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豐轉型陣痛:業績增速承壓,市值縮水千億

向物流科技集團轉型的順豐控股,正面臨業績陣痛。作為中國市值最高的快遞公司,順豐控股走到了十字路口。如何在新業務投入與利潤之間尋求平衡,能否完成2.0階段的挑戰,是擺在其創始人王衛面前的難題。

順豐轉型陣痛:業績增速承壓,市值縮水千億

《財經》記者 張建鋒 陳亮 | 文 陸玲 施智梁| 編輯

作為中國市值最高的快遞公司,順豐控股(002352.SZ)正面臨著2014年以來最大的業績增速壓力。

2018年,在申通快遞(002468.SZ)、中通快遞(ZTO.N)、圓通速遞(600233.SH)盈利增速均超20%的情況下,順豐控股扣非後淨利潤同比下滑5.92%,公司自2014年以來該數據保持超40%的高歌猛進勢頭嘎然而止。尤其是去年四季度,公司扣非後淨利潤大幅下滑36.92%的表現讓市場頗為疑惑。

業績不佳加之受大盤走勢影響,市場資金對公司股票熱情銳減。部分股東取消了最低減持價限制尋求套現。截至2019年4月23日,順豐控股市值相對於峰值蒸發約1574.69億元,創始人王衛所持公司股份市值縮水約1067.46億元。

公司將利潤下滑歸因於對新業務的大幅投入,而作為新業務重要基礎的“空中王國”也面臨競爭對手衝擊。

“第四季度業績下滑除了經濟變化有關外,還和公司主動放棄了盈利不夠理想的業務相關。”順豐控股實際控制人、董事長王衛表示。

作為順豐控股起家最大“功臣”、收入佔比過半的時效業務,近年來收入增幅低於行業增速,遭遇上漲瓶頸。以中高端電商為主的經濟業務表現較為亮眼,在券商看來,該業務長期成長空間較大,但短期內易受經濟波動影響。開發價格相對較低的快遞產品,將是公司後續補充快遞業務產品的舉措之一。

經過多年的發展,順豐控股在快遞物流行業的龍頭地位已經確立,在2018年收購DHL旗下中國區供應鏈業務後,王衛將目光聚焦在為客戶提供一攬子行業解決方案上,順豐悄然開啟2.0時代。

在王衛看來,順豐在快遞、物流、科技、人員等方面的投入和積累,是公司擁有的資源,未來的核心競爭力是為客戶提供行業解決方案,雖然公司在科技方面投入較大,但與實力較強的互聯網公司相比,還有很大的投入空間。

“在解決方案領域,順豐目前在國內外還沒有對標的企業,公司該業務走在國際的前沿,一直在積極探索,如果順豐做不成,在中國沒有幾家企業能成。”王衛的調侃式坦言,顯示了其對轉型的期盼。

有機構人士對《財經》記者表示,看好公司的轉型方向,但向方案提供商的轉變效果,取決於客戶向順豐開放其核心數據的程度和客戶的外包需求量有多大,轉型過程可能會比較漫長。

起步於廣東順德的王衛,曾在2000年前後解決“諸侯割據”的加盟制管理混亂問題,助公司度過危機。現如今,公司再次走到了十字路口。如何在新業務投入與利潤之間尋求平衡,能否完成2.0階段的挑戰,是擺在王衛面前的難題。

業績遭遇陣痛

作為快遞業龍頭,順豐控股交出的2018年業績不甚理想,特別是2018年四季度的行業旺季,公司的業績增速大幅下滑,備受市場關注。在王衛看來,原因之一是公司主動放棄了一些盈利不佳的業務。

2018年度,順豐控股營收909.43億元,同比增27.60%(重述後,下同),而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45.56億元,同比下滑4.57%,扣非後淨利潤34.84億元,下滑5.92%,這是公司自2014年以來扣非後淨利潤同比首次下滑。

順豐轉型陣痛:業績增速承壓,市值縮水千億

數據來源:《財經》記者根據順豐控股年報整理。

注:扣非後淨利潤為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

順豐控股上述數據表現,低於國內同行業快遞公司。

同期,申通快遞營收、淨利潤、扣非後淨利潤同比增幅分別為34.41%、37.73%、24.12%,圓通速遞上述數據分別為37.45%、31.97%、34.11%。其中,申通快遞淨利潤自2014年以來,依然保持超過15%的同比增速,圓通速遞淨利潤在2015年出現下滑外,其餘年份均保持增長態勢。

Wind數據顯示,中通快遞2017年、2018年營業總收入分別為131億元、176億元,同比增幅分別為33.67%、34.35%。同期,公司歸屬普通股東淨利潤分別為32億元、44億元,分別增68.42%、37.5%。

分行業看,順豐控股的速運物流收入增幅高於中通快遞、低於申通快遞。

2018年,順豐控股的速運物流、商業銷售、其他收入佔比分別為98.6%、0.45%、0.95%,收入金額較上年同期分別增27.01%、413.33%、46.99%。

同期,中通快遞三大業務快遞服務、貨運代理、出售零配件收入分別為154億元、13億元、8億元。其中,快遞服務佔比87.5%,收入同比增26.23%。快遞物流佔據收入比例100%的申通快遞,該業務收入同比增34.41%。

順豐控股2018年速運物流毛利率為17.84%,下滑2.13個百分點,該數據相對於申通快遞毛利率下滑11.99%至16.24%的表現稍顯靚麗,亦高於同期圓通速遞快遞行業12.47%的毛利率。

分季度看,2018年三季度,順豐控股在營收增29.43%的情況下,扣非後淨利潤出現14.56%的下跌。到了四季度,公司營收增速下滑至19.91%,扣非後淨利潤亦隨之大幅下滑36.92%。

《財經》記者注意到,從2018年三季度起,順豐控股單月速運物流業務收入同比增速逐步下滑,9月為24.94%,12月降至19.63%,與上半年31.74%增速相差甚大。

收入增速下滑的背後,是業務量增速走低。

2018年上半年,順豐控股快件量為18.58億票,較上年同期增35.29%。三季度,公司單月業務量同比增速下滑到24.54%-27.69%。到了四季度,該數據降至20%以下,其中12月僅為12.24%,與上半年數據相比明顯跳水。

同行業中,申通快遞2018年下半年快遞服務業務收入、完成快遞業務量單月同比增幅都在30%以上。圓通速遞的快遞產品收入增速在9月觸底12.99%後開始反彈,12月該數據大幅提升至27.48%,略高於上半年27.42%的增幅。

以商務件為主的產品結構特性,讓順豐控股的業務與經濟形勢走勢較為相關。

“第四季度是快遞行業的旺季,而順豐控股的增速變化從宏觀經濟層面來看,很難理解。”有機構人士疑惑。

“2018年第四季度收入增速下滑,一方面與宏觀經濟變化有關,另一方面是業務調整所致。”王衛在順豐控股2018年度股東大會上表示,為維護公司品牌,公司主動放棄了一些盈利不佳的業務,導致收入沒有達到預期,選擇在四季度做是希望在旺季來平滑業務調整帶來的收入增幅波動。

放棄上述業務讓順豐控股部分地區當期損失較大,有的地區每天損失幾十萬票。為此,王衛降低了相關地區的收入預算。

順豐控股一位高層對《財經》記者表示,除上述原因外,公司看到重貨、冷鏈等新業務增速喜人(去年超過70%的增長),去年第四季度繼續加大對新業務的投入,為了確保旺季的客戶體驗,同時加大了人力、運力等資源投入,導致第四季度淨利潤出現下滑。

受大盤走勢和業績低迷影響,順豐控股股價在2018年8月29日至2019年2月25日期間,最高價格僅為43.78元,這讓機構股東嘉強順風、元禾順風和順達豐潤,以每股最低45元交易價的減持計劃面臨無法套現的尷尬。為此,三者在2019年4月拋出了沒有價格限制的減持方案,尋求套現。

2019年4月23日,公司每股收盤於33.93元,市值為1499.71億元,相對於2017年3月1日的3074.4億元峰值蒸發約1574.69億元。

受益於春節前業務高峰帶來票件量的增長及單票收入的上升,順豐控股2019年1月速運物流業務收入同比大漲38.47%,業務量增幅亦高達27.41%,讓市場眼前一亮。

但如券商分析師此前對《財經》記者所述的判斷,公司上述較好局面在2019年上半年或將無法維持。2月,公司速運物流業務收入和業務量同比分別下滑16.62%、16.85%。

"2019年春節高峰期在1月下旬,2018年春節高峰期在2月上旬,是公司數據下滑的主要原因。"順豐控股如是表述。

《財經》記者統計,今年一季度,順豐控股速運物流業務、業務量同比增幅分別為14.02%、7.32%。相對於同行業,該數據仍較為遜色。

同期,圓通速遞單月快遞產品收入增幅最低為19.49%,業務完成量最低增速為34.77%。申通快遞單月快遞服務業務收入增幅在36.49%-77.66%之間,完成業務量增幅區間為34.46%%-81.34%。

國家郵政局預計,一季度,快遞業務量為122.5億件,同比增長23.5%;業務收入1531.4億元,同比增20.4%。

新業務投入不停

順豐控股2018年扣非後淨利潤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新業務的投入。公司的新業務包括快運業務、冷運及醫藥業務、同城即時物流業務、國際業務、供應鏈業務。

公司將扣非後淨利潤下滑的原因,歸結於加大新業務投入導致運輸成本、人工工成本、場地租賃成本增幅較快,影響了短期經營業績。

《財經》記者注意到,2018年度,公司職工薪酬、運輸成本、辦公及租賃費分別為120.08億元、94.11億元、49.48億元,較上年同期分別增17.85%、14.24%、46.13%。

順豐控股表示,2019年將借用科技手段提升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帶來的影響,並提升線路規劃的科學性和營運線路裝載率,動態調整運輸成本。

要想更好地構築商戰護城河,順豐控股對於新業務的投入還在持續。正如王衛所說的那樣,中國to B的供應鏈市場是萬億級的。

順豐控股正在搭建的空中王國正是這些新業務的基礎之一。3月2日,順豐控股公告,湖北國際物流機場有限公司取得《民航中南局湖北省發改委關於新建湖北鄂州民用機場工程機場工程初步設計及概算的批覆》(民航中南局【2019】59 號)。

湖北國際物流機場有限公司(下稱“湖北物流機場”)是由順豐控股全資子公司深圳順豐泰森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順豐泰森”)與湖北省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深圳市農銀空港投資有限公司共同出資成立的。順豐泰森出資23億元人民幣,持股比例為46%。

根據上述批覆,鄂州機場工程總概算核定為148.12億元,其中順豐泰森將出資25.16億元,中央預算、民航發展基金、湖北財政資金、深圳市農銀空港投資有限公司合計出資54.13億元,其餘資金由湖北物流機場申請銀行貸款解決。

鄂州機場的建設只是順豐控股空中王國的一座堡壘,要想支撐起整個業務,採購飛機必不可少。

放眼世界,聯邦快遞公司、UPS公司等全球物流巨頭不僅擁有孟菲斯這樣的國際空港,還有數百架飛機。

為此,順豐控股在飛機採購方面也在加快。伴隨著“雙十一”的誕生,2009年順豐航空有限公司(下稱“順豐航空”)也應運而生。成立首年,順豐航空就一次性購買了2架飛機。

用三年時間,順豐航空的機隊擴展至10架。2016年,隨著首架B767-300BCF正式投入運行,順豐航空機隊規模擴展至30架。

近年來,順豐控股飛機採購力度不斷加大。2017年和2018年,順豐航空分別採購了10架飛機。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順豐航空採購了空中“巨無霸”——B747-400ERF(延遠程寬體全貨機)。

截至今年3月,順豐航空已擁有53架飛機,是國內機隊規模最大的貨運航空公司。儘管如此,順豐航空相較於世界航空物流巨頭數百架的飛機來說差距仍不小。

國內大型航空物流公司的中層人士告訴《財經》記者,順豐目前仍要借用他們公司飛機的腹艙來運送一些產品。

由此可見,要想真正成為世界物流巨頭,順豐控股在這些基礎建設上的投資仍需繼續。

競爭對手們也在加大在空運佈局。

2018年7月,上海圓通蛟龍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與嘉興市簽署協議,圓通集團將投資122億元在嘉興機場建設全球航空物流樞紐,並依託該樞紐打造立足長三角、聯通全國、輻射全世界的超級共享聯運中心和商貿集散中心。

除了佈局長三角外,圓通等競爭對手在大灣區也埋了伏筆。2018年6月,圓通速遞、菜鳥網絡、中國航空三方下屬的全資子公司組成的投資聯合體,成功中標了香港國際機場高端物流中心發展項目。

根據圓通速遞的公告,三方擬規劃建設多層的現代化空運物流中心,預計總樓面面積達38萬平方米,項目總投資金額約120億港元,最終金額以實際投資為準。

面對競爭對手的步步緊逼,順豐控股不斷進入新領域,開拓新市場,以期維持自己的優勢。雖然新業務的佈局仍需長時間投入,能否成為盈利增長點仍需時日,但是,巨大的市場潛力,例如同城即時物流業務、國際業務等,將讓順豐控股有更多的騰挪空間。

隨著投入加大,順豐控股在新業務的成果也開始顯現,增長勢頭持續強勁。

2018年,公司快運業務收入同比增82.98%至80.55億元,冷運收入增84.88%至42.44億元,同城配收入飆升172.22%至9.95億元,國際業務收入增28.67%至26.29億元。

傳統業務謀變

與新業務收入高歌猛進不同的是,順豐控股傳統業務的時效板塊與經濟板塊業務增速稍顯緩慢,特別是近兩年公司時效板塊收入增速低於行業,增長遇瓶頸,經濟板塊業務表現稍好。開發一些價格相對較低的產品來豐富傳統業務種類,是公司擬採取的一個舉措。

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2010年以來,我國快遞行業收入同比增速在2016年達到43.5%的高點後開始回落,2017年、2018年該數據分別為24.7%、21.8%,雖仍維持較高增速,但增幅放緩,快遞行業進入整合期。

作為順豐控股的核心業務,時效板塊近年來表現稍不如意。

2016年-2018年,順豐控股時效板塊收入分別為396.9億元、466.8億元、533.6億元,佔比分別為69.06%、65.5%、58.67%,仍是公司核心業務。其中,2017年-2018年,該業務較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7.6%、14.3%,低於同期快遞行業同比增幅7.1個百分點、7.5個百分點,增速差距逐步擴大。

一位券商分析師曾對《財經》記者表示,順豐控股業務結構中,時效板塊以商務件為主,這就決定了其業務量、收入數據變化與經濟走勢密切相關,而“三通一達”的業務結構主要為電商快遞,業務量增速相對穩定。

與時效板塊業務增速萎縮不同的是,順豐控股經濟板塊表現較好。

2016年-2018年,公司經濟板塊(中高端電商業務)收入分別為120.9億元、148.2億元、204億元,佔比分別為21.03%、20.79%、22.43%。其中,2018年,該業務收入增幅為37.6%,高於市場整體增速約15個百分點,相對於公司2017年22.6%的增速,亦提升不少。

在華創證券看來,順豐控股經濟業務增速實現高於行業,得益於產品持續優化,建立更快捷、更安全、性價比更高的陸運網絡,並具備倉網聯動、高質量服務等差異化優勢。

隨著電商業務的快速發展,其他資本亦在加快佈局快遞經濟業務,如阿里系在圓通速遞、中通快遞後,今年又擬以46.6億元的價格入股申通快遞,阿里系對順豐和京東形成了“團戰”之勢。

“順豐的經濟業務定位於中高端電商業務,與三通一達目前尚處於差異化競爭,但該業務在一定程度上受經濟走勢影響,長期看好,但短期內也面臨波動的風險。”一位券商人士對《財經》記者表示。

“比如坐飛機,此前順豐系統主要做商務艙,經濟艙讓位於商務艙,但在經濟環境不太理想的情況下,部分消費者可能對價格開始敏感,商務件市場增速放慢,因此公司未來不僅做商務艙,也要有經濟艙給客戶。”王衛表示,順豐將整合閒置資源,通過底盤變革、調整內部資源分配等措施,開發一些價格相對較低的產品服務市場,通過規模效應等措施,產生利潤。

對於新產品的前景,上述分析師表示,目前快遞行業尚未進入存量市場,從定價來看,順豐控股該業務定價有下移空間,三通一達產品價格亦有上調空間,在中高端和大眾之間的產品市場,還有待各方去挖掘。“該業務未來盈利情況需要看成本控制情況,目前順豐在科技有較大投入,管理也在調整,但科技能對成本的貢獻效果還無法量化,尚需時間檢驗。”

2.0時代挑戰

在國內快遞企業還在聚焦市場佔有率、借鑑UPS、FedEx等國際物流巨頭髮展經驗的時候,順豐控股已經完成了快遞-物流-供應鏈的佈局。在王衛的操盤下,順豐已悄然啟動2.0時代戰略,即公司未來的核心競爭力不是快遞物流等單個產品,而是為各大行業中重點公司提供有競爭力的行業解決方案。

快遞物流領域的積累,被王衛定義為順豐的1.0時代。

順豐的發展軌跡與掌舵人王衛密不可分,在1.0時代初期,公司曾遭遇過一場加盟制度管理危機。

出生於上海、後隨家人搬到香港居住的王衛,曾在順德的親戚開的工廠打工。

在改革開放迎來新方向的1992年,很多貿易在深港兩地展開,物流需求進一步擴大。因政策環境有限,造成當時香港和內地急件、樣品的中轉遞交耗時較長,由此誕生的將通港貨件以私人攜帶方式運到香港和內地的“挾帶人”行業已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目睹“挾帶人”現狀的王衛,嗅到了商機,於1993年在廣東順德成立了以粵港間快遞業務為主的專送快件的“順豐”。1996年,公司開始涉足國內其他地區的快遞業務,並藉助加盟模式迅速崛起,觸角延伸至華東、華中、西南、華北等地區。

“地區代理人自負盈虧的放權式加盟模式”讓公司業務大規模擴張的同時,也讓順豐出現了權力分割的弊端,不少積累豐富客戶資源的“大將”獨立門戶,讓公司形勢急轉直下,客源流失嚴重。

危難之際,曾過起悠閒生活的王衛在1999年迴歸,開始“釋兵權”,並以高於對手服務時效的策略挽回了客源。隨後其開始回購網點並變革組織結構,在深圳成立總部收回經營權,順豐也在2002年確定了直營模式。

步入正規的順豐再度迅速崛起。

憑藉在飛50架自有全貨機,順豐控股目前已經成為國內全貨機數量最多的貨運航空公司,2018年公司國內發貨量佔全國國內航線總貨郵運輸量約23%。

此外,2018年度,近1.56萬個自營網點、0.26萬個順心快運的加盟網點、約29.14萬名各種用工模式收派員、143個片區中轉場、170個不同類型的倉庫等數據,都顯示順豐在快遞物流方面的地位。

2018年完成55億元收購敦豪香港、敦豪北京後,公司加大在供應鏈方面的佈局。

在王衛看來,上述都是順豐的資源,而公司未來的核心競爭力是為客戶提供的一攬子解決方案。

移動互聯網向物聯網技術的演變,工業4.0和全渠道新零售時代的到來,使得企業原有的傳統供應鏈必須通過變革轉型和創新優化來快速應對數字化經濟的到來,是順豐轉型的大背景。

除物流服務外,服務擴展至價值鏈前端的產、供、銷、配等環節,讓順豐控股將業務觸角延申到為客戶提供倉儲管理、銷售預測、大數據分析、金融管理等一攬子解決方案。

“以數據和科技驅動,為企業重塑供應鏈、提供多場景產品化的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順豐控股在2018年報中如是表述。

3C行業、餐飲超市、服裝快消是順豐控股提供解決方案已開始試水的領域。

從庫存管理數字化升級入手,管理客戶產品投放、鋪貨、補貨、促銷等,提升線下門店的轉化率和線上客戶的收貨體驗,是公司在服裝行業中的方案+服務的嘗試。

“公司為頭部鞋服、日百零售企業提供倉儲、物流、補貨、微倉等服務,對相關客戶的各環節數據有著較為直觀的瞭解,更清楚客戶各環節的痛點在哪裡,從而為客戶開發有針對性產品來解決上述問題。”順豐控股一位高管對《財經》表示,在獲得客戶認可後,客戶將會在更多領域向公司開放數據,從而促進後續雙方在更多領域的深層次合作。

“對於客戶來說,順豐的解決方案價值體現在五個方面:增加收入、降低成本、提高客戶體驗、降低風險、提高戰略競爭力,公司在2018年已經完成了一些解決方案項目,得到了客戶認可。”王衛表示,這種蛻變需要時間,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完成的。

對於該模式收入模式,其表示,未來不想定義該業務為非物流,方案可以免費提供,收入可體現在物流、金融等方面,如客戶不喜歡這種費用,就用另外一種收入來替代,其價值用整體收入來體現,客戶的黏度靠解決方案,而非資源,解決方案將成為核心競爭力。

順豐控股向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的轉型,機遇與考驗並存。

王衛舉例,2018年,公司團隊為一些行業頭部客戶量身定做了解決方案,獲得客戶的認可,這種模式需要在2019年推廣,希望能收穫更多的訂單。

“比較看好公司新業務前景,與以物流費用來衡量市場空間的純物流模式不同,解決方案提供商的潛在價值,是按照服務行業來確定,即所服務行業產值乘以外包需求乘以供應鏈管理收費,以此來計算,則順豐控股對應的市場空間將會擴大很多。”一位券商物流行業分析師對《財經》記者表示。

其進一步指出,順豐控股的新業務的發展空間,取決於公司提供的問題解決方案能提高客戶多少競爭力,以及客戶的這方面外包需求有多大。“公司為客戶提供方案的深度,依賴於對客戶數據的掌握程度,根本上取決於客戶對其的信任度有多高,這種信任需要長時間的積累才能獲得。”

在王衛看來,順豐控股2.0時代最大的挑戰來自於公司新舊文化的融合。

“公司轉型過程中,有些員工的能力跟不上,是否要被淘汰是個很痛的問題。”其表示,對於此前舒服多年的老順豐人來說,從1.0向2.0時代的轉變,自身有很大的關卡需要克服,也許很多人不能理解現在做的事情,但這種事情又必須去做,未來的順豐是物流、科技、互聯網多元文化並存,員工應學會適應多元文化氛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