的,要真是这样,还要法律干什么,还要朝廷干什么,这还不天下大乱?


小小嬴政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古代杀人是重罪。

所谓欠债还钱,杀人偿命,杀人一般都要处死。

中国古代杀人认为:谋杀、故杀、劫杀、斗杀、误杀、戏杀、过失杀 7种,合称七杀。

前四种基本都是死刑,误杀虽然免死也要流放三千里,生不如死。

戏杀就是大家一起游乐导致误杀,比如大家赌博互相各打几拳,结果其中一人死了。这种因死者也有责任,轻判为坐牢3年。

过失杀则最轻,一般是赔钱。这种根本没有杀人的故意。比如仆人将主人孩子放在门口乘凉,结果不慎被路过的野狗咬死了。这种仆人没有杀人的故意,也不能预见会有野狗咬人,罪行最轻。

但一般有故意性的杀人,都是很严重的罪行。

大家都看过《红楼梦》吧。里面四大家族的薛家大公子薛蟠,指使家仆和冯渊斗殴,结果把冯错手打死了。

即便四大家族是当时满清最有权势的大贵族集团,这件人命案也是花费了很大精力才遮掩过去。

如果不是主审官员是四大家族提拔上来的贾雨村,这事绝对没这么容易解决。

如果冯家不是没有直系亲属,只是帮亲想捞些好处,这事也难以解决。

更关键的是,如果没有四大家族上下打点,这事一样会闹大。

大家看看,四大家族如此的势力,搞出人命仍然这么麻烦,普通老百姓可想而知。

即便如此,这事就成为贾雨村抓住四大家族的一个重大把柄。

一旦贾雨村倒霉,四大家族置之不理,他一定会揭发闹翻。

后来薛蟠又搞出事来,打死了一个酒保,最终也是闹得天翻地覆。

古代,只有两个杀人没什么事。

一是在深山老林杀人,比如菜园子张青把光明寺僧侣都杀了。因没人愿意过问,这事就不了了之。

二是流窜杀人,杀了就跑,在古代也难以抓住。比如武松杀了飞天蜈蚣师徒,当年谁知道武松是什么人,没地方抓他,也就不了了之。

其余的杀人,基本都跑不掉,肯定是死刑。

就比如《水浒》里面的杨志,被牛二殴打抢劫宝刀,这才一时兴起杀人。

在我们看来,这最多是自卫过当,杨志也只是免于一死,一样要发配坐牢。

其实,古人杀人很难脱罪。

主要当年人口流动少,尤其农村几乎人员不流动。一旦发生命案,比较容易破案。

况且古代多是连坐制度,周围邻居也只能去检举。


萨沙


在古装武侠戏里,高手随便一掌推出,周围的小喽喽就七窍流血,肝胆俱裂而死,最夸张的是他们杀了这么多人,居然可以若无其事的离开,难道古代的法律不能约束这些高手?答案肯定是不可能,因为小说和戏剧都是虚构,里面的内容只是为了表达一种精神,情节都会带有夸张成分。

古代杀人不可能没人管,《三国演义》的关羽就是因为打死人,只能逃到外地靠卖豆子为生;《水浒传》里面因为打死人而逃亡的好汉更多了,鲁智深、武松、李逵等等,这些人在杀了人以后,要么出家,要么逃亡,就是为了逃避法律的惩罚。

古代有哪些人可以杀人不偿命?

在人类社会中,从有律法的那一天起,杀人就是要受到惩罚的,比如《封神演义》里的武吉就是因为过失致人死亡,周文王允许他回去安顿好母亲再回来偿命。不过有一些杀人的行为是可以免去惩罚的,比如下面这几种:

  • 老人与小孩:据《礼记》记载,“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就是说八、九十岁以上的老人和七岁以下的小孩,如果犯罪了不需要受罚。这种规定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很长,不过汉朝时候有做过补充,谋反罪不在减免范围内;

  • 蠢愚者:据《周礼》记载,有三种人可以赦免刑罚,分别是“幼弱、老耄、蠢愚”者。其中幼弱和老耄就是老人与小孩,而蠢愚者用现代词语来解释应该是“限制行为能力”的人,比如精神病人、有智力障碍者这一类的人,这种人在现代法律里也是在免除刑罚的范围内;

  • “夜无故入人家”:《汉律》规定,“无故入人室……其时格杀之,无罪”;《唐律》规定,“诸夜无故入人家,笞四十。主人登时杀者,勿论!”这是针对私闯民宅的人如果被主人打死,主人是不用承担责任的。这条法律非常合理,对于百姓来说,家是最安全的港湾,维护家的安全是一种本能,如果贼人入室而不能反抗,百姓的安全底线就会彻底崩溃!家都不安全了,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以上这几条是在律法上有明确规定的,还有一些情况出现的朝代不同,这里就不再细说了,比如主人打死奴婢这种情况,在不同的朝代有不一样的处理方式。还有一个比较典型的情况就是报仇杀人,这种行为在律法上应该是要被处罚的,但也有赦免的情况。

《后汉书·申屠蟠传》里记载了一个故事叫“缑玉报仇”:缑玉为了替父亲报仇而杀人了,当时县令判了缑玉死刑,年仅15岁的申屠蟠前来求情,他认为缑玉的行为就算在不清明的时代,也是值得表彰的,更何况现在是“从谏如流”的时代,怎么就不能怜悯同情呢?县令赞同申屠蟠的观点,减免了缑玉的死罪。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自古以来都是被大家所公认的,不管在哪个朝代都不可能像古装剧中那样,杀完人可以置身事外。


水煮汗青


杀人都是重罪,那个时候不好管。山高皇帝远,跑了根本没法逮捕了。只要跑的比官家的马快。后面为了防止有人跑的快,就有了通关文书。这个时候跑的再快也只能快一时了,徒步翻山越岭绕道通关,这样基本九死一生,那个时候山岭野兽,山贼路霸多多,反正有路的地方就有关口,这能走没人没路的。其次罪犯还是个有本事的武功了得的,路上还有兄弟接应吃饱喝足的,捕快的堵,拦,截完全就无用,说不定还丢了小命不值得。那个时候的捕快了有工资,提成完全靠受害人给,要是受害人没有钱或者是没有罪犯愿意给的多,捕快还是乱留个姓名回家享福,不了了之。说白了为钱卖命,听差上班。


风林火山136597828


我们在看古装剧尤其是武侠剧的时候,侠士们杀人像砍瓜切菜般随意,人命在古装武侠剧里,简直低贱如蝼蚁。凡是小喽啰被杀之后,都不会有葬身之地,而有江湖名望的人物才具备死后入土为安的资格。

那么,古代真的可以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可以随便杀人,没人管吗?当然不是,历朝历代都有制定相关律法来界定杀人刑罚,如唐代律法把杀人罪分成七种类型,即所谓“七杀”,包括:谋杀、劫杀、故杀、斗杀、误杀、戏杀、过失杀,按情节轻重来决定凶手是否该偿命。

不过,由于古代没有监控,破案手法也非常有限,即使有人被杀,如果在地广人稀的地方,也很难找到线索,只能不了了之。

在古代,故意杀人是要偿命的,电视剧不能当历史看,朝廷一定会制定律法,任何时代都不可以随便杀人。有些杀人案不是没人管,而是没有办法查证。


倚斋听风雨


当然没这么好的事,自古以来"杀人犯"都是非常严重的罪伐,比如唐代法律就规定,"诸谋杀者,徒三年;已伤者,绞;已杀者,斩。"也就是说在唐朝别说"杀人偿命",你脑子里有杀人念头(故意杀人未遂)都要被判刑三年。不过在古代杀人怎么判这事,也会依据各种情况的不同而不同,是一门比较深的学问。这里简单回复一下。

在秦汉时期,虽然我国的律法还非常不健全,但是"杀人者死"是最通行的标准。当然了,这是普通人对普通人,贵族杀普通人的话,比如打死个婢女什么的,基本不需要负什么责任。

到了隋唐之后,贵族制度瓦解,而且法律逐渐健全,所以既使是杀奴婢也是要受死刑的。比较著名的案例就是著名女诗人鱼玄机就是因为杀死婢女绿翘最后受了死刑。

当然啦,杀不同的人受到的刑法也不相同。比如你杀的是官,那就是流放二千里了(流放比斩刑更重)。总之,在古代"杀人者偿命"是最基本的道理,电视剧终究只是电视剧,什么帮派斗殴,大侠行侠仗义一类的,别管你是干啥的,杀人就会受到刑罚,哪怕就是罪大恶极被判了死刑的人,在古代都要上报刑部,受皇帝审批过才可以问斩。如果官员私自问斩,那就是欺君之罪。

之所以会这样子,是因为古人觉得命受于天,而且由于农耕社会,人口是一个国家强盛与否最重要的指标,这就导致了每一个人对国家来说都非常重要。连被判个死刑都如此慎重,那就更别说随意杀人啦。

补充:看到留言很多人说乱世可以杀人,荒郊野外杀人没关系,还是水浒里都背着人命官司,加上古代极低的破案率,杀人没啥事等,再回答一下。你们,想的实在太天真了。

古代破案率固然比现在低很多,但是在古代除非是"衣冠南渡"的这种整个族群大迁徙时期,不然人口流动率是非常低的。等到户籍制度在中国古代发展起来后,农民和土地捆绑,明朝更规定你离开村子多少远就必须向地保登记。

也就是说,除非你是整天吃了没事做的"流寇",遭通缉的那种,否则你杀了任何身边的人,都会被立马查到,完全逃不走。

这里最显然的例子还是水浒,不管是宋江还是武松,他们杀人都会遭到朝廷通缉,而且你也根本掩藏不了。当然你跑山上与世隔绝就另外说。

这点实际上还不如现在侦探剧里面那些各种手法高超的高智商杀人犯了。你放心,古人没这么聪明的,《少年包青天》里那种杀了人还找不出凶手的人,都是抄袭《金田一少年记事薄》。


三观粉碎机


你看古代写的小说,就知道根本不是这么回事!《水浒传》里,江湖好汉杀完了人,要么逃亡,要么被判刺配哪个地方。《西游记》里,师徒四人因为有杀人嫌疑被官府捉拿过(在天竺国地灵县,死寇员外),《红楼梦》里,薛蟠打死人,贾雨村虽然徇私枉法,胡乱判案,但也绝不能根本不理。

在古代非战时杀人都是犯法的,随便杀人的那种电视剧,无非都是现代编剧胡乱写的,即便是在古代,也不可能有随便杀人这种事情发生。

再者,古装电视剧里无非描写的就是江湖恩怨,朝堂纷争,这种纯粹意淫出来的戏码,怎么可能是真的,无论是指刀剑四起的武林世界,还是楼宇街市的坊市民间,杀人都是犯法的。并且,无论哪朝哪代,只要是真实存在的社会,官府都会发挥作用。

古代的社会中,法律甚至比现代社会还要严苛。比如秦朝,法律之残酷就不用我多说了吧。杀人既然犯法,那么,官府就一定会管。不然捕快不早就饿死了。虽然哪代也有腐败不做事的官员,但是,既然社会依旧能够运转,就证明法律依然有效。要说杀人不管的情况,只能存在于虚幻的小说世界里。侠义恩仇,夜黑风高杀人埋尸的事情,总归还是少的。那些武侠小说中的世界,有规矩,但毕竟,不成方圆。

说到武侠,那不过是成年人的童话而已,讲的是出世,不受俗世(朝廷)约束。在传统武侠中,江湖与庙堂交集不多,而少有的有交集(如四大神捕等)大多还是遵循杀人偿命的原则。武侠是作为出世文化,快意恩仇,不能以现实的规矩来束缚他。但同时也不能将他运用于现实的生活中。


金二叔plus


这个问题要分两点回答。

第一,古代故意杀人当然犯法,而且大多数朝代都是死罪。

怎么可能无罪呢?杀人偿命,这个道理从很多年前就开始约定俗成了。

刘邦的约法三章有没有听说过?

1.杀人者要处死。2.伤人者要抵罪。3.盗窃者也要判罪。

可以不负责任的推测一下,在刘邦之前,秦甚至春秋战国之前,就已经有类似的律法存在了,刘邦也是整理出来并且公信于天下。



第二,当然有人管,但是限于条件有限,案件的侦破率极低。

再来看个例子:

吾姓关,名羽,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也。因本处势豪倚势凌人,被吾杀了;逃难江湖,五六年矣。

关二爷杀了豪绅,只需要“逃难江湖”,便可以逃脱法律的惩罚,即便身背命案,后来还能跟着刘哥干一番事业。

江湖之大,哪一个县衙的补捕快能做到跨省追捕你?

即便真有人兢兢业业,愿意跨省追捕,他能认出你来吗?

就凭带着一张“画影图形”的人头像,从中原大地将犯人找出来的概率有没有0.1%?



故而,并非是没有法律,而是因为古代的通信技术和交通工具极其落后,杀人犯的逃跑成功率极高。

特别是乱世,就更别提了,人命如草芥。

也正是考虑到这一点,各个朝代有相应政策来应对。

例如:

朱元璋认为,只要把人的户籍固定死在一个地方就安全了。一旦脱离原户籍所在地,哪怕你只是到隔壁村去走个亲戚,你也被认为有犯罪动机,违反了户籍管理法,你将会被抓起来。

老朱就试图通过这种手段来遏制犯罪。


洛子霂


诚邀,如题。古代有一句成语叫“人命关天”,人的生命安全在人口稀少的古代是非常重要的,不可能如楼主所言可以随便杀人。

实际上在并不发达中国古代,成年男子是非常稀缺的劳动力。举个例子,三国时期曹操与袁绍交战,袁绍败退后,曹操得到冀州后先是去查看户籍簿而不是府库中的白银和黄金,这就是劳动力对于古代政治家的意义,因为只有国家人口多,更多的荒地才能被开垦,更多的粮食,兵马才能源源不断的长出来。

当然事情也不是绝对的。实际上历朝历代的法律都有杀人偿命的规定。官府如果不管杀人事件那么可能性只有两个,一个是不能管,另一个是管不了。

所谓不能管,举个例子,元朝是蒙古人入主中原,其法律将百姓分为四等,最高级的蒙古人杀了最低级的南人就可不用偿命,以鸡鸭赔偿即可。实际上历朝历代都有些特权阶级,他们若是杀人这时候官府就不能管了。

所谓管不了,多是指绿林强盗。所谓绿林来源于西汉末年的绿林军起义,后来也逐渐演变成强人的代称。在古代交通和通讯是很不发达的,就算是在最和平时期,如果哪里有几个山贼把某个过路人劫杀了,官府也是不知道的,就管不了。

以上就是小编的回答,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