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貸、培訓貸、求職貸——“換臉”校園貸緣何依然橫行

創業貸、培訓貸、求職貸——

“換臉”校園貸緣何依然橫行

“新華視點”記者 王淑娟 顏之宏

早在2017年5月,原銀監會等幾個部門就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校園貸規範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一律暫停網貸機構開展在校大學生網貸業務。但“新華視點”記者近期調查發現,仍有不少網貸機構無視規定,披上創業貸、畢業貸、培訓貸、求職貸等外衣,繼續向大學生放貸。

網貸平臺依然違規給大學生放貸

記者近期調查發現,為逃避監管部門查處,一些網貸平臺的營銷手段更為隱蔽,有的打著畢業貸、求職貸等旗號,改頭換面繼續向在校大學生違規放貸。

大學生黃鵬在“先花一億元”“分期樂”“閃銀”等平臺上都有借款。他告訴記者,雖然校園貸是明令禁止的,但有很多自稱幫忙“清賬上岸”的人在知乎、微博、微信上推廣,表示可以幫忙貸款借新還舊,吸引了很多身負貸款的學生。

有的校園貸披上了“馬甲”,比如回租貸、創業貸、求職貸等,花樣百出。記者在貼吧上看到,一款名為“喵回租”的“ID貸”如此宣傳:專業手機借貸平臺,快速審核,快速到賬。

一名大學生告訴記者,回租貸其實就是一種校園貸,又叫“ID貸”。具體操作是把手機“租賃”給貸款平臺,綁定指定的蘋果ID賬號。平臺估價3000元,扣除900元租賃費或者叫評估費後,到賬2100元。實際上,手機仍由本人在使用,平臺以租賃的名義變相給大學生髮放高砍頭息的貸款。如果沒有按時還款,就通過讀取手機通訊錄、手機定位等功能威脅借款人。

有的平臺身份審核形同虛設

“其實,根據身份證的年齡就可以大致判斷身份,如果真不想做大學生群體貸款,嚴格設定25週歲以上的審核門檻基本就能篩除了。”一家現金貸平臺負責人告訴記者。

多名在校大學生向記者反映,大多數平臺都標明18歲以上才能借款,但對具體身份不進行甄別,只要勾選“不是學生”的選項就可以通過審核。“雖然有的平臺標明瞭不向學生放款,但借款的時候根本不會問你是不是學生,憑身份證就能貸款了。”一名大學生說。

黃鵬告訴記者,在很多平臺貸款填資料的時候隨便填一個學校附近的公司,上傳身份證、手機運營商認證、錄個認證視頻就可以借款了。

“分期樂”號稱是面向年輕人的分期購物商城,其手機應用上的醒目位置有“樂花借錢”的借款服務。

記者以大學生的身份致電“分期樂”諮詢借款,客服告知,只要年滿18週歲就可以申請借款,與是不是學生無關。平臺提供技術和初審服務,最終放款的是合作的金融機構。

把懲治校園貸規定落到實處,增加面向大學生的正規金融服務

一名從事現金貸業務的人士告訴記者,其實,平臺對違規給大學生放款心知肚明,他們就是認定大學生的父母會替孩子還款,所以哪怕學生沒有收入來源也要繼續做。

這位人士告訴記者,最近,相關部門對借款期限為7天或14天、收取高額砍頭息和利息的“714高炮”平臺查得緊了,於是很多平臺改頭換面變成30天、56天,或者將手機應用升級成分期購物商城、貸款超市等來打掩護。

不少業內人士表示,應協同各監管主體和有關部門,把懲治校園貸的規定落到實處,取締無證無牌放貸平臺,尤其要打擊那些有合法牌照的平臺違規給大學生放貸。網貸平臺也應切實負起核查責任,嚴格遵守相關規定。

專家建議,要疏堵結合,讓正規金融機構為大學生提供正規金融服務。全國政協委員、西華大學副校長鄭鈜對校園貸問題進行了多年的跟蹤調研,他從銀保監會獲得的反饋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3月末,全國有12家銀行開展學生信用卡業務,共發放學生信用卡401萬張,貸款餘額4億元。下一步,應鼓勵正規金融機構在做好風險控制的前提下,增加面向大學生的金融服務。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傅蔚岡建議,有關部門可探討與互聯網金融科技企業合作,建立針對在校學生群體的風控模型,為規範校園貸市場做好技術準備工作。據新華社上海5月6日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