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方法能幫寶寶更早學會說話?“嬰兒手語”瞭解一下!

試想一下這個場景:

凌晨3點,10個月大的寶寶哭醒了。你心裡問自己“發生什麼事情了”,這個時候多麼希望自己能夠明白寶寶的想法,知道她想要什麼。很快,3點過去了,4點過去了,5點過去了......

現在,試想一下另外一種場景:

凌晨3點,10個月大的寶寶哭醒了,你問她怎麼了,她立刻用手比劃出“泰迪熊”(雙手拍拍胸部,做出抱著玩具的樣子)。你把泰迪給她,寶寶立刻抱住,很快再次睡去。

以上情景,是完全有可能發生的。

而這些動作,就是所謂的嬰兒手語,接下來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什麼是嬰兒手語?

有什麼好處和壞處?

該不該學習使用?


什麼是嬰兒手語?

嬰兒手語,是一種特別的手語,用於和還沒有學會說話的嬰兒或幼兒交流。嬰兒手語在近些年來越來越流行,在美國,幾年前,嬰兒手語還是個新生事物,而現在,卻已成為主流現象。

它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年齡非常小的寶寶更早地表達需求和願望,嬰兒手語專家認為,嬰兒有交流意願但是卻還沒有具備交流能力而變得沮喪和發脾氣,也是很多人認為的“可怕的2歲”(terrible two)現象,這種現象可以通過嬰兒手語避免和減緩

有什麼方法能幫寶寶更早學會說話?“嬰兒手語”瞭解一下!

通常當寶寶進入19個月之後,他的“自我意識”會逐漸增強,他漸漸會懂得說“不”,開始有自己的想法,這是寶寶的成長特質。

舉個例子,媽媽想要寶寶去睡覺,寶寶不願意去睡覺,他想喝牛奶,但他無法找到一個合適的方法讓媽媽瞭解自己的想法。因為這個階段的寶寶,其語言發育還不成熟,無法調動相應詞彙來表達自己的需求。所以,他的外在表現就只能是哭鬧。結果媽媽就覺得很奇怪,因為她不知道為什麼寶寶這樣不聽話。

其實根本原因是孩子內在的需求沒有被滿足的緣故。家長鼓勵寶寶通過其他途經,比方學習嬰兒手語(BabySigns),以把自己的想法完整地、準確地表達出來,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溝通。這樣的話寶寶覺得自己的需要是能夠被滿足的,就不會再無理的宣洩自己的情緒。

專家建議6個月左右開始學習手語是最合適的,可以從基本的手語開始學起,如口渴、牛奶、誰、餓、睡覺、奶嘴、更多、熱、冷、玩耍、洗澡、玩具熊。

Joseph Garcia是一名美國嬰兒手語(ASL)使用者,他通過研究和調查發現,如果嬰兒在6-7個月時規律和連續地暴露在口語環境下,到了8-9個月時就能夠有效地使用手語。

有什麼方法能幫寶寶更早學會說話?“嬰兒手語”瞭解一下!


嬰兒手語該不該進入我們的生活?

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孩子學會比劃簡單的詞彙能夠促進交流,搭建一座通往語言世界的橋樑,它同樣能夠促進嬰兒接下來對言語和書寫這兩種交流形式的習得。

專家認為學習嬰兒手語的嬰兒同樣能夠得到心理上的益處,例如提升自信和自尊,由於無法交流而產生的憤怒情緒也不再頻繁出現。

從父母的角度來看,學習嬰兒手語是值得嘗試的,能夠為自己和孩子帶來幫助,它滿足了與孩子眼神交流以外的肢體交流需求。父母不用瞎猜孩子的思想,還能夠有效地雙向互動;能夠進一步更好地瞭解孩子的性格;可以節省許多時間;大大減少沮喪情緒。

另外,當身處公眾場合的時候,用手語向孩子表達否定和斥責是一種更加容易和溫和的方式,比如say no,同樣也可以用手語向孩子私下表達讚揚。

反對的聲音基本集中在與學習說話的矛盾上面,有觀點認為學習手語會延遲說話,但這個觀點已經被專家否定了,相反地,它會促進寶寶學習說話,很多使用手語的嬰兒比不使用手語的嬰兒要更早開口說話

英國斯特靈大學的心理學家Gwyneth Doherty-Sneddon博士整理了嬰兒手語研究項目,她寫道:“溝通交流是兒童發育的重中之重,關係到認知、社交、情感和行為”。

她說,社交障礙和行為問題之間的關聯,如害羞等,已經研究得很深入,但是對於嬰兒口語的實際研究仍有欠缺。

但從少量的研究成果來看,可以確定的是嬰兒手語促進嬰兒的詞彙和頭腦發育,減少嬰兒發脾氣的行為,改善父母與孩子的關係。

有什麼方法能幫寶寶更早學會說話?“嬰兒手語”瞭解一下!


如何掌握並教寶寶使用手語?

下面列出一些教寶寶使用手語的小技巧,父母會有一個整體的認識,更加具體詳實的學習方法。

  • 當孩子6-8個月大,能夠盯著你達數秒的時候,開始向孩子比劃手語動作。


  • 一開始只比劃3-5個詞彙,利用眼神的交流,大聲緩慢地把詞語說出來。要選擇那些容易和實物聯繫起來的詞語,如“球”。


  • 在固定頻率的基礎上持續重複手語動作,建議讓其他看護人也參與進來使用手語。


  • 要隨時留心孩子什麼時候給予回應並開始模仿手語動作,這通常會發生在兩個月以後,然後開始加入新的詞彙。

對於那些已經開始實踐並有所效果的媽媽們而言,以下是他們最關心的問題,並且答案是這樣的:

有媽媽經常會問:

“孩子不喜歡用我教的那些動作,他自己創造了新的動作,怎麼辦?”

“我發現用我自創的動作孩子能接收的很好,該不該糾正?”

嬰兒發揮主動性,創造自己的手語,是很有可能的,如果是這樣,可以使用這些新的語言,放棄那些“官方的”手語。

只要使用手語的人對手語動作代表的意思達成一致,這些動作表示的是這個意思還是那個意思一點都不重要。但是有一點,如果媽媽使用的是自創的手語體系,而不是社會公認的手語動作,那麼假如孩子以後進入早教機構等社會群體的時候,會在與他人交流的時候遇到阻礙。

這一點家長要考慮清楚,是堅持使用正式出版的手語教材,還是追隨孩子的意願使用自己創造的動作?

最開始的時候,嬰兒也許會有所牴觸,或者對於比劃動作一點都沒有表現出興趣。要知道每個孩子的個性都是不一樣的,但這並不是問題。雖然孩子並不會每一次都模仿家長的動作,但是他會在偶然間明白意思並給與回應。

最後一點,教授孩子學習手語本身是一個愉悅的過程,要記得享受這個過程,你並不是在正式地教授一門手語,只是在你的日常對話中比劃一些手勢。

孩子喜歡學習和遊戲,熱衷於掌握更多的手語,你們之間的互動是充滿玩樂的。關於如何教寶寶使用手語的資源非常豐富,圖書和網絡都有很多,當地的早教機構也會有,家長無需擔心自己是否專業或猶豫要不要買專業的進口教材,用心去與寶寶互動,堅持下去,就能收穫果實。

【END】

作者萌芽,學齡前家庭教育品牌【小芽啟萌】創始人,全球婚姻療法和情緒訓練權威機構約翰戈爾曼的首位中國實習治療師。 公眾號萌芽研究所BUD(ID:myyjs_bud)專注於早教啟蒙和親子溝通,是百萬媽媽信賴的育兒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