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何要将沈万三满门抄斩?

李解


沈万三不属于明朝人,而是生在元代,死在元代。这一点顾诚在《历史研究)(历史学最顶级期刊)已经详细考证过。朱元璋抄了沈万三后代的满门倒是事实,因其牵扯到明初“蓝玉案”。

有关沈万三在明初的一切事迹不过是讹传。

然而沈万三的大名在明朝也得到广泛传播,并不是近代才谣传的。从明代起,沈万三就几乎成了富豪的代名词。像嘉靖年间权臣严嵩专权,浙江嘉兴县一位进士,花了23000两银子,买了一个吏部考功司主事的职位,于是时人称这个官位叫“沈万三官”(田艺蘅《留青日记》卷三五),暗讽这个官职太昂贵了。

在万历年间刊行的《金瓶梅词话》里,潘金莲两次引用谚语:“南京沈万三,北京枯柳树,人的名儿,树的影儿”,可以说名揚大江南北,妇孺皆知。

到目前为止,从民间到学术界都认为沈万三是明初人,或至少认为他的事迹发生在明朝洪武年间,其实这种观点有误。其中《吴江县志》里就表明了:

“张士诚据吴时万三已死,二子茂、旺密从海道运米至燕京”。

就是说张士诚攻占平江路(现在的苏州)的时候,沈万三已经去世。张士诚是在元至正十六年(1356)二月占领平江路,也即是说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时候,沈万三早已经死了12年以上。

尽管明人的野史笔记中关于沈万三在洪武年间的事迹很多,其实可信的材料并不多,而且诸证据都证明了沈万三也就是沈富的活动是在元中期到元末,这一点在王行作等人的墓志铭中也可以得到佐证。那么所谓朱元璋抄了沈万三的家,其实是对沈万三后代的抄家灭门,什么原因呢?

沈万三家族的覆亡。

既然沈万三子在元朝末年就已经去世了,当然他也不可能遭到朱元璋的打击了,噩运是落在沈万三与其弟沈万四的后裔头上,主要与洪武二十六年的蓝玉“谋反案”有关。在蓝玉案之前,沈家已经有落败迹象,先是洪武十九年沈旺的儿子沈至、沈庄被人诬告一度下狱,虽然后经查明被释放了,但是沈万三的女婿陆仲和却在劫难逃,被扣上“胡党”(明初四大案的胡惟庸案)的帽子,以致满门抄斩。

朱元璋手书《大诰三编·陆和仲胡党第八》:“苏州府吴江县陆仲和,当十八年粮长……因党事发,身亡家破。”

在蓝党案(洪武二十六年)之前,作为江南首富的沈家并没有受到什么特别沉重的打击。自从洪武二十五年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成为合法继承人,朱元璋惟恐孙子太年轻,威望和经验不足以驾驭天下,万一有“英雄”突起,那他建立的大明帝国就有可能旁落他人之手。于是朱元璋横下一条心准备重开杀戒,把一切可能危及朱家王朝的潜在势力通通铲除。

蓝玉谋反是否属实其实是值得质疑的,毕竟在朱元璋作序编写的《逆臣录》里证词破绽百出,对涉案人员基本是屈打成招,绝大多数证据都是捕风捉影。但是既然皇帝的弥天大网已经撒开,哪有撤回的道理,只能接着对“胡党”之后仍有相当势力的武功集团和江浙富戸痛下杀手。沈氏家族被首先纳入“蓝党”行列,理由很简单,就是有一个叫王行的人,他与蓝家和沈家的关系都很密切。

王行幼年家境十分贫寒,但是本人天赋异禀,十七八岁就开始同当地文人雅士交往,并在苏州城北齐门设立了私塾。他曾两次在沈家任门馆先生,又曾两次在蓝玉加任家庭教师,因此沈家及其姻亲顾常、顾学礼父子同蓝玉的交往,主要都是王行从中介绍促成的。此后王行受到蓝玉的推荐,得到了朱元璋召见,蓝党案发后,不要说王行脱不了身,经由他介绍而搭上蓝家的一系列宗族都在劫难逃。

朱元璋鼓励告讦,互相检举、揭发,蓝玉案辗转牵连,有超过万人被屈打成招。从洪武二十六年春天到三十一年春天,整整五年时间尸横遍野、哀怨相告。朱元璋还对沈氏进行釜底抽薪似的抄家,逼供沈家隐匿财产,最后实在没有油水可以榨了,才将沈万三的曾孙沈德全凌迟处死。

在专制皇权下,除了皇帝一人,无论什么大富大贵也不过是手起刀落、命如草芥。


莫山主说历史


关于明朝巨富沈万三,民间一直都流传说他有个可以钱生钱的聚宝盆。

不管在聚宝盆里扔了什么,它都会越变越多。沈万三有钱到什么地步呢?据说他的餐具是金银做的,筷子是羊脂玉的,酒杯是玛瑙石的,且个个价值连城。

有人用现在的金银比例换算了下,发现沈万三当时的财富折合人民币6000多亿。

如此有钱的一个人,按理说应该备受皇帝拉拢,是朝廷的座上宾,可奇怪的是,明太祖朱元璋竟然下令将其一家老小满门抄斩。

为什么会这样呢?有书君觉得原因有三个:

一、沈万三以财力助张士诚守城,让朱元璋吃了不少苦头

我们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是起义发的家。元朝末年,同朱元璋一起起兵的还有张士诚、陈友谅等部。

他们一边竭力同元军作战,一边又互相攻击,抢占地盘。张士诚是盐贩出身,势力范围在东吴一带。

消灭了实力最强劲的陈友谅部后,朱元璋开始公开讨伐张士诚。

一举攻下通州、泰州、徐州等地后,朱元璋将张士诚最后的势力困在了苏州。

沈万三本是今天浙江湖州人士,但后来随父亲搬到了江苏。

元末藩镇割据厉害,反正在谁手底下活着都是一样的,只要能活着就行。

所以,作为江苏商界带头人的沈万三,对张士诚给予了最大限度的财力支持。

自古以来,南方的经济条件就比北方要好很多。

原本势力大不如朱元璋的张士诚,因为有了以沈家为首的江南富商们的支持,兵力瞬间强大了很多。

朱元璋将张士诚困在苏州长达八个月之久,才最终将其一举消灭,可以说沈万三功不可没。

一想到因为沈万三的存在,才让自己和将士们吃了那么多的苦头,朱元璋简直恨得牙痒痒。

可是,朱元璋野心勃勃,志在统一中华,自然不会在这种小事面前失了民心。所以,哪怕他对沈万三恨之入骨,这种恨也被他很好地藏在了心里。

可是,不发作不代表原谅。沈万三以财力助张士诚守城是赤裸裸存在的事实,朱元璋没有当时动手送他归西,只是想“秋后算账”。

二、沈万三聪明反被聪明误,请求代朱元璋犒赏三军,触了朱元璋的逆鳞

沈万三能迅速地发家,集合了社会上大部分的财富在身,说明他不是个蠢人,相反,他还很聪明。

张士诚身死后,沈万三清楚地意识到,自己之前帮助张士诚的举动定会为沈家上下招来杀身之祸。

所以,他主动出击,做小伏低一番后,主动提出为囊中羞涩的朱元璋免费修缮城墙。

朱元璋是农民出身,身边围绕的也多是些泥腿子,哪怕倾自己全部之力,也只能修缮一半的城墙,自是欣然同意。

沈万三自觉性命得保,修缮完城墙后,又大大方方地给朝廷捐了一部分财产。

殊不知,朱元璋却更恼火了。自己一介帝王,修城墙修到一半就口袋空空了,沈万三一个最低贱的商人,却在独立修完一半城墙后,仍有盈余捐赠给朝廷。

这种不经意间的露富,被朱元璋理解为了一种炫耀,或者说是轻视。正在他大动肝火之时,沈万三又不知死活地进言,说想要代皇帝犒赏三军。

犒赏三军那是一个平民百姓可以肖想的吗?现在想犒赏三军,以后呢,是不是还想取而代之,自己做皇帝?

朱元璋一想到这就火冒三丈,再联想到之前他帮助张士诚守城那件事,立马觉得自己无需再忍,迅速地下了诛杀令。

好在,马皇后尚算清醒,觉得因为这个理由诛杀有功之人,会遭天下人耻笑,所以劝服朱元璋,改判为了全家流放。

每一个初登大宝的帝王,都希望天下臣民一心,沈万三聪明反被聪明误,结果却触到了朱元璋最不愿触碰的逆鳞——二心。

所以,哪怕沈万三并没有这个意思,他也已经触怒了朱元璋,离死不远了。

三、女婿行为不检,被冤卷入蓝玉案,成为压死沈家的最后一根稻草

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沈万三一家虽然被发配到了云南,但日子还算过得去。

再加上沈万三经济头脑一流,很快,沈家就又恢复了基本的富庶,一家人日子越过越好。

可有道是“一颗老鼠屎害了一锅汤”,沈万三有个女婿叫顾学文,因觊觎邻居家的美少妇,动不动就与对方鸿雁传情。

对方家长在发现二人的奸情后,十分愤怒,但苦于证据不足,报官的话又怕牵连自家名誉,一时之间陷入了纠结挣扎当中。

正在这时,蓝玉案爆发。世人皆知蓝玉恃宠而骄,朱元璋这次必不会放过他。于是,他们便报官谎称顾学文与蓝玉其实是同伙。

当时的情况,但凡涉及到蓝玉案,都会变成要案,要呈报给皇帝。

朱元璋一看沈万三的名字赫然出现在列,再次发怒,御笔一批,判了沈家满门抄斩。就此,属于沈万三的辉煌彻底终结。

其实,沈万三也知道女婿是被冤枉的,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怪只怪自己选人不淑,彻底压垮了沈家。

有人说,钱财乃魔鬼,要么摧其性命,要么毁其灵魂。

其实,金钱本无罪,生事的一直是人的内心。沈万三被朱元璋满门抄斩,不能说全是朱元璋心眼小,也不能说全因沈万三怀璧其罪,个中缘由,一半一半吧~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一个从社会最底层爬起来当了皇帝,对富有阶层的一次财富掠夺和剥削,这是朱元璋清算沈万三的根源所在。

沈万三在史书上是个很出名的富商,出名到什么程度呢,《明史》和《吴江县志》作为官方认证的权威史书,居然对沈万三的记载是不同的。

沈万三的名气更多的是和明太祖朱元璋联系在一起,出资修建南京城墙,工程余资贡献朝廷,自己出万金犒赏三军,最后被抄家充军发配云南等等,这些事迹的记载均在《明史》中有详细的记录,就更别说野史记载沈万三连聚宝盆都有。

《吴江县志》的记载却与《明史》相差很大,沈万三不但没有见过朱元璋,资助过南京城墙修建,甚至在元朝就已经死了,就更别说后来发生的那些传奇故事了。

《明史》和《吴江县志》对一个人物的记载差别如此之大(除了都记载沈万三是富可敌国的富豪),肯定有原因。简单的说,《明史》是清朝人撰写的,有抹黑明朝的嫌疑,并且把很多民间传说故事当作了正史进行记载,《吴江县志》却是当地府衙进行的逐年记载,可信度更高一些。

既然题主说了朱元璋灭了沈万三三族的事情,我们姑且相信《明史》的记载为真实的,即使《明史》的记载中,也朱元璋也没灭沈万三的三族,只是充军流放到云南。

按照《明史》记载,沈万三在浙江吴中发家,富可敌国,在元末乱世期间能挣下如此庞大的家业(据后世统计,沈万三的资产价值七千亿人民币),那是相当的不简单,沈万三能在乱世中家业兴旺,富可敌国,没有几把刷子,那肯定不行。

沈万三的刷子就是站队和攀附权贵,他首先攀附上了张士诚,毕竟吴中是张士诚的地盘,沈万三在他的地盘上要生存,发展下来,肯定是要依附于张士诚的。

沈万三能给张士诚带来的只有一样东西——钱。出钱助军,出钱修城。有钱就好办,张士诚也乐于有这样的土豪为他提供资金支持。

没多久,朱元璋打来了,灭了张士诚,在南京登基称帝,建立了明朝,沈万三作为当时的超级富豪,肯定也明白自己的处境,更何况自己还资助过朱元璋的死敌张士诚。

沈万三又拿起了他的刷子——钱,正巧南京城要建都修墙,沈万三向朱元璋讨好,承诺自己出资修建南京城墙,朱元璋当然也高兴,只要有人出钱。再好不过。

这没想到沈万三太有钱了,不但修建好了南京城,而还有余钱贡献给朱元璋,到底是财大气粗,朱元璋都惊讶于一个普通富豪能比朝廷更有钱,当然作为穷光蛋起家的朱元璋更乐意接受,但内心的那点农家子气还是有点。

重点来了,沈万三觉得自己站好了队,现在又攀附上了当今皇帝,就有点得意忘形,商人的本质让他忘记了政治对他的危机。

此时明朝北伐大军班师回朝,沈万三又对皇帝朱元璋说,要不,我出钱来犒赏三军吧。完了,彻底完了!

朱元璋本来就对你有俩臭钱心里不平衡,你这还嘚瑟着要自己出钱犒赏三军,收买人心不说,还要收买军心?这还得了,你不有钱吗,那就抄了他的家,钱财全部充公吧。

朱元璋本意要杀了沈万三,在马皇后的劝阻下,只是发配他到云南。至于题主说的灭了沈万三的三族,这个故事虽然传得有板有眼,那基本都是假的。大概内容是,沈万三发配到了云南后,凭借自己的经商才能又东山再起,但是他的女婿却与凉国公蓝玉认识,蓝玉一案爆发后受到牵连,朱元璋就借此诛杀了沈万三的三族。

以上是所谓朱元璋诛杀沈万三三族的基本故事,但是我觉得基本都是假的。历史都是让后人编撰和书写的,如果我们认真的去查阅相关史料,大家会发现很多疑点,篇幅有限,就不多加阐述。

按照此故事的说法,朱元璋杀沈万三的本质还是因为沈万三太有钱,朱元璋曾经太穷了。有些心态其实一直深入灵魂。


沉墨I方之城


沈万三好心帮忙却被明太祖整死,这个传说家喻户晓。也成为后世于明朝有怨气的人在论证明朝“无道”时常用的话头。但是这个传说根本就是两个不同的事件糅合到一起的。

简单的说:第一,沈万三是吴中巨富,但没有和明太祖见过面;第二,沈万三一家确实被明太祖灭门了,但是却不能怨明太祖寡恩。

沈万三水冢,竟然认为沈万三曾做过一路诸侯。

据明朝中期吴江学者、沈家姻亲莫旦在《吴江志》中记载,“张士诚据吴会时万三已死,二子茂、旺秘从海道运米至燕京”。

也就是说,沈万三死于元顺帝至正十六年(是年张士诚据吴会)以前;沈万三家是做粮食生意的,很可能是替元廷包税。莫旦不仅是沈家的亲戚、同乡,而且出生之际距沈家覆灭之时不过半个世纪,他的记录可以说是第一手资料。

而明太祖要等到十二年后才成为了洪武皇帝,由此可知沈万三和明太祖根本没见过面。也就更无从谈及因炫富获罪而被流放云南。

想象中的明太祖向沈万三借钱。

但是,沈家最终被明太祖屠灭满门……

一开始,沈家和大明朝的关系相当不错。据宋景濂学士记载:

“于是,以钜室为粮长。大者督粮万石,小者数千石。制定而弊复生,以法绳之,卒莫能禁。是时,惟苏之沈氏以奉法称,天子亲召与语,赐之酒食,时减免其田赋,名闻四方。”

明初制度多袭元初,民间税赋也大多交给富豪包办。而沈家便是其中的佼佼者。甚至因为比较守法而得到了明太祖的各种支持。

但是好景不长,沈家卷进了洪武末期的“蓝玉逆案”成了乱党骨干,事情败露后便被灭门了。

事情始末是:沈家有一位西宾,也就是家庭教师叫王行,是个社会活动家,为人很四海,从沈家出来后又去当时大将军凉国公蓝玉府上坐馆。于是沈家的女婿顾学文先通过王行结识了蓝玉的长子,馈赠了“异样犀带”等珍贵礼物,并且由此得见蓝玉。后者吩咐顾学文“常来这里说话”。

后来蓝玉谋反,拉顾学文一起上贼船,顾学文又拉上沈家一块儿为政变筹集资金。眼看着吕不韦那种“立国家之主赢利无数倍”、“今建国立君,泽呵以遗世”的泼天富贵就指日可待了,结果一件事情让所有的计划一败涂地。

顾学文平日横行霸道鱼肉乡里,仇家自然不少,有一个跟他有夺妻之恨便向官府举报顾学文和沈家勾结蓝玉造反。于是沈家便因此惨遭灭顶。

洪武三十一年,朝廷下令将沈家成员“沈德全、沈海、沈昌年、沈德嘉、沈文进、沈伯圭。”(《逆臣录》)等人处以极刑。至于其他的家族成员,则依圣旨:

“‘正党与户下户丁都凌迟了,十岁已上的小厮都发南丹卫(今广西河池)充军,十岁以下的送牧马所寄养,母随住;一岁至三岁的随母送浣衣局,待七岁送出来。’”

而顾学文在审讯中又四处攀诬毁人,前后牵连近一万五千人。这些人也被流放云南,这便是传说中沈万三流放云南的真相。


“如何把自己做大又不把自己玩死”这根本就是个“第二十二条军规”式的课题。

紫定窑茶盏。产于宋朝南渡之前,其中精品在当时便价值不菲。据莫旦于明孝宗弘治元年所撰《吴江志》记载,其高祖礼部侍郎莫礼曾于洪武二十三年归乡拜访沈家(沈万三已死,其子当家),记录席间穷奢极欲可谓倾笔难尽:“其家屏去金银器皿,以刻丝(缂丝)作铺筵,设紫定器十二卓(桌),每卓设羊脂玉二枚,长尺余,阔寸许,中有沟道,所以置筯,否则筯汙刻丝作故也。行酒用白玛瑙盘,其斑纹乃紫葡萄一枚,五猿采之,谓之五猿争果,以为至宝。”


陳大舍


我们都知道,沈万三家财万贯,富可敌国,但是朱元璋并没有将沈万三满门抄斩,而是将沈万三流放到云南。

根据明史的马皇后传记载,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定都于南京,他要修一下南京城,沈万三就找上朱元璋,愿意帮忙修三分之一的城墙,朱元璋答应了,修好之后,沈万三又提出,他愿意出钱来犒劳军队。

朱元璋一听就怒了,你愿意出钱修城墙,这个是好事,但是你只是一个平民,竟然想要犒劳天子的军队,你是何居心?就下令要将沈万三给杀了。在旁边的马皇后,就来劝朱元璋说:朝廷的律法是用来处罚不法之徒的。

而百姓富可敌国,这是不祥之人,上天自然会惩戒他的,你又何必杀他呢?朱元璋平时还是比较听马皇后的话,也给马皇后面子,就没杀沈万三,只是将他流放到云南去,据说沈万三还遇到了张三丰。

这个事情,虽说是明史明确记载的,但其实还是有错误的,那就是云南是明军在洪武十五年才平定的,而此时,仅仅是洪武元年,根本就不可能把沈万三流放到云南的。

另外根据《吴江县志》的记载,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时候,沈万三早就死了,而这个《吴江县志》是根据明代人莫旦的《吴江志》,而莫家与沈家是姻亲,应该不会弄错。

王行给沈万三的儿子沈荣,沈荣的孙子沈森写过墓志铭,其中沈荣死于洪武九年,七十一岁,也就是说洪武八年的,沈荣是六十二岁,那么沈万三这个时候也至少是八十几岁了,而如果是洪武十五年流放云南的话,那就差不多是一百岁了,也不可能了。

另外,沈万三的几个儿子和孙子也都没有死,那就足以说明沈万三是不可能被朱元璋满门抄斩,另外也不可能被流放到云南的。


历史简单说


先纠正一下问题,历史上,沈万三是否被朱元璋满门抄斩,并没有确定结论,还有史料记载,沈万三及其家族最后被发配到了云南,并没有满门抄斩。

沈万三发家致富之谜:靠海外贸易,成为商贾大户

那么,要了解朱元璋与沈万三的关系,我们首先必须了解沈万三其人。

沈万三是谁?沈万三的祖籍在浙江湖州,后来迁到苏州的东蔡村,到了沈万三父亲沈佑这一代,就迁到了湖州南浔镇(今天江苏周庄)。

沈万三,本命沈富,排行老三,那个时候,人们会以“万”字来称呼富有者(有点像之前我们称呼的万元户)。

根据学者的考证,沈万三之所以富可敌国,是因为他进行了海外发达的贸易,以此挣得大量的钱财,购买了上千顷土地。

明代地图

沈万三主要的业务有两种,第一种是在南方购买粮食,运输到到北方。当时,由于少数民族如金、元对北方土地的破坏,北方已经逐渐凋敝,必须要靠南粮北运来维持。

第二种是对外出口手工产品。沈万三曾经把江浙一带的丝绸、瓷器和手工业产品销往世界各。当时,海外对中国瓷器非常喜爱,一运到海外往往销售一空。

沈万三到底多有钱呢?《明史》记载,沈万三家请了一位私塾先生,为了让他好好教书,好好写文章,为沈家后辈做榜样,每写一篇文章,就给白银二十两。可见,其富有的程度。

沈万三出生年代之谜:到底是元末还是明初?

看到这里,可能读者有个疑问,好像我并没有说沈万三具体的出生年代。

没错,那是因为沈万三具体出生在什么时期,学者们还在众说纷纭。

最有名的就是明史专家顾诚所写的《沈万三及其家族事迹考》(发表在1999年的《历史研究》上),他认为,沈万三根本就不是明朝初年的人,在元末他已经去世了。

顾诚

顾诚给出的证据是,根据当时的《故吴兴处士沈汉杰墓志铭》和《沈茂卿墓志铭》里面的记载,沈万三的儿子沈荣在朱元璋建国之时已经62岁了,孙子也已经39岁了。《吴江县志》里面也说:“张士诚(元末起义军,后来被朱元璋消灭)据吴时,万三已死”。

现在《明史》中的记载不过是以讹传讹。

由此推断,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沈万三故事应该是后人杜撰的。

不过,现在也有学者如樊树志提出了质疑,他根据乾隆时期的一部周庄镇志《贞丰拟乘》,认为,沈万三生活在明初应该是可信的。

于是,还有民间学者认为,历史上其实存在两个沈万三,一个处在元末,一个处在明初。我觉得,这种说法非常有可能(清朝康熙年间,还出现过两个于成龙,巧合的是,二人都是同年同月同日生)。

沈万三的结局:本想巴结权贵,却遭忌惮而被发配

那么,沈万三的结局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在《明史·后妃传》、《七休类稿》中都记载,朱元璋夺得天下之后,沈万三为了讨好新政权,主动帮助修建南京城墙,并且还放了一个聚宝盆在南京城墙之下。据说,聚宝盆里面放置了各种珍贵的珠宝,以此防止城墙倒塌(后来,南京有一个城门就叫聚宝门)。

随后,朱元璋打算犒赏三军,可是,天下刀兵四起很多年了,朝廷也没有太多的钱。沈万三主动提出,要自己出资犒赏三军。

多疑的朱元璋听完之后大怒,说“匹夫犒天子军,乱民也,宜诛”。对所有专制皇帝来说,军权都是最重要的。沈万三犒赏三军,这不是要收买部队的人心么?所以,打算杀了他。

多亏马皇后深明大义,对朱元璋说:“妾闻,法者诛不法也,非以诛不祥之民。富敌国民自不祥,不祥之民天将灾之,陛下何诛焉?”意思就是,沈万三有没有犯什么罪,虽然他富可敌国比较有危险,但老天自然会惩罚他。你为什么要违背人心,杀掉他呢?

于是,朱元璋决定将沈万三发配到云南。沈万三到了云南之后,仍旧家财万贯,生活非常好。

这是一种说法,其实在王世贞的《国朝丛记》里面还有一种,说沈万三最后被杀了,将他家所有的财产都抄没了。

那么,朱元璋为何要为难沈万三,将其置于死地呢?我们知道,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就大开杀戒,先杀掉了宰相胡惟庸,后来又大兴冤狱,以谋反罪杀掉了驸马蓝玉。

朱元璋害怕这些大臣与商人联合,推翻自己的政权。所以,朱元璋曾学习汉武帝,将南方很多有钱人家发配到云南等地。沈万三就是因为被扯进了蓝玉案,最后引发灾祸的。


兮兮说事儿


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定都南京后,就打算扩建南京城,想把南京建成气派的天子之城。但由于多年战事,钱都用于打仗上去了,根本没什么钱来做改建工程。

就在他发愁的时候,超级大富豪沈万三主动请求修筑聚宝门到水西门一段的城墙,还有道路拓宽、建造桥梁等工程。

沈万三不光解决了朱元璋的经济问题,还请来名师把扩建工程完成的又快又好,然而,他非但没得到朱元璋的表彰,反而被满门抄斩,这咋回事呢?

(朱元璋剧照)

沈万三本名叫沈富,是元末明初时的江南巨富。据说他“资巨万万,田产遍于天下”,是个富可敌国的主。

早先,张士诚依托江南和朱元璋大战时,由于他实力强大,再加上他曾是私盐贩子,和江南一带的商人都颇有交情,所以凭着坚实的群众基础,得到了江苏南一带商人的支持,沈万三自然也是支持者之一。

朱元璋大败张士诚后,建立了大明王朝,并把都城建在南京。但由于江南商人曾支持过张士诚,他颇为忌恨,一直想侍机报复。

沈万三是江南首富,他自然知道大祸将至。所以在得知朱元璋要扩建都城后,便积极请求愿修筑三分之一的工程,并将扩建道路及建设桥梁等工程一并揽了下来。

朱元璋见沈万三主动为自己排忧解难,心里也很高兴,于是给了个让他将功赎罪的机会,同意让他去改建都城。

沈万三深知此事关于一家老小的未来,所以特别上心,他先请了建筑方面的名师来规划如何改建,又雇请了不少工人参与工程改建。

(沈万三)

为了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都有保证,沈万三吃住都和工人们在一起,日日夜夜地盯着他们干。

沈万三的辛苦没有白费,他承建的工程比朱元璋的国家队要早3天完成,而且经过验收,也比朱元璋的国家队做的质量更好。

沈万三好不得意,觉得自己好歹是有功之臣了,所以在被朱元璋召见的时候,他有些飘飘然,竟一拍胸脯说,他愿出资犒赏三军。

朱元璋本就因为沈万三的工程做得比国家队又快又好,很没有面子。现在听他说还要犒赏三军,心想,犒赏三军之事,向来是皇帝的事,怎么由得你一个老百姓来做,简单就是个乱民。于是勃然大怒,当时就要把他推出去斩了。

幸好马皇后认为国家刚建,再说沈万三毕竟出人出力,为国家做了事,立刻就要斩他,势必让天下人觉得朱元璋凉薄,不利于国家稳定,所以她劝阻朱元璋说:“不祥之民,天将灭之。陛下何诛焉!”

朱元璋听了马皇后的话,于是才免了沈万三的死罪,改把他及他的家人流放云南,同时将他的家产没收了大半。

(顾学文行刑)

沈万三虽说栽了跟头,但他到了云南后,凭着手中钱财,发挥他经商的天赋,渐渐又做得家大业大,人丁兴旺起来。

然而,沈万三的上门女婿顾学文由于好色,竟勾引同乡的一个傻子的美貌妻子。两人一来二去,勾搭在了一起。后来被傻子的父亲知道了,于是悄悄收集了证据,伺机报复。

洪武末年,蓝玉案发。傻子父亲灵机一动,诬告顾学文因不服被流放云南,所以和蓝玉通谋。

朱元璋听说后,深信如此,再加上沈万三富甲一方,谁知道他的子女会不会与别有用心的人串通一气,所以为了防患于未然,于是把他的儿孙尽数杀光,家产全部充公。

此时沈万三已是80多岁的老人,哪里经得起这样的风浪,再加上钱财悉数充公,连个养老保命的钱都没有了,所以他苦苦挣扎着又活了几年,便病逝了,死时连口薄皮棺材竟都没有,实在是很惨。

(参考史料:《吴江县志》)


张生全精彩历史


明代以来各种文献中,保存了不少涉及沈万三的内容,有些具有一定的事实根据,但大多充满传奇色彩。沈万三引起中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不断有人发表论文,对沈万三传说及其家族情况进行梳理和分析。对于世传沈万三遭到明太祖迫害流放等事,多数学者认为虽然不无附会夸张,但反映的基本事实是可信的。也有学者表示怀疑,如黄云眉援引乾隆《吴江县志》中“张士诚据吴时,万三已死”等语,认为“果可信,沈之死尚在士诚据吴时,则诸书所摭沈事,什九皆归虚构,屏而不录可也。”

关于沈万三,田艺蘅谈到: “元时称人以郎、官、秀为等第,至今人之鄙人曰‘不郎不秀’,是言不高不下也。”这很可能只是江南俗语。如果元朝及明初确实存在“人分五等”制度,官私典籍应当会留下一些线索,而现存户帖、黄册实物以及地方志中均未见此种制度,提到此事者仅限于与沈万三有关的几则笔记,元朝及明初是否有此制度实可怀疑。其二,解释沈万三之名,必须与其弟名一并考虑,若“万三”意为“万户三秀”,则其弟则当为“万户四秀”,此时其兄弟是否已分家,为何户等不同,皆需要斟酌。

就是因为修长城的事,万三不但说给钱,还犒劳三军,惹了朱元璋受其多心,所以后来处理了他。


李三万的三万里


1

朱元璋和沈万三相爱相杀,这个故事很有趣。记得早年间看过一部张卫健演的电视剧《聚宝盆》,讲的就是朱元璋和沈万三青梅竹马,相爱相杀的故事。


在那部电视剧中,范八亿同学是第二女主,第一女主是如今混微商届卖保健品发家,身家不止八亿的张庭。


聚宝盆这部电视剧的名字就是根据民间传说来的,传说沈万三原来家里很穷,后来捡了一个聚宝盆,一个元宝放里面就成了俩了,一碗米放进去,明天就成一缸米了,因而陡然而富。


民间传说对一些人一些事情总喜欢简单化,希望靠着一个神迹解释一切,比方说一个聚宝盆就把沈万三发家致富的所有努力都消解掉了,只留下神迹俩字而已。


也许再过几百年后,马财神也会被神话的,说他去外国旅游,无意间进了一个山洞,发现了一个时间机器,坐上去就能看到未来,于是他发现未来电商将大行其道,于是回国后甩开膀子开干。为啥他的公司叫阿里巴巴呢,因为他坐的那台时空机名字就叫阿里巴巴。


沈万三的也是巨富,他他有多富呢?民间传说他要帮朱元璋修都城南京的城墙,因而惹得朱元璋大怒,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沈万三一个土财主竟敢和我嘚瑟,来人把他发配云南去者,他所有的钱都归国库。


在中国古代,商人的地位很低,虽然他们努力交好朝廷官员,有时依旧不能逃脱被清算的命运,比方说胡雪岩。


沈万三好像也是和胡雪岩一样,不过他比胡雪岩高调的多。


2

故事只是故事,历史上的沈万三和朱元璋交集不多,在《吴江县志》记载:


张士诚据吴时,万三已死,二子茂、旺密从海道运米至燕京。


也就是沈万三死的时候,朱元璋正在和张士诚陈友谅鼎足而立,建都城根本连影都没有,而明朝建都南京时沈万三已经死去多年,他的儿子大多都五六十岁了,如果沈万三还健在应该也八十开外了,一个垂暮老人为啥要在朱元璋面前嘚瑟要修筑城墙。


不过沈万三家真的被抄了,家人被杀,女人被送入官家开的妓院里,但是他家被抄的理由不是因为家里藏了聚宝盆不上交,也不是因为钱多的想修筑城墙,而是因为牵扯进了明初的谋反大案蓝玉案里。


沈家在沈万三死后子孙很给力,财富持续爆发式增长,沈家人不像有的暴发户有了钱胡吃海塞,他们很注重后代的文化教育,毕竟在明朝那个环境下,有钱只是富,见了县太爷依旧要跪,地位不如一个有秀才功名的穷书生,只有考取功名当了官才能算贵。


沈家有钱,可以请最好的先生来家里坐馆教书。


他们家请的这位先生比好还要好,这位先生叫王行,字止仲,号半轩,是有名的大儒,王行和明初的著名诗人高启,辅助朱棣靖难成功的和尚姚广孝,是很好的朋友,所以高启和道衍和尚和沈家关系也不错。


王行曾经长期在凉国公蓝玉府里教书,蓝玉对他很敬重,还数次带他去拜会过丞相胡惟庸,后来胡惟庸犯事儿,王行怕牵连到自己,才离开京城到了沈家教书。


沈家知道王行和蓝玉的关系匪浅,蓝玉是常遇春的小舅子,常遇春的女儿又是太子妃,有这层关系,靠上蓝玉这座大山,那么富贵岂不是唾手可得。


因为有王行在中间穿针引线,沈家和蓝玉很快建立了亲密的合作关系,但是沈家人万万没想到,这位凉国公蓝玉真的很凉,沈家原以为找到了一个大靠山,但是没想到这座靠山是座冰山,沈家因为巴结上了蓝玉才遭到了灭顶之灾。

3


沈家被朱元璋灭门的由头是沈万三的女婿顾以成勾搭当地陈序官的儿媳妇梁氏。


序官是地方上管酒宴的九品小官,这位陈序官有个傻儿子,缺心眼,但是因为陈序官有钱,给傻儿子找了一房漂亮的媳妇,儿媳妇姓梁。


沈万三的女婿顾以成是当地粮长,粮长就是从百姓手中收取粮食赋税,然后押运到朝廷官仓去,这事儿在明初都是由地方富户担当,沈家是大户人家,自然要担起这个责任。


其实不管是序官还是粮长都是不入流的小官,但是油水十足。


顾以成听说陈序官的傻儿子娶了房漂亮媳妇,于是动了邪念,每次压粮经过陈家楼下,都要停船捣鼓出点声响来,或者找人豪饮,或者弄个戏班子来唱戏,为的就是引起梁氏的注意,如果她打开窗户往下看时,支窗户的竹竿砸在自己头上,那就更妙了。


然而没有。


于是他买通了梁氏的邻居王婆,让她把一些金银珠宝送给梁氏,梁氏自然不要,王婆说:这些都是那位顾大官人送给娘子的,顾大官人没有别的要求,只要娘子给他写首诗以解相思之苦就行。


梁氏想,这不过举手之劳,于是给顾以成写了首诗,顾回了一首,又送了很多金银首饰。一来二去两个文艺青年的心越来越近。


这时候顾以成又使出第二个杀手锏,买通当地的一帮地痞流氓,让他们找梁氏的傻丈夫去赌博,输赢顾以成都掏钱,只要拖住哪位傻小子别回家就行。


于是顾以成和梁氏在楼上彻夜研究诗词的时候,她哪位傻丈夫就在外面彻夜当赌神。


有时想想,有钱真的可以为所欲为,看看顾以成玩的多么清新脱俗,哪像西门庆一样,偷个情闹出人命,最后自己也送了命。


不过顾以成偷情,没有害了陈序官的傻儿子,却把整个沈万三家1000余口人都给搭进去了,这才是偷情的最高境界。


顾以成之所以如此倒霉,因为他的对手是一个狠人,梁氏的公公陈序官。


他得到自己儿媳妇和顾以成偷情的证据后,没有声张,也没有带人去上门捉奸,他认为那样没什么用,不能把顾以成整死,他需要一个机会,让顾以成永世不得翻身。


他暗暗的收集和沈家和顾以成有关的各种信息,终于洪武26年他的机会来了,凉国公蓝玉因为谋反罪被太祖皇帝拿下,隐忍多年的陈序官出手了,江南巨富沈家被连根拔起。


这真的是偷情引发的惨案。


但是这也是朱元璋刻意想把这件小案子做大,朱元璋借着蓝玉谋反一案,用蓝玉做勾连几乎杀光了所有开国大臣和他认为会威胁皇太孙朱允炆的潜在敌人,只要和蓝玉案沾点边的人,都难逃一死,沈家作为江南富户,如果和手握兵权的凉王蓝玉勾结,破坏力巨大后果不堪设想,这根钉子一定要拔掉。


所以即使顾以成管住了自己的裤腰带,依旧无法阻止沈家被灭,因为他们挂靠上蓝玉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自己家族的命运。

==================



薛白袍


早在20年前,明史学者顾诚教授曾作《沈万三及其家族事迹考》一文,详细考证了沈万三的身世,否定了他是明初人的说法,认为他生在元代也死在元代,史籍中有关沈万三在明初的一切“事迹”均是讹传。因此,所谓“朱元璋为何要将沈万三满门抄斩”,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首先,顾诚先生注意到《吴江县志》的记载:“张士诚据吴时万三已死,二子茂、旺密从海道运米至燕京。” 张士诚的军队攻占苏州是1356年的事,等到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时,沈万三已去世多年。

其次,为了论证《吴江县志》的记载是否可靠,顾诚先生分别从沈万三生活的年代、沈万三子孙生活的年代、与沈氏家族有关人士的记述等多方面进行考察。

例如,根据元末明初人王行所撰的《沈荣甫墓志铭》《沈茂卿墓志铭》等文献记载,洪武九年(1376年)时,沈万三之子沈荣甫去世,享年七十一岁。因此,明朝建立时,沈荣甫是六十二岁,沈万三之孙沈森也有三十九岁,沈万三如果在世,恐怕也有八十多岁了。然而,明朝攻占云南是洪武十四年(1381年),沈万三如真像明代野史和《明史》中说的那样,因筑城墙触怒朱元璋而被发配至云南,也是一百多岁时的事情了,这实在是很难让人想象。

除此以外,顾诚先生还据《沈荣甫墓志铭》等材料,考证了沈万三在世时的交友情况,确定他主要的活动年代是元朝大德、延佑年间,并不在明朝开国之后。明代对沈万三的相关记载,很有可能是将沈万三子孙的事迹附会到他本人身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