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標註冊慢人一步,被訛1000萬買商標?

我相信每個看過西遊記的人,都會記得真假猴王這一部分的劇情,這個世界也每天都在上演真假品牌的劇情。

餐飲界更是奇葩,你叫麥當勞、我叫麥噹噹;你叫肯德基、我叫肯麥基;你叫星巴克、我叫辛巴克……不管國內還是國外,通通都能山寨個遍。

商標註冊慢人一步,被訛1000萬買商標?

遲遲不註冊被人搶佔先機

有一個很鮮明的例子,那就是在上海的耳光餛飩。1997年其創始人潘先生和其姐一起創立了耳光餛飩。在幾年的打拼之下,店裡的名氣也傳遍附近的大街小巷,有很多粉絲都會在晚飯或者下班時間前來“打卡”。店裡只能容納下五張餐桌的大小,卻能在每天出售幾百斤的餛飩。

商標註冊慢人一步,被訛1000萬買商標?

然而當時他們還沒有註冊商標的意識,在2015年的時候潘先生的姐姐去註冊商標的時候發現有一家公司早就註冊“耳光”的商標了,而這家公司直到2018年5月就已經有多個渠道發佈“耳光餛飩”招商廣告,還設立了耳光官網,以原店的名義對外收加盟費。

這家公司找上了潘先生,聲稱要麼500萬將店賣給他,要麼就讓他花1000萬買下商標。那潘先生當然不會那麼容易妥協,這就又是一起法律糾紛了。

一個6萬的商標損失了30萬

上面潘先生的遭遇著實讓人心疼,而下面這個例子就比較雷人了。

2018年8月,王豆花的創始人王先生就是想要將品牌VI來次大翻新,機緣巧合之下在一次宴會結識到了一位品牌策劃公司的銷售。這家公司不僅設計方面很有實力而且連開價也非常誘人,這個VI設計就只要6萬元。

所有的流程都進行的不錯,接近快要完工的時候,12月的某一天,王老闆和一個設計圈內的人士交流時,他將新logo給對方看,然後對方就指出這和另一家店logo很是接近。王老闆隨後立刻聯繫那家店的老闆,隨後對方也將一系列資料發到王老闆。竟然花了6萬塊買了個“山寨者”名號?

損失的不僅僅是那6萬塊,重新裝修帶有logo的物料全不能用,裝修要延期,每天都要交3000塊給商店;員工早就招聘好了,卻不能夠開工還要承擔員工的支出;臨近年底,工人的用價大幅上升,這個店裝修完用了25萬。

商標註冊慢人一步,被訛1000萬買商標?

是否有辦法避免山寨問題呢?

1、商標註冊不僅要早還要全,這樣一來,才能更好的維權。

2、 不可忽視互聯網上任何渠道,別以為你的產品厲害就能走遍全國。

3、 被山寨是因為你走得慢,就耳光餛飩的例子,隔了好幾年才去註冊商標,這是萬萬不可的。

商標作為無形資產具有無限的生命力,同時對於企業來說,是重要的資產。企業要對商標足夠重視,及時註冊,發現侵權情況及時維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