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分論壇觀察:助推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

大数据分论坛观察:助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大數據分論壇。

福州日報記者 吳暉/文 池遠/攝

在昨日舉行的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大數據分論壇上,與會專家學者、企業代表等就如何實現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建設性的新思路,為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積極建言獻策,助力數字中國建設。

提升融合支撐能力

中國工程院院士、數字中國產業發展聯盟理事長餘少華表示,要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數據的採集、傳輸、存儲、分析、應用都離不開信息基礎設施的支撐,推動大數據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首先要建設完善融合發展所必需的各類基礎設施。他提出,依託“寬帶中國”行動加快推進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重點領域工業互聯網的建設部署,提升實體經濟各行業各領域數據採集範圍與質量。加速構建佈局合理、規模適度、綠色集約的數據中心體系,為實體經濟各領域大數據的存儲及分析利用提供支撐。

隨著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的持續推進,安全問題日益突出。北京奇安信科技有限公司總裁吳雲坤在昨天的分論壇上就網絡安全問題分享了思路——建設以保護大數據為核心的新一代安全體系。他提出,健全網絡安全防護體系,強化網絡安全防禦體系,完善網絡空間日常巡檢和風險預警機制,優化網絡安全事件應急處置預案,加強大數據安全保護產品和解決方案的研發,強化雲計算、大數據基礎軟件系統漏洞挖掘與加固。

推動數據開放共享

數據、人才、資金等是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中重要的投入要素。當前,數據流通不暢、人才供給不足、資金投入不夠等問題嚴重製約著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的深入推進。

如何突破此瓶頸?中國科學院院士梅宏提出“推動數據開放共享”,並與大家分享了確解之道:完善開放數據分級分類標準、數據開放技術規範及數據開放接口的建設實施規則,明確數據的開放範圍。同時鼓勵多方協同推動數據流通共享,相關政府部門可探索將數據進行脫密處理後開放給企業,科研院所、骨幹企業等可以聯合建立大數據流通服務平臺,凝聚多方力量,共同助力數據高效流通。

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撐。清華大學軟件學院院長王建民在當天的分論壇上建議,高校優化人才培養方式,加快完善大數據相關學科建設,積極採取跨校、跨院系、跨專業交叉培養等方式,著力培育數據工程師等專業人才和兼具多學科知識的複合型人才。同時引導企業踴躍參與人才培養工作,鼓勵企業與高等院校、職業院校加強合作,共同培育大數據應用創新型人才。

促進數據深度應用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部工程師餘曉暉就如何推動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提出“促進數據深度應用”。他表示,隨著大數據與實體經濟廣泛融合,應用場景愈加豐富,涉及主體類型和數量也隨之增加,需加快構建大數據企業、高校院所、行業組織等各類主體協同發展、互促共進的融合生態,持續深化大數據融合應用。

廣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袁正剛則提出要提高企業重點領域大數據應用能力,鼓勵掌握豐富數據、具備集成能力的生產企業向服務化轉型,企業要多提供面向行業需求的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應用解決方案。

大数据分论坛观察:助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