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和《聖經》中的四大巧合,或揭開人類的起源之謎

我們都知道,《山海經》作為上古奇書之首,並不僅僅是神話小說那麼簡單。

書中蘊含著豐富且詳實的遠古文明信息;山川地理,風土人情、哲學宗教等等均有涉及,可謂包羅萬象,無奇不有。

因此,也有人認為此書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寶典,當然對此書不削一顧的人似乎更多。

《山海經》和《聖經》中的四大巧合,或揭開人類的起源之謎


而在西方,同樣有一本書,也得到了世人的廣泛關注,它就是《聖經》。

雖然東西方文化存在巨大差異,但仔細研究後,不難發現,兩本奇書對於遠古時期的記載,有太多相似之處,均在記載了大量的神話的同時,又記載許多看似是歷史又過於離奇的事件。

同時它們的境遇也極為相似,常常受到世人的詬病與冷嘲熱諷。不過,至少在西方社會把《聖經》當作史書看待的人並不在少數,相比之下《山海經》就沒有這麼幸運了。

那麼,現在一起來看看《山海經》與《聖經》中,關於上古時期,人類起源的4點巧合的地方,看看那個時期人類經歷了什麼。

一、萬神之鄉崑崙山與伊甸園

《山海經》中記載的崑崙山,並不是今天我們常說的崑崙山脈,這座民族聖山如今在哪裡,已經成了千古之謎。

在《山海經》中記載的崑崙山是一處非常重要的地方,諸神從崑崙聖地走出,開始引領人類社會,戰天鬥地,昂揚向前,這其中的代表人物有伏羲、女媧、西王母、黃帝等等。而通常來說,崑崙也被稱為天界,神的居所,擁有長生不老藥,

而在《聖經》中,同樣有一個這樣的地方,它就是伊旬園。亞當和夏娃在這裡偷吃禁果,而後被上帝發現,將他們趕出來了伊旬園,二人從此成了人類的祖先。

至於這個禁藥是什麼,與長生不老藥有沒有關係,就不得而知了。

不過《山海經》中記載的有的國民可以活800歲,這與《聖經》中亞當活900歲還是挺吻合的。

更巧合的是,《聖經》記載的伊甸園在東方,《山海經》記載的崑崙山在西方。並且兩本書關於這個地點周圍環境的描寫,也有許多極為的地方。

《山海經》和《聖經》中的四大巧合,或揭開人類的起源之謎


二、通天的階梯與巴別塔

在《山海經》記載的上古時期,“上天”似乎是一件極為容易的事。

黃帝和太昊等帝王,可以通過建木神樹,或者靈山上的天柱往返人間與天界。不幸的是,後來天帝顓頊,為了防止凡間的人到天上作亂,就隔絕了天地之間的溝通,也就是著名的“絕天地通”事件。

無獨有偶,在《聖經》中,人們為了上天開始建造史前巨觀“巴別塔”,由於“神”覺得他們聚集在一起能力過於強大,便阻止了這次行動,巴別塔也分崩離析。

參加建造的各個氏族也因此產生了隔閡,相互埋怨,最後不歡而散。而後,人類共同的語言也發生改變。

三、共同的洪水記憶

要說有什麼事,是目前差不多可以確定,並且是全球人類在上古時期都經歷過的,那麼無疑是這場史前大洪水了。

在《山海經》和《聖經》以及一些其他民族的記憶中,都有關於這場大洪水的記載。差不多都是倒灌千里,持續了很久的一場災難。

在《聖經》中,這場洪水持續了四十個晝夜,而在我們的傳說中,伏羲每天都躲在山洞裡,在木頭上刻字來記錄洪水持續的時間,他一共刻了四十道。

四、成書時間與撰寫方式

我們知道,《山海經》和《聖經》,都是由不同時期不同的人,共同書寫而成,很想一本大雜燴的百科全書。並且差不多都是上古時期撰寫的,當然有人會說《山海經》成書於戰國時期,這個說法並不準確,戰國時期應該是對《山海經》進行了一次再編輯。

兩本書不同的點在於,《山海經》很可能是古人根據觀看“山海圖”來書寫的,而《聖經》更多的是網絡民間故事。

因此也可以看出,《山海經》在許多地方要比《聖經》詳細,而《山海經》更像一本山川地理的考察白皮書,而《聖經》更像是一本為了控制人們思想的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