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麥理財CEO劉超:誰在支配互金人生

點擊上方[互金觀察站]關注

我在這等你

大麦理财CEO刘超:谁在支配互金人生

互金行業在這短暫的半年時間裡,伴隨著政策的不斷演變,跌宕起伏。失望、希望不斷交替,折磨著行業本已經脆弱的信心。

行業經歷了從被分類清理到數據納入核查再到備案試點曙光再現:去年年底,175號文指出對平臺按風險分類和處置;年初,1號文則是完成行政核查平臺,需逐步完成實時數據接;4月,流傳出了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有條件備案試點工作方案,備案試點有望2019年6月末前正式啟動。

幾度風雨,在當下這個時點,怎麼看待行業在全國金融的生態定位以及未來如何發展,怎麼看待備案對行業的影響?2019年4月26日,藍鯨財經•財經記者訓練營 “備案將至,合規先行”對此進行了探討。

大麥理財CEO劉超在會上發表了“誰在支配互金的人生”的演講, 從平臺從業人員的角度思考了究竟是什麼內源支配了行業的發展,以及平臺的應對方法與實踐。

大麦理财CEO刘超:谁在支配互金人生
大麦理财CEO刘超:谁在支配互金人生

我的互金人生誰在支配

曾幾何時,提及互聯網金融,大家都說幹金融的高富帥,都是仰視。近幾年,一說互聯網金融,別人都說是幹P2P的,都很鄙視。互金地位為何急轉直下,到底誰在支配互金的人生?

劉超認為:行業曲折發展表明,背後的驅動力量無它,唯服務國家實體經濟爾。經濟是機體,金融是血脈,兩者共生共容。國家一直在強調,金融要為實體經濟服務,滿足經濟社會和人民群眾的需要。由此不難看出,互聯網金融最核心的本源是服務實體經濟,這是最具有支配權的。

服務實體經濟是平臺的立身之本,不管行業政策怎麼變化,圍繞著這個指揮棒才能有好的發展。不管行業如何更迭,行業背後的邏輯定位不能變。要堅持服務實體經濟,做好兩個核心,一個是服務實體經濟,另外一個就是服務社會穩定。

服務實體也是實現普惠金融的必然使命。行業借互聯網、移動終端等已實現觸達更多人群,量化定價風險,在彌補傳統金融服務不足、便利居民借貸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也解決了眾多小微企業的融資問題,正成長為普惠金融的生力軍。

服務實體有利於維護社會穩定,平臺要控制風險,包括產品風險及平臺自身的經營風險。因為小的風險累積會造成平臺脆弱,進而引起行業系統性危機,導致社會的不穩定事件發生。平臺要堅持保證服務實體的做法都是安全的,都是經過專業設計的。

劉超表示,控制風險,要抓好資產端。平臺最核心的一是資產端,一是資金端,目前各種政策主要在資金端。平臺更應該穩定做好後端資產。資產選取首當其衝,要圍繞服務實體經濟來進行。以大麥理財選擇基建資產為例,就是根據國家的動向,根據宏觀經濟動向來做相關決策。在選擇項目標的時,要注重資產的場景化。因為只有基於特定的場景,金融的需求才是真正的需求,才能形成良性的生態。

破題,供應鏈新金融服務實體大不同

服務實體經濟,供應鏈是一個最好的破題方式。供應鏈金融依託供應鏈內核心企業的信用,可打破以往依賴不動產抵押,依據流動資產提供無需擔保融資,解決了鏈內中小微企業融資問題。

“供應鏈金融是可支配互金人生的好模式。從平臺角度,供應鏈新金融即不是傳統金融,也不是貿易,它是一整套的體系,圍繞訂單開展資金、信息、倉儲、物流、採購、銷售整套服務。與原來網貸只是在網上等著別人來貸款,來投資也不同,供應鏈金融只圍繞體系內的貿易商來提供資金,同時對整個全程做監管,實現閉環。”劉超如是闡述了平臺供應鏈金融模式。

在供應鏈新金融服務實體方面大麥理財專注供應鏈金融,做了許多探索和實踐,用專業守護投資人的利益。供應鏈新金融利用大數據、互聯網等技術,鏈接核心企業與多級上下游企業、以及金融機構,提供金融風控方案,實現多級信用穿透,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以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

在三農領域,大麥理財建立了生態化的供應鏈體系。依託農產品龍頭企業,通過他們授權給平臺合作供應鏈公司,構建和終端客戶以及上游的養殖業原材料的供應商的生態鏈條。

在能源領域,圍繞著上游成品油通過受控油庫,和下游的比如中石油、中石化、加油站等公司合作,實現交易的閉環。網貸資金,經過油庫節點,讓油在管控的油庫裡面,保證了要麼有錢,要麼有貨,以實現交易安全。

劉超指出互金做供應鏈並不容易,面臨眾多挑戰,與直接借貸有根本差別:一是思維框架的轉變,原來網貸模式建立在用利潤率來覆蓋壞賬率。供應鏈新金融則是把信用保證的變換成專業做法,圍繞垂直領域創新出核心管控點,保證交易安全。

另外一個挑戰是風險點的轉變。傳統借貸風險點是借款人資質。供應鏈金融則把依賴於借款人資質變成了依賴於業務利潤,只有利潤測算超過資金成本,業務才是健康的,才能有穩定的還款來源。

大麦理财CEO刘超:谁在支配互金人生

潮起潮落 專注做好爬樓青蛙

針對備案試點方案,業內普遍認為:方案考慮更多還是從風險角度出發,將風險控制在合理的程度以內。這體現了監管既要把風險降下來又要立足長遠建立健全風險把控機制的基本思路,因此有了機構嚴格劃分類別、設定平臺准入門檻、保障投資人利益等措施。

備案試點似乎越來越近,給人們很多期望。那麼,行業該如何調整適應。在研討會的圓桌論壇上,對此進行了探討。

社科院互聯網經濟研究室主任李勇堅指出,未來調整,第一個是否可考慮平臺託管,給投資者吃一顆定心丸。第二,創新要適度,不要過度創新。第三,明確細則,給出一些新的透明的可實施的辦法。第四,對從業人員的資質提出更高的要求。

網貸天眼副總裁李光耀認為,平臺應對轉變要看自身主要業務,資產上做得好的,可轉消費金融,如果只是本地做業務,和本地有關聯方背景,那就做網絡小貸,如果投資人比較多的,那就做導流。

未來的網貸將更有優勢,想象空間會更大一些。因為,首次網貸資金來源影響,不像消費金融會明顯受限。其次,網貸可以做到範圍更廣,比如說中小企業主、實體經濟可以介入進去。最後網貸創新,技術優勢明顯。

劉超認為,任潮起潮落,平臺更應該做一個像爬樓梯的小青蛙一樣,規避一些噪音,不去過多地聽一些噪音,做好自己核心的事情,把平臺安全保障做好。做好自己,對平臺用戶負責任,這是平臺該有的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