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美食:我最爱的家乡美食13---莫言家乡的美食 山东高密炉包


今天应粉丝要求,家乡美食---推出山东潍坊高密炉包,不知道有没有人吃过。欢迎关注头条号,足不出户,领略全国。

民间传统名吃高密炉包历史悠久,风靡城乡。始于清代年间,在民国时期有着独特意义的形势盛行,用来走亲访友的礼物送给朋友,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位于县城南河湾的林三炉包,更是名冠城乡。

其特点是包子又白又大,皮面暄软,内陷饱满,味道鲜美,挂浆讲究,火候独到,嘎渣焦脆,油香四溢。高密炉包用料讲究,以鲜猪肉、鲜韭菜、鲜白菜和上好的精面粉为主料,以海米、木耳及各种调料为辅料,精心加工而成。

解放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密炉包已遍及城乡,成为高密人民的大众食品。现已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通过。

高密炉包是以香、焦、酥、脆、菜生、肉熟著名的。据传说,高密炉包是从汉朝名将韩信手下的厨师手中传下来的。楚汉相争的时候,韩信在高密指挥“潍水之战”。在当时的战场上至今还有韩信沟、张鲁祠的所在。那厨师为韩信做过炉包,很得韩信赏识,这手艺被从当地招来帮厨的“偷”学到了手,一辈一辈传了下来。

到清朝末年,呼家庄的王家、徐家,夏庄的张家(“公顺”)就开起了炉包铺。民国时期,呼家庄就有了几十户人家打炉包。他们推着小推车,带着篷布、炉、面、菜、柴草等四处赶集打炉包,一年四季不断。呼家庄的徐家还在高密城的神仙巷安营扎寨打炉包。

呼家庄王家、徐家的传承遍及高密的二十几个村庄,远到潍坊、青岛、北京等地。解放后,高密的国营、集体饭店都把炉包作为传统名吃传承下来,并不断发扬光大。

其实这道美食就是属于一种煎包,几乎它里面的馅是以鲜猪肉、鲜韭菜、鲜白菜和上好的精面粉为主料,然后再把海米、木耳等各种调料作为辅料这个样子。

再加上精心加工而成就会做出包子又大又白,这也是包子的一种特点,而且它的皮面暄软、馅儿也非常的饱满,味道也非常的鲜美。挂浆也非常的讲究,火候也一定要独到,一定要记得油香四溢的时候才是最好吃的。

最近几年,随着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高密作为莫言的家乡名气越来越大。高密政府加大了对高密美食特产的宣传,尤其是高密炉包的包装和对外宣传上多下工夫,既吸引顾客,又要让外界人熟悉、了解、关心、支持、食用,进而推广了高密炉包。

如今,在高密城,几乎所有的饭店、酒楼都把炉包作为面食招牌,还根据人们的喜好,分素馅和肉馅两种融为一炉,味道上佳。这也引起了外地人的青睐,一些大城市也有了高密炉包店。不久,高密炉包被评为“山东名吃”,树立起了品牌。


网友们吃过吗?高密炉包怎么样?哪家最好吃?欢迎关注头条号,私信提供素材。麻烦看到此文的朋友,顺手点击屏幕右上角,关注头条号。举手之劳,小编在此谢谢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