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尋覓新融資模式 信託公司謀轉型

當前,房地產信託仍是信託業務重中之重。用益信託數據顯示,截至記者發稿時,4月份房地產集合信託成立規模為365.70億元。在信託公司“猛攻”地產投融資業務的同時,房企發債也呈現回暖態勢。業內人士表示,開發商各類融資渠道逐步恢復暢通,融資成本明顯下行。在此背景下,大部分開發商已著手調整融資結構、增設融資工具,減少對非銀金融機構資金依賴。不過,由於以地產“小陽春”為典型的部分領域結構性過熱已引起監管層重視,部分開發商對融資成本和融資難度的預判轉向保守。

房地產信託“獨領風騷”

近期,粵泰集團發佈公告稱,北方信託同意對公司開展約48億元授信業務,並與公司擬開展全面合作事項達成《全面合作協議》。今年3月6日,正榮地產(06158)與平安信託也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平安信託將為正榮地產提供200億元授信額度。

上述案例是今年信託公司發力房地產投融資業務的一個縮影。據用益信託統計,截至記者發稿時,4月房地產類集合信託共成立356只,成立規模為365.70億元,佔總規模的31.70%,位居第一。2019年一季度房地產類集合信託成立規模為1771.24億元,同比上升27.88%。

用益信託研究員喻智認為,房地產類信託目前仍是信託公司的重要業務之一,2019年的融資環境出現好轉跡象,房企的信託融資規模有擴大跡象。某南方信託公司業務員李想(化名)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最近房地產類信託項目確實挺多,信託對房企的融資成本也略微有所下降。

某華北信託公司業務員王陽(化名)也表示,“地產項目去年至今發行數量比較多,目前對房企的成本下降了約1%-1.5%”。

房企對現金流預期樂觀

房企債券融資也顯示出回暖跡象。4月9日,融創中國(01918)發佈公告稱,發行2023年10月份到期的7.5億美元優先票據,年利率7.95%,募集款項擬主要用於為公司現有債務再融資。4月8日,融創中國旗下融創房地產集團申請公開發行公司債券項目獲上交所受理,計劃發行規模不超過80億元。同日,中國恆大(03333)集團公告稱,擬發行3筆共20億美元的優先票據。除龍頭房企外,中型房企發債融資步伐也不甘落後。弘陽地產(01996)、禹洲地產(01628)、新城發展、首開股份、佳兆業等房企均在4月發佈了融資信息,具體方式涵蓋了優先票據、公司債、企業債等。

Wind數據顯示,今年一到四月,房地產行業共發行債券2500.82億元,去年同期,房地產行業共發行債券1893.05億元,同比增長32.11%。同時,房企對未來現金流的預期更為樂觀。中建投信託近期發佈的一份針對房企的調研報告顯示,有35%的受訪人認為二季度資金將更加寬裕,55%的企業認為現金流將維持當前水平,認為現金流水平將更緊張的僅有10%,與上期調研結果相比進一步樂觀。

中建投信託認為,資金狀況改善的背後是開發商融資性現金流和經營性現金流的同步好轉,尤其是貨幣政策和金融監管的邊際調整極大程度上改善了地產行業的融資環境,開發商各類融資渠道逐步恢復暢通,融資成本明顯下行。經歷本輪嚴調控後,地產行業的現金管理更加精細化,大部分開發商已著手調整融資結構、增設融資工具,希望抓住流動性寬鬆的機遇向資本市場傾斜,減少對非銀金融機構資金依賴。

不過,中建投信託的調研報告也顯示,以地產“小陽春”為典型的部分領域結構性過熱已引起監管層重視,導致部分開發商對融資成本和融資難度的預判轉向保守。但總體來看,開發商仍認為融資環境將繼續維持在相對樂觀的狀態,儘管對貨幣政策的判斷已趨向謹慎,但短期內信用不會大幅收緊。

信託公司面臨業務轉型

上述情形顯示,房企融資環境改善,開始醞釀調整融資結構,減輕對非銀機構資金的依賴。對此,有業內人士坦言,“這是很正常的現象,非銀成本相對較高,有其他選擇肯定不會選擇非銀”。

對於信託公司而言,未來如何做好房地產類信託項目至關重要。資深信託研究員袁吉偉表示,未來信託公司可以協助房地產商通過資產證券化等方式實現資本市場融資。

中誠信託認為,房地產行業已告別高速發展週期,轉為精細運作深入挖掘的發展階段。房地產信託作為房地產融資的主要渠道,目前通過債權的方式為房地產企業開發建設項目以及併購提供融資支持,仍佔據房地產信託業務的主導地位。但是資管新規對於資管產品投資非標準化債權資產,在限額、期限錯配方面有更為嚴格的限制,未來房地產企業通過非標準化舉債放大槓桿的路徑會越來越窄。

新的市場形勢和政策環境下,房企需要新的融資模式以謀求發展,信託公司則需要加快業務模式的轉型升級,積極探索新的業務類型,以滿足房企多元化的融資需求。股權投資、REITS、上下游供應鏈應收賬款融資、商業地產等新型融資業務模式,都是值得信託公司努力探索和積極嘗試的新方向。

本文源自中國證券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