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手機技術創新進行時:廠商與供應鏈企業深度綁定


國產手機技術創新進行時:廠商與供應鏈企業深度綁定


智能手機正在進一步吞噬專業相機的市場份額。

4月10日和4月11日兩天,OPPO和華為兩家手機廠商接連在上海發佈了兩款新機型:Reno系列和P30系列,主打的都是拍照功能。

在此前的巴黎發佈會上,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將“能拍出清晰的月亮照片”打造為P30系列手機的重要賣點。這是一種相當誇張的宣傳方式,畢竟目前手機還無法完全取代專業相機,但對於普通消費者而言,這樣的描述足夠抓眼球。華為希望能借此激發用戶購買新手機的慾望。

市場調研機構IDC的數據顯示,2018年國內智能手機的市場容量為3.98億臺,同比下降10.5%。當國內手機市場進入存量的爭奪階段之後,手機廠商們的競爭也愈發白熱化。於是,越來越多的創新技術概念開始迸發出來。從屏幕、指紋解鎖到攝像頭,無一不是廠商們費盡心思為吸引用戶所做的嘗試。

有望從這些技術變革中受益的,不僅僅是手機廠商本身。那些在上游為這些革新提供技術支持的供應鏈企業們,同樣能夠藉此獲得更多訂單,從而實現自身的增長。

對於它們而言,每臺手機上的每一處細微變化,都是嶄新的機會所在。

潛望式鏡頭引發的光學產業鏈變革

在OPPO的Reno和華為的P30系列上,潛望式攝像頭結構無疑是最大的創新點。

通常手機鏡頭採用縱向的鏡片排列方式,但受限於機身厚度,能放入其中的鏡片數量也有限。也因此,以往手機本身的變焦能力大多侷限在2倍左右。

而不同於傳統的縱向排列,潛望式鏡頭結構相比普通的鏡頭模組,在兼顧光學變焦性能和機身厚度兩方面有著明顯優勢。

其一是通過把光學變焦放在模組空間內完成,不會出現傳統數碼相機那樣把鏡頭伸出來的情況。其二是通過把模組90度橫向放置,能夠在機身平面內疊加鏡片,增加攝像頭焦距,再利用光學稜鏡片折射光線方向,從而避免豎向放置模組導致的機身厚度增加。

OPPO在此前的MWC大會上曾對外公佈了它們在這項技術上的研發成果。當時OPPO將其命名為“10倍混合無損變焦技術”。在Reno上,這項技術則被首次應用,讓用戶可以在不損失清晰度的情況下進行遠距離的縮放拍攝。

華為的P30系列手機也搭載了類似的技術,這一技術使得P30 Pro的變焦鏡頭可實現5倍光學變焦,10倍混合變焦以及50倍數碼變焦,同樣可實現清晰的遠距離縮放拍攝。手機發布後,甚至有用戶將這一功能和望遠鏡進行對比。

“拍照的軍備競賽和優化不會有盡頭。”OPPO副總裁沈義人認為,手機拍攝能夠滿足消費者對於美的追逐和體驗,隨著手機使用便捷性的進一步提升,手機的拍攝功能也會持續保持其重要性。

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也做出了一番類似的表態。“其實我們的創新不僅僅在某一個方面,例如續航、遊戲性能、WiFi、藍牙等,只是今年拍照(技術)顛覆大了一點,所以讓大家記住拍照特別厲害。”餘承東表示,拍攝依然是消費者最關注的手機性能。

伴隨著4G時代的全面到來,智能手機基本在國內市場實現了普及。但當最初的新鮮感褪去之後,智能手機產品本身的同質化現象日趨明顯。

與此相對應,用戶的換機慾望不可避免地呈現出不斷下滑的趨勢。另一家市場調研機構Counterpoint的調查顯示,2018年上半年國內用戶換機的週期為22個月,相比2年前延長了4個月。

面對跨越式整體創新停滯、用戶消費需求減退的殘酷現實,各家廠商不得不將開發的重點放在拍攝性能、指紋解鎖、屏幕等方面的局部創新上,它們都希望藉助這些新的功能,重新喚醒用戶的購買需求。

“時代一直在變化,雖然我們沒有刻意地為了多增加一些銷量而去做(什麼)動作,但我們確實想讓我們的品牌變得更好。”沈義人提到,OPPO始終會針對用戶的需求來打造產品。在手機的各項功能中,拍攝始終是最受消費者關注的一個方面,因此像“潛望式攝像頭”這樣技術的出現也就成為一種必然。

伴隨著潛望式攝像頭而來的,還有上游產業鏈的一些新改變。

天風證券的研究報告預計,P30 Pro手機在2019年的整體出貨量將會在400萬-600萬部這個範圍內,華為有望成為首度大量出貨配備潛望式攝像頭手機的品牌。

潛望式鏡頭的商用,涉及到鏡頭馬達、光學稜鏡、模組封裝和圖像合成算法等方方面面,覆蓋產業鏈的上中下游。整體模組的精細程度和組裝難度相比以前更加複雜,例如加入了光學稜鏡之後,模組整體的防跌落穩定性會不如傳統鏡頭。這一系列問題在給供應鏈提出更大挑戰的同時,也帶來了更多的機會。

記者從供應鏈方面瞭解到,此次華為P30 Pro的後置三攝鏡頭模組和潛望式鏡頭的供應商為立訊精密與舜宇光學。潛望式模組相比普通鏡頭模組多出了一個光學稜鏡模組,目前華為的主要供應商為舜宇信仰和利達光電。另一方面,水晶光電也表示其稜鏡產品已經小規模出貨,並將逐步進入供應鏈體系。而OPPO的潛望式鏡頭則採用了歐菲科技的解決方案。

此外,據知情人向記者透露,OPPO Reno的潛望式鏡頭模組和三攝模組均由三星進行整體封裝,而華為則與舜宇光學簽訂了排他協議。因此在未來一段時間內,OPPO與華為或將在潛望式鏡頭技術上領先一個段位。據悉小米也在做潛望式鏡頭的研發,只是目前項目進度還未足夠成熟。不過目前這些消息都尚未得到官方確認。

無論這些攝像頭模組由哪家公司提供,可以預見的是,隨著華為和OPPO在國內手機市場份額的不斷提高,潛望式攝像頭將會繼續普及。

據Yole development預計,攝像頭模組整體市場將從2018年的271億美元增長至2020年的322.6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達到9.1%。而目前智能手機仍然是攝像頭模組市場的主力之一。若按照9.1%的增長率來計算,潛望式攝像頭市場的滲透率在2020年為5%,整體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1300億元人民幣左右。

這無疑是一片尚未被完全開拓的大市場,而率先推出相關技術方案的上游供應商,則會在這一波潛望式攝像頭的風潮中成為第一批受益者。天風證券就分析稱,潛望式攝像頭解決了手機內部空間的問題,並實現了超高倍數的變焦功能,這不僅將對市場需求形成增量拉動,也將促進部分供應商擴大產量。

在需求的驅動下,光學產業鏈的變革正成為可能。

上下游結合趨向緊密

手機技術的微創新,正將手機廠商和上游的供應商們緊緊綁定在一起。

對於手機公司而言,投入技術研發往往需要大量的資金,若直接採購零部件反而更具性價比。因此,以往手機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的關係相對簡單——供應商負責提供元器件,手機廠商進行採買,兩者是單純的買賣關係。

但現在,這種關係變得更加“複雜”。

變化並不是今年才開始出現的。OPPO副總裁沈義人對記者講述了一個例子:OPPO在2017年發佈5倍混合光變技術時,就和以色列一家公司做了聯合研發。只是這項技術還停留在商業概念,最終那家公司沒有找到很好的產品化落地方式。

“手機發展到現在這個時代,一些通用型的元器件已經無法滿足消費者的體驗和需求。尤其是頭部廠商,未來會針對消費者的理解,更多去專門定製一些自己特色的東西。”沈義人說,OPPO現在也會把模組廠商、軟件廠商等各方公司都拉到一起,共同針對用戶需求來研發新功能。“這個行業越來越集中,只剩下幾個廠商。如何洞察到用戶的痛點並解決痛點,一定是未來手機廠商進行研發時的考慮。”

從技術角度來看,潛望式鏡頭並不是近年來手機領域最具看點的一次創新,更激烈的變革從屏幕上開始萌生。

2016年10月,小米發佈了名為“小米MIX”的一款全面屏手機,這款手機和它的續作MIX 2一同點燃了後續而來的全面屏風潮。而2017年蘋果發佈的iPhone X,則正式帶動“全面屏”成為手機的主流設計。

有小米員工此前對記者回憶稱,小米MIX問世後,全面屏的風潮改變了不少供應商的設計策略,提供的屏幕形態都在發生變化,演變得非常激進。

儘管國內的上游供應鏈已足夠成熟,但以往在創新開發上始終缺乏動力,單純的跟隨又很難支持長遠發展。如果說此前的創新致使供應商被動應對,隨著更多的微創新開始出現,供應鏈企業所扮演的角色逐漸向主動參與轉變,正如潛望式攝像頭的出現一樣。

2017年4月,vivo將與之有著長期合作關係的一些供應商召集到東莞的總部,宣佈要在涉及手機創新的關鍵領域提前佈局,需要把對供應商的技術跟蹤、合作的週期提前到18個月,甚至36個月。

vivo採取的是和供應商合作開發的模式:約定雙方共同投入資金參與屏幕指紋的研發,若造成虧損則各承擔一半風險。這種模式將手機廠商和供應商深度捆綁,雙方都需要為新技術投入足夠的精力。

與深圳指紋芯片公司匯頂科技的合作可以作為一個成功案例。通過這次合作,雙方共同研發出了屏下光學指紋芯片,也讓vivo成為最早推出屏下指紋解鎖功能的手機廠商。

“匯頂和我們都投入巨大(精力),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共同有幾百人不斷驗證實施,在關鍵風險決策的時候也是風險共擔。”vivo副總裁胡柏山此前表示。

一加和匯頂科技有著類似的緊密合作經歷。在一加6T上,一加CEO劉作虎決定加入屏下指紋識別功能,於是找到了匯頂科技。為了進一步完善屏下指紋的技術方案,兩家公司共同設立了一個“作戰室”來推動技術優化。直到發佈會前兩三個星期,一加6T屏下指紋識別的體驗才終於達到劉作虎的要求。

OPPO則把人臉識別技術和結構光等作為鑽研方向。奧比中光、商湯科技等公司分別從硬件和軟件的角度和OPPO進行了深度合作。

記者瞭解到,此前在與OPPO合作時,商湯科技的研發人員甚至把辦公桌搬到了OPPO的大樓裡,“有一次加班到凌晨時,大樓突然停電,才發現從各個樓層裡出來的都是對接項目的商湯員工。”

就連一直高高在上的蘋果也開始尋求和國內供應商合作研發新技術。面板供應商藍思科技就曾在財報中表示,公司配合各大品牌客戶進行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產品等研發試製,其中也包括了主要客戶之一的蘋果公司。

不過供應商的研發節奏往往會根據手機廠商的需求來決定,因此,越是主要元器件或相關技術更新緩慢之時,越是需要手機企業想辦法拿出差異化的產品。

“創新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帶動技術的突進,但最終完美的解決方案還是要依靠終端廠商。”第一手機界研究院院長孫燕颷對記者表示,儘管從單個產業鏈公司來看,技術能力可能已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然而在上下游整合上,手機廠商仍扮演著主導角色。

這也意味著,手機廠商們不得不加大投入,成為“火車頭”來推動行業的整體創新,最終尋求產品差異化,在下一個換機潮到來前儘可能提升產品價值。與此同時,手機廠商和供應商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緊密,甚至逐漸成為“利益共同體”。

供應商的躍進

得益於手機廠商創新的帶動作用,供應鏈上的企業也開始了自身的發展之路。無論是從研發投入還是業績前景來看,似乎都在迎來一個新的增長期。

近年來,攝像頭模組、指紋模組廠商歐菲科技接連完成了對音圈電機廠商新思考、芬蘭Senseg公司以及索尼華南公司的收購,加強了觸控和攝像頭方面的技術佈局。而半導體供應商兆易創新也在去年10月完成了對指紋識別芯片企業上海思立微的收購,從而加強技術佈局。

更多的手機供應商則是通過加大研發投入的方式來提升自身的技術影響力。匯頂科技在2018年前三季度的研發投入為5.14億元,已經接近2017年全年的5.97億元。同一時間段的研發投入佔比達到21.73%,更是超過了2017年全年的研發投入佔比。此外,從財報數據來看,藍思科技、立訊精密等手機供應鏈企業的研發投入也都有不同程度地增長。

對於技術儲備的爭奪,已經不僅僅侷限在手機廠商層面。上游供應商們通過收購或者自研的方式加強技術方面的壁壘,已經成為了普遍趨勢。

而在分析人士的眼中,儘管對於技術研發的投入短時間內會增加供應商的運營成本,但隨著需求的增長,這些投入最終會轉變為訂單,提升公司自身的價值。

“很多時候,供應鏈提升技術能力,或者和手機廠商聯合開發就可以得到廠商的訂貨保證。這對供應商的好處是不言而喻的。”孫燕颷對記者分析稱。

根據IDC數據顯示,2018年華為、小米、OPPO和vivo四大廠商已經分割了近80%的市場。相比於往年,今年將會有更多新興的技術逐步落地。頭部手機廠商的帶動之下,上游相關的技術產能有機會得到進一步釋放。

在這波浪潮中,供應鏈中的龍頭企業被外界看好。

以屏幕為例,市場調研機構HIS Markit預測,2019年全球可摺疊OLED面板出貨量將達到140萬片,並將在2025年增長至5050萬片,年複合增長率將達到81.77%。

此前,曲面屏、摺疊屏等已經催生了對於柔性OLED面板的需求。但目前能夠量產柔性OLED的廠商並不多,主要包括了韓國的三星、LG以及國內的京東方、深天馬、華星光電等企業。

而在過往一年中業績並不理想的國內供應鏈企業,也終於等到了翻身的機會。

為了保障供應鏈的安全,越來越多的手機廠商開始關注國產供應商的技術產品。華為就已在Mate 20、P30等系列產品中使用了京東方的屏幕,就連早前發佈的摺疊屏手機Mate X,其屏幕也由京東方提供。

京東方在2018年的淨利潤為15.2億元,同比下降77.28%。但申萬宏源最近的一份研報認為,隨著摺疊屏手機不斷兌現,OLED用量大幅上漲,京東方能夠搶佔先機。申萬宏源維持了對京東方A的“買入”評級。

同樣在2018年過得比較慘淡的還有舜宇光學。財報顯示,2018年舜宇光學實現淨利潤24.9億元,較2017年減少約14.2%。在2018年的業績發佈會上,舜宇光學總裁孫泱表示,今年新手機種類非常多,預計整體業務會比去年有所好轉。“上半年公司在手機鏡頭方面取得了不少新訂單,公司的目標是今年出貨量增長近三成。”對於2019年,他給出了一個頗為樂觀的發展計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