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指數函數設計的薪酬體系

基於指數函數設計的薪酬體系

先上圖,讓各位親有個初步印象

基於指數函數設計的薪酬體系

基於指數函數設計的薪酬體系

一、概念定義

(為便於理解,使用的是非標準定義)

通道:即員工薪酬、職級晉升通路與渠道。本實操案例中(本文簡稱案例),小編設計了行政管理職務等級、專業技術職務等級、工人技能職務等級三個晉升通道。

職級:職務等級。即某特定通道內的職務等級數量。案例中,行政管理設置了10個等級、專業技術設置了4個等級、工人技能設置了4個等級。

薪級:薪酬檔級。起始於自然數1,結束於最高薪級。案例中設置了共設置了42個薪級。薪級的數量是薪酬設計的核心問題之一,過多、過少均不合適,數量問題小編後期再敘說,不是本文重點。

檔差:兩個相鄰薪酬檔級之間的差距。建議用百分百來描述,檔差=(上一薪級÷下一薪級-1)×100%。詳見案例中D列單元格公式。

(人數眾多的大型企業,建議採用變速檔差來。但變速檔差對HR的數據敏感度要求特別高。)

級差:兩個相鄰職務等級之間的薪酬差距。建議用百分百來描述,級差=上級最高薪酬÷下級最高薪酬×100%。

(檔差、級差不建議用數值來描述,百分百更接近數據和人性的本質。)

重合度:兩個相鄰職級之間的薪級重合程度。一般用百分百來表達,一般不要超過50%,小編建議25%左右。案例中部門正職共計7個薪級,它的下一級部門副職也是7個薪級,重合3個。重合度=3÷7×100%≈43%。小編的專業技術、工人技能沒有設置重合度,是因為特殊情況,但小編建議對它們也設置重合度。

(本文只講是實際操作,為什麼要這樣設置,請百度或參閱相關理論書籍,如需探討,微信聯繫)

二、為什麼用指數函數

基於指數函數設計的薪酬體系

人才的稀缺性,隨著行業、職務的變化而更加稀缺!

假設起點薪酬3000元、等比為5%,則指數函數y=3000×(1+5%)x(y=工資,x=薪酬檔級,x是上標,就是次方,頭條顯示不正確。)

三、回顧

核心一:借用等比概念(而非等差)來表達人才的稀缺性與薪酬之間的關係,用指數函數來計算(power函數)。

核心二:三通道設計,更加切合實際管理需要。

核心三:一般員工工作就是養家、執行,績效考核比重應該縮小,層級越高,績效考核比重放大——讓薪酬制度更接地氣!

核心四:實際家庭住址是異地的人才(是指人才,而非員工),需要支付房租、背井離鄉,應該給與一定比例的補貼。用比例,而非決定金額。

四、附

這個兩個公司的薪酬制度存在重大問題,故小編在新公司中沒有采用他們的薪酬制度。

績效考核制度正在醞釀中,敬請期待後期續作。

小編本文的思路和解決辦法,不一定適合每個公司,因為每個公司的領導觀念和出發點不一樣,行業性質、企業支付能力也不一樣。本文僅作為大家的參考。

【1、今日頭條用戶,關注+評論後,私信回覆關鍵詞3333,得到微信公眾號,加入公眾號後,在公眾號中回覆3333,得本文的Word、Excel文件。

(重要的事情再說一遍:不要在評論中回覆3333)

2、公眾號用戶,在公眾號中回覆3333,得本文的Word、Excel文件】

下載本文Excel後,大家就一目瞭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