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雖遺臭萬年,但她寫的這首詩,至今流傳,時常被人掛在嘴邊

慈禧雖遺臭萬年,但她寫的這首詩,至今流傳,時常被人掛在嘴邊!

提到慈禧許多朋友都很不喜歡她,歷史上的她不僅對百姓進行壓迫,還簽訂了很多不平等條約,給大清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恥辱,慈禧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的罪人。是她把大清推向了死亡的深淵。不過,慈禧和清朝的滅亡或許的確有不可分割的關係,但這也並非她一人的錯,那時清朝其實已經走上末路了,慈禧只不過使清朝滅亡的時間加速了而已,她的一生遭受了許多人的詬病,可她既然能夠坐到太后的寶座上,可見她還是有些手段的。

慈禧雖遺臭萬年,但她寫的這首詩,至今流傳,時常被人掛在嘴邊

慈禧的相貌毋庸置疑,不然怎能入宮。剛進宮時她只是個貴人,後來生了個皇子,位分也隨之得到了晉升。慈禧為了更出彩,可不僅僅只會說滿語,沒事時總會學習漢字,讀書寫字,作詩作畫。所以慈禧也可以算得上是個有才的女子了。

慈禧雖遺臭萬年,但她寫的這首詩,至今流傳,時常被人掛在嘴邊

17歲的慈禧經選秀入宮,成為咸豐帝的蘭貴人,五年的時間內位分升到了懿貴妃,還生了個兒子載淳。1861年,咸豐帝到熱河躲避戰爭時不幸去世,年僅6歲的載淳便成了新帝,就是同治帝。後由咸豐設立的八位輔政大臣輔佐幼帝處理政事,慈禧和慈安皇后並尊為皇太后,各持有一枚象徵皇權的印章。

慈禧雖遺臭萬年,但她寫的這首詩,至今流傳,時常被人掛在嘴邊

咸豐帝曾很寵愛慈禧,不僅因她長得漂亮,也因為她出眾的才華。據說慈禧母親70大壽時,慈禧抽不出時間參加,便送了一首詩給母親祝壽,詩中有句話成了千古名句,那便是“可憐天下父母心”,至今父母們總會將這句話掛在嘴邊。

慈禧雖遺臭萬年,但她寫的這首詩,至今流傳,時常被人掛在嘴邊

而慈禧太后的“可憐天下父母心”也只針對自己的近親而言,她愛父母,愛兒子。按說這也沒錯,可她並非一般人,而是掌權的太后。她對自己的親侄子光緒帝以及對天下蒼生,卻是少了憐憫,的是苛責和壓榨,如此不是太自私了嗎!她見到自己和親近之人的利益,更加忽略了他人,使得這句話變得有些小氣。而慈禧對朝政的干涉也免不了有些小家子氣。

慈禧雖遺臭萬年,但她寫的這首詩,至今流傳,時常被人掛在嘴邊

這首詞雖不是多麼華麗,可卻滿含深情,特別是“可憐天下父母心”這一句,更是成了千古名句。可誰又曉得如此一句動情的詩句,竟是慈禧的手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