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先进工作者、师德标兵,每年都是那几个人,合理吗?

小学班主任张老师


“关系户”三个字胜过你所付出的一切。就跟评职称一样,很多学校绝大部分老师都没有“资格”,更不用说什么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先进工作者之类的名誉了。


学校的评优评先基本都会有物质奖励,甚至是现金鼓励的。一个学校要是每年的评优评先都是那么几个人,那么其中的道道可想而知,不言而喻,只能怪你太过“老实”,白白辛苦一整年。


当然,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教书育人,而不是争名逐利,否则这样的教育只能是国家之不幸、民族之不幸、学生之不幸。古人有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而今的教师要是都能有此胸怀,何愁教育不兴?

当然在现如今关系户主导的社会中,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上好每一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不追名、不逐利,多年之后也必将桃李满天下。

祝全天下的老师们工作顺利、幸福安康!点个赞支持一下呗😊


小鹏教育


上世纪1972年返城后,有幸在一家国大中型厂子弟中学任教(并立字据“永不反悔当老师”)走上了教师工作岗位,背上了“老九”的臭名。授课语文教学二个月后,因学校缺体育教师又改教体育(因学生时代荣获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组织了校田径、蓝球合一的运动队,经历了两年风雨无阻(包括寒署)训练荣获了全区32所中学校田径运动会初中组(新办的中学仅有初一和初二两个年级)团体总分第二名,74年秋荣获全区初中组团体总分第一名,战胜我的母校。区教委和体委点名要我去给区教委办的体育教师师训班毕业生作一次报告,报告内容要以“一个知识青年如何能在两年中作出了光荣的成绩”。76年我率领的高中田径男队夺得了径赛(除4OO米外)5个项目的第一名,第二名,初中田径女队夺得了径赛6个项的第一名。78年被评为由市教委、市体委联合举办的“重庆市学校体育先进工作者”。连续三年荣获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总分第一名。为市区业余体校输2O名学生,参加省、全国中学田径运动会。77年为省工队输了一名学生,79年为北师大体育系输一名学生,(西南三省唯一的一个学生)8O年为西师大输送一名学生。(当年全校高考文考为O)26年体育教学获区、市体育室外课、体育理课、体育教学教案、体育论文评比四个一等奖。

在厂里没有一次评奨,在学校的会议室里挂满体育的奖牌,可体音美组评先没份,调资没份。评职称全是初级。

体育教师也要养家糊口,90年代后三名体育教师先后提前带退休离职,新的大学毕业体育教师到来,学校体育竞赛伦落为全区2O多名了。我98年应聘到了私立学校,教了二年体育,体育中考获全区第二名,升职校政教副主任,后到省外私立学校任政教主任,兼体育业余训练,为大学输送三名体育大学生,O6年落叶归根。好在本人心态好,身体也随之好,冷眼向洋看世间,除身体是自己的,钱财名利都是身外之物了!

学校照样在办,先进照样在评,太阳照样东升西落,长江照样滚滚向东流……

这就是我们社会的学校教育的缩影之一,“马俊仁现象”盘旋何时了?评先评职称犹如“撕杀”……小小的学校、可悲的教师又何能改变当今教育的丒陋呢?


山里人光津墨趣


莫让“评先评优”走了形、跑了调、变了味!

假如一所学校里,确实有那么几位能力和成绩出挑的教师,他们的德能勤绩廉能绝对碾压其他同仁,假如每一回评先评优都按照正当、规范的程序操作,荣誉总是花落在这几家,其他人还有什么可非议、腹诽的?

但是前面所说的都是“假设”,实际情况并不完全是这样的。

学校里评先评优除了评价功能之外,还同时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一旦不能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势必走形、跑调和变了味。因为就像一杆秤,本身的定盘星都不准,它衡量出的东西有什么意义?就像失灵的导航,它能把人领到该去的地方吗?

笔者猜测,之所以出现题主所说的这种现象,有可能是该学校的评先评优工作是采用了“计算积分”的方式。而积分办法则是以过去一年或者几年取得的各种荣誉为依据,证书越多,积分越高,结果形成了“滚雪球”,最终是“赢者通吃”——偌大的一所学校里,荣誉和奖励几乎年年都落在某几个人身上。

年轻人、后来者有机会吗?这公平吗?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校长说了算。荣誉成了他恩赐属下的福利,想给谁就给谁,谁与他走得近给谁:“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这个更可气。

除了题主所说的情况,还有评先评优采用全体教师投票产生这种方式的。这种方式看似“民主”、尊重民意,而实则必然导致某些教师为了胜出而不择手段。比如提前打招呼、拉关系,甚至设宴请吃。笔者原来所在的中学就曾经多年采用这种方法,每当即将开始评先评优的前夜,无意参评的教师都成了竞争者竞相拉拢的对象。有的许诺事成后兑现好处,有的则立即采取行动,一时间电话不断,手机能被打爆了。在这种情形下,那些工作虽有实绩奈何生性腼腆或者有些清高的,他能够顺利当选吗?说实话,确实也有能秉着公正之心能客观评价同仁工作的教师,但他们抵不过吃人家嘴软、拿人家手短的那些“拉偏架”的。结果不言而喻。

说起来好笑又可气,那就是还真有不少学校实行模范“轮流坐庄”的!比如为了照顾某些教师晋级的需求,不问其平时工作表现,一概论资排辈。这好像要比照顾某个特定的教师,总把好处倾斜给他显得要“公平一些”。但是,在这样的学校如能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那也一定会成为奇迹。

学校也成了名利场。


牟山花下客


这样肯定不合理!我是这样认为的:

1、长期是这么几个人,这里的“优秀”,就起不到激励作用了。你想呀,优秀老是那么几个人,还有谁去努力拼搏呢?干好了,也得不到肯定。干不好,也无所谓,反正优秀与我无关。长期“优秀”的那些人,因为自己干不干好都是优秀,他们也会产生惰性。

2、学校要有一个优秀的评价机制。(1)优秀教师、优秀 班主任、先进工作者、德育标兵,这些称号要分类评选,尽量不集中在几个人上。让更多的老师有机会。

(2)评选时,分领导、教师、学生多个方面进行。

(3)可以结合家长的意见。可征求家长意见,但只作为参考。

总之,学校要让评优活起来,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


教育志士


评选这优秀那优秀本来就是控制人的一种手段,控制的方法就是定评价标准。

谁有定标准的权力?

在学校肯定不是老师,也不是学生。

而且,教师优秀不优秀很难有一个量化标准,全凭有权人的解读。

结果就是人们看到的那样,学生特讨厌的班主任能成为优秀班主任。

总之,在学校评选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学生,弊大于利。


白海东


说“不合理”的人我不太明白这些人是怎么想的,是不是惯性思维的认定这种情况的发生是因为这些人被特殊照顾了?又或者是这些人是善于钻营的人,并不是实至名归?问题是题主并没有说明在他们学校是这种情况啊,只是说了每年的这些荣誉都是那些老师得到,然后问合理不合理。

我认为这种情况很合理!但是这种情况不正常!

优秀的人获得荣誉是最基本的合理

题主是一位老师,那么我问您一个问题:你所教的班级里孩子们所得到的荣誉你是雨露均沾轮流给他们发放呢,还是会实事求是确保实至名归?

很显然,最合理的方式一定是后者。

那么问题来了,一所学校的所有老师就好比一个班级一样,每位老师的能力是不一样的,人家有这个能力为什么不能得到相应的荣誉呢?仅仅是因为“他得过了”,所以就得让给别人是吗?

这样做合理吗?

那些优秀的教师人家主动让出来这是人家的“风格”,人家不让,这也没毛病啊。

除非是那些人根本没有这个能力,名不副实!但是这种情况你觉得会一直发生吗?这种事儿肯定会有,一般都是“急需”这些荣誉的时候会操作一下,但是这些人年年都得这也太没可能性了,得情商、智商多低的人才能搞出来这种事儿?

这种情况不正常

说不正常是因为如果一所学校所有的荣誉都是集中在一小部分人的头上,这说明这个团队在“传承”、“培养”上是有极大问题的。

各种荣誉除了对优秀人的奖励之外同时也具有对一些不断进步的人激励、认同的作用,

如果题主说的学校一直是这样的模式,那么可以想象其他的老师是何种工作状态——要么有能力得不到认可,要么大都是混日子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一所学校的所有荣誉总是集中的发给特定的人,那么别的我不敢保证,我可以比较确信的亮点是:

1、管理层的领导艺术太渣;

2、这是一个没什么活力、激情的团队。

<strong>


随便看看微笑不语


关注飞鱼,关注教育,关注学生健康成长!



我认为,判定这种情况是否合理,不能一概而论。

从“每年都是那几个人”的角度来讲,可能不太合理。像“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先进工作者、师德标兵”这些荣誉称号,一方面是对教师工作的肯定,另一方面也是教师评职晋级的动力。如果每一次都是那几个人,就意味着每次都肯定那几个人,每次都给那几个人以动力,那么,就不能调动其他大部分人的积极性,就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



从“优秀”“先进”这个角度来讲,我认为是合理的;但是在这“合理”的背后,透露出这个学校的诸多问题。

为什么说“是合理的”呢?如果这个学校有着先进的评价机制,能够客观公正的评选出“优秀”人员,那么这个评选出来的结果大家一致认同,别人确实在各个方面的工作都做的非常不错,可以用实际的数据或成绩来证明的,这又有什么不合理呢?人家的工作成绩摆在那里,那些有疑问或不满意的老师可以去查看他的工作成绩,是优秀就是优秀,自己不合格不达标也是客观事实,就不要“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了!

然而,如果学校没有这种先进的评价机制,不能客观公正的选拔人才,那么只凭领导的印象、关系、熟识程度、支持与否等因素来评选的话,那么肯定就会招致大部分人的反对!



由此可见,判断这种情况是否合理存在一个前提,那就是“学校是否有一套先进的评价机制”。

如果有,那么通过这种机制评选出来的优秀教师就应该得到认可,你不能因为别人的工作“一直做得非常优秀”而否定别人。作为领导,也不能因为“总是那几个人”而改变评价机制。

如果我们把这些荣誉称号按“次序”来评选给所有人,问题也非常大,那相当于每个人都不需要多努力,只需要等待他的“轮次”就可以了。轮到他的时候就可以评优评先了,不管这个老师的工作做得是否优秀。这是大部分人所希望的,但是这样的“激励”又能起到真正的激励作用吗?

所以,我认为,问题不在于是不是“总是那几个人”,而在于学校是否拥有一套先进的、客观的、公正的教师评价机制。



关注飞鱼,关注教育,关注学生健康成长!


飞鱼高中教育


合理与不合理是相对的,且这种现象在每个单位都存在,按照“存在即合理”的原则,是不合理的合理。

一按理说,每年的评先树优依据的是单位每名工作人员今年的工作情况,但实际考评结果,新来的工作人员看不懂,多年的工作人员却是不用看来评价,反正逃不出那几个人。对于在教育领域,每年的“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先进工作者”等称号的评选同样如此。


对于当选的人民教师来说,本来如此。“我去年评选上了,今年如果评不上,说明领导对我有意见或者我今年工作不如去年”,很多“优秀”教师会这样想,且被评选上的人民教师多是在校有一定能量的人物,校领导为照顾这些人的颜面,只能“照旧”处理,其它反对声音也影响不了大面。按照存在即合理的原则,这是合理的。

对于未当选的人民教师来说,绝对不公平。“为什么老是这样,绝对有黑幕、有潜规则,有种你唱票”,自己愤愤不平只会带来负面能量,于结果于事无补,多数年轻的老师会义愤填膺,但老教师却早已见怪不怪,爱怎为目的怎么地,接着混下去,如果按照真实情况,这种多年一成不变的结果绝对反常且不合理。

当然,如果你能夹着尾巴当老师,在校园混资历,多发表一些有影响的文章,给校长和校领导争面子,慢慢能在教育界说上话,时间久了,你也就会成为永恒优秀人才的一员,但那时你的不合理也就变成合理。

总之,合理与不合理是相对的,这几乎是各个单位惯常的现象,如果实在看不开,就不要在里面混了,不然你的存在就是合理人严重的不合理。


心情保温杯


现在这些已经是变了味的,不存在合不合理的问题。

目前的情况是优秀的可能不一定优秀,不优秀的也未必不优秀。

以前是根据各项指标来评选优秀老师和优秀班集体的。特别是在评选优秀老师的过程当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现在这样的评选更倾向于近两年可能要评职称的老师。因为他们对这个有强烈的需求。我都不记不清楚我有多少年没有评优秀了。

以前会按照一定的硬性指标进行全校性的投票,或者上台演讲。相当于拉票吧,我觉得这个也算公平。

现在有些学校为了处理老师之间的矛盾,然后把相应的名额分到年级组,然后在年级组内自己解决。最后形成结果,然后在全校进行公示,没有问题的话,一般就那样选定了。

作为优秀班集体的话,可能会根据你平时的德育评分等等考核分数的问题。如果出现数量过多的情况下,一般都是通过全校性老师投票决定。这个评价还相对公平一点。

反正我已经不在乎这些,无所谓公不公平和不合理。如果领导考虑的周到的话,你需要评职称也可能倾向于你。


杨锅来了


两种情况:

一,有些人是真优秀。

被评优秀,无可厚非。

总不能“优秀”还轮流坐庄吧,那才挫伤积极性呢。

大家都有个通病,觉得自己很努力,付出很多,可试问:有几个觉得自己付出少的?跳出工作层面,从管理角度审视下,有助于发现问题 而且有利于自己的提升。

类似有部分学生自认为很努力,但其实咱们老师看来,还不够努力。

领导看老师,其实就如同老师看学生。

二,并不突出的,年年优秀。

学校虽然比社会上简单很多,这里面容易滋生一些见不得光的问题。如果是如此任人唯亲,权钱交易,这学校离被合并,也就不远了。

努力提升自己业务能力,别被同化,别消极怠工,等待调动工作的机会,或者合并进大点到学校后,迎来爆发。

另外吐槽下:年年优秀就那么几个人,你们领导的管理能力,实在不敢恭维。退休了,估计也是个打牌点炮,下棋被将军,没人愿意搭理的怂主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