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戏迷 你该知道的戏曲数字有这些

我国共有多少个剧种?

据《中国戏曲志》的统计,在我国历史上曾存在394个剧种。据1959年国庆十周年时《中国戏剧报》的统计,当时共有360个剧种(其中有50个剧种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产生的)。1982年编撰《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时的统计是317种。

到新世纪初已经不足270个剧种。据刘文峰在《民间戏曲现状与非物质文化遗保护》一文中说:“山西是我国的戏剧大省……1982年山西共有54个剧种,到2003年却只剩28个剧种(其中相当一部分没有剧团),几乎每年消失一种,照此速度,再过20年恐怕就仅剩几种了。”由此可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责任之重大。

作为戏迷 你该知道的戏曲数字有这些

你了解中国戏剧节创办以来的成效(以优秀剧目为例)吗?

中国戏剧节创办于1988年。有鲜明的群众性和民间性。每两年举办一次。第一、二届均在北京举办,自第三届起,中国戏剧节走向全国,并与当年的中国戏剧梅花奖颁奖活动一起举办。截至2013年已举办13届。

除北京外,还相继在福州、成都、广州、沈阳南宁(柳州)、西安、宁波、苏州、厦门、重庆等诸多城市举行,并推出了《南唐轶事》《节妇吟》《风流女人》《西厢记》《中国公主图兰朵》《狸猫换太子》《徽州女人〉《骆驼祥子入《迟开的玫瑰》《荆钗记》《瘦马御史》《金子》《驼歌的旗》《巴山秀才)《贞观盛世》《典妻》《廉吏于成龙》《傅山进京》《易胆大》《成败萧何》《大树西迁》《续琵琶》等100多部好戏,大大丰富了舞台演出剧目。

作为戏迷 你该知道的戏曲数字有这些

你了解中国戏剧梅花奖三十年的成效(以获奖人数为例)吗?

1983年,戏剧舞台上出现人才断档、青黄不接的局面。为了促使当时的中青年演员迅速成长,《戏剧报》(现《中国戏剧》杂志)与中国戏剧家协会以“梅花香自苦寒来”为寓意联手创办了第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至2013年30年中共举办26届。计有634人获奖,其中二度梅”42人,梅花大奖7人。最初是每年评选次,从第11届起增选“二度梅”;自第17届起增选“三度梅”(即梅花大奖),自第23届起又由原来的“每年一评”改为“两年一评”。

梅花奖包括评选戏曲、话剧、儿童剧、歌剧、舞剧演员,其中戏曲获奖者占较大比例,在性别上女演员获奖比例又远大于男演员;若按地区分布看,获奖演员最多的前十名是:北京57人次,山西49人次江苏37人次,浙江36人次,上海30人次,天津29人次,河北29人次,湖北25人次,广东25人次,四川24人次。如按剧种划分,就获奖总数而言,则又可看出位居前十名的是:京剧110人,昆曲38人豫剧33人,越剧30人,秦腔25人,评剧、川剧各23人,晋剧19人粤剧18人,河北梆子17人。

作为戏迷 你该知道的戏曲数字有这些

当今,正如刘厚生在《梅花奖三十年思辨》一文中所说:“50多个剧种中的600多位梅花主人已形成中国舞台艺术的一个整体力量,一大笔艺术财富,雄厚资源,凭借他们以及同他们合作的伙伴们所具有的竞争力,可以肯定在今后中国戏剧振兴的征途上必会发挥出巨大的正能量,创造出适应新的社会时代的优秀新作。”

季国平《梅花谱》前言:30年是成熟的时节,是收获的时节,更是期待超越升华、臻达新的更高境界的时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