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指数函数设计的薪酬体系

基于指数函数设计的薪酬体系

先上图,让各位亲有个初步印象

基于指数函数设计的薪酬体系

基于指数函数设计的薪酬体系

一、概念定义

(为便于理解,使用的是非标准定义)

通道:即员工薪酬、职级晋升通路与渠道。本实操案例中(本文简称案例),小编设计了行政管理职务等级、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人技能职务等级三个晋升通道。

职级:职务等级。即某特定通道内的职务等级数量。案例中,行政管理设置了10个等级、专业技术设置了4个等级、工人技能设置了4个等级。

薪级:薪酬档级。起始于自然数1,结束于最高薪级。案例中设置了共设置了42个薪级。薪级的数量是薪酬设计的核心问题之一,过多、过少均不合适,数量问题小编后期再叙说,不是本文重点。

档差:两个相邻薪酬档级之间的差距。建议用百分百来描述,档差=(上一薪级÷下一薪级-1)×100%。详见案例中D列单元格公式。

(人数众多的大型企业,建议采用变速档差来。但变速档差对HR的数据敏感度要求特别高。)

级差:两个相邻职务等级之间的薪酬差距。建议用百分百来描述,级差=上级最高薪酬÷下级最高薪酬×100%。

(档差、级差不建议用数值来描述,百分百更接近数据和人性的本质。)

重合度:两个相邻职级之间的薪级重合程度。一般用百分百来表达,一般不要超过50%,小编建议25%左右。案例中部门正职共计7个薪级,它的下一级部门副职也是7个薪级,重合3个。重合度=3÷7×100%≈43%。小编的专业技术、工人技能没有设置重合度,是因为特殊情况,但小编建议对它们也设置重合度。

(本文只讲是实际操作,为什么要这样设置,请百度或参阅相关理论书籍,如需探讨,微信联系)

二、为什么用指数函数

基于指数函数设计的薪酬体系

人才的稀缺性,随着行业、职务的变化而更加稀缺!

假设起点薪酬3000元、等比为5%,则指数函数y=3000×(1+5%)x(y=工资,x=薪酬档级,x是上标,就是次方,头条显示不正确。)

三、回顾

核心一:借用等比概念(而非等差)来表达人才的稀缺性与薪酬之间的关系,用指数函数来计算(power函数)。

核心二:三通道设计,更加切合实际管理需要。

核心三:一般员工工作就是养家、执行,绩效考核比重应该缩小,层级越高,绩效考核比重放大——让薪酬制度更接地气!

核心四:实际家庭住址是异地的人才(是指人才,而非员工),需要支付房租、背井离乡,应该给与一定比例的补贴。用比例,而非决定金额。

四、附

这个两个公司的薪酬制度存在重大问题,故小编在新公司中没有采用他们的薪酬制度。

绩效考核制度正在酝酿中,敬请期待后期续作。

小编本文的思路和解决办法,不一定适合每个公司,因为每个公司的领导观念和出发点不一样,行业性质、企业支付能力也不一样。本文仅作为大家的参考。

【1、今日头条用户,关注+评论后,私信回复关键词3333,得到微信公众号,加入公众号后,在公众号中回复3333,得本文的Word、Excel文件。

(重要的事情再说一遍:不要在评论中回复3333)

2、公众号用户,在公众号中回复3333,得本文的Word、Excel文件】

下载本文Excel后,大家就一目了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