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青撤换李广军职,霍去病当众射杀李敢,舅甥俩和李家有何仇怨?

公元前119年,即汉武帝元狩四年,汉匈漠北大战爆发,这是双方最大规模的一次大会战。战前,年迈的李广觐见汉武帝,要求以前将军的身份随大军出征。正所谓“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位年近七旬的老将征战沙场一辈子,就缺一个封侯的战功,完成自己圆满的夙愿了。

卫青撤换李广军职,霍去病当众射杀李敢,舅甥俩和李家有何仇怨?

汉武帝本不赞同李广出征,概因其年岁过高,不适合远途劳顿,更因为经历过先前数次经历,汉武帝认定李广命数不好。但最终老将苦苦央求,汉武帝还是松口同意了,但却发给卫青一道密函,让其临场合理安置,不让李广充当前军先锋。

当汉匈双方主力行将接触时,卫青根据武帝意思,调李广为东路进行策应包抄,改由公孙敖为前将军,随卫青直抵匈奴单于所在地。这一变动让李广极度愤怒,但还是按照卫青的计划行事,只是临行之前未曾告知卫青就率军出发了。

卫青撤换李广军职,霍去病当众射杀李敢,舅甥俩和李家有何仇怨?

李广孤军包抄,结果路遇风沙,迷路,措施期限,未能及时到达目的地,导致合围匈奴失败,单于因此逃脱。战后汉武帝需要询问战报,卫青传唤李广的幕府人员,对质受审。然而刚毅的李广,仍然以为卫青有意针对自己,表明此事与幕府人员无关,罪在自己一人,并直言道:“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随即拔刀自刎而亡!

李广的儿子李敢,同样参加了汉匈漠北之战,并因此战多了匈奴左贤王的旗鼓,被封为关内侯,这一侯爵意义重大,在战国时期的秦国影响颇深。然而李敢封侯,父亲却自杀,这让他心中忿忿不平。和李广一样,李敢同样误以为是卫青有意临时改变军事部署造成父亲身亡的。年轻气盛的李敢为此竟然闯入大将军府,找卫青寻仇,甚至出手大伤了卫青。

卫青撤换李广军职,霍去病当众射杀李敢,舅甥俩和李家有何仇怨?

然而卫青对老将军李广本身就心怀敬意,虽是依武帝密函行事,但终究心中有愧。因此在李敢闹事之后,不仅没有因此报复李敢,反而将此事压制下去了。但世间没有不透风的墙,此事最终被霍去病知晓。

漠北之战,李敢正是随霍去病一道出征的,在军职上比霍去病低,更别说是同大司马大将军卫青比较了。李敢打伤了卫青,霍去病则借助陪同汉武帝围猎,李敢也在场的时机,在众目睽睽之下,一箭射杀了李敢。这让武帝震惊不已,只得对外公布李敢是被鹿角顶死的。

卫青撤换李广军职,霍去病当众射杀李敢,舅甥俩和李家有何仇怨?

在司马迁编纂的《史记》里,卫青和霍去病的功劳被完全记载,但同时亦不乏对二人的鄙夷言语,反而对李广李敢之死颇为同情。

其实真要深究,李广、卫青并无太大过失。李广失期绝非故意,也未造成严重后果。卫青则按照汉武帝旨意行事,并没有私利在里面,不需要对李广的死负责。但李敢以下犯上,行为太过出格,激怒了霍去病。而霍去病骄横跋扈惯了,即便面对袍泽,亦无半点情谊可讲,浑然未将他人性命放在眼里。

卫青撤换李广军职,霍去病当众射杀李敢,舅甥俩和李家有何仇怨?

霍去病射杀李敢,有恃无恐,一定原因是来自于汉武帝的宠幸。卫青为武帝朝立下赫赫战功,所以当霍去病名声鹊起之后,汉武帝开始刻意提拔霍去病并打压其舅舅卫青。这也导致二人之间出现了微妙的裂痕。霍去病仗着皇帝的宠幸射杀李敢,未尝不是向舅舅表露心迹的成分在里面。

然而霍去病的跋扈让皇帝震动,他对卫青的感情更让汉武帝重新看待这位年轻名将。两年之后,霍去病英年早逝。司马迁在《史记》中只记载霍去病的葬礼,却对其死因避而不谈。西汉褚少孙在他的《建元以来侯者年表》中,借霍光之口称其为病死,除此之外再无过多记载了。

卫青撤换李广军职,霍去病当众射杀李敢,舅甥俩和李家有何仇怨?

《史记》作者司马迁是秦国大将司马错(南征巴蜀,与张仪出现政争的那位)八世孙,而李广的关陇李氏家族(亦为唐朝的开创者)是秦国大将李信的后人。这些自先秦时期贵族阶层演变而来的豪族世家,本身就与卫青、霍去病等黔首甚至是奴隶一跃飞黄腾达的将门存在利益冲突。

霍去病无法容忍李敢以一个小小的校尉身份,竟然敢打伤大将军大司马。但在李敢的视角中,以裙带关系上位的奴隶,其地位显然不如豪族子弟高贵。这同样是司马迁鄙夷卫、霍的缘由所在。

卫青撤换李广军职,霍去病当众射杀李敢,舅甥俩和李家有何仇怨?

相较之李广的豪族背景,没有根基的卫青作为统兵大将,显然更符合皇帝集权的目标。正是由于没有家族根基,卫青在面临汉武帝指令之时,只能照办。而霍去病在违背汉武帝想法后,虽与卫青并列大司马,却再未得寸功。

综上所述,当我们将视角拉回到两千年前的时代背景中去,就会李敢和霍去病等人行为背后所隐藏的逻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