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岂能不知道食疗的渊源?

养生岂能不知道食疗的渊源?

时下养生成为一种时尚和文化,也确实给我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好处。这要感谢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养生方法,如何科学养生,用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财富,有必要了解养生中最重要的食疗的渊源,可以让我们追根溯源而不至于一知半解。

食物医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远古时代,人类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常常误食一些有毒的食物,引起中毒甚至死亡。但有时偶然吃了某种食物,使中毒症状减轻或治愈疾病。经过长期的摸索,人类逐渐获得了辨别食物与毒物的知识,掌握了食物治疗疾病的性能。

养生岂能不知道食疗的渊源?

我国周代已有食医的分科。《山海经》中曾记述吃各种禽、兽、鱼、鸟、草木,除可令人不饥以外,还能治愈疠、疟、瘘、狂等症。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中指出:“毒物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意思是说,药物的气味都不免带有偏性,只是在人体阴阳偏盛有病之时,药物才能以偏救偏。但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当配合饮食来扶正培本,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药疗与食疗对人体的作用,各有所长,但两者都是治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养生岂能不知道食疗的渊源?

到唐代,饮食疗法已经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就有食治篇,这是现存最早的食疗的专篇。它分果实、菜蔬、谷米、鸟兽四类叙述。其序云:“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

养生岂能不知道食疗的渊源?

孙思邈的学生孟铣,集唐以前食疗之大成,编成了《补养方》,后经孟铣的弟子张鼎增补,改名为《食疗本草》。此书把食疗向前推进了一步。可惜全书早已亡佚,只在敦煌发现所存残卷。就残卷而论,内容精审,材料丰富,对食物的鉴定、药性的甄别,都合乎科学道理。

在食疗专著中,元朝的饮膳太医忽思慧编著的《饮膳正要》,对常见食物医病的原理、性味、功效等,更有精辟的论述。明朝李时珍也很重视食疗,他的《本草纲目》,首列水部,认为:“盖水为万化之源,土为万物之母,饮资于水,食资于土,饮食者人之命脉也。”《本草纲目》中收藏了数百种药用的果、谷、菜和动物性食品。

养生岂能不知道食疗的渊源?

十八世纪之后,人们逐渐认识到食物的基本营养素和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现代食物化学的发展,在食疗方面又揭开了新的一页。

了解食疗的渊源,对于我们科学养生大有指导意义,去伪存真,不人云亦云,使人人享有健康的身体和愉悦的心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