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投資“聖經”又來了,這次有什麼不一樣

凌晨5點的小城奧馬哈人頭攢動,CHIHealthCenter門口,千米長隊已經排開。

幾個小時後,“股神”巴菲特和他的老大哥芒格就將現身股東大會,回答來自於分析師、投資者和媒體們的提問。

從股票回購到富國銀行醜聞,從對沒買谷歌的慚愧到對科技公司的看法,從投資理念到接班人,從5G到中國市場。

6個小時,55個問題,在這場現象級的盛會面前,人們彷彿正在聆聽一本投資聖經。

對與錯

“股神”依舊侃侃而談,芒格依舊低調寡言。

5月4日,伯克希爾·哈撒韋一年一度的股東大會在巴菲特的家鄉奧馬哈舉辦,這座人口僅46.6萬的小城,硬是在週末迎來了4萬多名來自世界各地的伯克希爾股東。

炮轟比特幣成了開場白,但在接下來的幾十個問題裡,你總能找到一些重點,比如對第一大持倉蘋果的滿意,對投資亞馬遜“不偏離價值投資”的自信,以及錯過投資谷歌的後悔。

眾所周知,即便“股神”也有馬失前蹄的時候,面對科技股,巴菲特一度十分抗拒,然而一切都在投資蘋果之後悄然轉向。

“很滿意蘋果是伯克希爾的最大科技股持倉,但不好的一點是蘋果股價太貴了,希望更便宜一點就能買到更多。”在關於蘋果的態度,巴菲特簡潔明瞭。

芒格也不忘在關鍵時刻補充:他的家人最喜歡蘋果設備,最後一個放棄的東西才是蘋果。

蘋果早已從之前錯過的“遺憾”變成了伯克希爾如今的寶貝。僅今年一季度,蘋果的股票就上漲了20%,而伯克希爾對蘋果的投資也可能帶來超過100億美元的營收。

投資亞馬遜更讓外界認為,巴菲特徹底對科技股有了改觀。但在當天的股東大會上,巴菲特卻摘除了自己的態度,他提到,上個季度伯克希爾兩位投資經理中有一人買入了亞馬遜,但仍秉承了價值投資的理念。

然而無論是重倉蘋果的成功還是對亞馬遜的投資,有一點始終讓巴菲特和芒格耿耿於懷——谷歌。

錯過谷歌是一個巨大的失誤,“我們可以在自己的業務中看到Google廣告的效果有多好,而我們只是坐在那裡吮著大拇指,所以我們感到羞愧。我們正在努力贖罪,也許買進蘋果就是在贖罪。”芒格的話,言簡意賅。

據瞭解,伯克希爾哈撒韋旗下汽車保險公司Geico是谷歌的客戶,客戶通過點擊谷歌搜索進入Geico網站,Geico以點擊次數向谷歌支付費用。巴菲特很早就曾坦言,後來等他想明白這種交易幾乎不需要什麼資本的時候已經晚了。

即便自己仍舊不會投資看不明白的科技股,但顯然巴菲特已經吸取了“教訓”:會僱傭投資經理來投資,因為他們更熟悉這一領域。

但這是否意味著“不投科技股”的伯克希爾對科技股敞開懷抱還不一定。就在股東大會開始之前,負責直播這次大會的雅虎財經就提到,巴菲特買蘋果、亞馬遜是不是意味著後者已經不是科技公司,而是消費品公司。

接班人

無論投資態度的變與不變,這些都是在“股神”光環下才被賦予非凡的意義,但如今不同的一點在於,已經89歲的巴菲特和95歲的芒格,還能搭檔多久。

奧馬哈這座小鎮能夠吸引幾萬人前來,一個重要的原因也在於,在這次股東會開始之前,江湖上就開始流傳,這會不會是兩位耄耋老人最後一次集體親自主持股東大會。

毫無疑問地,誰來接班巴菲特也一直是伯克希爾股東大會的重點問題,可惜的是巴菲特今年依舊選擇了迴避,但值得關注的是,蛛絲馬跡正在一點一點流露出來。

當被問到是否考慮邀請伯克希爾兩位年輕的副董事長也來上臺主持股東大會的時候,巴菲特對這個主意表示了讚賞,畢竟巴菲特和芒格的搭檔形式不可能一直持續下去。

這個問題問的既迂迴又聰明。去年1月,巴菲特提拔了兩名高管,格雷格•阿貝爾和阿吉特•吉恩擔任伯克希爾董事會成員。前者負責非保險業務,後者負責保險業務。彼時,巴菲特就曾表示,這次任命是“邁向繼任的一部分”。

這一次的股東大會上,這兩位分別獲得了一個回答問題的高光時刻。而這也是兩位副董事長在股東大會上的首秀。

目前,外界對於吉恩的看好似乎要多一些。保險業務是巴菲特得以“封神”的關鍵所在,而吉恩恰恰是這一領域的頭號先鋒。

據瞭解,伯克希爾哈撒韋的收入中,零售服務業佔比近50%,緊隨其後的就是保險業務,收入貢獻佔比接近20%,而吉恩自2012年就一直擔任伯克希爾再保險業務總裁,還曾擔任以GEICO、National Indemnity及其再保險業務為主的保險業務副董事長。

然而68歲的年齡似乎成了吉恩的弱點,相比起來,因併購而著稱的阿貝爾顯得更有優勢。

巴菲特曾公開稱讚阿貝爾在處理多項重大併購案上的表現,並肯定了阿貝爾在開拓可再生能源方面業務的努力。目前,伯克希爾能源公司營收已經佔到伯克希爾總額的10%,也一度傳出伯克希爾能源就是伯克希爾公司未來的關鍵的消息。

如今繼承人仍舊未定,但這似乎也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事實上,關於繼承人的模糊,巴菲特早就打了預防針。幾天以前,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的採訪時,巴菲特就曾大肆“營銷”了一波自己,並順道給持倉的可口可樂進行了“代言”。

目前沒有退休計劃、仍然每天上班、每週至少三次麥當勞午餐,每天5罐可口可樂……

“我不會被死亡的想法所困擾。”

瞄準中國

從雅虎的中英雙語直播,到越來越多的中國股東提問,在巴菲特幾十年的投資生涯裡,中國市場是個越來越不可忽略的寶藏。

在回答來自上海的股東Terry關於5G的提問時,芒格就稱,稱對5G不太瞭解,但對中國有所瞭解,曾在中國買了些東西,預計會買更多。

而在中國金融業擴大開放是否準備在中國投資新業務的時候,巴菲特也表示,伯克希爾已經在中國做了很多,但是沒有做足夠,未來15年內也許會做一些大的部署。

芒格總是在關鍵時候“補刀”:整體來說局勢在好轉,中美兩國相處融洽很重要,如果不能相處融洽其實很愚蠢。

“巴菲特有屬於他自己的認識,“中國獲得了巨大的增長,擁有世界人口的20%,它的潛能還沒有完全發揮,中國擁有大量的人才儲備,擁有培育一切的土壤,在中國發生的事情很多是超出人們理解的,而這種發展還沒有結束。”

中石油、比亞迪、匯源果汁、東方航空、南方航空……這些都是巴菲特在中國投資的例子,4年持股中石油,讓巴菲特賺了近40億美元,比亞迪更是讓巴菲特在中國的投資一戰成名,從2008年,巴菲特獲得比亞迪10%股份開始,後者股票累計上漲已經達到了500%。

雖然比亞迪經歷了一定的起伏,但仍有分析師認為,多年來比亞迪具有持續盈利能力,加上其在中國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相對優勢,因此被不少投資者長期看好,以至於其估值遠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投資中國的藍圖已經繪出,但巴菲特卻賣了一個關子:“但具體會投資哪些公司,我可不會告訴你。”

早在一年前的股東大會上,巴菲特就透露了其在中國市場的選股標準:只有淨資產收益率不低於20%而且能穩定增長的企業才能進入其研究範疇。

但在這一次的股東大會上,巴菲特卻回答了關於阿里和騰訊的態度。面對來紐約的9歲女孩關於是否會改變過去的投資模式,擁抱亞馬遜、谷歌、臉書、阿里、騰訊等科技公司的時候,巴菲特的回答成了“可能會”。

事實上,早在2017年,巴菲特在訪談節目中就曾坦承自己後悔當初沒有買入阿里巴巴的股票,真是個錯誤。“毫無疑問,馬雲把阿里巴巴經營得非同尋常,但是我不持有任何股份,因為我不太瞭解這個方面5年或10年的競爭情況,我對亞馬遜的傑夫-貝索斯也犯了同樣的錯誤。”

阿里和騰訊似乎成了巴菲特口中“自己看不明白的科技股”,“儘管有時候會犯錯,但我和查理不會貿然進入一個新領域,僅僅因為別人告訴我們要這麼做”。

保守的影子依舊可見,護城河的理念也依舊存在,“我們喜歡護城河,喜歡佔據市場主導的公司,但我們不想參加一個我們不理解的比賽”。

值得注意的是,騰訊似乎本身就已經變成了一個投資公司,此前騰訊的投資年會上,11年來的首份投資成績單也被公佈:總計投資700家企業,其中63家已經上市,122家成為市值/價值超10億美金的獨角獸。2018年更有16家被投公司實現IPO,創下紀錄。

北京商報記者 陶鳳 楊月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