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走向死路的转折点——郦食其游说齐国,因蒯通之策而被烹杀

1

高阳酒徒郦食其的死总是令人感到扼腕叹息,也曾看见很多人去痛骂蒯通无耻小人,乱齐之策,害死了郦食其,搞得大将军韩信也骄傲了。然而,我们换个角度再来看待这次历史事件,会不会有些新的发现呢?

韩信走向死路的转折点——郦食其游说齐国,因蒯通之策而被烹杀

一家大型上市集团,董事长在每个大区设置一位大区经理,负责总体销售与推广。华北大区的经理能力比较强,迅速将河北、河南、山西市场都打通了,正当他正兴致勃勃想要去打入山东市场的时候,突然发现,董事长空降了一个高级业务员已经轻轻松松地把山东市场搞定了。

这时候,如果你是华北大区经理,你会有什么想法?庆幸公司有这么好的业务员?还是会有些别样的想法呢?韩信当时就相当于这个华北大区经理的心情。

2

当初韩信给刘邦献的计策是“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那么在郦食其游说齐国之前,韩信这个战略任务进行到哪一步了呢?”北举赵地“是韩信这个王者带着张耳这个白银干掉了陈余这个黄金完成的,之后,韩信用了李牧之孙李左车的计策劝详了燕王臧荼,而在郦食其游说齐国的时候,恰好是韩信要进行战略任务第三步——“东击齐”的时候。那么,如果没有郦食其这个事儿,韩信会采用一种什么样的战略呢?

打完赵地以后,韩信就向李左车询问了举燕、伐齐之策,而李左车给出了策略“偏巧”和郦食其的做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韩信走向死路的转折点——郦食其游说齐国,因蒯通之策而被烹杀

李左车认为,当时打完赵地的汉军已经兵困马乏了,不宜再大规模伐燕,一旦久攻不下,齐国再来夹击,胜负就难料了。如果佯装攻击燕国的样子,实际上稳定赵国的局势,展现优势局,再派善辩之士去劝说燕王,燕王不敢不降。等燕王投降了,再去游说齐国,齐国自然也很容易就降了。

而在韩信军队还没到平原渡口的时候,那边郦食其劝降齐国的信息已经传到了韩信的耳朵里。是该评价郦食其国士无双呢?还是应该说李左车神策逆天?

3

原本按照计划,应该由韩信派人去劝降齐国,现在变成了郦食其,那么问题就来了。就象蒯通跟韩信说的:“人家郦先生一个读书人,凭着三寸不烂之舌,一段激昂慷慨、催人尿下的言论就拿下齐国七十多座城池,我们这累死累活的才打下来赵国五十来座城池,这差距有点大啊。枉你当了好几年将军了,到头来还赶不上一个读书人。”蒯通就差跟韩信说“我都替你害臊”了。

蒯通这张嘴也是厉害,他只说打下来赵国五十多座城,却置燕国的地界儿提都不提,更不用说韩信和李左车的原定计策了。唯一的区别就是明明应该是韩信的功劳,现在变成了郦食其的了,韩信和蒯通心里不服而已。

韩信走向死路的转折点——郦食其游说齐国,因蒯通之策而被烹杀

所以当蒯通跟韩信说:“反正大王也没有给我们下诏书让我们撤军,我们有什么理由停军?继续干他丫地齐国,就当齐国没降就好了。”

就这样,韩信兵进齐国都城,而已经投降的齐国早已放下全部戒备,等韩信都快打到目的地了,齐王才反应过味儿来,郦食其你这个老头子,坏得很啊,欺负我年纪小啊,赶紧扔开水里给我煮了。辩才无双的郦食其就这样郁闷地死了。

4

后来的故事,自然是汉军所向披靡,直捣“黄龙”。平定了齐地以后,韩信一琢磨,当初打完了赵国,我马上推荐了你刘邦的老上级张耳做了赵王,也算是会做人了吧?现在,齐国打下来了,你就不能封我个假齐王(代理齐王)?于是乎,韩信便一纸书信派使者送去给刘邦。

刘邦一看到这封信,气就不打一处来,心想:“我明明派我的酒友郦爱卿都已经收降了齐国了,你非得无视我的威望,直接就把齐国给灭了。现在可倒好,我正在荥阳挨揍呢,你不说派兵来救救我,还敢让我封你做假齐王?岂有此理!“

韩信走向死路的转折点——郦食其游说齐国,因蒯通之策而被烹杀

刘邦当即就想腾身而起,大骂使者。却不曾想,一下子没腾起来,难道是我刘邦老了?哦,不,脚疼,两只脚一只比一只疼,原来是萧何和张良一边一个狠狠地踩了他刘邦的脚。刘邦那可是老油条了,当时就明白了,不过做为一个优秀的“演员”,表情都到位了,台词也得到位,继续大骂使者,“岂有此理!男子汉大丈夫,怎么能这么怂?要做就做真齐王,做什么假齐王。”

就这样,韩信的这个略显无理的要求,反而得到了看似更好的结果。不过却埋下来韩信贬官、身死的伏笔。

5

我们来设想一下,假如说郦食其没在这个时间段跑去齐国游说,比如说在韩信打赵国的时候去,或者韩信打齐国久攻不下的时候去,如果郦食其足够本事的话,还能说服齐王投降,那韩信是断不敢轻易攻打齐国的。

退一步来说,就算郦食其知道这个是最好的时机,哪怕派个使者先去跟韩信知会一声,了解一下韩信的意见,再去劝降,郦食其也不会死。

可事实恰恰是,郦食其在这样一个不该是他表现的机会,去了一趟齐国,最后落了个被烹杀的结果。

韩信走向死路的转折点——郦食其游说齐国,因蒯通之策而被烹杀

假如说,郦食其没去齐国,又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首先,他自己自然不会死在齐国了。其次,韩信不管是武力打齐国、还是劝降齐国,他都不会让刘邦那么不爽。如果是武力拿下齐国,那么以韩信的功绩,封个齐王,刘邦也不存在觉得有什么不舒服,至少不会象现在这样;如果是劝降齐国,那么齐王田广还在,韩信自然不会再申请齐王的“指标”,相反会“乖乖地”调兵去“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真正地执行当初所制定的战略任务。

一个还没有“吃饱”(封王)的韩信,一个还没有真正属于他自己地盘儿的韩信,打项羽更加卖力自不必说,也断不会有后来和彭越一起放刘邦鸽子的事儿。虽然说不敢保证韩信在战争结束以后不会死,但至少对于刘邦而言,韩信此时此刻还是值得信任的。

水言水语

在水一白看来,郦食其游说齐国、蒯通献策伐齐、韩信攻齐这三件事,单纯从他们的个人角度而言,都没有什么问题。每个人的出发点都是合理的,郦食其想要立功、蒯通为主人谋划、韩信舍不得到嘴边的肥肉,都是正常的。

问题就在于,这个事件最后成为了历史的一个小拐点,让一代大辩手郦食其被烹杀了,蒯通被钉在了“小人”的耻辱柱上,韩信则一步步迈向死亡。本来按照剧情发展,应该是韩信一个人的表演舞台,却因为郦食其“插戏”,变成了“三输”的结局,岂不悲哀?

当然,肯定会有人认为,你蒯通不献策,你韩信不去打齐国,不就没这事儿了?还是那句话,谁的地盘被别人插一脚都不舒服,明明马上要谈下来的客户,被人抢走,没人会爽的。仅此而已。

韩信走向死路的转折点——郦食其游说齐国,因蒯通之策而被烹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