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史是打開電影學堂的“聖經”,也是小白到專業晉升的必經通道

隨著娛樂產業的不斷升級,日常的人們觀看影片的機會也不斷增多,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對電影產生濃厚的興趣。一些人也很想提升自己在這方面的知識,想從業餘變為專業。

有些人選擇了深造,去一些電影類高等學府學習,但這類人畢竟屬於少數,對於生活中絕大多數人並不適用。而如果要想在電影這方面知識變得資深,自學也成了一條最為適宜的道路。

電影史是打開電影學堂的“聖經”,也是小白到專業晉升的必經通道

相比較網絡知識的碎片化,書籍仍是獲取知識的最基本途徑。而在大量的電影書籍中,電影史則是打開電影的基本通道,它是打開電影知識海洋的必備,不僅適用普通電影愛好者,即便對於北京電影學院以及中央戲劇學院等各個電影專業的學生也同樣必不可少。

電影史是打開電影學堂的“聖經”,也是小白到專業晉升的必經通道

電影史是入門課,是打下電影紮實知識的基礎

電影史是電影的入門課,通過它可以瞭解電影誕生以下在全世界各國的脈絡發展,其中書中對於各個時期,不同國家,不同派別以及相關的電影運動的介紹發展,對於瞭解電影知識,尤其重要。

首先,通過電影史可以瞭解電影的大致發展歷程。電影從早期盧米埃爾的記錄現實的功能,到梅里愛夢幻的延伸,電影從蘇聯蒙太奇到法國詩意現實主義的發展,再到意大利新現實主義,早期好萊塢的黃金時代,法國新浪潮與左岸派、德國新電影運動、新好萊塢時期,以及20世紀最後的Dogma95運動,通過電影史也能電影在這個歷史長河中經歷了數次的興衰。

電影史是打開電影學堂的“聖經”,也是小白到專業晉升的必經通道

其次,電影史上涉及的相關電影代表人物,以及電影的主張與觀點,他們在電影上的革新與推動,這個也只有通過電影史系統的學習才能瞭解和徹底明白。

電影史是打開電影學堂的“聖經”,也是小白到專業晉升的必經通道

最後是各自的聯繫,電影的發展是一脈相承的,不是各自斷裂的。通過電影史,我們能夠更好地瞭解諸如世界電影人張藝謀、賈樟柯以及諾蘭這樣電影大師的作品,才能找到他們的電影師承的來源,進而更能讀懂他們的影片。比如賈樟柯,其受意大利新現實主義運動最為深刻,早期的長鏡頭以及對於小人物的關注,非職業演員均來源於此。

電影史是打開電影學堂的“聖經”,也是小白到專業晉升的必經通道

版本繁多,具體選擇因人而異

電影史是瞭解電影知識的關鍵,也是通向專業的必備。也正是這個原因,在電影發展的一百多年曆史中,每個時期都會有人進行歸納總結,這也帶來了電影史版本的繁多。以名字舉例,就有《中國電影史》《外國電影史》《中外電影史》《世界電影史》,以及單獨列出來的《香港電影史》《日本電影史》《好萊塢電影》等等。

電影史是打開電影學堂的“聖經”,也是小白到專業晉升的必經通道

由於電影史的版本眾多,每個國家都有人寫作,每個時期也都有相關學者進行總結分析,再加上對於同一個書名也有各個出版社的相繼出版,每個學校的教材也不同。在書籍海洋中,個人選擇上不免會陷入困惑。

實際上,對於大眾而言,如果不是為了做學術,不是專業研究電影史,

選擇一個相對專業的電影高校的老師,基本上能夠滿足電影的需求。當然,為了避免一些外行的誤導,在書籍上可以選擇在電影史論方面研究比較深入,有名望的老師,他們在專業性上的把關與負責任也能讓更多接觸書籍的人在學習中避免更多的錯誤。

電影史是打開電影學堂的“聖經”,也是小白到專業晉升的必經通道

同時在出版社上,國內比較專業的有中國電影出版社,以及各大高校。我個人優先推薦中國電影出版社,這個出版社相對而言因為都是針對電影類的書,著作者多是研究電影的資深學者,相對更為可靠。

電影史是打開電影學堂的“聖經”,也是小白到專業晉升的必經通道

在書的厚度上也要有個分寸。電影史在一百多年間的發展經歷了太多可以書寫的內容,如果僅以外國電影史來專門進行梳理,也得需要三四百頁的內容才能大致講完。因此,在選擇電影史上,不要抱著讀通俗小說的態度,不妨選擇厚一些的書靜下心慢慢看。如果拿一本一兩百頁的世界電影史書,基本上也看不出電影發展的全貌,對電影的瞭解也只是一知半解。

電影史是打開電影學堂的“聖經”,也是小白到專業晉升的必經通道

需要提醒的是,在具體學習中,由於電影早期的歷史越往前越對現在的人陌生,不免會產生枯燥乏味的感覺。為此,不妨先通讀兩遍,有個大致的瞭解。同時欲速則不達,在相對陌生知識,一些專業術語相對比較難理解的地方,可以搜索一下相關的知識,做個背景瞭解。

比如景別、場面調度、剪輯,電影聲音,轉場、蒙太奇的功能等,電影在歷史革新上也都在這些方面有所體現,而也只有對這些知識有最起碼的瞭解,才能看懂書的內容,才能看懂電影。

電影史是打開電影學堂的“聖經”,也是小白到專業晉升的必經通道

當然,更為有效的方式是結合影片去看書,比如書中提到那一時期的代表影片,在具體觀摩影片中也能幫助理解作者所寫的具體含義。

其實看電影史是一個很好地和電影對話的一個過程,這個對話會很長,但是很有意思,通過觀看電影史書籍除了學到電影方面的專業知識,還能有針對性地觀看以往經典電影,其中的價值也比平時在網絡上漫無目的看片更有收穫。像《摩登時代》《公民凱恩》《偷自行車的人》,時至如今,這些電影依舊未被後人超越,而也只有翻看電影史,才能真正去了解這些影片所具有的意義。

電影史是打開電影學堂的“聖經”,也是小白到專業晉升的必經通道

因此在具體閱讀中,不要急躁,慢慢地看,在日積月累中,也能夠將自己的專業知識變得紮實。實際上,有了電影史這個入門課的學習,如果再去深入地閱讀電影理論,電影評論以及其它更為專業的電影書,也會少了很多的障礙。

否則,如果沒有經歷電影史的學習,直接翻看電影理論的書,就會非常吃力,乏味難懂。在這方面,電影史確實是一個和電影其它知識對話的一個橋樑。它給入門者帶來的收穫絕對大於先前的付出。

電影史是打開電影學堂的“聖經”,也是小白到專業晉升的必經通道

最後分享一下我個人閱讀電影史的過程,我最早接觸的一個版本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周星、王宜文著作的《影視藝術史》,當時圖書館的電影史論書籍非常有限,就只能先看這個了,為此仔細看了兩遍,也作了大量筆記,並結合影片來梳理電影史。我對於電影史的初步瞭解這本書功不可沒,通過它,我對世界電影史的發展已比較清楚。

電影史是打開電影學堂的“聖經”,也是小白到專業晉升的必經通道

後來又陸陸續續地接觸其它版本的電影史,以及電影理論的書,進而對於電影的知識也更為系統和客觀。


電影史是打開電影學堂的“聖經”,也是小白到專業晉升的必經通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