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鋁都”謀變: 千億元鏈條下,“隱形冠軍”崛起

科技日報記者 王延斌

“現在我們產品厚薄度可以達到0.245毫米,是目前國內外最薄的罐體料。”在山東省濱州市,魏橋鋁電公司主管生產的副總裁葉俊手持“薄如蟬翼”的罐體,不無自豪地說:“別小瞧這零點零幾毫米,按照一噸的半成品折算,可比普通厚度的材質多生產3000個罐體。”

“鋁都”謀變: 千億元鏈條下,“隱形冠軍”崛起

視覺中國

將既輕又薄的易拉罐銷售到全球各地並佔據主導地位,魏橋鋁電公司攻城拔寨的故事在地級市濱州鋁產業創業者中極具代表性。近日,科技日報記者在當地採訪時發現,在有“鋁都”之稱的濱州,類似於魏橋鋁電公司這樣既手握核心技術,又在細分市場上領先的“隱形冠軍”還有不少。在成本上漲、價格波動的背景下,“冠軍們”的創新努力,撐起了擁有3300億元產值的濱州鋁產業的向好一面。

“世界500強”常青秘籍

告別低端到價值鏈上游去

只有親身站到魏橋創業集團特大型陽極預焙鋁電解槽車間裡,你才會真切地感受到它有多大:一個個五六米高的單槽體密密麻麻地排列整齊,一直延伸向遠處。

世界上所有的鋁都是用電解法生產出來的。但在環保壓力下,傳統電解鋁行業的汙染問題讓人頭疼。通過產學研合作,魏橋創業集團“祭”出了眼前這個“大傢伙”——全球首條全系列600千安特大型陽極預焙鋁電解槽。因為技術先進和節能環保,它斬獲了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世界首條”的出現濃縮了魏橋創業集團連續七年上榜“世界500強”的部分秘密。那就是依靠科技創新站在行業最前沿,並持續保持領先地位和獨特優勢。在濱州市鋁產業全鏈條上,類似這樣站在前沿,拿下第一的案例並不少見。

像搭積木一樣建樓房已成為建築業的潮流,但傳統的木、竹、鋼模板往往存在著“粗、傻、笨”的弊端。因密度是鋼的1/3,重量輕、耐腐蝕,可循環使用300次以上,山東泰義金屬科技公司的鋁合金精細深加工產品——鋁模板被應用到萬科、融創、恆大、碧桂園等行業翹楚的工程裡。每年300萬平方米的巨大產能,讓其坐穩了行業第一的寶座。

距離山東泰義金屬公司不遠的山東裕航特種合金裝備公司與山東大學合作,剛剛完成了超高強、耐腐蝕型7055鋁合金板材,該板材現已被應用到美國波音公司的大型客機機體中。記者瞭解到,這家企業在軌道交通領域的導電軌產品佔據著國內六成以上的市場份額。

堅決與產業鏈低端產品切割,勇氣來自於產業鏈中高端市場顯露的巨大附加值空間。

濱州市發改委副主任李一濤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噸鋁加工成鋁杆,附加值500元;加工成低壓絕緣電纜,附加值5000元;加工成產業鏈終端產品鋁製傢俱,附加值達到8萬元;而如果融入更多研發成果,向新材料領域進軍,附加值將成倍上漲。

從“論噸賣”到“論克賣”

裝上“最強大腦”攻關核心技術

在山東創新金屬科技有限公司的車間裡,有一條特殊的生產線,它讓該公司實現了鋁產品從“論噸賣”到“論克賣”的跨越。

從蘋果手機開始,國內外各手機品牌青睞精密鋁合金一體成型外殼,這使得機器整體性非常強,充滿著金屬感的整體設計極為簡約。外人不知道的是,在國內外高端鋁合金供應商中,山東創新金屬公司一馬當先,利潤也翻了好幾倍。

附加值“扶搖直上”,做一件的利潤趕上以前做一噸的利潤,讓山東創新金屬公司董事長崔立新有了感悟:“這是科技的力量。”

產品附加值源自哪裡?關鍵在人才、技術、研發。目前濱州鋁企與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幾十個高校院所牽手,向產學研要效益。去年5月底,濱州市專門成立高端專家委員會,將清華大學、中國有色金屬加工協會等行業專家吸納進來,嘗試把專家特長與濱州高端鋁產業集群發展深度結合,向產業鏈和價值鏈中高端挺進。

在濱州,科技深度服務經濟的現象並不是剛剛出現,從過去到現在,它一直都在。

從一個只有4萬元家底的小小鐵木作坊到全球第四大活塞巨頭,山東渤海活塞股份有限公司的崛起之路有其內在邏輯。作為濱州最早的涉鋁企業,該公司從1963年開始生產鋁製活塞,並在1984年登上中國活塞業市場第一的寶座,至今已蟬聯了35年冠軍。

何以常勝?山東濱州渤海活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林風華講述說:“最初,三個攻關項目將創新DNA深深植入我們骨子裡。”“改善材料性能、中凸變橢圓加工設備、鑲圈活塞”三者的成功,讓渤海活塞完成了第一次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也使其具備了國內領先的活塞設計與製造核心技術,由此開啟了它領先的35年。

鋁業是山東的優勢產業,濱州是最大的原鋁產地之一。但濱州鋁產業的不足在於高附加值產品比例低。從上述案例看出,裝上“最強大腦”,攻關核心技術已成為破解上述問題的共識。

構建鋁業全產業鏈

打造超近距離的產業集群

採訪濱州鋁產業,魏橋創業集團是繞不開的角色,有人戲言,“魏橋要是打噴嚏,估計整個濱州鋁產業就要感冒”。

從2001年入主鋁業,魏橋創業集團用了18年時間構建出“熱電—採礦—氧化鋁—原鋁—高精鋁板帶、新材料”的全產業鏈。對於後來衍生出來的60多家涉鋁企業來說,產業鏈前端的原料供應部分基本都出自魏橋創業集團。

“創新不是孤立事件,它們趨於集群。”美國經濟學家熊彼特的這句話可以解釋鋁業“龍頭”魏橋創業集團與濱州鋁產業的關係。

鄒平是全國百強縣,也是鋁業大縣,更重要的,它是魏橋創業集團總部所在地。崔立新曾向科技日報記者表示:“魏橋創業集團是我們縣所有鋁材深加工企業的原料供應商,與一般電解鋁企業提供鋁錠原料不同,魏橋直接提供鋁水,下游企業根據需要直接澆鑄產品。”

這是個超近距離的產業集群。企業與企業之間往往只是隔了一條馬路或者一道牆,魏橋的鋁水一出,不需落地,立即被送到其他深加工企業的廠房裡,成為鋁板帶箔、汽車輪轂、零部件等製成品,僅此一項,便可為濱州鋁產業鏈每噸減少700元中間成本。要知道,對於沒有超額利潤率的鋁產業或者初創型企業來說,這每噸節省700元意味著什麼。

當然,龍頭與產業的關係也需要企業家的胸懷和大局觀。為避免同質化競爭,魏橋創業集團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凡是下游企業涉足的領域,它不再涉及,而是找其他市場空白點。這就為眾多涉鋁企業贏得了發展空間,要知道按照魏橋創業集團的創新能力,它要幹哪一行,哪有幹不成第一的?可以說,共享、共贏,是濱州市企業家精神的精髓之一。

正因為懂得共享,濱州吸引了中信戴卡、北汽集團、中航工業集團等知名企業落地,也讓該市高端鋁材產業集群被科技部列為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

轉型時代,“鋁都”謀變。3000億元產業鏈條下的“冠軍”培養有訣竅——塑造環境,支持實業,引入“大腦”,金融助力,最後,還需要有點精神和運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