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天皇首次生前退位:“天照大神”何時開始大權旁落?

從2016年起,日本現任天皇明仁就公開或半公開地表明自己“退位”的意願,當年8月8日,明仁更是通過發表全國電視講話,正式宣佈自己即將“生前退位”。雖然在當今的日本,天皇僅僅作為國家象徵而存在,並無多少實權,皇位的更迭亦不會影響國內的走向,但畢竟“天皇提前退休”為明治以來所未有,用以規範皇室繼承製度的法律條文《皇室典範》也未有明文規定允許天皇退位,國會專門為明仁制定了一部《天皇退位特例法》作為明仁退休的補充文件,以繞開繁冗複雜的法律程序,為明仁的退休提供手續上的便利。

日本天皇首次生前退位:“天照大神”何時開始大權旁落?

2016年8月8日,現任天皇明仁發表全國電視講話,正式宣佈自己將退位

該特例法於2018年6月16日正式實施。之後的事情就順理成章了,已經在位30年的明仁將於2019年5月1日正式退位,讓位於皇太子德仁親王。2019年4月1日,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更是在首相官邸正式公佈了新天皇將使用的新年號——“令和”。對於日本人而言,一個新時代似乎即將開啟,所有政府公告,報刊雜誌,私人通信等等都將使用新年號,又似乎什麼都未發生一樣。

日本天皇首次生前退位:“天照大神”何時開始大權旁落?

日本公佈新年號“令和”

按照日本官方的解釋,新年好“令和”典出自日本最早的詩歌總集《萬葉集》(其在日本文學史的地位相當於中國的《詩經》)中的漢詩:“於時初月,氣淑風”,這種頗具恬淡和煦之氣的年號,對於當今普遍習慣和平生活的日本民眾而言,是很能引起好感的。但也擋不住日本一些勢力跳出來作梗,說新年號首次未從中國古籍中選擇,有違傳統云云,倒不是因為他們有多熱衷中國文化,而是以往的日本年號多取自中國《禮記》《史記》《尚書》等正統典籍,多取有君權意味深厚的字眼,此次選擇了這麼個軟綿綿的“令和”為年號,在這些人看來,恐怕會削弱日本皇室的權威。但事實上,自戰後《和平憲法》實施以來,天皇早已成為“虛君”半個多世紀,所謂權威之類的說辭,不過是這些人耍存在感的幌子而已。不過,天皇權威的變化卻也是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演變過程。

日本天皇首次生前退位:“天照大神”何時開始大權旁落?

畫家安達吟光創作的浮世繪《八咫烏引導神武天皇東征》

日本天皇皇室素來號稱“萬世一系”,據日本正史之首的《日本書紀》上記載,天皇乃天照大神之後裔,根據該書年代推算,首位天皇神武應該是在中國東周初年即位。不過《書紀》在記載先代天皇曆史時,本身就是依據傳說和神話故事而寫,可信度很低。更何況所謂“萬世一系”的說法也是在明治維新後才逐漸多起來,之前鮮有提及,可見,日本天皇曆史中相當一部分是存疑的,天皇的世系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只是一筆糊塗賬。

日本天皇首次生前退位:“天照大神”何時開始大權旁落?

圖:飛鳥時代(592-710年)日本貴族公卿的服飾帶有明顯的隋唐印記,此時通過派遣遣唐使和留學生,日本開始全面學習中原文化,包括中原王朝的制度

在中國史料中長期以“倭國”這種類似於部落聯盟國家身份出現的日本,直到隋唐時期才逐步演變成今人所熟知的天皇制。孝德天皇時期推行了“大化改新”,全面學習中原王朝典章制度。進行一系列重大體制改革,意圖效法大唐將日本打造成集權國家,天皇從原來的部落聯盟首領一樣的角色,轉變為垂拱而治的中原式帝王,這對日本歷史影響極為深遠。而到了幾十年後的天武天皇時期,日本人仿照唐高宗的自稱首次使用“天皇”這個稱謂(之前的稱謂可能與部落首領無異),可以說從這時起,日本天皇制度才正式成型。

日本天皇首次生前退位:“天照大神”何時開始大權旁落?

日本話劇《大化改新》中,表現孝德天皇誅殺蘇我入鹿一族的場景

不過,僅僅對中原王朝制度照貓畫虎一樣的照搬過來,並不能保證天皇真正能夠就此“垂拱而治”。事實上,因為日本本土從小國林立的部落時代直接跳進中原式的集權王朝發展模式,給予日本的消化時間非常有限。而王權之下,貴族公卿豪強的權力依然不受真正的節制,對於中原王朝的學習也就僅限於模仿階段,雖然也出現過孝德天皇誅滅蘇我入鹿一族的事例,但那也是倚仗其他貴族的支持才得以成功。實際上,天皇的集權統治根基從一開始就不穩固。

在大化改新一百年後的桓武天皇時期,日本遷都平安京(即今日的京都),從此好像打開了潘多拉盒子一樣,天皇的權力根基開始動搖。到了嵯峨天皇時期,藤原北家(藤原氏的一支)開始掌控朝廷大權,後又趁新天皇年幼以“攝政”之位擴大權威,甚至親自罷黜天皇,其權勢熏天為大化以來所未有,從此開啟了平安時代的“攝關政治”(類似於中原王朝的外戚政治)。後雖有後三條天皇和白河天皇父子兩代對藤原氏的打壓並最終終結尷尬的“攝關政治”,開啟“院政”體制(即天皇在位期間傳位於子侄,自己退居幕後繼續掌權)恢復天皇權威,但天皇的權力已受到了極大的撼動。到了12世紀末,武家出身的源賴朝成為首位“徵夷大將軍”,真正掌握了朝廷實權,正式建立鎌倉幕府,天皇大權旁落,集權趨於瓦解。

日本天皇首次生前退位:“天照大神”何時開始大權旁落?

通過與數代天皇的聯姻,藤原北家成為最有權勢的外戚,並逐步掌握朝廷大權,開啟了“攝關”時代

雖然在1333年鎌倉幕府覆滅後,後醍醐天皇藉機推行“建武新政”,意圖重振皇權,但僅僅支撐了3年就宣告失敗。武家出身的足利尊氏舉兵反叛,攻陷京都,後醍醐出逃,並開啟了被稱為“南北朝”的長達60年的動亂時代。經過這麼一折騰,天皇的權力更是被進一步架空,僅僅成為武家勢力用以相互征伐,實現野心的幌子。後來歷經室町時代,戰國時代和江戶時代,400多年間日本諸侯林立,內亂不斷,天皇徹底淪為諸侯們的“吉祥物”。

日本天皇首次生前退位:“天照大神”何時開始大權旁落?

足利尊氏攻陷京都後,逃亡在外,悲憤交加的後醍醐天皇。曇花一現的“建武新政”非但沒有恢復天皇的權威,反而開啟了又一個亂世

直到睦仁天皇即位,幕府被迫大政奉還,天皇才再次走到歷史前臺,再次被尊為國家元首。不過天皇此時面臨的局勢卻頗為複雜,一方面,當年支持“尊王攘夷”行動的各強藩雖然是倒幕的主力,但也是集權的障礙。另一方面,推行“明治維新”的日本開始學習向西方學習君主立憲制度,但師從於哪國,學習何種模式,如何保證天皇權威,保證國家事權統一,卻是個大問題。尤其是後者,在明治維新初期,日本參考了英國模式,德國模式以及俄國模式,雖有取各家之長的意圖,卻未必能與國內的現實很好的銜接起來,

畢竟天皇在日本歷史上真正掌握實權的時期滿打滿算不過百餘年,以天皇之位,實權統治國家,除了古代文籍中的生澀字眼和虛無縹緲的傳說外,誰也沒有這方面的操作經驗。

日本天皇首次生前退位:“天照大神”何時開始大權旁落?

日本浮世繪作品表現的《大日本帝國憲法》頒佈時的場景

於是,天皇,官僚,權貴,軍隊等多方面勢力這場權力的遊戲中,你來我往,互不相讓,形成了一道獨特的奇景。特別是1889年頒佈《大日本帝國憲法》中,對天皇權力的劃分,存在一個嚴重的邏輯矛盾。

在憲法第1條寫到:日本國由萬世一系的天皇統治。第4條卻寫到:天皇為國家元首,總攬統治權,依憲法而行。那麼問題來了,既然憲法承認天皇為國家的統治者,那說明日本還是家國一體的傳統專制國家,所謂“明治維新”只是把日本推向中原王朝專制統治模式的老套路上(儘管這種套路在日本歷史上並未真正施行)。但卻又寫到天皇的統治需依憲法而行,又暗含著“君主立憲”的精神,那麼到底是天皇大還是憲法大?沒人給出過明確的解釋。

這就給後來天皇的權力開始膨脹,最終被神格化,並且天皇本人出於權力所需與軍部沆瀣一氣埋下了伏筆。到了昭和時期,年輕氣盛的裕仁天皇利用制度缺陷,不斷地培植親信(尤其是軍隊的親信),打壓元老派勢力,不斷擴張對軍政的影響力。但同時,精明的裕仁也明白有“多大的權力負多大的責任”的道理,在軍部和文官間左右搖擺,形勢利好時趕緊抓權,不利時立刻帥鍋,整個日本竟對裕仁孩童胡鬧一般的作為束手無策。也就是在這種混雜了東方式專制理念與西方式立憲精神的古怪體制下,伴隨著經濟危機的衝擊,日本被天皇,軍部和不作為的文官們一步步帶入到戰爭的深淵中,同時也把戰火與屠殺灑遍了自己鄰國的土地上。

日本天皇首次生前退位:“天照大神”何時開始大權旁落?

1947年視察廣島市重建工作的裕仁,天皇在戰後越來越多地在公眾場合上露面,逐步瓦解了天皇神格化的形象

隨著日本投降,新憲法頒佈,天皇被踢下了神壇,權力被剝奪,僅僅作為國家象徵而存在,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虛君”,歷史彷彿畫了一個大大的圓圈,再次將天皇退回到了“吉祥物”的地位。儘管不斷有人叫囂要“維護天皇權威”,但經歷過戰爭和苦難的人們明白,以日本現在這樣的國情,讓天皇僅僅保有象徵性的存在,是目前各方都能接受的最優解。可能正因如此,

形同雞肋的天皇之尊讓明仁興味索然:自己年事已高,不如輕輕鬆鬆地退休養老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