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運動與青島

興建於1997年的五四廣場,位於青島市市南區東海西路,北依青島市政府辦公大樓,南臨浮山灣,有大型草坪、音樂噴泉,以及標誌性的雕塑“五月的風”。“五月的風”高30米,直徑27米,重達500餘噸,為中國目前最大的鋼質城市雕塑。雕塑突出了青島作為五四運動導火索的這一歷史背景,深含著催人向上的濃厚意蘊。火紅色螺旋向上的鋼板結構組合,以簡練的手法,簡潔的線條和厚重的質感表現了一股騰空而起的勁風,給人以力量的震撼,充分體現了五四運動反帝反封建的愛國主義基調和張揚騰昇的民族力量。雕塑整體與浩瀚的大海和典雅的園林融為一體,成為五四廣場的靈魂。如今,這裡成為了青島的地標性景觀。

五四運動與青島

“五月的風”雕塑

說起青島這座城市的歷史,人們總不能忘記五四運動,“五四”的偉大精神早已與青島融為了一體。今年正是五四愛國運動爆發一百週年。而在一個世紀以前引發這場聲勢浩大的反帝反封建群眾運動的導火索,正是青島和膠州灣的主權問題。

今天的青島市主城區,古時稱“膠澳”,明清時是北方重要的海防要塞,明朝在這一帶設立了靈山衛和鰲山衛兩個衛所。膠州灣位於山東半島東南部,為半封閉狀的海灣,灣闊水深,浪小波輕,南北長33千米,東西寬28千米,水域面積302.91平方千米,平均深度為7米,最深處離岸數百米水深可到達40-60米,可以保證大型船舶的停靠與航行,是難得的天然良港;又因其灣口狹窄,易守難攻,不失為天然的軍事門戶。

五四運動與青島

鴉片戰爭後,西方勢力大舉侵入中國,膠州灣作為不凍良港的價值受到了外國的重視,早在19世紀70年代,美、英、俄、德等西方列強就把侵略的目光投向這裡,只是遲遲沒有動手。而清政府反應較為遲緩,直到1891年直隸總督李鴻章在和山東巡撫張曜在巡視膠州灣之後,才向朝廷提出在膠州灣設防的主張。1891年6月14日,清廷明發上諭,設防膠澳,並調登州總兵章高元率兵四營前來駐防,此為青島建置之始。

五四運動與青島

青島棧橋

章高元移駐青島後,建總兵衙門,設電臺、修炮臺、築棧橋、建火藥庫和兵營,形成了膠州灣的主要防區,使膠州灣逐漸成為中國東方的門戶和軍事基地。設防後,青島的社會經濟發生了顯著變化,道路的開通、碼頭的興建等使商業、運輸業進一步發展,人口逐漸增多,形成了商賈雲集、貨棧相連的繁榮景象,而主要以農漁為生的青島人也逐步發展起自己的商業。至德國侵佔前夕,青島口已有村落、集市、海關和比較繁榮的工商業,成為一個頗具規模的市鎮。

五四運動與青島

德國總督府舊址

帝國主義國家中,德國對膠州灣覬覦已久。19世紀60年代,德國人裡希霍芬來到膠州一帶考察,發現山東省資源極為豐富,特別是濰坊地區盛產煤炭, 而位置優越的膠州灣最適宜作為掠奪資源的重要港口,同時具有重要的軍事戰略意義,遂建議德國佔領膠州灣。此後,德國多次直接或間接地要求租借膠州灣, 但都被清廷拒絕。

五四運動與青島

青島火車站

1897年10月,山東發生了“鉅野教案”,兩名德國傳教士被殺。德國於是以此為藉口,命三艘巡洋艦從上海出發,駛入膠州灣。駐守當地的清軍毫無準備,坐視膠州灣落入敵手。最終清政府被迫與德國簽訂《膠澳租界條約》,將膠州灣5551.5平方公里土地租借給德國99年,而德國對這裡的殖民統治實際上持續了17年之久。為達到永久佔有膠州灣之目的,同時也是展示自身的硬實力和軟實力,德國人以打造遠東“模範殖民地”為目標,大規模投資經營建設青島,先後建設了青島港和膠濟鐵路,建設了青島城區,使青島在短短的十幾年內就超越了已開埠37年的煙臺,成為山東大第一大商埠;同時,德國還通過膠濟鐵路和青島港把整個山東納入勢力範圍。

五四運動與青島

古時候青島就是指這一個小島

今天青島市魯迅公園裡有一鬱鬱蔥蔥的小島,叫“小青島”(面積24000平方米),這座島周邊的村莊叫“青島村”,德國殖民者於是就以“青島”來命名這座新城市。現在,每年的11月14日(青島淪陷於德國之日),青島都會響起防空警報,以提醒人們毋忘歷史。

五四運動與青島

青島德式建築

一戰爆發後,德國把大部分兵力調回歐洲,無力防守青島,因此有意向中國北洋政府歸還膠澳租借地。而同樣對青島覬覦已久的日本則趁虛而入,一方面威脅中國不得接受德國提議,另一方面派出約5萬人的軍隊兵分兩路,一路向西佔領濟南,封鎖膠濟鐵路,防止德軍利用鐵路逃竄;一路向南,從北邊進攻青島。於是青島成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亞洲唯一的戰場。經過兩個多月的激戰,1914年11月,日軍佔領了青島,並盤踞在此長達8年,期間大肆進行經濟掠奪,給當地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

五四運動與青島

青島山公園曾經是德日軍隊交戰的戰場

一戰結束後,中國作為戰勝國出席巴黎和會,卻收回青島未果。青島和膠州灣的主權問題最終導致了五四運動的爆發,北京的大學生打出“還我青島”的口號,舉行抗議集會。北京學生的愛國運動,像烈火一樣迅速燃遍全國,發展成為全國性的反帝愛國運動。

五四運動與青島

“誓死力爭,還我青島”

當外面硝煙正起,處在風暴中心的青島卻異常平靜。由於日本人在青島封鎖消息,提前採取了高壓防範策略,青島一直沒有什麼抗議出現。私立明德中學的學生們最先站了出來,他們上街張貼反日標語,舉行遊行集會,但因勢孤力薄而很快被日本方面驅散,學校也遭到查封。但很快青島全市掀起了大規模的愛國行動,罷市、罷工、罷課和抵制日貨。

五四運動與青島

華盛頓會議

在全國人民的不懈抗爭下,北洋政府最終拒絕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日本獨佔青島權益的企圖沒有得逞。1921年11月,華盛頓會議召開,英美諸國皆支持中國收回山東權益。日本不得不同意向歸還青島主權。1922年2月4日,中日雙方簽署《解決山東懸案條約》及《附約》,膠濟鐵路和青島迴歸拉開帷幕。1922年3月,王正廷出任魯案善後督辦,他代表中國政府和日本經過艱難的談判和討價還價之後,12月1日,中日在北京簽署《山東懸案細目協定》,中國付出鉅款贖回了青島主權和膠濟鐵路,僅膠濟鐵路就花了四千萬日元。

1922年12月10日,中日雙方在青島舉行了交接儀式,中國正式收回青島主權,青島結束了它長達25年的遭受德日殖民統治的慘痛歷史。一個世紀過去了,回顧這段曲折的歷史對於我們依然有很大的啟發,要深入地瞭解整個五四運動,就必須要從青島開始。

五四運動與青島


  • 圖片來自網絡如涉版權,請與我們聯繫。
五四運動與青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