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所自招高校招生人數銳減 5萬元培訓費“打水漂”

今年各所高校抬高了報名門檻,近兩年各所高校的錄取人數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被稱為史上最嚴的“自主招生”,讓一直備戰自主招生的考生和家長始料未及

一種非常強大的力量要把自主招生扭到產業鏈上去

儘管大學一直試圖將自主招生與高考進行區隔,選拔“有個性的人才”,學生們卻仍在走著以應試教育對待自主招生的路

90所自招高校招生人數銳減  5萬元培訓費“打水漂”

2018年6月16日,成都石室、成都七中、樹德中學等六所名校的2018年外地生高中自主招生考試開考。

法治週末記者 高原

4月13日,東北大學公佈自主招生簡章,這是全國90所擁有自主招生資格的試點高校中最後一所公佈招生簡章的高校。

至此,全國有83所高校明確規定“論文和專利不得作為申報材料上傳”。

看到這則消息,孫夢(化名)說自己“感覺被什麼東西撞了一下腰”,因為半年前,她剛剛為正在讀高二的兒子報了一家自主招生培訓班,培訓班承諾“零基礎,發論文,讀名校”。

9個字的承諾背後是5萬元的培訓費,孫夢咬了咬牙,從積蓄裡拿出了5萬元。“為了能讓兒子能有更好的大學讀,報名!”

儘管有學校招生辦早已對媒體強調,“培訓班根本沒有什麼意義,也不可能有用”,但這並沒有降低家長們的熱情,學生和家長將培訓班擠滿了,他們希望像過去一樣,用對付應試教育的那套方式在此取得高分。

“我感到心裡很涼。”一位大學面試官說,一種非常強大的力量要把自主招生扭到產業鏈上去。

有人在微博上這樣描述自招培訓班:“當大學試圖為被高考折磨著的人打開一扇門時,那些生意人又用培訓築起了一堵牆。”

最嚴政策

孫夢沒想到的是,僅在她為兒子報名培訓班兩個月後,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做好2019年高校自主招生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提出,高校要在上一年錄取人數基礎上適度壓縮招生名額,合理確定參加高校考核和具備入選資格的考生人數,提高人才選拔質量,寧缺毋濫。

同時,與2018年超過85%的高校自主招生報名人數都有所增加不同,今年高校自主招生的報名人數幾乎銳減了一半。

而這背後,是因為今年各所高校抬高了報名門檻,對競賽名稱和名次有明確要求。

競賽限定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信息學五大學科競賽之中,名次也要求在省級賽區一等獎及以上。往年能夠作為“加分項”的新概念作文大賽、創新作文大賽、全國創新英語大賽等文科類比賽等文科類比賽都不在名單之內。

這些都讓一直備戰自主招生的考生和家長始料未及。

有業內人士分析,目前學校對招生名額縮減比例少則20%至30%,多則達到50%。

據法治週末記者統計了38所雙一流高校的最近兩年的錄取人數情況,發現各所高校的錄取人數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平均下降39.43%。雲南大學下降最為顯著,從2018年錄取80人降至2019年的20人。

這也被稱為史上最嚴的“自主招生”。

從之前各高校發佈的自主招生簡章來看,90所具有招生資格的高校中,41所高校在簡章中明確將“發表論文”作為初審條件,但對論文的真實性與參與度,即是否由他人代筆完成的審查工作,大部分高校均未採取相應措施,資格審查工作停留於表面執行上。

值得注意的是,清華大學與北京大學均在招生簡章中提到無需在申請時提交論文、專利信息。武漢大學甚至在招生簡章中明確要求考生不得將論文和專利作為申請材料。

近年來,初審論文或專利涉嫌抄襲、造假等亂象頻出。因此《通知》中明確要求,高校不得簡單以論文、專利、中介機構舉辦的競賽(活動)等作為報考條件和初審通過依據。對擬認可的賽事證書,要以權威性高、公信力強的學科競賽為主。

這也讓之前培訓班準備的“自招論文”徹底“涼涼”。

商機

而之前備受家長追捧的自招培訓班,從服務內容看,目前提供自主招生培訓課程的機構大致分為兩大類:

一種是隻提供學科競賽培訓、科研作品輔導等某一環節的服務;另一類則提供涵蓋政策諮詢、招生資格申請服務、創新課題研究、科創賽事培訓及指導、志願填報輔導等各環節的閉環服務。

孫夢選擇的這家培訓班就是後者。

她還記得當時開宣講會時這家培訓班承諾,有“參與命題的老師”親自授課,有來自高校一線的“內部消息”,還有厚厚的教輔書,如果時間安排上出現問題,培訓機構甚至能夠提供貼心的“家教服務”。當然,每項服務都會開出一張明確的賬單。

一切都顯得很美好,除了價格。

這家培訓機構的老師特意發微信告訴孫夢:“我們每年都會出一本90所自招院校的真題集,不是每家培訓機構都能做到這點……能不能拿到加分,複試是關鍵,咱們不能單純只看價格,畢竟咱們最大的目的是幫孩子拿到加分。”

這句“設身處地為孩子著想的話”讓她很動心,“和好的學校比起來,5萬塊錢算什麼”,孫夢說她當時熱血衝頭,覺得這錢花的一點都不冤枉。

實際上,曾經擔任過復旦大學自主招生考試面試官的歷史系教授韓昇表示,復旦的面試原則上沒有考題,教授可以隨便發問。當一個學生進門後先“筆筆直直地站著”,然後用極其禮貌的聲調發問:“老師,請問我能坐下嗎?”這時,韓昇就幾乎可以肯定,“這孩子是去過培訓班了”。

在一家以“學習改變命運”為口號的培訓機構網站上,教師在自主招生特訓營裡專門提醒,面試的時候,如果遇到不會回答的問題,不要直接說“不會”,而應該嘗試著這樣說:“某某問題確實是一個熱點問題,但我對這方面不是很瞭解,我試著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坐在教室裡的考生,就像全國幾十萬名考生一樣,渴望通過這項特殊的培訓,為自己拿到20分或更多的加分優惠。

正因如此,儘管大學一直試圖將自主招生與高考進行區隔,選拔“有個性的人才”,學生們卻仍在走著以應試教育對待自主招生的路。

培訓科目被拆分為“筆試真題分析”和“面試特訓”,一本“歷年真題集錦”可被高價賣到300元。

一位中學校長的經歷或許可以旁證自主招生培訓的巨大利潤。這位校長經常接到打著北京大學旗號的培訓機構的邀請。對方請他幫忙推薦自己的學生報班,每個學生一天的培訓費是600元,而每推薦一名學生報班,校長就可以拿到300元酬勞。

速成的論文

除了培訓複試的技巧,培訓機構最開始是從論文開始入手。

對於一些競賽無門、成績不高,還想參加自主招生的考生和家長,發表論文等作品是一條捷徑。

在2018年高校自主招生中,有近50所高校明確認可文學作品、論文、專著作為自主招生初審通過的條件之一。

一位科技期刊的編輯曾經無奈表示:“我們雜誌不是核心期刊,自從自招報名需要論文,每個月都轉來一堆高中生的稿件”。

他坦言,這些十七八歲的孩子,哪有時間和精力寫論文?一看就知道是東拼西湊或是家長請槍手代寫的。

兩個月前,負責和孫夢對接的培訓班老師告訴她,兒子準備的論文被一家中央級媒體收錄了,版面費用是2000元。“這家雜誌是自主招生認可的。”這位老師特意強調。

已經交了5萬元的孫夢,不明白為什麼還要再交錢來發表論文,同時,她也從未聽說過這個被培訓老師聲稱“自招認可”的雜誌。

在新聞出版總署的官網上,孫夢並沒有查詢到這本雜誌的刊號,這讓她對雜誌的真實性產生了懷疑。

法治週末記者瞭解到,自招論文市場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期刊提供有償論文修改和降低重合率的服務,同時提供專業論文的代寫服務,價格是“300元2300字符”,版面費按文章質量與字符排版合算。第二種是專門的“論文槍手”機構。

有自招培訓機構的老師表示,發表論文一般1個月至3個月就可發表,一般國家級期刊的價格是6500元左右,發不了會退錢。

而速成的論文,也成了自主招生中最大的黑洞。

2018年,河南“答題卡調包”事件引發自主招生論文造假紛爭。

事件主人公高三考生蘇琪發表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在電子信息工程中的應用分析》和《天文學的基本性質和發展規律》被指涉嫌抄襲。

河南省教育網官方微博發聲稱,蘇琪同學論文一篇是全文抄襲自範習松、張勇的《淺析計算機網絡技術在電子信息工程中的實踐》,一篇文章甚至抄襲自中國現代天文學的主要奠基者、中科院院士王綬琯為《中國大百科全書》的《天文學的基本性質和發展規律》條目。

“簡歷材料裡到底有多少‘乾貨’一看就知道。與學科競賽獎項這些‘硬通貨’相比,論文、專利的競爭優勢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是站不住腳的。”有參加自招招生的老師表示。

以中南大學為例,為核實真偽,該校的教授專家往年曾對有發表論文的學生了解寫作情況。

“專家提的問題,有90%以上的學生答不出來,連論文中的專有名詞都不知道,有的甚至壓根不知道自己發表了論文。”

(本文由樹木計劃作者【法治週末報】創作,獨家發佈在今日頭條,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