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高效的有機茶播種技術

有機茶是一種按照有機農業的方法進行生產加工的茶葉。在其生產過程中,完全不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農藥、植物生長調節劑、化學食品添加劑等物質生產,並符合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合會.標準,經有機(天然)食品頒證組織發給證書。有機茶葉是一種無汙染、純天然的茶葉。有機茶也是我國第一個頒證出口的有機食品。近年來,我國共有20多個茶葉生產單位獲得有機茶頒證,建立有機茶基地近6000多畝,有機茶年生產量已達500餘噸(綠茶為主,部分紅茶、烏龍茶等)。


優質高效的有機茶播種技術


有機茶是在種植過程中, 使用天然綠肥,採用生物或者物理的方法防治病蟲害,以自然農耕為主,不允許使用任何化學合成農藥和化肥;在有機茶過程中,不使用任何化學添加劑;有機茶在整個生產和加工過程中最大限度減少對環境汙染的同時,也最完整的保留了茶的清香甘醇的特性。

其實有機茶沒有特定的產品標準,它只是在各企業採用的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企業標準)的基礎上,進一步規定了要開展有機茶種植和加工所必須遵守的規定和產品指標。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於1999年制定了有機獲頒證標準,通過專家審定後於1999年9月份正式發佈,並據此開展有機茶頒證工作。

上述有機茶標準有如下要點:


優質高效的有機茶播種技術

(1)向茶葉行業引入了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合會關於有機食品生產和加工的基本準則。標準是依據有機食品生產和加工基本標準,參考歐盟等國以及我國有機食品標準及綠色食品標準,結合茶業特別是我國茶葉行業的實際而制定的,使我國有機茶的生產與開發等有了一個基本的依據。

(2)規定了有機條生產的生態環境、品種選擇、土壤管理、病蟲草害治理以及茶葉加工、包裝、貯藏、運輸和銷售過程中所應遵循的原則和技術要求,因此標準看起來是指導有機茶生產和加工的技術規範。

優質高效的有機茶播種技術

(3)規定了有機茶的產品標準,特別是對產品的衛生指標有效高的要求。

(4)規定了有機茶認證機構必須具備的條件和開展有機茶認證過程必須逐循的程序。

栽培方式

有機茶其栽培方式是完全不使用化學肥料、農藥的栽培方式,且必須完全使用未受汙染的有機肥料,並採行自然方法防治病蟲害。

優質高效的有機茶播種技術

有機茶是一種在沒有任何汙染的產地按照有機農業生產體系與方法生產出鮮葉,在加工、包裝、貯運、銷售過程中不受化學物品等的汙染,並經有機食品認證機構審查頒證的茶葉。有機茶屬於真正純天然、高品位、高質量的健康飲品,代表了今後茶葉生產的發展趨勢,有極大的發展潛力。現將有關技術介紹如下。

優質高效的有機茶播種技術

環境選擇 產區應遠離城市和工業區。空氣符合國家大氣環境質量一級標準,灌溉用水的水質符合國家地面水環境質量一類標準,土壤中的銅、鉛、鎘、砷、汞、鉻等重金屬含量必須低於國家有機茶加工技術規定標準。生產、加工、貯藏場所應保持清潔衛生,禁止使用化學藥品。

園地選擇 種子種苗必須來自有機農業生產系統,不使用由基因工程獲得的品種苗木。茶園園地生態環境優良,周圍佈置好綠化帶,有機茶與非有機農業生產用地應有一定的隔離帶。園地土壤深厚肥沃,通透性好,有機質含量>1.5%,pH值4.5至6.5,有效土層疏鬆,生物活性強。茶園周圍100米以內不得設廁所、糞坑、牲a圈等。

優質高效的有機茶播種技術

土壤管理 1.1至3年生幼齡茶園,應在行間合理間作綠肥,以培肥改良土壤。2.在雨季來臨前和秋冬季施基肥後用無汙染的秸稈、山青等覆蓋土壤,減少水、土、肥流失,夏天保水防旱,冬天保溫防凍。3.對土壤肥沃、無雜草、覆蓋度高的茶園,應少(免)耕。提倡利用生物(如蚯蚓等)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4.嚴禁使用化學類除草劑、增效劑和土壤改良劑。

優質高效的有機茶播種技術

施肥技術 1.生產有機茶的茶園允施用沒有受重金屬、農藥及其它有害化學物質汙染,並經過無害化處理的有機肥、某些天然礦物(如礦產硝石等)、天然腐殖酸鹽類(如泥炭等)、採用純生物技術生產的有機液肥、菌肥、有機茶專用肥等。2.禁止在有機茶園施用人工化學合成的各種化肥、複合肥、復混肥、稀土元素肥料、生長素、人工合成的各種多功能葉面營養液及城鄉垃圾、工廠廢渣等。3.每年修剪下的茶樹枝葉都要設法歸還土壤,可直接作肥料翻埋入土,也可作土壤覆蓋物鋪於行間。4.有機茶園應施基肥和追肥。基肥採用經1至6個月堆制、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料,包括無汙染的各類餅肥、綠肥、作物殘體、泥炭、有機茶專用肥等肥料。追肥採用經高溫堆制及無害化處理的人糞、畜禽糞、有機茶專用肥及生物有機液肥等。

有機茶在栽培技術上,如肥培、病蟲害、雜草的處理,也有別於一般的慣行農法。曾獲桃園縣十大傑出青年農民的梁金義表示,有機茶在施肥方面,只施用堆肥、豆粕類或種植綠肥(如魯冰、青皮豆、田菁等),提升茶葉品質效果良好。在病蟲害防治上,種植的品種通常以臺茶12號(金萱)、臺茶13號(翠玉)、武夷等為主。蟲害則利用非農藥的方式防治,如生物防治(利用飼養釋放草蛉防治)、性費洛蒙、人工捕捉、物理防治、剪枝防治、蘇力菌防治等。另外,在自然界中尚有許多益蟲,如瓢蟲、螳螂、食蚜虻、食蟲椿象等,都能使生物生態達到平衡點,也就能使病蟲害的危害維持在經濟水平之下。在雜草的防治上,有機茶園以種植黑麥草、魯冰、百喜草或敷蓋花生殼、榖殼、甘蔗皮,擴大樹冠的自然遮蔭,人工除草、中耕除草方式來防治雜草。其實是迴歸到老祖宗不用農藥和使用有機肥料的經營方式,而這種農法歐、美、日等國家在研究上有系統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