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後,被迫退位的唐高祖李淵晚年生活得如何?

歐媚媚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四日,秦王李世民率領親信發動政變,殺死皇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



初步得手之後,李世民立刻派出手下猛將尉遲敬德趕到唐高祖那裡。《舊唐書》裡是這樣寫的,讀來很有意思:“敬德擐甲持矛,直至高祖所。高祖大驚,問曰:‘今日作亂是誰?卿來此何也?’對曰:‘秦王以太子、齊王作亂,舉兵誅之,恐陛下驚動,遣臣來宿衛。’高祖意乃安。南衙、北門兵馬及二宮左右猶相拒戰,敬德奏請降手敕,令諸軍兵並受秦王處分,於是內外遂定。”從中可以看出,一身戎裝的尉遲敬德來到唐高祖,從這一刻起,唐高祖李淵實際上已經被控制和軟禁起來,李世民通過李淵發號施令,手段極為高明。


《舊唐書》中說,唐高祖聽到事變的消息,大驚,詢問裴寂等人:“今日之事如何?”蕭瑀、陳叔達建議說:“秦王功蓋天下,率土歸心,若處以元良,委之國務,陛下如釋重負,蒼生自然乂安。”意思就是讓唐高祖交出權力給李世民,如此一來,唐高祖自己可以卸掉負擔,由此解脫,國家也可以太平無事。唐高祖很識時務,說:“善!此亦吾之夙志也。”然後下令把李世民招來,撫著他說:“近日已來,幾有投杼之惑。”李世民放聲大哭,“哀號久之”。 不管李淵是主動的、自願的,還是被逼無奈的,從這一天開始,李世民實際上已經掌握了大權。五天之後,李淵正式確認李世民為皇太子,“庶政皆斷決”,同時大赦天下。同時,李世民集團的權力佈局也在順序展開。七月壬辰日,宣佈高士廉為侍中,房玄齡為中書令,蕭瑀為尚書左僕射,楊恭仁為雍州牧,長孫無忌為吏部尚書,杜如晦為兵部尚書,宇文士及為中書令,封德彝為尚書右僕射。


八月癸亥日,唐高祖李淵發詔,正式傳位給皇太子李世民,李世民在東宮的顯德殿即皇帝位,李淵被尊為太上皇。到了貞觀三年四月,太上皇李淵搬出了皇宮,搬到弘義宮,唐太宗李世民正式開始在太極殿聽政。這意味著唐太宗已經牢牢掌握了權力,可以放鬆對太上皇的控制了。有意思的是,弘義宮是唐高祖為了表彰李世民的功勞,於武德五年興建的,在宮城的西邊。武德八年,唐高祖還曾經臨幸過一次,吩咐在弘義宮裡營造假山水。沒想到幾年之後父子易位,弘義宮也改名太安宮(也作大安宮)。李淵的一些小兒子也跟著他一同住進太安宮。《舊唐書》中提到,唐太宗每天早晚派尚宮為太上皇送來美食。李淵的十八子李元名只有十歲,身邊人囑咐他說:“見到尚宮,你應該施禮。”李元名說:“他們是我二哥家的婢女,我幹嘛向她們行禮?

”對待太上皇,李世民肯定不會像後來宋孝宗對待太上皇宋高宗那麼孝敬。貞觀六年,監察御史馬周有些看不慣了,上疏提出一些關於太上皇的建議,從中可以讀出一點意思。馬周認為,太安宮的形制過於卑小,而且處於城外,讓至尊的太上皇住在那裡,被四方來朝的各國使者看到,影響不好。所以應該為太安宮修造門樓,周圍營築雉堞,顯出宮殿的高大氣派,以彰顯皇帝的孝心。當時,唐太宗正打算去九成宮避暑。馬周認為,太上皇年紀大了,皇上應該朝夕問候膳食起居才對。而且太上皇留在悶熱的長安,皇上自己跑到清涼之地避暑,也不合適。



總體來說,被奪去皇位的李淵是很明智、很老實的,很少露面,“遊心道素,志存清儉”,沒有太多的想法和企圖,也因此,父子之間才能相安無事,他才能平安度過晚年。至於李淵過得是否如意,還要看他個人主觀的意願。如果他念念不忘舊日的至尊地位,不忘那些在事變中死掉的子孫,他肯定不如意。如果他能夠坦然接受現實,不再心存幻想,安心養老,修真養性,他的生活應該還不錯。

關於太上皇的比較正式的活動,史書中很少記載。貞觀八年三月,唐太宗在兩儀殿宴請西突厥的使者,太上皇和長孫無忌等人也在座。太上皇對長孫無忌稱讚說:“當今蠻夷率服,古未嘗有。”長孫無忌敬酒給太上皇,太上皇大悅,把酒賜給唐太宗。唐太宗捧著酒又來敬太上皇,流涕道:“百姓獲安,四夷鹹附,皆奉遵聖旨,豈臣之力!”同年,太上皇參加了城西的一次閱兵,隨後在未央宮設宴,朝中三品以上官員參加。

突厥可汗起舞,南越酋長詠詩,太上皇笑贊:“胡、越一家,自古未之有也。”唐太宗捧杯為太上皇敬酒,回顧近年的成績,說:“此豈臣智力,皆由上稟聖算。”太上皇大喜,群臣高呼萬歲,那一天大家都很高興。此時,太上皇李淵的人生已經走到了最後一程。轉過年來的五月,李淵死在太安宮的垂拱前殿,終年七十歲(也有作七十一歲),葬於獻陵。


宅歷史


李淵晚年的生活實在不好,宮殿缺乏修繕,生活受到限制,甚至讓李世民的臣子都有些看不下去了。


玄武門之變後,李淵被迫封李世民為太子,監國,不久退位。退位之初,待遇還是不錯的,仍然居住在皇宮的正宮太極宮中,而李世民則在太子的居所東宮處理政務。但李世民顯然心有不甘,所以,對父親開始不斷“打臉”。首先是廢除了李淵在位時的大部分政策,這也就算了。緊接著,李世民不斷在公開場合批評李淵武德年間的朝政:諸如“武德之際,貨賄公行,紀綱紊亂……”、“武德之時,政刑紕繆,官方弛紊……”這些都在史書中有明確記載。更是將李淵最信任的宰相裴寂評論的一無是處,貶謫出京,說他一切都是仰仗李淵為非作歹。這些對父親毫不掩飾的批評無疑就是在暗示李淵,趕緊搬出去。

所以,李淵也識相,在貞觀三年四月,“主動”提出,願意從太極宮遷往弘義宮居住,理由是那裡“有山林勝景,雅好之……”實際上,弘義宮就是原本的李世民秦王府。裡面根本沒什麼好景緻不說,更是在規模上遠小於太極宮,甚至比太子東宮也要小上不止一個規模。


李淵遷入弘義宮後,改名大安宮。那大安宮環境如何?不好!因為有監察御史馬周的奏書為證。貞觀六年,馬週上疏說:“臣伏見大安宮在宮城之西,其牆宇宮闕之制,方之紫極,尚為卑小。臣伏以東宮皇太子之宅,猶處城中,大安乃至尊所居,更在城外。雖太上皇遊心道素、志存清儉,陛下重違慈旨、愛惜人力,而蕃夷朝見及四方觀聽,有不足焉。臣願營築雉堞,修起門樓,務從高顯,以稱萬方之望,則大孝昭乎天下矣。”大安宮在宮城外,顯得卑小,而東宮都還在城中,所以希望能夠修繕大安宮,以彰顯皇帝孝道,結果李世民不駁回也不採納,擱置……

另外,李淵生性好動,在武德年間即使公務繁忙,戰爭不斷,他也會四處遊獵。但是自從成為太上皇,再也沒有出過宮門。當年夏天,李世民前往九成宮避暑,馬周又一次上書“臣又伏見明敕,以二月二日幸九成宮。臣竊惟太上皇春秋已高,陛下宜朝夕視膳而晨昏起居。今所幸宮去京三百餘里……非可以旦暮至也。太上皇情或思感,而欲即見陛下者,將何以赴之?且車駕今行,本為避暑,然則太上皇尚留熱所,而陛下自逐涼處,溫清之道,臣竊未安!”意思是太上皇年事已高,皇上應該日夜伴隨左右,現在跑這麼遠,太上皇想你怎麼辦?更重的話在後面,你自己跑到清涼的地方避暑去了,卻把太上皇留在酷熱難耐的地方,這是孝道嗎?李世民依然不理,此後貞觀七年五月和貞觀八年三月,李世民又兩次巡幸九成宮,都沒有帶李淵同行。


如果僅僅這樣,也還罷了,關鍵是李世民後面的舉動就有點不厚道了。貞觀八年七月,李世民居然一反常態“屢請上皇避暑九成宮”。是他幡然醒悟了嗎?不是,是李淵去不了了!因為那時候,李淵患了“風疾”,也就是中風了。對於一個年近七十的中風病人,再怎麼想出去,也不可能捱得起舟車勞頓了。李世民卻乘此機會大獻殷勤,你早幹嘛去了?貞觀八年,李世民以為太上皇興建清暑之所為由修建大明宮。但所有人都知道,李淵那時候已經病入膏肓,不可能入住了。李世民不過又一次借盡孝的名義給自己造了個宮殿而已。果然,大明宮尚未完工,李淵撒手人寰。而李世民也順理成章從太極宮搬入更為豪華的大明宮。

李世民對李淵的態度,著名的直臣魏徵也看不下去。李淵去世一年後,李世民的皇后長孫氏去世,李世民萬分悲痛,常常思之落淚。更是在宮中造了一座瞭望臺,時時眺望安葬長孫皇后的昭陵。有一次,李世民帶著魏徵一起登上瞭望臺,讓魏徵一起看,魏徵卻回答看不見。李世民很詫異,當即指給他看。魏徵說,我還以為陛下說的是高祖的獻陵,原來陛下說的是昭陵,那我早就看見了。李世民知道這是魏徵在指責自己不盡孝道,只好悻悻然拆除了瞭望臺。


伊耆角木


李淵在打天下時,所依靠的最主要力量,就是自己的三個兒子: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相比於外人而言,自己的親兒子自然是李淵最值得信任的人。但是,在最高權力面前,親情往往也會顯得不足為道,所以,為防止某個兒子實力過強而對自己造成威脅,李淵在讓李建當太子的同時,還封李世民為秦王,李元吉為齊王。

李淵的本意,是希望有人能夠制約太子李建成的權力,因為李建成作為未來皇帝的繼承人,本身就擁有強大的政治班底,加上他和齊王李元吉的關係又非常密切,他們聯合在一起,李淵自然會有所擔心。因為,當年隋文帝楊堅就是在立楊廣當太子後,隨著楊廣的勢力越來越大,他就莫名其妙的死掉,李淵不得不防。

在這種背景下,李淵開始全力扶持李世民,不僅讓他掌管軍權,還允許他在自己的府上開設文學館,收攬四方人才,並由此招來房玄齡、杜如晦等人。當時文學館與秦王府相結合,儼然形成一個獨立於大唐政府之外的小政府機構,並和太子的東宮形成東西兩宮並立的局面。



大家知道,皇族親王廣交賓客,自古以來就是政治大忌,因為你作為一個親王,卻廣泛招納天下人才到自己府中效力,這是想幹嘛?所以,在當時的背景下,李淵允許李世民這樣幹,目的就是希望他能擁有牽制太子的能力。

因為,既然李建成已經擁有了自己的太子黨勢力,就必須得讓一個人牽制他。否則,太子一旦想提前接班,李淵就只能提前退休。也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李世民趁機發展壯大起自己的勢力,並開始對太子之位蠢蠢欲動。

在玄武門之前,李世民和李建成早已經是劍撥弩張,雙方暗地裡已經爭鬥過好幾次,並且,在李世民決定發動玄武門時,其實有人提前向李淵稟告過李世民的一些不尋常的舉動,但是,李淵卻擔心這可能是太子李建成故意陷害李世民,所以並沒有放在心上。

於是,公元626年6月4日,李世民在玄武門埋下伏兵,趁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入朝經過玄武門時,趁機發動政變將兩人射殺,並趁勢對太子東宮進行圍攻。此時,李淵正在宮內的海池上划船,李世民便讓尉遲恭身披鎧甲,手握長予,徑直闖進來逼李淵退位。

眼看宮廷的整個局面已被李世民控制,為避免自己也被殺害,李淵果斷將國家的軍政大權全部讓給李世民,三天後,李淵又立李世民為皇太子,並下詔曰:“自今以後軍國事務,無論大小悉數委任太子處決,然後奏聞皇帝”。



三個月後,李淵正式向天下頒佈詔書,將皇帝位傳給太子李世民,自稱太上皇。李世民作為回報,仍然讓李淵居住在大內皇宮正殿——太極殿,他自己則在東宮顯德殿即皇帝位,也算是他給李淵保留的最後一份尊榮。

李淵在太極殿居住了快三年,直到貞觀三年,他才從太極宮遷出,搬到了大安宮,李世民則正式入主太極殿。總的來說,在李淵晚年的9年時間裡,他和李世民的關係比較冷淡,雖然說在物質生活上,李世民並沒有虧待李淵,都是按照太上皇的標準供應。

但是,在人生自由上,李淵顯然是處處受到制約。最開始在太極殿的三年,李淵幾乎是被軟禁,畢竟當時李世民剛登基,而李淵作為大唐開國皇帝,在朝中還有很多自己的勢力,尤其是一些身居高位的老臣,包括名將李靖和李績都是持中立態度,所以李世民只能將李淵徹底“宿衛”起來,讓他不得與外界有聯繫。



後來,等到貞觀三年,李淵搬到大安宮,鑑於李世民已經徹底掌控朝政,而且大唐比較重要的軍政職位都已由李世民自己的嫡系所擔任後,他對李淵的監視開始有所放鬆,可以允許他參加一些宴會,這其中最出名的宴會,就是李靖滅掉東突厥後,大唐舉國同慶,李淵和李世民把貴臣十幾人,還有諸王、王妃、公主等都召至凌煙閣,設宴慶祝。

宴會上,李淵一時興起,還親自彈起了琵琶,而李世民則親自為其伴舞,父子倆其樂融融,好不愉快,大臣們也接連起身舉杯祝賀,一直延續到深夜。這次宴會,也是玄武門之變後,史書上所記載的李淵和李世民兩父子僅有的溫存畫面。

李淵總共在大安宮待了差不多六年,然後病逝。這六年期間,李淵除了偶爾參加李世民舉行的一些宴會外,幾乎不曾離開過大安宮。就是每到夏天,李世民經常到九成宮避暑,李淵也不願意出行,更別提打獵遊玩泛舟,所以李淵的日子,總的來說是過得很苦悶的。



當然,這還不是最苦悶的,最讓李淵痛心的是,李世民為證明自己上位的合法性,不惜篡改歷史,將矛頭對準自己的父親李淵,把他一生奮鬥的成就都給抹黑掉,於是乎,大唐就變成是李世民打下來的,李淵只不過是個庸人,他能夠當皇帝,只是因為他是李世民的老爹,所以運氣好坐上皇位。

在這種背景下,李淵幾乎成為中國所有王朝中最沒有存在感的開國皇帝,並且普遍人都有一種錯覺,那就是大唐天下好像是李世民打下來的。這些也是讓李淵最最痛心的,不僅自己被迫提前退位,一世英名也毀得啥也不剩。

而且,在李淵死後,李世民將他陵墓也一再縮水,不按照帝王的標準來安葬。本來,帝王之墓一般都是九丈高,但李淵的獻陵缺只有六丈,標準差了足足三丈,相當於諸侯王的標準。而且,李淵被安葬後,李世民也很少去祭拜,最後搞得魏徵都看不過去,好幾次嘲諷李世民。


我是趙帥鍋


玄武門之變後,被迫退位的唐高祖李淵晚年生活得如何?

唐高祖李淵萬年的生活實際是極為瀟灑,即位開心的,放到現在來說,肯定會讓很多的“宅男”,羨慕不已。

  • 首先,唐高祖李淵是否是被逼退位,還是一個未知數。


事實上,我認為,唐高祖李淵退位,更多的是李淵,因為三個兒子,為了爭奪皇位自相殘殺,才心灰意冷,放棄了自己的權力,將皇位交給了李世民。

或者說,唐高祖李淵,真的在起兵之前,就將皇位許給了李世民。但是,在後來又改變了主意,故意偏袒太子李建成,造成了三兄弟之間的自相殘殺,更是心灰意冷。

而李建成,能夠在李淵的支持下,威脅到李世民的權力地位,並且間接促成了,李建成向李世民下手。可以說,李淵手裡肯定是掌握著唐朝的一部分兵力。這些兵力也許不足以讓李淵誅殺李世民,但是,保證李淵能夠安享晚年,還是沒有問題的。

  • 所以,李淵肯定是主動退位,將皇位傳給了李世民。或者說,李淵直接撂挑子不幹了,將治理國家的重擔,交給了“接盤俠”李世民。

實際上,玄武門之變的功過,已經不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唐太宗李世民上位之後,到底做過什麼,做出了什麼樣的傑出的貢獻。當然,事實證明,唐太宗李世民在皇帝的位置上幹得不錯。

  • 那麼成為唐太上皇以後,李淵的晚年生活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實際上,唐高祖李淵晚年的生活是相當的瀟灑。

不說唐高祖李淵退位的時候,就已經是60歲了。在此之後,唐高祖李淵,在太上皇的寶座上,一共坐了九年。也就是說,在69歲的時候才去世。所以說,李世民完全沒有虧待李淵的想法。

  • 李淵想要什麼?跟李世民說一聲,李世民當然是得全部獻上。

其次就是在唐朝的重要宴會上,只要李淵想要參加,也可以出席。至於唐太宗李世民,還要向李淵稱臣。不存在說李淵心存怨言,被李世民幽禁,不讓外出、不能跟大臣們交流之類的的情況。

  • 甚至於,李淵還能夠讓,投靠的突厥大汗,給他跳舞助興。

在宮裡生活的待遇,那就更不用說了。要什麼樣的美女,李世民都會給他獻上去,全都是漂亮年輕的。就說李淵在當上太上皇,60歲以後的九年中,還為李世民添了30幾個弟弟妹妹。

  • 這樣的李淵真的是被迫退位,被幽禁的太上皇嗎?這是真的當太上皇供起來了。


我是春秋百曉生,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樣的歷史人物。想了解歷史人物,學習歷史知識的可以關注我,感謝大家支持。


歷史公元


李淵出身於北周的貴族家庭,在他七歲的時候就被襲封為唐國公。而他的姨母當年正是是隋文帝的獨孤皇后,可以說李淵的身份是相當地高貴了。

李淵的身份當然高貴了,他就是後來唐朝的開國皇帝唐高祖。可以說李淵一路走來都是非常順暢的,皇帝當得也比較順風順水。而他的兒子們也很優秀,可以說他是人生的大贏家了。

但是因為兒子爭權,發生了玄武門事變。他的兒子李世民殺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勢力是勢不可擋。李淵就是在這個時候被迫交出了手裡的權利,乖乖地退休,當上了太上皇。

那被迫退位的李淵晚年生活過得如何呢?現在就讓有書君帶著大家一起看看李淵的晚年生活。

一、 李淵晚年相當於被李世民囚禁起來,沒有自由,沒有人來探望

李淵一生酷愛遊獵,在唐朝剛剛建立,天下還未太平的時候,他就經常外出打獵遊玩,直到盡興而歸。而他做上了太上皇后,就身不由己了,整天只能呆在李世民的眼皮下,再也沒有了外出的自由,更別說和朝臣見面了。

這是由於當年李淵支持李建成,所以李世民一直懷恨在心。所以從李淵退位後,李世民就把李淵身邊的親信都給換了,全安插成自己的人了。李世民這樣做,就是為了監視李淵。

當時李世民不僅不讓李淵隨意外出,而且他也不讓大臣們來拜見李淵。只有李淵的心腹裴寂等少數人可以來看他,但是後來裴寂被李世民找了個藉口治了罪,給發配到邊疆去了,裴寂也不能來看李淵了。

而李世民是對李淵是有很大意見的,所以他是不會來看李淵的,後來也就沒有人來拜訪李淵了。

李淵沒有了權利,退休的生活也一直處在被監視中,也算是比較孤寂了。

二、李淵晚年居住的地方也很憋屈

當上太上皇后,李淵就一直住在太極殿。可是後來李世民連太極殿都不讓李淵居住了,以李淵認為太安宮有山林美景之由,把李淵送到了城外的太安宮。

這個太安宮在皇宮外,地勢低下潮溼,而且狹窄不堪,規模比太極殿小多了。這個時候朝中的大臣有的看不過眼了,就上奏李世民說太安宮規模太小,又在城外。

這讓至尊的太上皇住在裡面太憋屈了,而且要是被各國往來的使者看到了不好。所以他建議給太安宮修造門樓,並且周圍還要再加上好看的城牆,這樣才會顯出宮殿的大氣。

可是李世民並沒有接受這個建議,還是讓李淵住在那個規模不大並且環境潮溼的城外宮殿裡。可以說李淵的晚年住的地方對於他的身份而言,真是憋屈極了。

三、 李淵的晚年還經常被李世民嘲諷

李世民當上了皇帝后,他為了突出自己的功勞,不惜篡改歷史。他不僅把李建成寫的是昏碌無為,而且也把矛頭指向了自己的父親李淵。

他批評李淵在剛建國時,將宗族子弟都封為王。他認為天子本應該養百姓,怎麼能讓百姓來養自己的宗室。所以李世民一上臺就把宗室郡王都降了級,只有少數有軍功的除外。

這樣一來,他是抬高了自己的身份,卻把李淵給貶損的不輕,可以說讓李淵名聲掃地。

這還不夠,在李世民當皇帝的第三年,他還將李淵的親信裴寂給流放到了靜州。裴寂不想去,請求留在京師。但是李世民對他說,“你呀才學平庸,要不是當年太上皇對你是萬分寵愛,你怎麼會到今天 的位置。而且武德年間的政法謬誤特別多,綱紀也是很亂。這與你脫不了干係,你都負有責任的。而我念及舊情,就不忍處置你了,你還有什麼不滿意的。”

但是李世民這哪裡是在說裴寂,他明明是指桑罵槐。李世民這是抨擊裴寂身後的李淵,寵信庸碌之人,施政不當。

曾經威武的李淵,就任著兒子這麼貶斥自己,也真是太鬱悶了。可是他除了忍著,又能怎麼辦呢?

四、 李淵晚年仍然流連在女色之中

李淵其實也是一個聰明的人,他知道李世民對他有戒備之心,也知道李世民心裡怨他。所以李淵一直都沒有再參與過權利的事,但是他心裡的憋屈、苦悶都沒有地方發洩,所以晚年的他也只能流連在花叢之中。

李淵退休都已六十多歲了,但是他的身體還算硬朗可謂是老當益壯。他的後宮裡什麼楊嬪、崔嬪、魯才人、劉婕妤等等,他每天也就流連在這些妃嬪之間。就在他六十五歲的時候,他的最後一個兒子李元嬰出生了,李元嬰被封為了滕王閣閣主。

其實從李世民的貞觀元年到貞觀四年,長安宮裡是喜訊不斷。不是李世民的皇子或者公主出生了,就是李淵的兒子或是女兒出生了。這可真是熱鬧了,叔叔和侄子都差不多大。

由此可見,李淵的憋屈晚年生活,只能靠著流連花叢中來發洩自己的愁悶了。

李淵晚年,住的地方不好,又還受自己的兒子監視和嘲諷。他的晚年生活真得過得是相當地不如意,可以說是又孤寂又憋屈。一代開國之主在晚年落得如此 下場,也真算是可憐之人了。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李淵晚年的生活更多的是一種無奈。

玄武門事變三天後,李世民被封為皇太子,兩個月後,李淵退位,將皇位禪讓於李世民,稱太上皇,以開國皇帝被逼退讓,李淵僅僅當了8年皇帝,中國五千年曆史,也唯有李淵是以開國之君而被逼退位的。

自從秦始皇開創皇帝制度以來,兩千年封建社會,皇帝成為最受尊崇、至高無上的權力頂峰,多少人英雄豪傑、仁人志士為了這一寶座父子相殘、手足相爭,哪怕血流成河、白骨累累,不受逼迫的話,沒有人會主動放棄皇位,李淵也不例外。



既然是被逼的,又不能改變什麼,李淵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活下去,好好享受生活。如同現今社會被逼退休的老人一般,過著消磨時間的生活,說的好聽點叫享受生活,說的難聽點叫等死。

李淵從626年退位,到635年去世,又活了9年,這9年間李淵幹了什麼事呢?

1、吃吃喝喝開宴會。

李淵退位後,參加最多的就是各種宴會,吃吃喝喝,李世民抓住頡利可汗時開宴會慶祝,李淵彈琵琶,李世民跳舞,然後喝酒到深夜。諸如此類的宴會,經常舉辦。



2、寵信妃子,生孩子。

李淵退位時已經61歲了,這可是高齡,尤其是古代,可李淵確實是雄風猶存,在退位之後也實在沒什麼事可幹,就只能寵信妃子,李淵的妃子有名號叫得出名字的有20個,叫不出名字的最少也有幾百人之多,這些妃子在李淵退位後,注意重點是退位後,又為李淵生了17個兒子和15個女兒,這生育能力是相當強悍。

3、被監視居住。

李淵從退位開始,就一直處於被監視狀態,只要不與李世民產生權力衝突,李淵可以幹他想幹的事,除了打獵被禁止。李世民在完全掌權後,才對李淵的監視稍為放鬆。



4、搬家。

李淵退位後前3年是居住在專供皇帝居住的太極宮,後來被搬去大安宮,大安宮無論哪方面也比不上太極宮,沒辦法,因為太極宮李世民要住,只能委屈李淵這個太上皇了。

5、病逝。

到635年,李淵病逝,享年70歲,相比他的兒子李世民(只活了52歲),和他的孫子李治(只活了56歲),李淵已經算長壽了,他的長壽只因為晚年無事可幹,碌碌無為,不過活得算值得了。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這就要從當時的政治環境來說了。太原李氏是有名的門閥世家,家風甚好,兄弟幾個感情也不錯。可惜後來李淵稱帝,創立大唐,這一切就變了模樣。

在皇權面前一切都顯得那麼微不足道,為了天下,為了大業,必要的犧牲是無法避免的。說實話,如果李世民不發動玄武門之變,恐怕他也活不成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不會放過他。那麼誰又不是親兄弟呢?轉眼變成你死我活的敵對狀態。


言歸正傳說李淵,李淵一直有意讓長子繼承皇位,但李世民立下的汗馬功勞最多,堵不住天下的悠悠之口,又有玄武門之變,他只剩下李世民一個兒子,不傳給他,他就絕後了。所以,李淵對李世民並不是毫無感情的。

李世民也相當敬重自己的父親,一心輔佐天下。若不是為了天下,為了大唐,他不會殺兄屠弟,他這個人頭腦相當清楚,知道自己在幹什麼。只要不阻礙大唐立國和發展,李淵的晚年生活過得還是很逍遙的。一點毛病沒有,也算是難得糊塗,前事莫提了吧!只是父子倆的感情,肯定有傷,不會像從前那麼默契和信任了。


阿楚故事


誠邀,如題。所謂一朝皇帝一代臣,在皇位面前保持節操,謹守道義的臣子實在太少了。畢竟皇位至高無上,作為上天之子,皇帝的誘惑實在是太大了,在貪慾面前,骨肉情有時都顯得微不足道。那麼當千古一帝李世民殺兄篡位後,被迫退位的高祖李淵還能安享晚年嗎?

答案是否定的,雖然李世民是個好皇帝,但是對自己的父親,李世民顯然做的十分不好。

可能是由於對父親偏袒兄長的不滿,李淵做了太上皇后,李世民就派心腹監視其行動,雖然太上皇還是在太極宮裡,但是無疑成為了鳥籠裡的金絲雀。後來李世民將其遷到了弘義宮,而後更是遷到了大明宮

不但居住條件變差,李淵的精神生活過得也不好。

前面說到,李淵的一舉一動都受到監視,其不能隨意外出,而且大臣也不能來拜見,當時只有裴寂等少數之前心腹前來探望,但很快裴寂就被治罪,發配邊疆。李世民自己又不願意常常拜見,據說李淵晚年只能自己彈琵琶解悶,人老如此,也是悽慘。




不過時間可能真的是一劑良藥,隨著時間的推移,李世民心中的仇恨也在滿滿的變少,在李淵快要油盡燈枯的時候,李世民終於鬆口,常常去拜見自己的父親,不過子欲養而親不待,一年後,李淵含淚離世,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唐高祖李淵退位之後,一方面名義上是太上皇,地位理應在皇帝之上;另一方面他是李世民的父親,李世民的皇位也是他“禪讓”的,按說應該是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但實則不然。他的晚年生活還是比較煎熬的,尤其是常年受到“明君”的數落。

李世民剛剛登基不久,便開始公然批評武德年間的各種“弊政”。比如他在朝堂中說:“遍封宗子,於天下利乎?”這指的當然是開國皇帝李淵在建立唐朝之後將李唐宗室分封為諸侯王以鎮撫天下,李世民這麼一說,群臣也就開始附和了,說分封宗室也不是什麼好事啊。李世民此時說:“朕為天子,所以養百姓也,豈可勞百姓養己之宗室乎”,便將曾經被封為郡王的李氏宗族全都貶為縣公,這種舉動是不是讓李淵很難堪?

裴寂是李淵的好友,並且參與策劃了晉陽起兵,後來擔任唐朝的宰相。李世民上臺之後不久便找個理由把他給流放了,裴寂覺得自己是開國功臣啊,便上書請求能夠留在長安城,李世民卻說:“計公勳庸,不至於此,徒以恩澤,特居第一。武德之時,政刑紕繆,官方弛紊,職公之由。但以舊情,不能極法,歸掃墳墓,何得復辭?”也就是說,你裴寂有什麼了不起的,不就是和太上皇關係比較好嗎?按你的才能,能夠當上宰相,還不是因為武德年間政治荒謬嗎?

另外,李淵向來都是喜歡遊山玩水的,玄武門之變發生時,他不正在泛舟嗎?但是李世民上臺之後卻把他從安逸的太極宮搬到了大安宮(即弘義宮),徹底失去人身自由。

李淵死後,李世民給他建的獻陵只有六丈高,遠低於帝王九丈的規格。在李世民的長孫皇后死後,李世民專門在長安城中建了高觀,以往昭陵,表達對亡妻的哀思,還帶著大家一起來看。魏徵卻假裝看不見,李世民說:“這麼高的陵墓,你看不見?”魏徵說:“我還以為陛下說的是獻陵呢!我說咋看不見,原來說的是昭陵啊!”


國史通論


不怎麼樣!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之後,緊接著就是軟禁李淵,逼其退位,好讓自己登基大寶。

而李淵呢?看到自己的兒子手足相殘,作為一個父親來說,是非常痛苦的事情,但是沒有辦法,他深深知道生在帝王家,這種事兒在平常不過,為了權力而兄弟相殘、父子反目者大有人在。前朝大隋的隋文帝怎麼死的,他心裡很清楚,如果他強硬的阻攔李世民登基,那麼他將成為第二個隋文帝,同樣會莫名其妙的死在宮中。李淵也明白自己無論如何也不能阻攔兒子的腳步,李世民已經殺了自己的兄弟,就不在乎殺自己的父親。不如將皇位雙手奉出,自己還可以做個名義上的太上皇。

就這樣,李淵主動退位了,他自此在自己的寢宮之中居住,最初他住在太極宮,後來搬進大成宮。

李淵雖然享受太上皇的待遇,但是每天鬱鬱寡歡,即不見那些朝中老臣,也不參與任何政事,除了參與過有限的幾次大型宴會之外,他幾乎一步不離的待在大成宮,就連李世民要其隨行避暑,他也不去。就這樣李淵在孤獨和悲傷中度過了9年。

李世民也許是覺得自己虧欠父親,於是下令建造大明宮,為父親避暑,但大明宮還沒建好,李淵就病死了。在去世前的一年多,李淵躺在病榻上,終日不言不語,偶爾順著眼角落淚,李世民來請安,他也不回應。由此看出他並沒有原來李世民,對這個兒子的心狠手辣感到很無奈和痛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