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民國報社為啥每天在報頭刊登孫中山遺訓?

幾張民國期間的《豫北日報》靜靜地擺放在鄭州宏承號會所,報紙邊上的兩個人輕聲朗讀報頭下面的一段話:餘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積四十年之經驗,深知欲達到此目的,必須喚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鬥。現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務須依照餘所著《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及《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繼續努力,以求貫徹。最近主張開國民會議及廢除不平等條約,尤須於最短期間,促其實現。是所至囑!---孫文。


汴梁說史|這家民國報社為啥每天在報頭刊登孫中山遺訓?


這兩個人,一個是《豫北日報》創辦人郭仲隗後裔、河南省辛亥革命研究會副會長、河師大兼職教授郭力,一個是來訪的孫中山在臺之孫、國際中山會總會長、反獨大聯盟主席孫武彥先生。


汴梁說史|這家民國報社為啥每天在報頭刊登孫中山遺訓?


郭力先生(左)和孫武彥先生向記者展示《豫北日報》

這段著名的“總理遺囑”為什麼會每天出現在豫北地區最早的報紙上?這還要從郭仲隗和孫中山的關係說起。


汴梁說史|這家民國報社為啥每天在報頭刊登孫中山遺訓?


《豫北日報》

郭仲隗是老資格的同盟會員,1908年加入同盟會。1912年,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郭仲隗任總部機要。後因從事反對袁世凱活動被通緝,流落於晉豫之間。1914年加入中華革命黨。1915年,與張鈁、暴式彬、韓風樓秘密聚會於天津,商議討袁計劃。他與暴式彬到上海向孫中山請示。孫當即委任張鈁主持豫陝兩省討袁軍事,並任命郭仲隗為豫、陝、晉、冀4省聯絡員。他返津向張鈁傳達孫中山指示,並告以南方各省反袁部署,約張鈁迅即離津返豫舉事,並向孫中山覆命。


汴梁說史|這家民國報社為啥每天在報頭刊登孫中山遺訓?


郭仲隗

1948年,郭仲隗之子郭海長帶領《中國時報》記者、編輯以及大批河南文教界知名人士投奔解放區,在政治上給國民黨當局沉重的一擊。


汴梁說史|這家民國報社為啥每天在報頭刊登孫中山遺訓?


《中國時報》社長郭海長

開封第一次解放,是當時國民黨在關內“失陷”的第一個省會,它在南京引起的巨大震動是可想而知的。而像《中國時報》這樣整個的報社,連同成批的教授、文化人投奔解放區,也是前所未有的事。消息傳到南京,如同火上澆油,使國民黨最高當局倍加惱怒。蔣介石在一次高幹會上,不點名地當面申斥郭仲隗說:“有的老同志,中山信徒,縱子為匪,還恬然無事。”由此可見,郭仲隗不僅是孫中山忠實的追隨者,而且是堅定的革命者,在自己創辦的《豫北日報》刊頭上每天印上“總理遺訓”,就是表示要努力完成總理遺訓。


汴梁說史|這家民國報社為啥每天在報頭刊登孫中山遺訓?


《豫北日報》:

1929年9月,任國民黨河南省黨部常務委員的韓立綸,指示在新鄉縣黨部負責的其子韓公佛辦《豫北日報》。因時局變化,僅45余天便停刊。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在郭仲隗倡議下同年11月11日恢復《豫北日報》出版。重新出版的《豫北日報》是一家民辦的地方報紙,以宣傳抗日為宗旨,直至1938年2月18日日軍攻陷新鄉之前一天停刊。是新鄉解放前創刊最早、發行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報紙。

1931年9月18日瀋陽事變,日本出兵東北,殺我同胞,佔我土地,激起全國人民義憤。豫北各縣紛紛成立抗敵後援會,聲討日寇暴行,要求南京政府出兵抗日。在全國民意沸騰的形式下,由祖籍新鄉的同盟會元老郭仲隗倡議,在新鄉重新出版《豫北日報》,藉以喚起民眾,宣傳抗日。

重新出版的《豫北日報》雖和2年前的《豫北日報》再報名和人事等方面有繼承性,但是性質完全改變,報紙脫離了於新鄉縣國民黨縣黨部的關係,成了一家民營報紙。其政治背景以地方勢力為主。報社成立了董事會,由郭仲隗、張善與、楊一峰、王晏卿等地方人事為董事,郭仲隗為董事長。辛亥元老於右任題寫報名。


汴梁說史|這家民國報社為啥每天在報頭刊登孫中山遺訓?


辛亥元老於右任題寫報名

報紙經費由新鄉同和裕銀號、新鄉商會和焦作中原煤礦公司(郭仲隗時任常任董事,至1933年中原公司與英國福公司合營後,改任中福公司董事長)按月資助。當時新鄉駐軍為國民革命軍第十一路軍劉鎮華部,劉對《豫北日報》亦表示支持,並題寫了報頭。

《豫北日報》為對開四版一大張,由修文印刷廠承印,每日發行2000份。社長韓公佛,總編王汝梅,編輯湯繼善、周沛三、馬繼雲等。消息來源:國內要聞由專人抄收中央廣播電臺的記錄新聞,本省新聞採用省會通訊社的供稿,其他內容靠剪報、轉載來填充版面。


汴梁說史|這家民國報社為啥每天在報頭刊登孫中山遺訓?


郭仲隗紀念館奠基儀式

報紙採用大報編排方式:一版為報頭及廣告,二版是國內要聞、專欄、社論,三版為國際新聞、省、縣新聞,四版上半版為副刊,下半版為廣告。

報紙的傾向,主要是宣傳抗日。一方面由於郭仲隗、韓立綸等人有強烈的愛國思想,對南京政府的屈辱投降政策不滿,另外一方面當然與編輯人員的思想分不開,不論從業人員自己撰寫的文章還是轉載的文章,都是以抗日為中心。同時,一大批進步青年知識分子以及共產黨員進入報社,從外地回到新鄉的共產黨員李毅之、王黎夫、許鄒生、郭海長等曾住在報社內。一些進步青年路過新鄉也住在報社內,如:姚雪垠、劉冰雁、苗化銘等。《豫北日報》也成了中共的聯絡點。

中共北方局軍委書記八路軍聯絡處處長朱瑞,就常來報社,他所著的《游擊戰術講話》一書,由《豫北日報》印刷廠印刷。這本書對抗戰初期的豫北游擊戰起了指導作用。朱瑞建立的“豫北抗日民眾動員委員會”在《豫北日報》開闢的“救亡專欄”《豫北日報》不僅承擔著揭露社會黑暗,反對貪官汙吏,為窮苦大眾大聲疾呼的責任,還不斷刊登左傾青年、共產黨員所寫的進步文章,是一份影響較大的進步報紙。所以當偽滿洲國成立時,宣佈禁止入境的中國報刊中就有《豫北日報》。

作為歷史文化學者、資深收藏家,郭力先生感慨:找到《豫北日報》真是太不容易了,1986年他就在相關文獻上見到過《豫北日報》的記載,他問過當年上大學暑期經常去報社實習的祖父郭文煊、四爺郭海長,老一輩人都說找不到了,韓立綸的後人韓公仁曾任《新鄉日報》負責人,也說這張新鄉最早的報紙估計找不到了。


汴梁說史|這家民國報社為啥每天在報頭刊登孫中山遺訓?


建設中的郭仲隗紀念館

郭力先生說:郭仲隗紀念館建設本著有址可尋、有物可看、有史可講、有事可說的整體思路,著力策劃打造主題突出、導向鮮明、內涵豐富的革命文物陳列展覽精品,做到見人見物見精神。80多年前的《豫北日報》極大地豐富了郭仲隗紀念館的內涵。若想了解民國時期的新鄉城市文化,沒有什麼能比報刊這種媒介更全面、更有說服力了。這些80多年前的《豫北日報》,讓我們穿過歷史塵煙,透過一張張發黃的陳年舊報窺見一座城市的日常。

供稿:宏承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