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紅酒與國產紅酒之不同

葡萄樹不同

我們國家的葡萄種植起步晚,葡萄的種植除了我們平時注意的光照時間和降水量,還有一個對葡萄酒質量起決定性因素的是地質環境。沒有豐富的礦物質,或者說在地下2-3米以後沒有充足的鈣,及一些其它的對葡萄樹有益的礦物質來滋養葡萄樹,即使國內葡萄樹的年齡逐漸起來了,但是質量還是難以提高。國外的老葡萄樹之所以釀出來的酒好,是因為老的葡萄樹樹根扎的深,而且有豐富的礦物質的地區產出的酒往往等級很高,質量很好。國內這方面的管理和檢測基本是空白。


進口紅酒與國產紅酒之不同


我國葡萄酒業的大發展只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事,可見我國的釀酒葡萄大部分是新生代,少有三十年以上樹齡的。這與新世界葡萄園也無法相比。十年以後,二十年以後,或有改觀,但現在差距明顯。

葡萄酒法律不同

世界上各知名葡萄酒生產國早已有嚴格而詳盡的有關葡萄酒的法律條文,從葡萄品種的選擇、種植的方式、採摘到釀造方式以及陳釀方式等過程中都有嚴格法律約束。只有在嚴格合理且完善行業法律的監管之下,一個國家的一個行業才能夠健康發展。法國擁有最嚴格的關於葡萄酒製作和生產的法律。我們國家現在在葡萄酒管理機制上還十分的不足。2004年中國出臺了《中國葡萄酒技術規範》,規定本身就與國外有很大差距,我國葡萄酒行業的國際化之路依然漫長。

釀造技術不同

我們國家的釀酒技術最初都是從先進的葡萄酒生產國引進的,特別是近十年來才開始進入葡萄酒生產的企業,但是硬件設備引進比較容易,自己釀酒人員的軟實力卻不是在短時間內能夠提高的。大多數的進口葡萄酒生產者,由於受他們所處的葡萄酒文化環境的影響,在釀酒理念以及釀酒人才的實力方面要比國產葡萄酒生產者先進很多。尤其是在舊世界的莊園,或是新世界中比較尊重傳統的酒園。國產酒大都是用同樣的工業化方式生產,很少的一部分高端酒會仿照舊世界國家的較傳統的釀造方式,99%的酒不經橡木桶陳釀,更無窖藏,裝瓶後立即上市。當然技術問題以及人才問題,隨著時間的增長,國內會慢慢的跟上世界的步伐。

進口紅酒與國產紅酒之不同

葡萄酒文化底蘊不同

比較知名的生產葡萄酒的國家,都有悠久的釀酒歷史可以記載史冊,特別是舊世界國家。例如法國有連續一千多年的釀酒歷史,意大利則更長一些。很多釀酒者把釀出的美酒得到人們的肯定作為他最大的榮耀,賺錢是其次。國產葡萄酒差距的根源就在於此,釀酒的態度和敬業精神。我國在歷史上雖然也有葡萄酒的記載,且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但是沒有能夠傳承至今,更沒有形成自己的葡萄酒文化。我國近代的葡萄酒生產起於1892年張裕的創立,但普通人民大眾開始對葡萄酒有所瞭解是改革開放以後的近20多年。到現在,雖然葡萄酒的身影到處可見,但絕大多數的人們對葡萄酒的認識還很膚淺。

進口紅酒與國產紅酒之不同

葡萄多樣性

進口葡萄酒的釀酒葡萄不僅有我們常見的品種,還包括智利的長相思、澳大利亞的西拉、阿根廷的馬爾貝克等別具特色的品種,釀出的葡萄酒也地北天南風格各異。而國產葡萄酒絕大多數都是以赤霞珠和梅洛為主要原料,葡萄酒的味道自然也就單一。

葡萄酒價格不同

國產葡萄酒的低端價位是50元或60元以下,低端葡萄酒市場一直是國產葡萄酒賴以生存的根基。200元到500元是國產葡萄酒和進口葡萄酒產品都密集的價區,進口葡萄酒的價位從幾十元到幾千甚至幾萬元,跨度非常大。

總結:國產紅酒也好,進口紅酒也罷,找到適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

文源:中國葡萄酒資訊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