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學了這麼久,這些知識你知道嗎?收藏!

數學學了這麼久,這些知識你知道嗎?收藏!

“數”發展的歷史順序大體是:正整數、分數、無理數、負數、零、虛數(複數)。數在各個國家的發展不盡相同。

“數”發展的歷史順序大體是:正整數、分數、無理數、負數、零、虛數(複數)。數在各個國家的發展不盡相同。分數的產生在大多數民族都沒有發生困難,但無理數的產生在古希臘引發了第一次數學危機。中國是世界上對負數認識最早的國家,負數是在《九章算術》中首先出現的。但歐洲人承認負數卻在16世紀。

一. 無理數的發現

在“數”的發展史上,希臘的畢達哥拉斯學派發現了“無理數”。畢達哥拉斯學派基本的信條是“萬物皆數”。他們所說的數僅指整數,分數被看成兩個整數之比,他們相信任何量都可以表示成兩個整數之比。給定兩條線段一定有一個公共度量,也就是說,給定任何兩條線段,一定能找到第三條線段,也許很短,使得給定的線段都是這條線段的整數倍。由此可以得到結論,任何兩條線段的比都是整數的比,或者說,這個比是有理數。然而,畢達哥拉斯學派的成員

希帕蘇斯(公元前470年左右)後來發現:並不是任意兩條線段都有一個公共度量,即給定單位線段,存在著不可公度的線段。


數學學了這麼久,這些知識你知道嗎?收藏!

現在假設一個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的長度是1,那麼斜邊的長度是多少?根據勾股定理,我們知道斜邊等於√2,但是√2等於多少呢?它能否寫成兩個整數比的形式呢?答案是否定的,即沒有任何一個分數的平方為2,也就是說√2不是有理數。

定理 √2是無理數

首先,我們指出下面的簡單事實:

偶數的平方是偶數,奇數的平方是奇數;

如果一個數的平方是偶數,那麼這個數一定是偶數;

如果一個數的平方是奇數,那麼這個數一定是奇數;

證明(反證法) 假定定理的結論不成立:√2不是無理數,而是有理數,即√2=p/q。通過約分,我們一定可以使得p和q沒有公因數,這樣一來,p、q不會同時是偶數。∴p=√2q,平方得p^2=2q^2,∴p^2是偶數,從而p是偶數,設p=2r,這時上式變為4r^2=2q^2,即q^2=2r^2,得出q^2是偶數,從而q也是偶數,這與p、q不會同時是偶數相矛盾。因此假設不成立,即√2是無理數。

這個證明可以在歐幾里德的《原本》中找到,實際上遠在歐幾里德之前就已經有了證明。這是間接證明的一個最經典的例子。

二. 負數的引入

在生產實踐中,人們往往需要測量具有相反意義的量,例如海拔高度等,因此負數也就應運而生了。

我國公元3世紀的劉徽已經對負數有了深刻的認識。在《九章算術注》中,他認為“今兩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負以名之。”他還認為“言負者未必負於少,言正者未必正於多。”這兩句話都是關於正負數的絕對值而言的,即負數的絕對值未必小、正數的絕對值未必大。這種思想與現代的數學思想是完全一致的。元朝的朱世傑在《算學啟蒙》(1299年)中第一次明確提出正負數的乘除法則,他指出“同名相乘為正,異名相乘為負。”

數學學了這麼久,這些知識你知道嗎?收藏!

無論引入負數,還是引入無理數,都是數系擴充的重大步驟,也是人類對數系認識的重大進展。古希臘人是通過演繹思維發現了無理數,而中國古代的算學家則是通過算法思維引入了負數。

在7世紀,印度數學家也開始使用負數。負數通過阿拉伯人的著作傳入歐洲,但是,到了十六七世紀,歐洲的大多數數學家並不承認它是數,也不認為它是方程的根。一些數學家們甚至把負數稱為荒謬的數,例如,著名數學家巴斯卡認為,從0減去4純粹是胡說。

1629年,吉拉爾(1590-1633)出版了他的著作《代數新發現》。在這本書中,他明確主張:負數和正數具有同等的地位;負數可以作為方程的根。他還指出,負數是正數的相反數。直到這個時期,在歐洲的數學舞臺上,負數終於獲得了一席之地。

三. 0的發現

人類很早發現了正整數、無理數、負數,但是,“0”的發現卻晚得多。“0”最早源自於人們表示的“沒有”,用一個空位來表示它,後來才逐漸地把它當成一個數來認識,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在我國,戰國時期人們就用“空”表示“0”了,但沒有把“空”看作是一個單獨的數。

印度人起初也用空位表示“0”,後記成“點”,最後發展為“圈”。直到公元11世紀,包括有“0”的印度數碼和十進制記數法臻於成熟。特別是印度人不僅把“0”看作是記數法中的空位,而且也把它看作可施行運算的一個特殊的數。“0”的發明是印度對世界文明的傑出貢獻。

四. 虛數

前面講述的數都是由實際應用產生的,虛數(複數)則是由數學問題引入的。

印度數學家婆什迦羅(1114-1185)是第一個遇到“虛數”的人,他認為x^2=-1這個式子沒有意義,他說:“正數的平方是正數,負數的平方是正數,因此,一個正數的平方根有二:一正一負;負數沒有平方根,因為它不是一個數。”

又過了300年之後,生命之船駛進1484年,法國數學家舒開(1445-1500)在《算術三篇》中,討論瞭解二次方程4+x^2=3x的問題,得到根x=3/2±√-7/4,由於-7/4是負數,負數要開平方,這是他從未見過的怪物,他立刻寫道:這根是不可能的。繼印度人之後,舒開成為在其數學著作中討論這種數的第二人。很明顯,舒開已經撥響虛數概念的琴絃,卻又把弦弄斷了,推遲了虛數概念的降生。

61年後,第一個承認和認真討論虛數的人是意大利數學家、怪傑卡爾丹(1501-1576)。他在《大法》中提出了一個問題:“兩數的和是10,積是40,求這兩個數。”他給出的運算方法用現代符號表示是這樣的,設一個數為x,另一個數為10-x,可列出方程x(10-x)=40,整理得x^2-10x+40=0。他得到兩個奇怪的根:x=5±√-15。卡爾丹心知肚明,一個負數要開平方是不允許的,但是在解方程中卻產生了這個事實,他無法解釋,負數的平方根是不是“數”,他十分為難,於是他在書上描述這個怪物說:“不管我的良心會受到多麼大的責備,事實上5+√-15乘以5-√-15剛好是40!”於是他說:“算術就是這樣神妙地搞下去的,它的目標,正如常言所說,是又精緻又不中用的。

1629年,荷蘭的吉拉爾在《代數新發明》中說:“有人可以說這些不可能的根(複數根)有什麼用?我回答:它有三方面的用處——一是它能滿足一般法則,二是它們有用,並且方程除此之外沒有別的解。”

笛卡爾也摒棄復根,並造出“虛數”這個詞。他在《幾何》中說:“真的和假的根並不總是實在的;它們有時是虛的。”他的實際論點是,負根可以通過變換方程而使之為正,但復根做不到,所以這些根不是實的而是虛的,它們不是數。

數學學了這麼久,這些知識你知道嗎?收藏!

甚至連牛頓也不認為復根是有意義的,理由是它們缺乏物理意義。

對複數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正確的認識,這一狀況可以從萊布尼茨的一段話中看出:“聖靈在分析的奇觀中找到了超凡的顯示,這就是那個理想世界的徵兆,那個介於存在與不存在之間的兩棲物,那個我們稱之為虛數的-1的平方根。”

複數為人們所接受的關鍵是複數及複數的代數運算獲得了幾何解釋。挪威出生的測量員韋塞爾(1745-1818)和瑞士人阿爾岡(1768-1822)分別給出了複數和複數的代數運算的幾何解釋。我們現在用的基本上是阿爾岡的方法。


數學學了這麼久,這些知識你知道嗎?收藏!


在使人們接受複數方面,高斯作出了實質性的貢獻。在代數基本定理的幾個證明中他使用了複數,在數論中也使用了複數。在有關論文中,他闡述了複數的幾何加法和乘法,並指出,在這個幾何表示中,人們可以看出“複數的直觀意義已完全建立起來,並且不需要增加什麼就可以在算術領域中採用這些量。”這樣一來,幾何表示使人們對虛數有了一個全新的看法。高斯引進“複數”一詞代替虛數,這就是我們現在通用的術語。

數學學了這麼久,這些知識你知道嗎?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