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代堅守為傳承——梨樹二人轉採訪手記(二)

提起梨樹二人轉,就不能不提董孝芳和趙月正這對老搭檔,他們一個在表演之路上登峰攬月,一個在劇本創作上屢獲各大獎項。從初入行到現在,他們與二人轉相知相守幾十年,即便已到耄耋之年,依然在從事二人轉教學與創作。不僅如此,他們的兒女也投身於二人轉的傳承。

董孝芳:為二人轉而生,為二人轉而長

對董孝芳的採訪,是在他進行二人轉教學的地方開始的。簡潔乾淨的教室裡到處掛著董孝芳與學員們的照片,黑板上用粉筆寫著他新近創作的二人轉唱詞。為了迎接記者的到來,董孝芳拿出了珍藏許久的獲獎證書和老照片,鋪了滿滿一桌子。退休後的董孝芳一天也沒閒著,奔走於全省各地教學,十幾年間培養了1500餘名學生。“我的退休金幾乎都投入到二人轉教學中去了。”董孝芳說,只要自己教得動,就一直教下去。

董孝芳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東北二人轉傳承人,由他創造的“鳳還巢”等二人轉絕活直到現在還大受歡迎。從十幾歲拜師學藝以來,二人轉早已深深融入他的骨血,如今80歲的他唱起拿手的“快板”來依然氣息沉穩、神采奕奕。“我從藝60多年,一直唱的是最綠色的二人轉,師父李財從不教我‘髒口’‘粉詞’,他把二人轉的精髓傳給了我,我也要把我畢生所學所得繼續傳下去。”回憶起幾十年的藝術生涯,董孝芳動情道。現在的董孝芳除了教學,也從事二人轉的創作,最近他教學的內容就是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主題創作的二人轉《新時代》。他說:“二人轉必須與時俱進,才有生命力。”

趙月正:深入群眾生活才能創作出好劇本

文華獎、牡丹獎……用梨樹縣地方戲曲劇團團長趙丹丹的話來說,“趙月正老師的劇本影響了我們幾代二人轉演員。”1982年以一部《倒牽牛》一炮而紅後,《美人杯》《寫情書》《鬧發家》等一眾作品相繼問世,趙月正的二人轉劇本有口皆碑。

趙月正的劇本以現實題材為主,用群眾生活中的常見事反映群眾心聲,記錄時代的變遷。“二人轉劇本應該是寫人的,寫真實的人、生活中的人。”趙月正的創作素材一直來源於生活、來源於身邊的人。劇本《寫情書》就是他在一次坐火車的過程中,與一位教授交談獲得的靈感,繼而創作出了賣烤地瓜的小丫頭僱老教授給心上人寫情書這麼一部令人開懷又引人深思的作品。

常年創作新戲,是梨樹二人轉的特色之一。“群眾希望看到更新的二人轉。”趙月正說,尤其是反映新時代、新生活的劇本應該多寫、多出,創作出的藝術形象要對生活起到指導作用。“趙老師的唱詞寫得真是別緻,令人驚歎!”梨樹縣地方戲曲劇團副團長王麗麗最喜歡《美人杯》裡的唱詞。這是趙月正常年深入鄉村採風積累而來的,他深知二人轉要貼近百姓,就要用百姓自己的話語來創作,“向百姓學習,本身就是提高。”

梨樹二人轉的繁榮不僅體現在劇團的建設和演員的優秀上,還有一支專門的編劇隊伍。如今的趙月正依然保持著創作活力,女兒趙小徵在父親的培養下,也成為了著名的二人轉編劇。“梨樹二人轉的群眾根基非常深厚,要不斷培養出新的人才來,為廣大群眾拿出更好的劇本。”趙月正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