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后,被迫退位的唐高祖李渊晚年生活得如何?

欧媚媚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四日,秦王李世民率领亲信发动政变,杀死皇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



初步得手之后,李世民立刻派出手下猛将尉迟敬德赶到唐高祖那里。《旧唐书》里是这样写的,读来很有意思:“敬德擐甲持矛,直至高祖所。高祖大惊,问曰:‘今日作乱是谁?卿来此何也?’对曰:‘秦王以太子、齐王作乱,举兵诛之,恐陛下惊动,遣臣来宿卫。’高祖意乃安。南衙、北门兵马及二宫左右犹相拒战,敬德奏请降手敕,令诸军兵并受秦王处分,于是内外遂定。”从中可以看出,一身戎装的尉迟敬德来到唐高祖,从这一刻起,唐高祖李渊实际上已经被控制和软禁起来,李世民通过李渊发号施令,手段极为高明。


《旧唐书》中说,唐高祖听到事变的消息,大惊,询问裴寂等人:“今日之事如何?”萧瑀、陈叔达建议说:“秦王功盖天下,率土归心,若处以元良,委之国务,陛下如释重负,苍生自然乂安。”意思就是让唐高祖交出权力给李世民,如此一来,唐高祖自己可以卸掉负担,由此解脱,国家也可以太平无事。唐高祖很识时务,说:“善!此亦吾之夙志也。”然后下令把李世民招来,抚着他说:“近日已来,几有投杼之惑。”李世民放声大哭,“哀号久之”。 不管李渊是主动的、自愿的,还是被逼无奈的,从这一天开始,李世民实际上已经掌握了大权。五天之后,李渊正式确认李世民为皇太子,“庶政皆断决”,同时大赦天下。同时,李世民集团的权力布局也在顺序展开。七月壬辰日,宣布高士廉为侍中,房玄龄为中书令,萧瑀为尚书左仆射,杨恭仁为雍州牧,长孙无忌为吏部尚书,杜如晦为兵部尚书,宇文士及为中书令,封德彝为尚书右仆射。


八月癸亥日,唐高祖李渊发诏,正式传位给皇太子李世民,李世民在东宫的显德殿即皇帝位,李渊被尊为太上皇。到了贞观三年四月,太上皇李渊搬出了皇宫,搬到弘义宫,唐太宗李世民正式开始在太极殿听政。这意味着唐太宗已经牢牢掌握了权力,可以放松对太上皇的控制了。有意思的是,弘义宫是唐高祖为了表彰李世民的功劳,于武德五年兴建的,在宫城的西边。武德八年,唐高祖还曾经临幸过一次,吩咐在弘义宫里营造假山水。没想到几年之后父子易位,弘义宫也改名太安宫(也作大安宫)。李渊的一些小儿子也跟着他一同住进太安宫。《旧唐书》中提到,唐太宗每天早晚派尚宫为太上皇送来美食。李渊的十八子李元名只有十岁,身边人嘱咐他说:“见到尚宫,你应该施礼。”李元名说:“他们是我二哥家的婢女,我干嘛向她们行礼?

”对待太上皇,李世民肯定不会像后来宋孝宗对待太上皇宋高宗那么孝敬。贞观六年,监察御史马周有些看不惯了,上疏提出一些关于太上皇的建议,从中可以读出一点意思。马周认为,太安宫的形制过于卑小,而且处于城外,让至尊的太上皇住在那里,被四方来朝的各国使者看到,影响不好。所以应该为太安宫修造门楼,周围营筑雉堞,显出宫殿的高大气派,以彰显皇帝的孝心。当时,唐太宗正打算去九成宫避暑。马周认为,太上皇年纪大了,皇上应该朝夕问候膳食起居才对。而且太上皇留在闷热的长安,皇上自己跑到清凉之地避暑,也不合适。



总体来说,被夺去皇位的李渊是很明智、很老实的,很少露面,“游心道素,志存清俭”,没有太多的想法和企图,也因此,父子之间才能相安无事,他才能平安度过晚年。至于李渊过得是否如意,还要看他个人主观的意愿。如果他念念不忘旧日的至尊地位,不忘那些在事变中死掉的子孙,他肯定不如意。如果他能够坦然接受现实,不再心存幻想,安心养老,修真养性,他的生活应该还不错。

关于太上皇的比较正式的活动,史书中很少记载。贞观八年三月,唐太宗在两仪殿宴请西突厥的使者,太上皇和长孙无忌等人也在座。太上皇对长孙无忌称赞说:“当今蛮夷率服,古未尝有。”长孙无忌敬酒给太上皇,太上皇大悦,把酒赐给唐太宗。唐太宗捧着酒又来敬太上皇,流涕道:“百姓获安,四夷咸附,皆奉遵圣旨,岂臣之力!”同年,太上皇参加了城西的一次阅兵,随后在未央宫设宴,朝中三品以上官员参加。

突厥可汗起舞,南越酋长咏诗,太上皇笑赞:“胡、越一家,自古未之有也。”唐太宗捧杯为太上皇敬酒,回顾近年的成绩,说:“此岂臣智力,皆由上禀圣算。”太上皇大喜,群臣高呼万岁,那一天大家都很高兴。此时,太上皇李渊的人生已经走到了最后一程。转过年来的五月,李渊死在太安宫的垂拱前殿,终年七十岁(也有作七十一岁),葬于献陵。


宅历史


李渊晚年的生活实在不好,宫殿缺乏修缮,生活受到限制,甚至让李世民的臣子都有些看不下去了。


玄武门之变后,李渊被迫封李世民为太子,监国,不久退位。退位之初,待遇还是不错的,仍然居住在皇宫的正宫太极宫中,而李世民则在太子的居所东宫处理政务。但李世民显然心有不甘,所以,对父亲开始不断“打脸”。首先是废除了李渊在位时的大部分政策,这也就算了。紧接着,李世民不断在公开场合批评李渊武德年间的朝政:诸如“武德之际,货贿公行,纪纲紊乱……”、“武德之时,政刑纰缪,官方弛紊……”这些都在史书中有明确记载。更是将李渊最信任的宰相裴寂评论的一无是处,贬谪出京,说他一切都是仰仗李渊为非作歹。这些对父亲毫不掩饰的批评无疑就是在暗示李渊,赶紧搬出去。

所以,李渊也识相,在贞观三年四月,“主动”提出,愿意从太极宫迁往弘义宫居住,理由是那里“有山林胜景,雅好之……”实际上,弘义宫就是原本的李世民秦王府。里面根本没什么好景致不说,更是在规模上远小于太极宫,甚至比太子东宫也要小上不止一个规模。


李渊迁入弘义宫后,改名大安宫。那大安宫环境如何?不好!因为有监察御史马周的奏书为证。贞观六年,马周上疏说:“臣伏见大安宫在宫城之西,其墙宇宫阙之制,方之紫极,尚为卑小。臣伏以东宫皇太子之宅,犹处城中,大安乃至尊所居,更在城外。虽太上皇游心道素、志存清俭,陛下重违慈旨、爱惜人力,而蕃夷朝见及四方观听,有不足焉。臣愿营筑雉堞,修起门楼,务从高显,以称万方之望,则大孝昭乎天下矣。”大安宫在宫城外,显得卑小,而东宫都还在城中,所以希望能够修缮大安宫,以彰显皇帝孝道,结果李世民不驳回也不采纳,搁置……

另外,李渊生性好动,在武德年间即使公务繁忙,战争不断,他也会四处游猎。但是自从成为太上皇,再也没有出过宫门。当年夏天,李世民前往九成宫避暑,马周又一次上书“臣又伏见明敕,以二月二日幸九成宫。臣窃惟太上皇春秋已高,陛下宜朝夕视膳而晨昏起居。今所幸宫去京三百余里……非可以旦暮至也。太上皇情或思感,而欲即见陛下者,将何以赴之?且车驾今行,本为避暑,然则太上皇尚留热所,而陛下自逐凉处,温清之道,臣窃未安!”意思是太上皇年事已高,皇上应该日夜伴随左右,现在跑这么远,太上皇想你怎么办?更重的话在后面,你自己跑到清凉的地方避暑去了,却把太上皇留在酷热难耐的地方,这是孝道吗?李世民依然不理,此后贞观七年五月和贞观八年三月,李世民又两次巡幸九成宫,都没有带李渊同行。


如果仅仅这样,也还罢了,关键是李世民后面的举动就有点不厚道了。贞观八年七月,李世民居然一反常态“屡请上皇避暑九成宫”。是他幡然醒悟了吗?不是,是李渊去不了了!因为那时候,李渊患了“风疾”,也就是中风了。对于一个年近七十的中风病人,再怎么想出去,也不可能挨得起舟车劳顿了。李世民却乘此机会大献殷勤,你早干嘛去了?贞观八年,李世民以为太上皇兴建清暑之所为由修建大明宫。但所有人都知道,李渊那时候已经病入膏肓,不可能入住了。李世民不过又一次借尽孝的名义给自己造了个宫殿而已。果然,大明宫尚未完工,李渊撒手人寰。而李世民也顺理成章从太极宫搬入更为豪华的大明宫。

李世民对李渊的态度,著名的直臣魏征也看不下去。李渊去世一年后,李世民的皇后长孙氏去世,李世民万分悲痛,常常思之落泪。更是在宫中造了一座瞭望台,时时眺望安葬长孙皇后的昭陵。有一次,李世民带着魏征一起登上瞭望台,让魏征一起看,魏征却回答看不见。李世民很诧异,当即指给他看。魏征说,我还以为陛下说的是高祖的献陵,原来陛下说的是昭陵,那我早就看见了。李世民知道这是魏征在指责自己不尽孝道,只好悻悻然拆除了瞭望台。


伊耆角木


李渊在打天下时,所依靠的最主要力量,就是自己的三个儿子: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相比于外人而言,自己的亲儿子自然是李渊最值得信任的人。但是,在最高权力面前,亲情往往也会显得不足为道,所以,为防止某个儿子实力过强而对自己造成威胁,李渊在让李建当太子的同时,还封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

李渊的本意,是希望有人能够制约太子李建成的权力,因为李建成作为未来皇帝的继承人,本身就拥有强大的政治班底,加上他和齐王李元吉的关系又非常密切,他们联合在一起,李渊自然会有所担心。因为,当年隋文帝杨坚就是在立杨广当太子后,随着杨广的势力越来越大,他就莫名其妙的死掉,李渊不得不防。

在这种背景下,李渊开始全力扶持李世民,不仅让他掌管军权,还允许他在自己的府上开设文学馆,收揽四方人才,并由此招来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当时文学馆与秦王府相结合,俨然形成一个独立于大唐政府之外的小政府机构,并和太子的东宫形成东西两宫并立的局面。



大家知道,皇族亲王广交宾客,自古以来就是政治大忌,因为你作为一个亲王,却广泛招纳天下人才到自己府中效力,这是想干嘛?所以,在当时的背景下,李渊允许李世民这样干,目的就是希望他能拥有牵制太子的能力。

因为,既然李建成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太子党势力,就必须得让一个人牵制他。否则,太子一旦想提前接班,李渊就只能提前退休。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李世民趁机发展壮大起自己的势力,并开始对太子之位蠢蠢欲动。

在玄武门之前,李世民和李建成早已经是剑拨弩张,双方暗地里已经争斗过好几次,并且,在李世民决定发动玄武门时,其实有人提前向李渊禀告过李世民的一些不寻常的举动,但是,李渊却担心这可能是太子李建成故意陷害李世民,所以并没有放在心上。

于是,公元626年6月4日,李世民在玄武门埋下伏兵,趁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入朝经过玄武门时,趁机发动政变将两人射杀,并趁势对太子东宫进行围攻。此时,李渊正在宫内的海池上划船,李世民便让尉迟恭身披铠甲,手握长予,径直闯进来逼李渊退位。

眼看宫廷的整个局面已被李世民控制,为避免自己也被杀害,李渊果断将国家的军政大权全部让给李世民,三天后,李渊又立李世民为皇太子,并下诏曰:“自今以后军国事务,无论大小悉数委任太子处决,然后奏闻皇帝”。



三个月后,李渊正式向天下颁布诏书,将皇帝位传给太子李世民,自称太上皇。李世民作为回报,仍然让李渊居住在大内皇宫正殿——太极殿,他自己则在东宫显德殿即皇帝位,也算是他给李渊保留的最后一份尊荣。

李渊在太极殿居住了快三年,直到贞观三年,他才从太极宫迁出,搬到了大安宫,李世民则正式入主太极殿。总的来说,在李渊晚年的9年时间里,他和李世民的关系比较冷淡,虽然说在物质生活上,李世民并没有亏待李渊,都是按照太上皇的标准供应。

但是,在人生自由上,李渊显然是处处受到制约。最开始在太极殿的三年,李渊几乎是被软禁,毕竟当时李世民刚登基,而李渊作为大唐开国皇帝,在朝中还有很多自己的势力,尤其是一些身居高位的老臣,包括名将李靖和李绩都是持中立态度,所以李世民只能将李渊彻底“宿卫”起来,让他不得与外界有联系。



后来,等到贞观三年,李渊搬到大安宫,鉴于李世民已经彻底掌控朝政,而且大唐比较重要的军政职位都已由李世民自己的嫡系所担任后,他对李渊的监视开始有所放松,可以允许他参加一些宴会,这其中最出名的宴会,就是李靖灭掉东突厥后,大唐举国同庆,李渊和李世民把贵臣十几人,还有诸王、王妃、公主等都召至凌烟阁,设宴庆祝。

宴会上,李渊一时兴起,还亲自弹起了琵琶,而李世民则亲自为其伴舞,父子俩其乐融融,好不愉快,大臣们也接连起身举杯祝贺,一直延续到深夜。这次宴会,也是玄武门之变后,史书上所记载的李渊和李世民两父子仅有的温存画面。

李渊总共在大安宫待了差不多六年,然后病逝。这六年期间,李渊除了偶尔参加李世民举行的一些宴会外,几乎不曾离开过大安宫。就是每到夏天,李世民经常到九成宫避暑,李渊也不愿意出行,更别提打猎游玩泛舟,所以李渊的日子,总的来说是过得很苦闷的。



当然,这还不是最苦闷的,最让李渊痛心的是,李世民为证明自己上位的合法性,不惜篡改历史,将矛头对准自己的父亲李渊,把他一生奋斗的成就都给抹黑掉,于是乎,大唐就变成是李世民打下来的,李渊只不过是个庸人,他能够当皇帝,只是因为他是李世民的老爹,所以运气好坐上皇位。

在这种背景下,李渊几乎成为中国所有王朝中最没有存在感的开国皇帝,并且普遍人都有一种错觉,那就是大唐天下好像是李世民打下来的。这些也是让李渊最最痛心的,不仅自己被迫提前退位,一世英名也毁得啥也不剩。

而且,在李渊死后,李世民将他陵墓也一再缩水,不按照帝王的标准来安葬。本来,帝王之墓一般都是九丈高,但李渊的献陵缺只有六丈,标准差了足足三丈,相当于诸侯王的标准。而且,李渊被安葬后,李世民也很少去祭拜,最后搞得魏征都看不过去,好几次嘲讽李世民。


我是赵帅锅


玄武门之变后,被迫退位的唐高祖李渊晚年生活得如何?

唐高祖李渊万年的生活实际是极为潇洒,即位开心的,放到现在来说,肯定会让很多的“宅男”,羡慕不已。

  • 首先,唐高祖李渊是否是被逼退位,还是一个未知数。


事实上,我认为,唐高祖李渊退位,更多的是李渊,因为三个儿子,为了争夺皇位自相残杀,才心灰意冷,放弃了自己的权力,将皇位交给了李世民。

或者说,唐高祖李渊,真的在起兵之前,就将皇位许给了李世民。但是,在后来又改变了主意,故意偏袒太子李建成,造成了三兄弟之间的自相残杀,更是心灰意冷。

而李建成,能够在李渊的支持下,威胁到李世民的权力地位,并且间接促成了,李建成向李世民下手。可以说,李渊手里肯定是掌握着唐朝的一部分兵力。这些兵力也许不足以让李渊诛杀李世民,但是,保证李渊能够安享晚年,还是没有问题的。

  • 所以,李渊肯定是主动退位,将皇位传给了李世民。或者说,李渊直接撂挑子不干了,将治理国家的重担,交给了“接盘侠”李世民。

实际上,玄武门之变的功过,已经不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唐太宗李世民上位之后,到底做过什么,做出了什么样的杰出的贡献。当然,事实证明,唐太宗李世民在皇帝的位置上干得不错。

  • 那么成为唐太上皇以后,李渊的晚年生活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实际上,唐高祖李渊晚年的生活是相当的潇洒。

不说唐高祖李渊退位的时候,就已经是60岁了。在此之后,唐高祖李渊,在太上皇的宝座上,一共坐了九年。也就是说,在69岁的时候才去世。所以说,李世民完全没有亏待李渊的想法。

  • 李渊想要什么?跟李世民说一声,李世民当然是得全部献上。

其次就是在唐朝的重要宴会上,只要李渊想要参加,也可以出席。至于唐太宗李世民,还要向李渊称臣。不存在说李渊心存怨言,被李世民幽禁,不让外出、不能跟大臣们交流之类的的情况。

  • 甚至于,李渊还能够让,投靠的突厥大汗,给他跳舞助兴。

在宫里生活的待遇,那就更不用说了。要什么样的美女,李世民都会给他献上去,全都是漂亮年轻的。就说李渊在当上太上皇,60岁以后的九年中,还为李世民添了30几个弟弟妹妹。

  • 这样的李渊真的是被迫退位,被幽禁的太上皇吗?这是真的当太上皇供起来了。


我是春秋百晓生,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样的历史人物。想了解历史人物,学习历史知识的可以关注我,感谢大家支持。


历史公元


李渊出身于北周的贵族家庭,在他七岁的时候就被袭封为唐国公。而他的姨母当年正是是隋文帝的独孤皇后,可以说李渊的身份是相当地高贵了。

李渊的身份当然高贵了,他就是后来唐朝的开国皇帝唐高祖。可以说李渊一路走来都是非常顺畅的,皇帝当得也比较顺风顺水。而他的儿子们也很优秀,可以说他是人生的大赢家了。

但是因为儿子争权,发生了玄武门事变。他的儿子李世民杀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势力是势不可挡。李渊就是在这个时候被迫交出了手里的权利,乖乖地退休,当上了太上皇。

那被迫退位的李渊晚年生活过得如何呢?现在就让有书君带着大家一起看看李渊的晚年生活。

一、 李渊晚年相当于被李世民囚禁起来,没有自由,没有人来探望

李渊一生酷爱游猎,在唐朝刚刚建立,天下还未太平的时候,他就经常外出打猎游玩,直到尽兴而归。而他做上了太上皇后,就身不由己了,整天只能呆在李世民的眼皮下,再也没有了外出的自由,更别说和朝臣见面了。

这是由于当年李渊支持李建成,所以李世民一直怀恨在心。所以从李渊退位后,李世民就把李渊身边的亲信都给换了,全安插成自己的人了。李世民这样做,就是为了监视李渊。

当时李世民不仅不让李渊随意外出,而且他也不让大臣们来拜见李渊。只有李渊的心腹裴寂等少数人可以来看他,但是后来裴寂被李世民找了个借口治了罪,给发配到边疆去了,裴寂也不能来看李渊了。

而李世民是对李渊是有很大意见的,所以他是不会来看李渊的,后来也就没有人来拜访李渊了。

李渊没有了权利,退休的生活也一直处在被监视中,也算是比较孤寂了。

二、李渊晚年居住的地方也很憋屈

当上太上皇后,李渊就一直住在太极殿。可是后来李世民连太极殿都不让李渊居住了,以李渊认为太安宫有山林美景之由,把李渊送到了城外的太安宫。

这个太安宫在皇宫外,地势低下潮湿,而且狭窄不堪,规模比太极殿小多了。这个时候朝中的大臣有的看不过眼了,就上奏李世民说太安宫规模太小,又在城外。

这让至尊的太上皇住在里面太憋屈了,而且要是被各国往来的使者看到了不好。所以他建议给太安宫修造门楼,并且周围还要再加上好看的城墙,这样才会显出宫殿的大气。

可是李世民并没有接受这个建议,还是让李渊住在那个规模不大并且环境潮湿的城外宫殿里。可以说李渊的晚年住的地方对于他的身份而言,真是憋屈极了。

三、 李渊的晚年还经常被李世民嘲讽

李世民当上了皇帝后,他为了突出自己的功劳,不惜篡改历史。他不仅把李建成写的是昏碌无为,而且也把矛头指向了自己的父亲李渊。

他批评李渊在刚建国时,将宗族子弟都封为王。他认为天子本应该养百姓,怎么能让百姓来养自己的宗室。所以李世民一上台就把宗室郡王都降了级,只有少数有军功的除外。

这样一来,他是抬高了自己的身份,却把李渊给贬损的不轻,可以说让李渊名声扫地。

这还不够,在李世民当皇帝的第三年,他还将李渊的亲信裴寂给流放到了静州。裴寂不想去,请求留在京师。但是李世民对他说,“你呀才学平庸,要不是当年太上皇对你是万分宠爱,你怎么会到今天 的位置。而且武德年间的政法谬误特别多,纲纪也是很乱。这与你脱不了干系,你都负有责任的。而我念及旧情,就不忍处置你了,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但是李世民这哪里是在说裴寂,他明明是指桑骂槐。李世民这是抨击裴寂身后的李渊,宠信庸碌之人,施政不当。

曾经威武的李渊,就任着儿子这么贬斥自己,也真是太郁闷了。可是他除了忍着,又能怎么办呢?

四、 李渊晚年仍然流连在女色之中

李渊其实也是一个聪明的人,他知道李世民对他有戒备之心,也知道李世民心里怨他。所以李渊一直都没有再参与过权利的事,但是他心里的憋屈、苦闷都没有地方发泄,所以晚年的他也只能流连在花丛之中。

李渊退休都已六十多岁了,但是他的身体还算硬朗可谓是老当益壮。他的后宫里什么杨嫔、崔嫔、鲁才人、刘婕妤等等,他每天也就流连在这些妃嫔之间。就在他六十五岁的时候,他的最后一个儿子李元婴出生了,李元婴被封为了滕王阁阁主。

其实从李世民的贞观元年到贞观四年,长安宫里是喜讯不断。不是李世民的皇子或者公主出生了,就是李渊的儿子或是女儿出生了。这可真是热闹了,叔叔和侄子都差不多大。

由此可见,李渊的憋屈晚年生活,只能靠着流连花丛中来发泄自己的愁闷了。

李渊晚年,住的地方不好,又还受自己的儿子监视和嘲讽。他的晚年生活真得过得是相当地不如意,可以说是又孤寂又憋屈。一代开国之主在晚年落得如此 下场,也真算是可怜之人了。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李渊晚年的生活更多的是一种无奈。

玄武门事变三天后,李世民被封为皇太子,两个月后,李渊退位,将皇位禅让于李世民,称太上皇,以开国皇帝被逼退让,李渊仅仅当了8年皇帝,中国五千年历史,也唯有李渊是以开国之君而被逼退位的。

自从秦始皇开创皇帝制度以来,两千年封建社会,皇帝成为最受尊崇、至高无上的权力顶峰,多少人英雄豪杰、仁人志士为了这一宝座父子相残、手足相争,哪怕血流成河、白骨累累,不受逼迫的话,没有人会主动放弃皇位,李渊也不例外。



既然是被逼的,又不能改变什么,李渊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活下去,好好享受生活。如同现今社会被逼退休的老人一般,过着消磨时间的生活,说的好听点叫享受生活,说的难听点叫等死。

李渊从626年退位,到635年去世,又活了9年,这9年间李渊干了什么事呢?

1、吃吃喝喝开宴会。

李渊退位后,参加最多的就是各种宴会,吃吃喝喝,李世民抓住颉利可汗时开宴会庆祝,李渊弹琵琶,李世民跳舞,然后喝酒到深夜。诸如此类的宴会,经常举办。



2、宠信妃子,生孩子。

李渊退位时已经61岁了,这可是高龄,尤其是古代,可李渊确实是雄风犹存,在退位之后也实在没什么事可干,就只能宠信妃子,李渊的妃子有名号叫得出名字的有20个,叫不出名字的最少也有几百人之多,这些妃子在李渊退位后,注意重点是退位后,又为李渊生了17个儿子和15个女儿,这生育能力是相当强悍。

3、被监视居住。

李渊从退位开始,就一直处于被监视状态,只要不与李世民产生权力冲突,李渊可以干他想干的事,除了打猎被禁止。李世民在完全掌权后,才对李渊的监视稍为放松。



4、搬家。

李渊退位后前3年是居住在专供皇帝居住的太极宫,后来被搬去大安宫,大安宫无论哪方面也比不上太极宫,没办法,因为太极宫李世民要住,只能委屈李渊这个太上皇了。

5、病逝。

到635年,李渊病逝,享年70岁,相比他的儿子李世民(只活了52岁),和他的孙子李治(只活了56岁),李渊已经算长寿了,他的长寿只因为晚年无事可干,碌碌无为,不过活得算值得了。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这就要从当时的政治环境来说了。太原李氏是有名的门阀世家,家风甚好,兄弟几个感情也不错。可惜后来李渊称帝,创立大唐,这一切就变了模样。

在皇权面前一切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为了天下,为了大业,必要的牺牲是无法避免的。说实话,如果李世民不发动玄武门之变,恐怕他也活不成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不会放过他。那么谁又不是亲兄弟呢?转眼变成你死我活的敌对状态。


言归正传说李渊,李渊一直有意让长子继承皇位,但李世民立下的汗马功劳最多,堵不住天下的悠悠之口,又有玄武门之变,他只剩下李世民一个儿子,不传给他,他就绝后了。所以,李渊对李世民并不是毫无感情的。

李世民也相当敬重自己的父亲,一心辅佐天下。若不是为了天下,为了大唐,他不会杀兄屠弟,他这个人头脑相当清楚,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只要不阻碍大唐立国和发展,李渊的晚年生活过得还是很逍遥的。一点毛病没有,也算是难得糊涂,前事莫提了吧!只是父子俩的感情,肯定有伤,不会像从前那么默契和信任了。


阿楚故事


诚邀,如题。所谓一朝皇帝一代臣,在皇位面前保持节操,谨守道义的臣子实在太少了。毕竟皇位至高无上,作为上天之子,皇帝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在贪欲面前,骨肉情有时都显得微不足道。那么当千古一帝李世民杀兄篡位后,被迫退位的高祖李渊还能安享晚年吗?

答案是否定的,虽然李世民是个好皇帝,但是对自己的父亲,李世民显然做的十分不好。

可能是由于对父亲偏袒兄长的不满,李渊做了太上皇后,李世民就派心腹监视其行动,虽然太上皇还是在太极宫里,但是无疑成为了鸟笼里的金丝雀。后来李世民将其迁到了弘义宫,而后更是迁到了大明宫

不但居住条件变差,李渊的精神生活过得也不好。

前面说到,李渊的一举一动都受到监视,其不能随意外出,而且大臣也不能来拜见,当时只有裴寂等少数之前心腹前来探望,但很快裴寂就被治罪,发配边疆。李世民自己又不愿意常常拜见,据说李渊晚年只能自己弹琵琶解闷,人老如此,也是凄惨。




不过时间可能真的是一剂良药,随着时间的推移,李世民心中的仇恨也在满满的变少,在李渊快要油尽灯枯的时候,李世民终于松口,常常去拜见自己的父亲,不过子欲养而亲不待,一年后,李渊含泪离世,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唐高祖李渊退位之后,一方面名义上是太上皇,地位理应在皇帝之上;另一方面他是李世民的父亲,李世民的皇位也是他“禅让”的,按说应该是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但实则不然。他的晚年生活还是比较煎熬的,尤其是常年受到“明君”的数落。

李世民刚刚登基不久,便开始公然批评武德年间的各种“弊政”。比如他在朝堂中说:“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这指的当然是开国皇帝李渊在建立唐朝之后将李唐宗室分封为诸侯王以镇抚天下,李世民这么一说,群臣也就开始附和了,说分封宗室也不是什么好事啊。李世民此时说:“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养己之宗室乎”,便将曾经被封为郡王的李氏宗族全都贬为县公,这种举动是不是让李渊很难堪?

裴寂是李渊的好友,并且参与策划了晋阳起兵,后来担任唐朝的宰相。李世民上台之后不久便找个理由把他给流放了,裴寂觉得自己是开国功臣啊,便上书请求能够留在长安城,李世民却说:“计公勋庸,不至于此,徒以恩泽,特居第一。武德之时,政刑纰缪,官方弛紊,职公之由。但以旧情,不能极法,归扫坟墓,何得复辞?”也就是说,你裴寂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和太上皇关系比较好吗?按你的才能,能够当上宰相,还不是因为武德年间政治荒谬吗?

另外,李渊向来都是喜欢游山玩水的,玄武门之变发生时,他不正在泛舟吗?但是李世民上台之后却把他从安逸的太极宫搬到了大安宫(即弘义宫),彻底失去人身自由。

李渊死后,李世民给他建的献陵只有六丈高,远低于帝王九丈的规格。在李世民的长孙皇后死后,李世民专门在长安城中建了高观,以往昭陵,表达对亡妻的哀思,还带着大家一起来看。魏征却假装看不见,李世民说:“这么高的陵墓,你看不见?”魏征说:“我还以为陛下说的是献陵呢!我说咋看不见,原来说的是昭陵啊!”


国史通论


不怎么样!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之后,紧接着就是软禁李渊,逼其退位,好让自己登基大宝。

而李渊呢?看到自己的儿子手足相残,作为一个父亲来说,是非常痛苦的事情,但是没有办法,他深深知道生在帝王家,这种事儿在平常不过,为了权力而兄弟相残、父子反目者大有人在。前朝大隋的隋文帝怎么死的,他心里很清楚,如果他强硬的阻拦李世民登基,那么他将成为第二个隋文帝,同样会莫名其妙的死在宫中。李渊也明白自己无论如何也不能阻拦儿子的脚步,李世民已经杀了自己的兄弟,就不在乎杀自己的父亲。不如将皇位双手奉出,自己还可以做个名义上的太上皇。

就这样,李渊主动退位了,他自此在自己的寝宫之中居住,最初他住在太极宫,后来搬进大成宫。

李渊虽然享受太上皇的待遇,但是每天郁郁寡欢,即不见那些朝中老臣,也不参与任何政事,除了参与过有限的几次大型宴会之外,他几乎一步不离的待在大成宫,就连李世民要其随行避暑,他也不去。就这样李渊在孤独和悲伤中度过了9年。

李世民也许是觉得自己亏欠父亲,于是下令建造大明宫,为父亲避暑,但大明宫还没建好,李渊就病死了。在去世前的一年多,李渊躺在病榻上,终日不言不语,偶尔顺着眼角落泪,李世民来请安,他也不回应。由此看出他并没有原来李世民,对这个儿子的心狠手辣感到很无奈和痛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