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口雨后的小笋 都是恰恰好的春天

每一口雨后的小笋 都是恰恰好的春天

乍暖还寒时候

就一口雨后小笋

带你的味蕾

先回到春天

每一口雨后的小笋 都是恰恰好的春天

古时士子登科或官位升迁谓之“鲤鱼跃龙门”,鲤鱼一旦跃过龙门,必经天火烧掉鱼尾,方能化为真龙。

所以这种士人新官上任或官员升迁,招待皇帝和前来恭贺的亲朋同僚的宴会名为“烧尾宴”,它足堪与“满汉全席”相媲美,是古中国欢庆宴的典型代表。

韦巨源官拜尚书令,便摆“烧尾宴”款待唐中宗和诸大臣。其中有一道『二十四气馄饨』,不同于常见的山珍海味,尤为别致。

主人家取二十四节气的应季食材,制成二十四种不同的馅料,包成二十四种造型不同的馄饨。

立夏的馄饨便是立夏的风味,

冬至的馄饨便有冬至的特色。

应季之味,方能唤醒潜藏于身的季节感

依时而食,是我们与自然最原始的默契

每一口雨后的小笋 都是恰恰好的春天

正所谓“食过春笋,方知春之味”,课代表便为大家奉上三味原载于《山家清供》的古法素食。

第一味----笋蕨馄饨

早在三千年前,人们就开始采食蕨菜了。

《诗经•召南•草虫》里有诗句:

徒彼南山,言采其蕨

未见君子,忧心惙惙

亦既见止,亦既觏(gòu)止,我心则说

这首诗的意思是,登上那高高的南山,采摘鲜嫩的蕨菜。却没能见上自己的心上人,很是忧心不安。只有我见了他,依偎着他,我这心里啊,才会高兴。

对此,宋人朱熹解释为:

诸侯大夫行役在外,其妻独居

感时物之变,而思其君子如此

不论是食材的准备,烹饪的过程,亦或饭后的闲坐,美食与人,始终都存在着美好的联结。

相传,林谷梅家里就常做这道笋蕨馄饨。每每享用完,便举家沐浴在夕阳下,赏着五尺高的山茶花,喝着当年的花茶,闲聊人间乐事。

爽脆的竹笋与蕨菜,尚留有一丝甘霖的清新,再抿一口芬芳馥郁,细嗅阳光对大地最后的温柔。

每一口雨后的小笋 都是恰恰好的春天

第二味---煿金煮玉

说真的,你能猜得出这是什么菜吗?

课代表一开始都懵了,莫不是玉米粒炒豌豆粒?

然后朋友说我太小家子气,明明听名字,这就是一道硬菜。

结果这道菜,讲得是竹笋的两种吃法:“煿金”是油炸笋,“煮玉”是笋煮粥。

这个令人充满着遐(误)想(解)的名字,源自于济颠《笋疏》中的诗句:

拖油盘内煿黄金

和米铛中煮白玉

济颠呢,原名李修元,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济公。他是学问渊博的南宋高僧,更是许多人心中最特立独行,也最可爱的和尚。

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酒肉穿肠过,佛祖留心中。他不受戒律拘束,举止似痴若狂,颠覆了世人对出家弟子的认知。

谁规定了僧人都得是一个样子,谁规定了修行只能是一个样子?

每一口雨后的小笋 都是恰恰好的春天

第三味----山家三脆

所谓三脆,指的便是嫩笋、野蘑菇和枸杞头。

人间有味在山林。赵竹溪有诗云:

笋蕈初萌杞采纤,燃松自煮供亲严。

人间玉食何曾鄙,自是山林滋味甜。

赵竹溪是皇室后裔,其先祖赵廷美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四弟,被封为魏王。身为皇至后裔,他不仅自己喜欢吃至简的山野之味,还亲自当伙夫,煮给父母吃。

每一口雨后的小笋 都是恰恰好的春天

插画师 / 秋君

每一口雨后的小笋 都是恰恰好的春天

活动预告

如果,你也对这一本关于宋人饮食与生活美学的经典产生了兴趣,不如就来现场与我们一起交流吧

每一口雨后的小笋 都是恰恰好的春天

费勇老师将为你深度解读《山家清供》

还原宋代风雅美味

找寻千年食谱的秘密

窥探古人的趣味小日子

* 讲座免费,无需报名,请提早入场,坐满即止

3月30日(周六) 10:00-12:00

广州图书馆负一层2号报告厅

我们 不见不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